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吴云的交游世界 | 历经五朝,一位传奇大藏家的前世今生

谢礼恒 艺术野疯狂 2022-12-25

定价 980元

【限时3天(至5月18日),优惠特价(5折)490元,3天后(7折)686元】



《枫下清芬:笃斋藏两罍轩往来尺牍》

国家图书馆出版社





不        早
應        爲
仍        折
被        腰
衣        辭
冠        五
束        斗







·




吳雲(1811—1883),字少青,一字少甫,又字愉庭,號平齋、退樓等。浙江歸安(今湖州)人。是當時在江南鎮壓太平軍的主要人物之一。清咸豐間,奉命總理江北大營營務,歷署鎮江、蘇州、松江府事。其間一度失官,改佐薛煥幕府。同治三年(一八六四)以後,看淡了功名,吳雲便索性退居林下,在蘇城置下了宅院,鄰著怡園、曲園,不時與吳中耆宿如顧文彬、李鴻裔、沈秉成、彭慰高等,詩酒雅集,賞畫看帖,唱和題跋。一班勘破了世事的老頭兒,變著樣子,被畫到了《吳郡真率會圖》《吳中七老圖》裏去,煞是有趣。


(文 \ 李军)



吳雲自書『兩罍軒』匾額


後有清同治八年(一八六九)吳雲長跋,

記『兩壘軒』齋號之由來:

『余既於甲寅年在邗上得阮文達公所藏之齊侯罍,

遂名弆藏之所曰「抱罍室」。

逾十年甲子,在吳門又得一罍,

即文達《揅經室集》中所載之蘇州曹氏器也。

海內二大寶一旦都歸余齋,

復署之曰「兩罍軒」,所以志喜也。

己巳初夏退樓主人並記。』




進聽楓山館,如今並不容易,成了官辦畫院的所在,平日裏大門緊閉,概不接待外客,其實這樣倒是更貼近了吳家花園的舊時模樣。在平齋寫給三子吳承潞(一八三五—一八九八)的家書中,就說友人『屺堂飯後至聽楓山館,低回不忍去』。彼時,聽楓山館連通著南部金太史場的吳宅,高牆深院,幽靜恬淡。經歷了百年的風雨,而今老宅早已不復往日模樣,衹有這小園雖換了門楣,卻依然清寂如舊。



(文 \ 李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本书编辑团队拍摄于吴云故居[听枫山馆]  








同治三年,

曾署蘇州知府的湖州吳雲築宅於此。

宅門在金太史巷四號,

原爲吳宅的門廳轎廳大廳及樓房,

今園僅爲宅東北隅的書齋庭院區。





因園中亭館雅潔,池石清幽,

被譽爲吳中著名的書齋庭園。

因園內有古楓婆娑,美名『聽楓園』。

吳雲自稱:『宅居不廣,小有花木之勝。』

與自居曲園之『微』相評量。





吳雲善書法,好收藏鑒賞金石,

園中左圖右史,鐘鼎羅列。

書畫家吳昌碩早年與園主交誼甚厚,

曾應聘住在園中教授童子,

得以觀摩所藏書畫金石,藝事大進。





聽楓園位於住宅東北部。

主廳『聽楓仙館』(現改名『聽楓山館』)

居園之中心,南北各有庭院一區。

南院花木茂盛,山石多姿,

建有味道居、紅葉亭(現名待霜亭)、適然亭等。





北院有半亭林池花木映照。

館東昔爲吳雲書房『平齋』。

其前疊山,循蹬道而上有『墨香閣』,

閣下層隱伏山中,上層突兀山巔。

齋閣自成院落,爲全園精華所在。







◇  ◇  ◇






文 / 鄭伯象


太平天國的戰亂,導致江南地區的經濟秩序受到嚴重打擊。從吳雲與朋僚之間往來的信件,可以看出他對太平天國戰亂的情報時刻關注,並對每次朝廷的措施和處理結果,多有討論和評定。吳雲生逢嘉慶、道光、咸豐、同治、光緒五朝,最爲動亂,從書信中可以直觀看到他們最真實的焦心和痛苦,太平天國戰亂成了這代人不可磨滅的群體記憶。


