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国风美女+蜀宫乐舞:元宵夜合江亭上演永陵24伎乐华彩版

谢礼恒 艺术野疯狂 2019-04-15

年年乐事,华灯竞处

人月圆时,元宵喜乐


作者丨谢礼恒

设计丨西子

昨天写了一篇小快评:

故宫建院94年来首次举办“元宵灯会”

可想而知的火爆,永远抢不到的票。


紫禁城古建筑群首次在晚间被较大规模点亮,首次在晚间免费对预约公众开放。于是,服务器在十分钟内即告瘫痪,一位圈内朋友说,故宫博物院门票系统的最大并发量设置的是10万,结果这次的最高值达到了100……不崩溃才怪!

中国老百姓对“宫廷”的向往一直炽热,热追烫赶千百年从不停歇,这仙乐风飘何处

白居易早给出了答案。

今日是元宵,已在己亥新春成城市新春爆款的“永陵24伎乐合江亭快闪演出将再度上演一场升级版!

你们在故宫门外抢票,永陵24伎乐快闪演出陪你在合江亭闹元宵。

大年初一到初三的三场(轮)“永陵24伎乐合江亭快闪演出,在IP运营方成都联创众娱文化发展有限公司看来,这是一次实景小型演出的绝对突破,同时也是对团队机动能力和整合能力的一次考验。要知道在非驻场演出、非常态演出、非专业演出场地的演出方案完全是对策划方、演出方综合实力的一次挑战。

在技术时代,我们都习惯了直接、即时、简单的观看方式,但博物馆鼓励的是另一种观看方式:近距离的、长时间的、耐心的观看,与艺术品之间一种个人化的、一对一的相遇。通过这种观察训练,我们会发现,任何一件艺术品都有足够的细节、秩序和关系,需要时间和耐心来感知和解码。“永陵24伎乐合江亭快闪演出”的基本感知方式,就是把这种技术的方式和博物馆的观看方式结合起来,看似是观灯赏乐,实则与自己内心那个良宵促膝对谈,柔情共度:

三五良宵,花灯吐艳映新春;

一年初望,明月盛辉度佳节。

(点击图片,阅读深度报道)

艺术野疯狂率先拿到了演出方案:今晚(219日晚),《胡音旋舞》将在成华公园奏响;随后《锦城花满》将东门码头泛舟水上,吹响悠扬竹笛;最后,一曲《蜀宫乐舞》将在合江亭呈现二十四伎乐全阵容豪华班底。

根据《明皇杂录》中的记载,古时候的皇宫贵族过元宵节,有胡旋舞、霓裳羽衣舞、天竺乐等乐舞,还会奏响琵琶、笙、箜篌等乐器。恰好就是永陵24伎乐的演奏乐器,不仅于此,还有筚篥、竹笛、古箜篌、羯鼓、答蜡鼓、毛员鼓、齐鼓等。

今晚东门码头游船上的布置也有一大亮点:川茶“竹叶青”搭配“唐果子”的茶席迷你器乐的茶宠摆设,在真实还原了古人过元宵的同时,还增添一份雅趣。

(点击图片,阅读深度报道)

- 唐果子 -

据艺术野疯狂了解,今晚的表演现场还增设花灯和绢花,在接应元宵节习俗的同时,增添一份年味。

“每正月望夜,又御勤政楼,观作乐。

贵臣戚里官设看楼,夜阑,

即遣宫女于楼前歌舞以娱之。

— 古代元宵节由于开禁,人流如织,男女相遇,易于产生爱情。千百年来,在元宵节上演的两情相悦的爱情故事,举不胜举。说是当年的薛绍与太平公主的初遇就是一年的元宵节。—

夜游锦江、上古节赏宫乐闹元宵并非今日空想。我找到作者赵柒斤在《羊城晚报》上发表的一篇小文,专门提到古代“元宵晚会”的耍法:

与现今成了“一年一度春晚总结表彰会”的“元宵晚会”相比,古代的“元宵晚会”就隆重热闹多了。而唐、宋时期的“元宵晚会”又堪称盛况空前,且与民同乐的程度也最高。

唐郑处诲在《明皇杂录》中多次提到了唐明皇执政时期官办元宵晚会的盛景:开元二十四年(736年),唐明皇在勤政楼城墙外加了一道围墙后,便把各种庆典活动转入宫内。其时,勤政楼前楼便成了观礼台,楼下的广场自然成为宫廷各种演出的露天大舞台。“每正月望夜,又御勤政楼,观作乐。贵臣戚里官设看楼,夜阑,即遣宫女于楼前歌舞以娱之。”

-《宪宗元宵行乐图卷》局部 明成化 纵37cm 横624cm 佚名绘 绢本 设色 -

唐玄宗的元宵晚会上,歌舞、杂技、魔术等应有尽有。表演的节目不仅有山车、旱船、寻、走索、丸剑、角抵等百戏,也有胡旋舞、柘枝舞、霓裳羽衣舞、龟兹乐、天竺乐等乐舞,还有坐在乐筵上操琵琶、笙、笛、箜篌、拍板等乐器吹拉弹唱的伴奏者……

