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一见钟情叶浅予:叶浅予早期速写作品将于武侯祠美术馆开展

谢礼恒 艺术野疯狂 2019-04-15

艺术野子

艺术野史


近现代艺术家里,“叶浅予”这个名字我最喜欢。

因为要写武侯祠美术馆即将开展的“风流今见--叶浅予早期速写作品展”,我花了一周多时间读了不少他的文献资料。作为中国现代漫画的先驱人物,现代中国画的大家,美术教育一代宗师,更是卓有贡献的美术活动家。他的舞画、漫画、速写,被誉为画坛三绝。他的一生,标签、故事多如繁星。今秋一册叶浅予的私人影集也应景呈现,才子多情,秋的倒影也倩。

- 叶浅予 -

他的故事耐读极了。读叶浅予晚年放下画笔拿起钢笔写出的自传《细叙沧桑记流年》,真是多情又浪漫,他写自己与包办婚姻的五年蹉跎(罗彩云),然后写一见钟情第三课——与梁白波的相遇相恋,读郭厚英写叶浅予和最爱的舞蹈家戴爱莲的十年婚姻,最后一句撩人泪出:“叶浅予的整个下半生,都没有从戴爱莲的感情创伤中恢复过来”。

- 1949年,叶浅予、戴爱莲和叶明明于北平住所 -

- 1946年,上海,叶浅予赴美前家庭合影,后排右一为叶浅予,右二为戴爱莲 -

后来在16日阴沉沉的成都下午,读到叶浅予自述抗战期间的印度之行,加尔各答的行人车辆凡牛大象驯蛇空缺,“各色人等,各种景象,都可入画”,“孟买海滨吸椰露,陋巷屋顶栽花朵,别有情趣”,比哈尔邦兰伽镇的江湖剧团,有唱有舞,还有手鼓节拍和手风琴低沉悦耳、如泣如诉的歌声……

- 1943年,叶浅予在印度 -

- 叶浅予生活照 -

我当然也读到他的女儿叶明明写“父亲叶浅予的速写与人生”。我花了好多个下午,泡在“叶先生”的绵长故事里,好似见到他“跳出混沌的封闭家庭,浮游在艺术的浪漫天堂,既不像初恋那样陌生,也不像结婚那样新鲜。


曼妙动人的“叶氏速写”


这次的展览作品大体分为速写、漫画和少量国画三部分。其中速写部分是展览的重头戏,大致分为四类:印度速写、川贵速写、甘南及江南速写、舞蹈及杂画。

我们来看那些曼妙动人的“叶氏速写”。

- 叶浅予 印度妇人 28X21cm 1943年 -

- 康定舞步 16×11cm -

- 江南水乡之二 20.5x31.5cm -

- 江南水乡之八 20.5x31.5cm -

- 甘南风光之一 20.5x31.5cm -

- 甘南写生(带色)25x36cm -

著名国画家、叶浅予的高徒卢沉1997年在叶浅予诞辰90周年之际,写出《叶浅予的速写艺术》一文,在他看来,叶老一生的艺术实践,大体上可以分为三大块:漫画、速写、中国画。在这三种艺术实践中,速写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速写不仅是叶老艺术实践的重要方面,同时,也是叶老艺术成就的坚实基石。漫画和中国画的成就都离不开速写这个基础。”

叶浅予没有经过正规的造型基础训练。从18岁(1925年)休学,到上海谋生,画广告、画漫画、画插图、设计花布图案、画舞台布景,直到画《王先生》的头几年(1929-1935年),都是凭记忆和想象来起稿和造型,在谋生中逐步积累起造型技能。

叶浅予自己回忆,开始画速写是在1935年。那年与访问上海的墨西哥漫画家珂佛罗皮斯相识。见他身上经常带着小本本,记录他在旅行中所见的各种形象,作为创作素材,叶老也拿起了速写本。这是一个十分重要的转折点。直接的收获是提高了长篇漫画创作《王先生》、《小陈留京外史》中人物形象的丰富性和真实性。1935年北游回来,还出了一本《浅予速写集》。在60年前,那时他才20多岁。叶老早年主要画漫画,40年代转向中国画。画漫画、中国画都有明显的阶段性,唯有画速写,伴随他一生。