咸豐十年(一八六〇),太平天國攻克蘇州,作爲蘇州知府,吳雲不僅丟了官,多年的書畫碑帖收藏也散失過半,藏書著稿盡毀於火。安定後,吳雲過上隱居的生活,重新開始大力收購古物(吳雲在蘇州的名望依然很大,道光年間蘇州兩次大水災,都是吳雲首先捐賑,輸數百金以倡賑災),乾嘉之後訓詁名物轉向訓詁金石文物,引導收藏風氣,這時的吳雲重心全部放在金石名器上。動亂後的蘇州城也是寶物澎湧而出,吳雲將大收藏家阮元和曹載奎的散落家藏大部分收歸所有,分別藏於兩家的著名青銅器齊侯罍便在其中,二罍首次聚齊在吳府。二器於乾嘉年間出土,因銘文多字,紋飾精美,又經大文士收藏,名震四海,吳雲因得此二罍而取其齋名曰『兩罍軒』字多一件現藏於上海博物館,字少一件現藏於國家博物館。吳雲在其自刻《兩罍軒彝器圖釋》裏收入古器一百一十件,張玉斧、汪嵐坡摹寫銘文、描繪器形,他自己執筆詳細記錄各器尺寸、重量,考釋名稱與銘文及流傳過程,尤其對齊侯罍在陳慶鏞的基礎上作了上萬字的考證。而後吳大澂、劉心源、吳式芬、方濬益等人著作每提此器時都承吳雲舊說,可見影響之深。直到葉昌熾,纔有了新的考釋,他認爲銘文開篇的『罍』字應是齊侯的名字,並非器名,此器依古制應名爲『壺』,得到了當時的認可和後世的廣泛討論。其中影響最大的是孫詒讓《古籀餘論》,將銘文主人確切爲『洹(桓)子孟姜』,齊侯之女,陳桓之妻,定此壺爲春秋早期之物。最近出版的《紙拓千秋──國家圖書館藏古器物全形拓題跋集》一書公佈了國家圖書館藏洹子孟姜壺兩器的銘文和全形精拓本,這些拓本都經民國大家題跋,褚德彝簡述銘文考釋之變,吳昌碩跋述器物流傳之掌故,並作詩曰:『罍耶壺耶徒聚訟,兩壺八鼎文宜誦。』此器之考據已成當時的話題風尚。



*吳雲自刻《兩罍軒彝器圖釋》
此書取周至唐彝器一百餘件,每種繪其圖形,以工部營造尺記其各部尺寸,銘文另摹,後列釋文,並附考訂。是編選擇謹慎,除王國維《國朝金文著錄》中所指十三器爲僞作外,餘皆精確可信。同治十一年(一八七二)初刊。



吳雲代表著現代學術成立之前的學養型學者傳統,收藏是自身研究的一部分,每藏一物,都與積累的經史知識發生辨證,產生互補。這種與古物的關係,形成古代士大夫特有的學習模式,進而產生不同於他人、獨具自我感悟的論述成果。吳雲除了正經正史之外的考釋,平日最沉浸於書法的研習,兼及篆刻。金石收藏爲當時的書法篆刻藝術提供了廣闊的視野。

 

阮元宣導北朝石刻書法,形成了群體回應的局面,一方面拓寬了書法家的討論邊界,另一方便對傳統帖派書家的話語權形成挑戰。實際上,阮元衹是提出北派書學的理論,並沒有完成自身的完全實踐,在阮元的後兩代人身上,纔看到實踐的成果,這正是吳雲所處的時代使然。縱觀吳雲的一生,可以說他因爲收藏研討的需求與北派書家發生密切交遊,但對自我研究成果的篤信,又與北派書家進行著不彰顯的博弈。

 

吳雲是清代中晩期帖學書法的代表,早期學習趙孟頫、董其昌,間參米芾,後期專注於蘭亭的研究,從中深悟書學之精髓,堅定帖學派立場,收藏達二百餘種,自號二百蘭亭齋(毀於太平天國)。他主張學書應上溯晉唐,取法宋元明諸家則並非正途。他的至交何紹基雖是貌取唐人,但主要精神得自明末的黃道周、倪元璐、傅山的古奧生拙(吳雲給何紹基看趙孟頫、董其昌的書法作品,何氏不屑一顧,但看到明末諸家則精神煥發)。吳雲受何紹基影響,專情研習顏真卿的《爭座位帖》,但不接受其對晩明的提倡,形成行字大小錯落、疏密明顯的書稿風格,又參以蘭亭的率意、米芾的俊險,終成一家風貌。可見吳雲對好友的意見是有主觀取捨的。他晩年對蘭亭、顏真卿、米芾的書帖賛歎比喻,臨習猶如『坐對江山』,評詞透露著其內心對正統書學的崇拜。

