查看原文
其他

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系列主题活动:“云泉——中国传统美学的当代构型”

艺术观潮 2021-09-26





中国传统美学

的当代构型



2019年4月12日下午15时30分,“云泉——中国传统美学的当代构型”将在苏州博物馆拉开帷幕。展览由苏州博物馆馆长陈瑞近担任展览总监,南京博物院院长龚良担任学术主持,资深博物馆学者杨玲博士担任策展人,清华大学助理教授马文甲博士担任执行策展人,经过半年多的酝酿和精心筹划,呈现在观众面前。





展览汇集了十位活跃在当代艺术创作领域的艺术家的当代艺术作品17组,呈现了以中国传统美学为文脉贯串的当代艺术创作,展现了文化视野中对于清雅的追求与冥想,围绕饱含中国气派、江南文化属性的苏州博物馆的多重空间,将中国当代艺术与中国传统经典语境进行对话,用艺术的形式进行一场塑造东方美学格调与品味的当代实践和探索。



此次展览为该系列展览的第三季,前两季展览分别为2016年5月1日在南京博物院举办的“呼吸——中国传统文化的当代形塑”大展与2018年9月27日在河北博物院开幕的“行山——中国传统文化的当代形塑”。两次大展充分利用展览空间,在视觉设计中将地域文化视觉化,对当代艺术的博物馆故事进行着新的、有益的探索和尝试。而当代艺术与这座彰显中国经典文化气质的苏州博物馆相遇,将会营造怎样引人入胜的观展审美体验,敬请期待。



参展艺术家&参展作品


李象群


1961年出生,鲁迅美术学院院长、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中宣部第三届全国中青年德艺双馨文艺工作者、全国宣传文化系统“四个一批人才”。作品《莫唯》荣获第48届英国肖像雕塑协会年度展最优秀肖像雕塑作品及最高奖项弗瑞克里奖。


《元四家-王蒙》白铜

《元四家》系列作品以开创文人山水画笔墨与审美意境的黄公望、倪瓒、王蒙和吴镇为主题,以四人的日常生活状态中的身体语言为切入点,呈现出四种不同的传统知识分子文人气质里流露出的人性的真实。





隋建国


1956年生于山东省青岛市,1984年毕业于山东艺术学院美术系,获得学士学位,1989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雕塑系,获得硕士学位,现为中央美术学院雕塑系教授。


《MADE IN CHINA》和田玉

《MADE IN CHINA》是隋建国的国际名片,此次创作以和田玉为材质,以苏州玉雕为手段,表达了一个很观念的主题。



《衣钵》和田玉

《衣钵》系列是隋建国的另一代表之作,透过写实的雕塑语言,将已经从生活中淡出却依然笼罩在中国人精神深处的中山装,化为一座历史纪念碑。





梁绍基


1945年生于上海,著名当代艺术家。近30年来潜心以蚕为媒介在艺术与生物学的临界点上进行创作。主要参加展览有威尼斯双年展(1999),伊斯坦布尔双年展(1999),上海双年展(2000)等。2002年获中国当代艺术奖(CCAA)提名奖,2009年获荷兰克劳斯亲王奖。


《平面隧道》丝

《平面隧道》的创作灵感来自于中国马王堆出土的“素丝蚕衣”,蝉翼般透薄的丝织物却承载着千年历史。艺术家掌握了蚕的生物钟及其吐丝运动的摆幅、蚕在形体边缘堆丝的规律,由此创作出了轻薄而透明的圆形丝箔。当丝箔在墙上静静地投下淡影时,浮现而来,又穿墙而去,像是一条无穷伸延的隧道。





许正龙


1963年生,中国清华大学长聘教授、美术学院博士生导师,《学院雕塑》执行主编,马德里康普顿斯大学东亚艺术研究所研究员、合肥师范学院荣誉教授、中式物语·徽系雕塑文化高等研究院研究员。


《剪湘云》不锈钢

作品以古词牌“剪湘云”为名,以构造方式,将剪刀与鸟嘴融为一体,体量不大,但是极具视觉张力。剪刀与鸟嘴之间有着工业化产品与大自然之间的冲撞,内容与形式的冲撞。艺术家更注重诗性,在飘忽的物态语境中,无生命之物充盈艺术活力,述说梦幻的中式美学。





蒋铁骊


1966年9月出生。1995年毕业于鲁迅美术院雕塑系,获硕士学位并分配至上海大学美术学院任教。现为上海大学美术学院雕塑系主任,教授。


《小造像》

“这批作品都是用蜡塑造的。这样可以不经过翻模而直接铸造,避免了翻制过程带来的种种损失。听起来这是一个十分简单的理由,但这种手段真实而爽利,令我对塑造前所未有的敏感,过程中则充满了愉悦的快感和纯粹的个体经验。最终的效果,呈现出我希望的某种浓浓的‘人情味’”。





郭工


职业艺术家。1966年11月生于山西大同。


《木板—随风》木

艺术家放下人类的视角,着眼于树木随风生长的内在纹理,缓慢切割,呈现出生命本来的螺旋状态。这种“顺应”看似比“破坏”容易,却需要更多的精准和审慎。艺术家只是一个发现者和表现者,并不是创作者。那些可能存在的“真理”,都蕴藏在来之不易却又微不足道的事物当中,并始终保持着高贵的沉默。





沈烈毅


1969年生于杭州 ,1995年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雕塑系 ,现任教于中国美术学院雕塑与公共艺术学院。作品《铁壳船 III》获第十二届全国美术作品展优秀奖、《云谣木演》获浙江省第三届城市雕塑评选金奖等。