- 叶浅予任《时代画报》主编 -

- 黑白影社《黑白三届影展》 渔家女 叶浅予 摄 -

从30年代一直画到90年代,叶浅予几十年速写不离身,这在中国现代美术史上绝无仅有。他画速写目的非常明确,就是为了创作需要,先是为漫画创作服务,后来又为中国画创作服务。其速写有鲜明的个人风格:用笔快速果断、简洁肯定,造型概括夸张。早年速写夸张得厉害,造型更多漫画味。五六十年代的速写,相对较写实,既有时代风尚的影响,也和叶浅予从漫画转向中国画创作有关。


躲在树干后偷描苗族姑娘


1942年,叶浅予在贵州苗族地区住了一段时间,他在自传《细叙沧桑记流年》里回忆:

在苗区住了两个月,白天出门采访画速写,晚间在住处琢磨如何表现苗区生活。首先考虑的是形式问题,还用《战时重庆》那种漫画速写形式吗?尽管那套画已开始运用中国画的笔法,造型仍带有夸张变形的漫画气质,显然不符合我在苗区感曾到的自然而质朴的美。几次尝试,逐渐明白漫画手法已不适用,新的表现方法必须另辟途径,这就是我向中国人物画传统画法追求的开始。1979年我在给人民日报《大地副刊》写的《漫画与速写 ——答读者问》那篇文章中追述了这一追求:

1942年我在贵州苗族地区住了一段时间,发现苗族妇女打扮得非常漂亮。每逢赶集,人人都把漂亮的衣裙首饰穿戴上,集场上五彩缤纷,正如百花争艳,任何画家见了都会动心。可是我那支惯于夸张的刻薄之笔,对着真正美妙的形象,只能瞠目而不知所措。心想,如果不改变手法,岂不颠倒美丑、唐突西施吗?从那时起,决心从漫画式的夸张手法中解脱出来,另找塑造人物形象的新手法。找来找去,觉得应该下苦功向国画传统中的先辈们学习,于是我从漫画创作转到国画创作方面来了。速写是这二者之间的桥梁。以前,我的速写为漫画服务,以后开始为国画服务,这一转变的动力是我的审美观发生了变化。为了标志这个转变,我为自己画了一幅讽刺画——我躲在树干后面偷描一位苗族姑娘,姑娘用手遮住脸不让我画。

写生的师生 28x23cm -

延边长鼓 66.5x44cm -


一辈子的抒情纪实速写


1943年夏,叶浅予以战地记者的名义在印度西部住了4个月,奇特的异国风光,丰富多彩的集市,对比鲜明的各式人物,激发了他的作画热情,画了大量的印度舞蹈形象和印度风光写生作品。这是一次难忘的艺术之旅,以至叶老在40年后编《印度风情》速写集时,往事历历在目,仍感新鲜。他用的是一种很粗的铅笔,有的像是用炭精棒画的,线面结合,用笔洗练、简洁,对比近现代美术强烈,造型概括夸张,每一个笔触充满了果断和自信。

- 印度集市四幅之二 14×10cm -

- 印度集市四幅之三 17×12cm -

- 印度集市四幅之四 17×12cm -

- 印度儿童 19×12cm -

苦行僧 17×12cm -

五六十年代,是叶浅予水墨画创作的高峰期,也是速写最多产的时期。叶浅予喜欢穿一件劳动布上装,大口袋里装着好几本画速写用的“拍子簿”,拍子本并不大,一本二十来页,画完一本接着画第二本。1958、1959年,平均每天可以画二三十页。最高记录在十三陵水库,一天画过五十多页。叶浅予的速写数量多得惊人,立柜底层的大抽屉里,塞得满满的全是速写本。叶的女儿叶明明手头上有一份叶浅予的捐赠部分统计,仅向中国美术馆捐赠的速写本就达432本之多。

1950年第一次访问新疆的速写,画风与收集在《大后方》集子里的贵州、四川、西康地区的速写相近,也是铅笔、炭棒并用。叶浅予画速写的铅笔很特殊,椭圆形,铅蕊很粗,扁平的。竖画是线,侧画就是一个面,炭精棒的粗细变化更大,很适于画人物肖像以及需要记录色调的对象。