吳雲收藏古璽印甚多,對篆刻有獨到的見解。他推崇朱文應,認爲朱氏取法封泥,章法整密,是較早將封泥推向藝術模範的理論家。『當今刻印,能者絶少。白文尚有漢文可仿,朱文則古篆不可識,宋元宗派專尚工秀,學之頗不易見長,敝鄉丁、黃、奚、蔣及曼生諸君尚不失古意,而近日治印者畏難取巧,其朱文全學鄧石如一派,惡俗難耐。倘尊(陳介祺)藏泥封與子苾先生處所收合刻行世,俾學者奉爲楷模,則嘉惠藝苑,洵非淺鮮。』子苾先生即吳式芬,與陳介祺合撰《封泥考略》十卷,著錄了兩家所藏的封泥。《封泥考略》一書,是研究封泥最早的一部專著,收錄秦漢官私封泥八百四十九枚,逐枚考釋,對研究秦漢官制、地理以及秦漢篆刻藝術有重要的參考價値,故一經付梓,就被學者奉爲楷模。吳雲對當時篆刻氛圍的描述,如今可歸類爲藝術批評,針砭時弊,深刻而現實。當今篆刻藝壇也是如此,特別是藝術院校開始教授篆刻之後,越來越多的人參與到篆刻創作的隊伍中,但情況令人堪憂。一是書法普遍欠缺功底,善刻不善寫,本末倒置,不明篆刻乃依古文字流傳之要義;二是學習王福庵、陳巨來的印風幾成靡殤。倒不是說學習近人印風不好,鄧石如是古時的塵外野士,王福庵、陳巨來亦是近當代的舉世高人,但他們也是通過學習古人精華而自成一家;若篆刻者都如吳雲所言『畏難取巧』,不專研古文字之精神,巧媚當世,自然『惡俗難耐』。這是精神狀態上的一種惡,淺顯易懂的俗。

 

在吳雲的金石朋友圈裏,數他與陳介祺最爲長壽,其他知交相繼零落──特別是何紹基的去世──令吳雲因不斷懷念而導致心思惘惘,故而晩年與陳介祺通信屢次吐露心聲。吳雲非常佩服陳介祺跟他說過的一句收藏感悟:『天地間寶器,其銘識皆古人精神命脈所寄,守之者精拓傳世,則器傳人亦之俱傳。』他感慨到:『蓋吾人之傳與不傳雖不係此,而所論實爲通達至確也。』可見吳雲此時人生境界更高於陳介祺了。



*陳介祺致吳雲尺牍


陳介祺評價吳雲的書法:『承惠金石各拓通計十九頁,楮墨精工,印章整潔,自是當今獨步,更難得蠅頭細字逐頁詮注,尤令人愛玩不忍去手。』『附來金石各種,墨拓莫不精妙絶倫,邊題皆蠅頭細字,無一懈筆,具徵目力之佳,腕力之健,良由神明完足,氣志充盈。』可知陳介祺對吳雲觀察甚深。能得到陳介祺這位傳拓苛刻的金石大家青睞十分不易,足見吳雲對拓本製作的要求極高。吳雲的書法是配合實用完成藝術效果的,再加上他收藏的名聲,當時備受關注,以至於在顧文彬的《過雲樓日記》出現百餘次。

 

在《過雲樓日記》裏,我們還能看到吳雲自號的變化,早中期常見的是『退樓』,晩年則多自稱『愉庭』。上海博物館藏丙子年(一八七六)《吳雲端午即景圖》軸中,有一方『退樓乙亥以後號愉庭』的朱文印,款識爲『愉庭吳雲』。乙亥年即光緒元年(一八七五),吳雲六十五歲。吳雲還請山東濰縣陳介祺的專用篆刻家王石經刻過『退樓乙亥後改號愉庭』和『乙亥改號愉庭』兩方白文印(收錄於《西泉印存》)。『愉庭』款信札在本書可見數通,書法面貌已全無火氣,超然出塵。