经济繁荣的北宋更重视元宵晚会。惜墨如金的孟元老在《东京梦华录》卷六中用千字介绍了当时开封“元宵晚会”的盛况。冬至后,开封府就搭起了大舞台,街道两边便上演开放型的“元宵晚会带妆彩排”:表演奇术异能的、歌舞百戏的,一片连一片,音乐声、喝彩及吐槽声响成一片,十多里外都能听到。

到了正月初七,宋朝的元宵晚会便渐近高潮。晚上灯山全部点亮,金光灿灿交相照耀,锦绣流彩辉映其间。面北都是用锦绣彩旗搭建成的山棚。横向排列三道门,各有彩结金书大招牌,中间写着“都门道”,左右两边写着“左右禁卫之门”,上面一个大牌写着“宣和与民同乐”。从灯山到宣德门楼的横大街,大约百余丈,“用棘刺围绕,谓之‘棘盆’,内设两竿,高数十丈,以缯彩结束,纸糊百戏人物,悬于竿上,风动宛若飞仙”。棘盆内设乐棚,差派御前的乐人奏乐并演出杂戏,左右禁军也于此表演百戏,观看元宵晚会的皇帝座位安排在宣德楼上,都垂着黄边的布帘子。两个朵楼上各挂着一个大灯球,直径一丈有余,里边点着如椽子般大的蜡烛,布帘内也有乐队奏乐。妃嫔及宫女的嬉笑声,都传到下面的城楼外了。城楼下边有一座用枋木垒成的露台,围栏都用五彩锦绣镶裹着。两边的禁军士兵并排站立,身穿锦袍,头戴幞头,上面插着皇上赐的绢花,手执骨朵子,面对乐棚警戒。教坊司、军乐队和露台的优伶们,轮番演出各种节目。普通老百姓都在露台下面观看演出,演员们还不时与观众互动。

晚唐五代的前蜀王朝,

永陵24伎乐靠什么将现代的合江亭变成主场?

我想起闻一多关于唐诗的论文久未为文学史著作所重视或采用。其实这位诗人兼学者相当敏锐地述说了由六朝宫体到初唐的过渡。其中提出卢照邻的“生龙活虎般腾踔的节奏”,骆宾王“那一气到底而又缠绵往复的旋律之中,有着欣欣向荣的情绪”

——我能感动到的是,永陵24伎乐所代言的盛世诗歌情绪,随时代的变迁,由宫廷走向生活,由小众宴享引申为大众娱情,宫廷雅乐的靡靡之音变而为青春少年、年轻时代的清新歌唱:

原来这伎乐感叹的是青春韶华匆匆流逝!观者在千百年前的为帝王服务变身为当今的百姓欢歌,其演员和观者,双方心理状态和审美感受是大不一样了。天上与人间不是以彼此对立而是以相互接近为特征。在这里奏出的,是一曲幸福存梦想,以引人入胜的幻景颂歌。比如,在大年初一到初三三轮演出时,在合江亭对岸居住的摄影发烧友宫传伟无意之间拍下了一张堪称经典的照片,它几乎代言了整整三场演出所带来的光芒效果和传播口碑,引得官方杂志、社交媒体近千万的疯狂转发。

今晚的演出,无疑是对始于东汉明帝时期的元宵赏灯习俗的一次“对光”行动。(当时明帝为了弘扬佛法,就命令于正月十五夜在宫中和寺院“燃灯表佛”,令士族庶民都挂灯。此后,这种佛教礼仪节日逐渐形成民间盛大的节日,并发展到全国各地。)而更多的观众,除了赏乐之外,更为赏灯赏衣赏人而来。之前几场演出,观众就对仿制复原的唐乐器、华丽舞美和演出服装特别感兴趣,主办方更联合四川汉服协会共同为观众带来丰富的汉服展示——就连露脸最少的演员,都是选了七八次才最终确定的。

国风美女+蜀宫乐舞,元宵夜+合江亭,永陵24伎乐+汉服表演——不热闹才怪!


四川浙商美术馆都江堰江南忆美术馆出品的谢礼恒艺术随笔录《何不怜取眼前人》近日由四川人民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封面书名由著名书法家刘云泉题写。书内收录17位巴蜀著名书画家的文趣雅好访谈、书画精品创作幕后花絮和生活情趣故事。套装另一册《乌鸦穿过玫瑰园》更由2018年度“中国最美的书”获奖设计师许天琪担纲总体设计,刚刚斩获“2018年度海峡两岸最美十大图书”荣誉,爱美的书迷不容错过。

敬请扫码关注、购买。

☟ ☟ ☟

(点击图片,阅读深度报道)


特别鸣谢:成都永陵博物馆

成都联创众娱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 成博四川油画邀请展:人流如注的背后是一代人的青春

● 它们在武侯祠沉睡了30多年,今天终于苏醒,竟然聘婷如初

● 大赏三十年 武侯祠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 做男人不能“糖水”:他竟为这家博物馆无偿拍下十万张照片

(欢迎分享到朋友圈)


↙↙点击 阅读原文 ,进入微店分享更多艺术作品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