- 川康道上牧民 17×10cm -

- 康定街上锅魁铺 18×11cm -

- 青城道士 17×11cm -

- 青城滑竿夫 17×11cm -

川剧演员四帧之三 17×11cm -

- 川剧演员四帧之四 14×12cm -

如果说,解放前叶浅予的速写表现为重造型线面结合、多几何形漫画或夸张,有风格化的倾向,解放后的速写,以线造型为主,比较写实,重动态,多群众性场面。把《水库工地》、《徐水》、《怀来》、《束鹿》、《在内蒙与广西》、《江南风光》、《邢台纪事》、《晋陕走笔》、《川蜀风光》不同地区的速写连起来,就是一个丰富多采的时代缩影。这些速写已不是一般的锻炼造型能力的习作、形象资料库,它本身具有创作的因素,用一定的主题集中起来,就是一种纪实、抒情的创作形式。


舞蹈速写浪漫多情


叶浅予的舞蹈速写堪称一绝。五六十年代,他经常在报刊上发表舞台速写。画舞台速写,特别是捕捉瞬息多变的舞蹈动态,这需要特殊的本领。在这高难度领域,显示了他高超的速写才能和艺术功力。他的舞蹈速写有两种:绝大部分是在看戏看舞时当场画的铅笔速写,用笔快速、果断、一气呵成、形神兼备。还有一些用毛笔画的舞台形象,如收编在《舞台人物》速写集里的《天鹅湖》、《刘三姐》、《周信芳》和《盖叫天》等,形象和画面都比较完整,有的近于绣像,如茶馆人物,大都是为了当时报刊刊用的需要,根据铅笔速写加工整理的。这与现场速写自有不同的品味。除了仍保持速写的生动性,线条里还增加了毛笔勾勒的书法趣味。这已不是通常概念的“速写”,有较多的艺术加工成份,也可以说是速写式的创作。

- 汉族秧歌 25×18cm -

- 汉族舞蹈两帧之一 25×18cm -

- 汉族舞蹈两帧之二 25×18cm -

- 扑蝶舞 25×18cm -

叶浅予强调认识、记忆、联想在速写中的重要作用。“严格说来,我的舞台速写大部分是凭记忆画下来的。我的经验是,一切动作只能凭脑力记,才能画得下来。要画好运动中的形象,必须发挥记忆和想象的能力,任你眼快、手快,绝对赶不上演员的动作快,所以要记,但不能死记,要记住运动规律和特征,记关键性的东西,以便进行‘由表及里’、‘由此及彼’、‘举一反三’的想象和推测。”

我依然最喜欢他用速写征服舞蹈皇后戴爱莲的美丽桥段。郭厚英写《叶浅予与戴爱莲》一文,叶浅予回忆与戴爱莲的蓦然相遇时,套用了《红楼梦》中贾宝玉一段经典说辞:天下掉下一个林妹妹,似一朵轻云刚出岫。香港九龙半岛酒店玫瑰厅,当晚的演出票价奇贵,戴爱莲当晚演出芭蕾经典《吉赛尔》独舞片断,还有自己创编的《拾穗者》,叶浅予在后台除了管服装,还收获了丰硕的爱情。当时,郁风、叶浅予等一大帮宋庆龄请来为戴爱莲捧场的画家们,坐在排演场的边缘为她画速写。“戴爱莲偶然回头一望,她发现叶浅予翘起一撮山羊胡、煞有介事作画的样子,真是酷毙了……她停止了舞蹈,好奇地走过来看叶浅予速写。发现他的手真是灵巧,寥寥数笔,便把临风起舞的戴爱莲画到了惟妙惟肖。”后来叶浅予回忆这段时说:“这位舞蹈家身材矮小,舞技娴熟,可是说一口英语,我的英语只有中学程度,如何对付得了!彼此之间交流思想只好打手势,还有时用图画。”

- 1945年重庆  叶浅予、戴爱玲与众人合影 -

- 1947年,叶浅予归国前在戴爱莲家乡特立尼达举办画展 -

叶明明的“父亲叶浅予的速写与人生”里写,父亲叶浅予经常讲:“我认为光靠速写不行,那会被速写拘束住,约束了想像力。速写的同时,一定要讲感受。”

