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曾是歌唱比赛冠军的职业画家,18年后有了这支倾色倾声的MV

谢礼恒 艺术野疯狂 2019-04-15

艺术野子

艺术野史


魏葵的现代文人画《玉成街68号》给我印象极深,在艺术野疯狂上发布以来,热议不断,成都晚报副刊部杜兄专程来约稿,将这作品和文字搬到了纸面,“烟火杂巷 天涯情味”的风骨、神思、隐秀、情采、时序等等创作规律和审美特征,让他的这件市井风情画和其他水墨作品拉开了明显差距。

“情景水墨”吟咏情性是内容,诗意表达则是形式。

晓得魏葵歌唱得好,曾以一首《尘缘》夺得2000年安徽卫视歌唱比赛冠军。当年既喜欢唱歌又喜欢画画的他被父亲要求做一个人生选择,初中未毕业,他竟以一曲刘文正的《小雨中的回忆》成功走上绘画之路……这仿佛是一个阴差阳错的定数。

艺术家魏葵首支单曲MV 《等不到天昏地暗》

我想起那个精细的诗人曹植,也就是从他开始,讲究诗的造词炼句,所谓“起调多工”,精心炼字,对句工整,音调谐协,其实曹植的众多诗作也许还抵不上曹丕一首《燕歌行》,“倾情倾度,倾色倾声”,是的,当《玉成街68号》以“倾情倾度,倾色倾声”的意象回望了魏葵三十多年的故乡情结,玉成街也自然牢系他少年时代的精神飞地。

点击看之前深度报道:

 魏葵现实水墨作品《玉成街68号》:烟火杂巷 天涯情味

-《玉成街68号》纸本 125cmx220cm 2018 -

于是,艺术野疯狂找到凡人视频,把职业艺术家魏葵请进了录音棚,拉到了与太古里的精致繁华仅一墙之隔的玉成街——魏葵在现场的紧张来源于近乡情怯,一首《等不到天昏地暗》,他一开口,像是冲口而出的大调民歌,“文的自觉”和“歌的情状”很快交织在一起,听到的倒是“繁华有憔悴,堂上生荆杞”的一曲心恋。

- 北京画院画家 魏葵 -

艺术野疯狂与凡人视频也计划从魏葵版《等不到天昏地暗》始,花三年时间为100位艺术家、艺匠能工、文艺工作者定制音乐短片,“像拍电影一样拍短视频”

我们想用这些歌声,尽量抵达真实、平凡而不可企及的美。

▽ ▽ ▽

玉城街68号是我少年时的居所。1977年夏,我们一家人搬离了老西门多子巷35号我的出生地,从一个传统式大杂院迁入那个年代有些牛掰的四层筒子楼。在这幢当年的高层建筑中,我和父母渡过了最后五年完整的家庭生活。当时上小学是在红星中路小学,即今IFS大楼正对面。这学校是一座旧时大庙所改建,我在这庙里做了五年乖学生。每日家中与学校间我有两条路径,早上上学走东风路(九十年代改名蜀都大道)一条直道经大慈寺后门过纱帽街口,流着口水经过每晨甜香四溢的名小吃店"珍珠元子",即是红星中路了。放学归家我会从小学对面的江南馆街再越纱帽街,出一条有坡度的曲折小巷,就是今天大慈寺的山门了。再经和尚街、马家巷回到玉成街68号。