《行舟》不锈钢

艺术家在大理石切面的坚硬材质上,打磨出一池静水,是一种巧合,也是一种天分。而这汪水表面极静,静极生动,静水渗流。因为只有思想的维度开了,高远通达的意境才能展现。



《雨》山西黑花岗岩





蔡志松


1997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雕塑系,之后于该系任教。 现为职业艺术家。曾获法国巴黎秋季沙龙最高奖“泰勒大奖”、“洛克菲勒中国杰出青年艺术家大奖”、“中央美术学院院长奖”、“2012全球100名艺术领袖”、“中国艺术权力人物”、 “华人时尚领袖”和“2017年度时尚先生”等重要奖项和荣誉。作品曾被国内外许多知名博物馆、美术馆及艺术机构收藏,并三次创造中国国内雕塑家在国际市场上的最高拍卖记录。


《故国·雅2#》


《白色云景》多层玻璃喷绘、不锈钢底座

“谷雨春耕,浮云朵朵。我们并不是为了愚昧而生,如果渴望快乐就请种下相应的种子。不要不敢直面因果关系,也不要不加思索地相信“生命只有过程”,自欺欺人地走过剩余的时光。”





谭勋


1974生于河北保定,1997毕业于天津美术学院雕塑系。现任天津美术学院雕塑系主任、教授、研究生导师。曾多次举办个人作品展,众多作品在国内外重要展览中参展并获奖,曾参加威尼斯双年展平行展、法国秋季艺术沙龙、泰特艺术基金会大展、德国北方艺术等众多国际重要当代艺术展览;出版多本著作,论文发表于众多重要学术刊物。作品被诸多博物馆、美术馆、艺术机构及个人收藏。


《草》铁

艺术家用芜湖铁艺技术对小草进行了巧妙的转化,不但将“非遗”工艺带入当代文化语境之中,探索并激活了传统文化的可能性;且在观念上,又对这些“弱者”进行了语义的重塑——坚硬的铁消解了草的柔弱,增强了对现实的关照,以此反思当代人的生存现实。





陈琦


1999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附中,2003毕业于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绘画系获文学学士学位,2006毕业于爱丁堡大学艺术学院纯艺术专业获文学硕士学位,获The Helen A. Rose Bequest毕业奖学金。中央美术学院副教授。长期致力于当代艺术语言的探索。


《物光No.5》布面油画

“《物光》系列作品,题材的选择源于在‘屏幕时代’的当下,‘光’充斥着我们的生活,但却极少作为时代的审美对象被提及。在这样一个自我命题下,我开始从生活中不断地关注具有‘当代特征’的材质,观察在这些材质表面所形成的光的形态。捕捉光形,记录光形,观看光形,是我这一系列作品的内容主旨。”



《物光No.9》




展览时间

2019年4月13日至6月16日


展览地点

苏州博物馆现代艺术展厅


图文来源:苏州博物馆

END

■ 好书推荐|凝香·中国著名女水彩画家系列丛书——陈桂芝水彩画作品集


作   者:陈桂芝

出版时间:2019年1月

开   本:12开

装   帧:精装

版   次:1版1次

页   数:120页

出   版: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

定   价:120.00

优惠价:100.00(包邮)

订购联系人:李先生

联系方式:13911014279(微信同号)








更多精彩文章 ☟ 


■ 好书推荐|凝香·中国著名女水彩画家系列丛书——陈桂芝水彩画作品集

■ 踏遍青山寻诗韵 造化为师天地宽︱绿水青山——2019毕永祥画展

■ 日常——中国水彩画名家作品邀请展

■ 青春万岁——中国美术馆藏经典作品展

■ 一起看风景|京广 · 时间车站纸本艺术邀请展上海开幕

■ 中国美术馆素描、速写作品选

■ “紫韵京华——季益顺紫砂艺术展”中国美术馆开幕

■ “打开的窗口是美丽的——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暨深圳建市40周年美术作品展”中国美术馆开幕

■ 小物件、大匠心|“工匠精神·琢境——江苏雕刻艺术作品邀请展”开幕及捐赠仪式于中国美术馆举行

■ 妙笔传神——中国美术馆藏任伯年人物画特展在港展出中

■ 承古开今的界首彩陶︱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界首彩陶系列专题(三)

■ 著名女雕塑家闫玉敏与界首彩陶的不解之缘|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界首彩陶系列专题(二)

■ 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界首彩陶系列专题(一)

■ 封思孝|融中西文化精髓创民族时代画风

■ 《雕塑华章》(第二辑)作品选

■ 《雕塑华章》(第一辑)作品选

■ 《影响中国美术发展之水彩篇》

■ 一本几年前的水彩画册

■ 匠心|中国当代雕塑名家系列精品丛书——喻平雕塑作品集

■ 凝香·中国著名女水彩画家系列丛书——包蕾水彩画作品集

■ 凝香·中国著名女水彩画家系列丛书——王洁水彩画作品集


 版权及免责声明:

本平台发表之图文,均经版权人授权同意方予以发布(个别转载文章已注明“图文来源:XXXX”或“本文转载自XXXX”)。为了尊重和保护版权人的权益,如需转载,敬请注明出处。另,本平台发布的内容,均出于为大家提供更广阔的艺术交流空间和扩大大众鉴赏的受众面之非商业性目的,如有不妥之处或涉及其他问题,敬请作者谅解并来电或留言联系,我们将酌情对相关内容作修改或删除处理。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