叶浅予“文如其人”。郁风在《叶浅予倒写回忆录》中有这样的描述:“他写自己,既不渲染吹牛,也不故意谦虚;他写朋友,既不美言抬举,也不刻薄嘲讽;而是把自己对那人最本质的感觉和看法说出来。写‘文革’,只是当时的真情实感,没有事后的批判,甚至也没有受害者的控诉,一切留给读者感受。”(文章)别致就在于:正如八十年以上的老酒,味醇而厚,不带水分,货真价实。

- 1953年,叶浅予与女儿叶明明 -


一见钟情叶浅予


叶明明曾提到,叶浅予转向国画创作与早在1930年代就和徐悲鸿、张大千等先生的交往分不开。20世纪30年代在上海和南京叶浅予与张大千就经常来往。1945年,他们相约同游西康打箭炉,他在成都张先生府上住了几个月,仔细观察张先生作画时的用笔和赋彩方法。“父亲为了答谢主人的盛情招待,画了六幅‘大千漫像’回赠。大千先生把我父亲的赠画题名‘旅游神通’,由名家题签作注复印后分赠好友。”

自古才子皆多情。叶浅予如是。在他一生被熟知的四段感情中,最令他刻骨铭心的是他与第二任妻子戴爱莲的爱情。1945年夏天,他们一起到川北、西康等地采风,搜集了大量少数民族舞蹈素材,用拉班舞谱记录了七八个藏族舞蹈,创作了藏族舞蹈《春游》、彝族舞蹈《倮倮情歌》等民族歌舞。叶浅予除创作很多风情速写外,还完成了四万多字的《打箭炉日记》。

- 1946年,叶浅予留美期间在旧金山的住所内 -

- 1946年,美国纽约街头展 -

1946年是叶浅予一生中的转折点。他被美国国务院邀请,作为中国的文化名人去美国访问一年。被美国共同邀请的另两位是作家老舍和曹禺。归国以后,叶浅予先是应徐悲鸿邀聘,执教于国立北平艺专。而后出版了在美国期间完成的速写漫画《天堂记》。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他参加第一届全国文代会,被委以全国美协副主席、中央美院国画系主任、教授、中国画研究院副院长、中国文联委员、全国政协委员等职务和荣誉。


参考资料:

1.《细叙沧桑记流年》(叶浅予著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06年2月)

2.《父亲叶浅予的速写与人生》 叶明明

3.《叶浅予倒写回忆录》 郁风

4.《叶浅予与戴爱莲》 郭厚英

5.《叶浅予的速写艺术》 卢沉

6.《印度之行》、《香港历险》 叶浅予

7.《民国往事—画家叶浅予的影集》牛婕


 风流今见--叶浅予早期速写作品展

开幕时间:2018年10月29日 15:30

展览时间:2018年10月30日—11月17日  10:00-17:00

展览地点:武侯祠美术馆

(成都武侯祠博物馆·西区·荐馨殿)

开幕式地点:成都·武侯祠美术馆殿前广场

主办单位:成都武侯祠博物馆 李可染画院

执行机构:成都·武侯祠美术馆

学术支持:四川省中国画学会


四川浙商美术馆和都江堰江南忆美术馆出品的谢礼恒艺术随笔录《何不怜取眼前人》近日由四川人民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封面书名由著名书法家刘云泉题写。书内收录17位巴蜀著名书画家的文趣雅好访谈、书画精品创作幕后花絮和生活情趣故事,敬请扫码关注、购买。

☟ ☟ ☟


文:谢礼恒   美编:西子

图片由成都武侯祠博物馆提供

部分图片来自“华辰影像”

  更多精选:

西地风起·邓枫凉山风作品展:那些温暖坦荡天性沉着的年代

重华秋拍,蜀中旧事:这些信里藏着那人情味十足的亲密时代

重华拍卖今秋全国首创当代艺术晚宴式拍卖:多件“生货”首拍

成都艺光斋 守望·徐无闻集珍展:人间有味是清欢

精彩名家作品提前曝光!领略“天府百年美术文献展”高级美

韩天衡:从艺七十载如登山,到达山峰,山外有人,山外有天

↙↙点击 阅读原文 ,还有更多艺术精品

文章已于修改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