*吳郡真率會圖卷   蘇州市檔案館藏

此圖作於清光緒七年(一八八一),由胡芑孫寫照,任薰補景。



除童子三人,老者七人由左至右爲:顧文彬、彭慰高、沈秉成、吳雲、潘曾瑋、勒方錡、李鴻裔。



以我個人所見,清代金石學家以吳雲的畫像流傳最多,此次李軍兄幫我從蘇州檔案館調取了高清的《吳郡真率會圖》,令人眼前一亮。我還看過另外一卷,名爲《吳中七老圖》,現藏南京博物院,因未能獲取高清圖片,略感遺憾。相比於陳介祺、吳大澂、潘祖蔭,吳雲是清代大家裏研究資料最少的一位。本書前兩單元的往來書信,皆爲蘇州收藏家李雋先生珍藏。編輯過程中,又收入吳剛先生提供的家書,使得近百通書信首次整合出版。相信本書的出版,會令關注吳雲的人更全面、多角度地瞭解和還原其原始語境。



*《吳中七老圖》之吴雲抱壶立相,現藏南京博物院,因未能獲取高清圖片,未收入本書,略感遺憾。



我在蘇州觀摩這批藏品期間,得到收藏家李雋先生的熱情接待。他深通蘇州古今掌故,對藏品孜孜不倦地研究,慷慨地展示與講解。從他身上,我看到蘇州特有的代代傳承的書卷之氣。這種場景,不禁讓我想到,古時也如今時,今時也如古時,文人之才之德靠口口相傳,從仰慕到訂交,一代人一個玩法,但傳統的核心價値並未改變。吳雲其實歸根到底就是一位江南文人,收藏的名氣掩蓋了他的文名。詩詞酬唱是江南文人的必要活動,吳雲能寫長詩,氣韻連綿,又有經世之懷。我見過吳雲《戊寅初夏疊韻見寄六幸居士》的詞稿,雖是酬唱之作,但全詞正是他的自我寫照,體現出一位文士對現實積極的期盼。今抄錄於此:

 

浩蕩青天,容我輩、菟裘早築。

喜相遇,園翁溪叟,劇談方俗。

四季但祈花月好,一年長祝農桑熟。

願歲寒、各自葆吟身,珍如玉。

 

詩書畫,眼中福。

才學識,胸中足。

歎柯亭未遇,爨桐誰屬。

早爲折腰辭五斗,不應仍被衣冠束。

且安排、重拂朶雲箋,書新曲。




◇  ◇  ◇


本文为书中策划编辑郑伯象所作《编后记》
依照原本正体字转载刊登
                                                                  
                                    





·

·




李鴻章致吳雲

一通三紙

李鴻章(一八二三—一九〇一),本名章銅,字漸甫、子黻、少荃,一作少泉,晩年自號儀叟,別號省心。世人多稱 『李中堂』,因行二,故民間又稱 『李二先生』。安徽合肥人,與曾國藩、張之洞、左宗棠並稱爲『中興四大名臣』。死後追贈太傅,晉一等肅毅侯,謚文忠。著作收於《李文忠公全集》。




何桂清致吳雲

一通一紙

何桂清(一八一六—一八六二),字叢山,號根雲。雲南昆明人。道光進士。歷任編修、內閣學士、兵部侍郎、江蘇學政、禮部與吏部侍郎等職。一八五四年任浙江巡撫。一八五五年調兵在浙西皖南抗擊太平軍,並攻下皖南徽州(今歙縣)、休寧石城(今廣陽)。次年,又攻下太平(今仙源)、祁門寧國等地。一八五七年夏擢陞兩江總督,駐常州。撰《黔行集》,輯《試律標準》《登瀛疊唱》,集句《使粵吟》。




王有齡致吳雲

一通五紙

王有齡(一八一〇—一八六二),字英九、雪軒。福建侯官(今福州)人。道光中,捐納爲浙江鹽大使。歷官江蘇布政使、浙江鹽運使、按察使、巡撫。咸豐中,調赴上海議訂通商稅則。得兩江總督何桂清信任,率兵與太平軍戰於餘杭、嚴州,咸豐十一年(一八六一),杭州城破自殺。謚壯湣。




勒方錡致吳雲

一通一紙

勒方錡(一八一六—一八八〇),原名人璧,字悟九,號少仲,江西南昌人。清代詞人、書法家。道光二十四年(一八四四)中舉,官至河東河道總督。精通星卜術相之學,洞達玄理,工詩能文,對詞造詣極深,享名於時。精於書畫。著有《榑洲詞》《太素齋詞鈔》《太素齋詩鈔》。