致父亲


一条没有名字的小巷,约几百步,横跨玉成街与东顺城街。很窄,就两三米宽。那年开始学养蚕,奇缺桑叶,但种桑的人家不多。一天踽行小巷,突然看见那堵灰砖老墙上斜出一杆翠碧的枝叶,却是一户木门常闭的小院中栽着桑树,趁了春色,那树也不甘寂寞,探出枝来看墙外的风景。可自己个太小,够不着那带一丝傲气的绿枝,遂回家找帮手。当年父亲也就三十多岁,个也很高,他来到枝下,数次纵身跃起,给我摘下一大把青翠欲滴的叶。八十年代初,父亲离家,是最早辞职"下海"的中国人之一,渐渐不再回来。往后很多年,每次走过巷中那段老墙,总想起父亲高高跃起的身影,不识伤悲,只是一缕想念。东顺城街上有家连环画铺,店主是个年轻的残疾人,大家都呼他"掰哥"。得空时就穿过小巷,去他那看当时分拆成薄本的武侠小说。伍分钱一本,在竹凳上一坐几小时,几年下来,与他成了朋友,常给他家简陋装订的武侠小说画封面。他奇怪我身上常有伍块钱的票面,那时对一个小男孩来说太不可思议。前几天有朋友聊到单亲家庭的孩子在学挍容易被欺负,问我少时是否如此。我沉默了下,告诉她从没有"坏"同学欺负我。因为我经常有伍块钱在兜里。是同学中的"款爷"。学校的几个小霸王都要围着我,有时夜里都跑到我家阳台下,压着嗓子来借钱。我会把几毛的纸币折成几个豆腐干,悄悄给他们扔下去,看他们欢天喜地跑远在夜色里,极有成就感,虽然那几爷子从不会还钱。父母正式离异后,每月的一个周四,父亲会在纱帽街一间破旧的茶馆里等我来取每月的生活费。然后再另给伍块钱与我私用。回家把生活费上缴母亲,伍块私房钱就成了某少年游荡江湖的"巨资"。当时整个大慈寺片区的连环画书铺,都熟悉这个明显上课时间来看武侠小说的问题少年。如杨过一般,我也总喜欢在风雨如晦的天色里,独自一人,背了褪色的军挎,足迹所至,踏遍了成都东城老街河岸上的武侠小说铺。

魏葵记于 2018年11月5日凌晨

青瓦上的雨丝


被梦里的雨声淋湿了衣衫。我醒来,呼吸静而悠长,鼻息间还带着空濛雨气。梦里的大慈寺旧居下着大雨,我站在那栋红砖外墙的楼檐下,看檐外白茫茫满天的飞雨。那时的雨景总是在跳脱的清泠里透着明洁的远意,从玉成街68号四层高楼的檐口望去,眼前是一望无际的青瓦民居,可以清楚看到当年的跳伞塔。那里已是老成都的城边。小青瓦建筑围合而成的阡陌与数不清的院落在磅礴的夏雨里,黝黑瓦面上跳珠四溅的激雨把天地笼在了一层清亮的雨雾中。我少时极爱这样的雨意,总是从雨落看到雨住。远处院子里的大梧桐树叶上似已渗出碧油,几只小麻雀冲开雨幕飞来檐下的晒衣杆上避雨,振翅时的水珠落在我的脸上,有一种难以言状的沁凉。雨声渐渐小了,而细雨仍是无边。风卷过那处青瓦楼台,玉兰早已开了一树,在黑亮青瓦的衬映间,雨丝也有了朦而洁白的芳馨。

魏葵记于2017年8月15日凌晨。

➀ 注释:李泽厚《美的历程》里说,所谓“文的自觉”,是一个美学概念,非单指文学而已。其他艺术,特别是绘画与书法,同样从魏晋起,表现着这个自觉。它们同样展现为讲究、研讨、注重自身创作规律和审美形式。


四川浙商美术馆都江堰江南忆美术馆出品的谢礼恒艺术随笔录《何不怜取眼前人》近日由四川人民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封面书名由著名书法家刘云泉题写。书内收录17位巴蜀著名书画家的文趣雅好访谈、书画精品创作幕后花絮和生活情趣故事,敬请扫码关注、购买。

☟ ☟ ☟


文:谢礼恒 魏葵   美编:西子

● 国家一级文物现身关山月美术馆 四卷敦煌写经揭神秘面纱

● 诗婢家2018秋拍中国书画专场:暮日生清,温情岁月

● “蓝顶艺术私享会”境艺术空间开启:放慢自己,好好享受美术馆

● 花费20年,他画出绘画版舞蹈《芳华》

(欢迎分享到朋友圈)


↙↙点击 阅读原文 ,进入微店分享更多艺术作品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