金安清致吳雲

一通二紙

金安清(一八一七—一八八〇),字眉生,號儻齋,晩號六幸翁,室名偶園、耦園、半野樓、宮同蘇館、曝背南軒。浙江嘉善人。國子監生。由太州州同擢海安通判,調宿南,陞至湖北督糧道鹽運使、按察使。工詩,熟諳古今掌故。著有《六幸翁文稿》《偶園詩稿》《宮同蘇館全集》等。




杜文瀾致吳雲

一通四紙

杜文瀾(一八一五—一八八一),字小舫,一作筱舫,號靜逸。浙江秀水(今屬嘉興)人。少年中舉,逢太平天國戰亂,參軍幕,有幹才,爲曾國藩所稱。官至江蘇道員,署兩淮鹽運使。工詞,著有《采香詞》《憩園詞話》《詞律校勘記》等。




姚仰雲致吳雲

一通四紙

姚仰雲(一八二一—一八六九),初名湘,字芷芳,亦字楚青、楚臣,號佛恩、秋墅,別署賦秋生,室名獅石山房。浙江山陰(今浙江紹興)人。清代學者、藏書家。咸豐十一年(一八六一),姚仰雲以道員總司江北糧臺。同治六年(一八六七),於揚州建造『師石山房』,收藏大量古籍,『師石山房』『快閣』藏書樓藏書超過六萬卷。遂命其子姚振宗依照四部分類,整理藏書,厘訂書目。振宗自此開始目錄學研究,後成爲清一代著名史志目錄學家。光緒八年(一八八二),姚振宗據家藏圖書編成《師石山房書錄》三十卷。




陳介祺致吳雲

一通一紙

陳介祺(一八一三—一八八四),字壽卿,號簠齋,晩號海濱病史、 齊東陶父。山東濰縣(今山東濰坊)人。道光二十五年(一八四五)進士,官至翰林院編修。嗜好收藏文物,終其一生。著有《簠齋傳古別錄》《簠齋藏古目》《簠齋藏古冊目並題記》《簠齋藏鏡全目鈔本》《簠齋吉金錄》《十鐘山房印舉》《簠齋藏古玉印譜》《封泥考略》(與吳式芬合輯)等。




陸心源致吳雲

一通一紙

陸心源(一八三四—一八九四),字剛甫、剛父,號存齋,晩號潛園老人。歸安(今浙江湖州)人。清末四大藏書家之一。官至福建鹽運使,富收藏,築『皕宋樓』『十萬卷樓』『守先閣』三樓藏書,藏書達十五萬多卷。陸心源精於金石之學,著有《金石錄補》,《穰梨館過眼錄》《千甓亭古專圖釋》等。




吳雲致汪鳴鑾

一通二紙

汪鳴鑾(一八三九—一九〇七),字柳門,號郋亭,一作郇亭、潛泉。錢塘(今杭州)人,僑寓吳門。清末大臣、藏書家。同治四年(一八六五)成進士,選庶吉士、授編修。遷司業。曾主講杭州詁經精舍、敷文書院。著《能自彊齋製藝》《萬宜樓詩錄》等。




吳雲致汪鳴鑾

一通一紙




吳雲致汪鳴鑾

一通四紙




吳雲致汪鳴鑾

一通六紙




吳雲致吳大澂

一通三紙

吳大澂(一八三五—一九〇二),初名大淳,字止敬,又字清卿,號恒軒,晩號愙齋。江蘇吳縣(今江蘇蘇州)人。清同治七年(一八六八)進士,授編修,任陜甘學政。善畫山水花卉,精於篆書,金石鑒賞。著有《愙齋詩文集》《說文古籀補》《字說》《愙齋集古錄》《古玉圖考》《權衡度量實驗考》《恒軒所見所藏吉金錄》《吉林勘界記》《十六金符齋印存》等。




吳雲致三兒吳承潞

一通五紙

吳承潞(一八三三—一八九八),字廣庵,號慎思,又署慎思主人。浙江歸安(今湖州)人,吳雲三子。同治四年(一八六五)進士,官至太倉知州、江蘇按察使。一八五九年至一八六九年間,寓居網師園。一八九八年六月遷福建布政使。著《顯考平齋府君行述》,有《延陵故札》稿本傳世,編《漢建安弩機》。




吳雲致三兒吳承潞

一通一紙




吳雲致三兒吳承潞

一通一紙




吳雲致三兒吳承潞

一通一紙




吳雲致三兒吳承潞

一通五紙






CONTONS

目  次




兩罍軒同仁尺牘 


一、李鴻章致吳雲·二二

二、何桂清致吳雲·二四

三、何桂清致吳雲·二六

四、何桂清致吳雲·二八

五、薛煥致吳雲·三〇

六、薛煥致吳雲·三

七、王有齡致吳雲·三四

八、王有齡致吳雲·三六

九、黃芳致吳雲·三八

十、黃芳致吳雲·四〇

十一、黃芳致吳雲·四二

十二、黃芳致吳雲·四四

十三、周學濬致吳雲·四六

十四、吳煦致吳雲·四八

十五、吳煦致吳雲·五〇

十六、勒方錡致吳雲·五二

十七、勒方錡致吳雲·五四

十八、勒方錡致吳雲·五六

十九、金安清致吳雲·五八

二〇、金安清致吳雲·六〇

二一、金安清致吳雲·六二

二二、薛書常致吳雲·六四

二三、薛書常致吳雲·六六

二四、杜文瀾致吳雲·六八

二五、杜文瀾致吳雲·七〇

二六、姚仰雲致吳雲·七二

二七、陳介祺致吳雲·七四

二八、彭翰孫致吳雲·七六

二九、宗源瀚致吳雲·七八

三〇、許應鑅致吳雲·八〇

三一、許應鑅致吳雲·八二

三二、張富年致吳雲·八四

三三、陸心源致吳雲·八六

三四、彭祖賢致吳雲·八八

三五、彭祖賢致吳雲·九〇

三六、應寶時致吳雲·九二

三七 、鍾佩賢致吳雲·九四

三八、鍾佩賢致吳雲·九六

三九、江清驥致吳雲·九八

四〇、江清驥致吳雲·一〇〇

四一、沈敦蘭致吳雲·一〇二

四二、沈敦蘭致吳雲·一〇四

四三、沈秉成致吳雲·一〇六

四四、沈秉成致吳雲·一〇八

四五、沈秉成致吳雲·一一〇

四六、佚名致吳雲·一一二

四七、佚名致吳雲·一一四


兩罍軒主人吳雲尺牘 


四八、吳雲致汪鳴鑾·一一八

四九、吳雲致汪鳴鑾·一二〇

五〇、吳雲致汪鳴鑾·一二二

五一、吳雲致汪鳴鑾·一二四

五二、吳雲致汪鳴鑾·一二六

五三、吳雲致汪鳴鑾·一二八

五四、吳雲致汪鳴鑾·一三〇

五五、吳雲致汪鳴鑾·一三二

五六、吳雲致汪鳴鑾·一三四

五七、吳雲致汪鳴鑾·一三六

五八、吳雲致汪鳴鑾·一三八

五九、吳雲致汪鳴鑾·一四〇

六〇、吳雲致汪鳴鑾·一四二

六一、吳雲致汪鳴鑾·一四四

六二、吳雲致吳大澂·一四六

 

兩罍軒主人吳雲家書

 

六三、吳雲致三兒吳承潞·一五〇

六四、吳雲致三兒吳承潞·一五二

六五、吳雲致三兒吳承潞·一五四

六六、吳雲致三兒吳承潞·一五六

六七、吳雲致三兒吳承潞·一五八

六八、吳雲致三兒吳承潞·一六〇

六九、吳雲致三兒吳承潞·一六二

七〇、吳雲致三兒吳承潞·一六四

七一、吳雲致三兒吳承潞·一六六

七二、吳雲致三兒吳承潞·一七〇

七三、吳雲致三兒吳承潞·一七二

七四、吳雲致三兒吳承潞·一七四

七五、吳雲致三兒吳承潞·一七六

七六、吳雲致三兒吳承潞·一七八

七七、吳雲致三兒吳承潞·一八〇

七八、吳雲致三兒吳承潞·一八二

七九、吳雲致三兒吳承潞·一八四

八〇、吳雲致三兒吳承潞·一八六

八一、吳雲致三兒吳承潞·一八八

八二、吳雲致三兒吳承潞·一九〇

八三、吳雲致三兒吳承潞·一九二

八四、吳雲致三兒吳承潞·一九四

八五、吳雲致三兒吳承潞·一九六

八六、吳雲致三兒吳承潞·一九八

八七、吳雲致三兒吳承潞·二〇〇

八九、吳雲致三兒吳承潞·二〇二

九〇、吳雲致三兒吳承潞·二〇四

 

編後記·二〇七





·

·



  装帧设计\休休堂  





布面精装、简洁大方



黑色肃穆、纸匣保护



横向开本、扩大视觉



通过外匣纵向设计,将横向开本的书方便放入书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



  可点击图片查看  
 



【图书信息】


枫下清芬:笃斋藏两罍轩往来尺牍


一册布面精装


策划主编  郑伯象

编者  李隽 吴刚

责任编辑  南江涛 潘云侠

助理统筹  冯文青

装帧设计  休休堂图书设计工作室

顾问律师  熊眀威

出品  休休文库

微信客服:xiuxiutangkefu

邮箱:xiuxiutang@yeah.net

 

出版发行  国家图书馆出版社

版次印次  2019年12月第1版

开本  8开

外观尺寸  37.8x27.8cm

印数  1000册 限量印制 编号珍藏

对外发行仅640套

书号  ISBN 978-7-5013-6894-5

定价  980元

【限时3天(至5月18日),优惠特价(5折)490元,

3天后(7折)686元】

【本书特点】


1、本书内收未公开金石学家吴云往来尺牍90通,其中友朋信札47通,吴云信札43通,其中有吴云致吴大澂、汪鸣銮、三儿吴承潞家书。涉及历史名人李鸿章、何桂清、王有龄、勒方锜等27人。文献价值极大!2、本次出版所有信札均原大原色影印,8开宏大阅读,212页,大大增强了对吴云等人物的书法艺术的研究帮助。3、本书排版设计上,并没有使用通常一页一纸的图片布排,而是将一通内容的信札放在一个跨页里,在视觉上更助于欣赏信札的书法价值。如吴云致汪鸣銮一通六纸的信札,做成拉页后,可看出吴云书法的行云流水的特点,虽然是每页单独写成却有手卷的气势。4、本书限量编号1000本发行,仅此一版不再版,全网仅对外销售640套



二十余间庭院  

感受诗意生活


庭院,是一种文化、一种情怀,它承载了琴、棋、书、画、诗、酒、茶等诸般闲事,也涵盖了庭院营造、家具陈设、器物赏玩等多种行为,它是世人心中的奢想之地。文人空间集合六年“庭院”主题内容,汇编成卷,以飨读者,愿您把日子过成诗的模样。


《林峤汉砖佛造像》优惠购书,四川美术出版社,2020年4月出版,精装大12开,150克哑光高级特种纸,216页,定价298元/本,2020年5月20日前购书,尊享林峤先生签名盖章优惠待遇,仅需198元(包快递)。另有题四字吉语、题斋号优惠活动,敬请关注。


重磅预售:《闲人闲事》第九辑主选箫雨、胭脂、刘大石、紫桐等多位作家的人文游记。一本闲书在手,杭州(诗意西湖、良渚、西兴古镇、萧然山)、南京、扬州、厦门、黔州、蜀中、桂林、太湖、凤凰古城、天涯海角…历史胜境,地名趣谈,舒怀畅意。除了人文游记,第九辑选集湘西作家九妹半年度的素读楼茶笺、杭州砚语轩文房砚台清赏篇章,传统文化的当下感受更加真切。





时移世易,风流云散,所幸往事并不如烟。《金声长物》,一部汇集晚近文人书画、信札及文玩的散文随笔集,品读之下,或可透过吉光片羽窥见那时的风雅,阅尽几许趣闻掌故,叠现知己友好的思念和情怀。



《何不怜取眼前人》,17位艺术家的书房文心,谢礼恒 著,定价68元,特惠48元。扫码即可购。

今日头条丨企鹅媒体平台丨一点资讯丨新浪微博以上内容为艺术野疯狂原创拒绝一切形式转载,本号不授权,侵权必究


往期精彩推荐



《张士莹画集》丨张士莹的虎:像戏剧舞台上的关公
造个院子过生活 | 这二十余间庭院,美到心窝里
林峤汉砖佛造像|他在汉砖上绘制数千尊佛像,精美古趣
他专事古旧书画修复50年,出了一本治病救画的秘籍
金声长物|一本书阅尽百年文人掌故
《林峤汉砖佛造像》创作记 | 108块汉砖上的画艺
一封来自夜晚的信 | 张晓刚:为了那个存在
细活慢工著清音|琴学典籍《沙堰琴编》宣纸影印线装版面世
巴蜀石窟的守护神

点击“阅读原文”,进入微店分享更多艺术作品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