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野疯狂 正在热推
▼
时移世易,风流云散,所幸往事并不如烟。《金声长物》,一部汇集晚近文人书画、信札及文玩的散文随笔集,品读之下,或可透过吉光片羽窥见那时的风雅,阅尽几许趣闻掌故,叠现知己友好的思念和情怀。
《何不怜取眼前人》,17位艺术家的书房文心,谢礼恒 著,定价68元,特惠38元。扫码即可购。
埃玛纽埃尔-爱德华·沙畹(以下简称“沙畹”)是学术界公认的19世纪末20世纪初世界上最有成就的汉学大师,同时他也是世界上第一位用现代考古学方法考古考察中国遗址的学者之一,被视为“欧洲汉学泰斗”,整个西方学术界公认的汉学大师,他一生治学谨严,涉猎广泛,其著述博大精深。
丨埃玛纽埃尔-爱德华·沙畹
(点击图片深度阅读:沙畹的中文世界)
他翻译《史记》,研究中国佛教,考察文物、碑帖,钻研古文字、西域史、突厥史、中国地理、道教……等等,成就斐然。同时,沙畹还有大量著述,如《泰山志》、《西突厥史料》、《两汉时代之石画像》、《西突厥史料》等,其中以《华北考古记》最被人所熟知。
1907年3月,沙畹第二次离开巴黎,前往中国。他乘火车穿越欧洲大陆,经西伯利亚进入中国,于4月14日抵达奉天,由此揭开沙畹在华从事考古活动的序幕。
整个考古活动持续了将近七个月,直至1907年11月4日离开中国,沙畹考察了奉天的清朝皇家陵墓,又到鸭绿江畔观看了高句丽古迹,接着又马不蹄停地赶赴泰山、曲阜、开封、巩县、洛阳、登封。
在对山东和河南两省作完详细的考古调查之后,沙畹来到陕西省,参观了西安府及唐代皇家陵墓,随后渡过黄河,进入山西省,用照片记录了当地的风土人情,并特意赶到芝川镇,拜谒了司马迁的陵墓,紧接着又去参观道教圣地五台山,最后来到大同府,前往云冈石窟考察。
在返回北京之前,沙畹还在居庸关短暂停留,考察了那里的浮雕画和云台石刻经书。
沙畹将上述考古活动以文字及图片形式编纂成了四本书,即《华北考古记》。本书共收录图片1793张,其中拓片千余幅,照片300余张,抄录的铭文造像记400余则。
《华北考古记》
[法] 埃玛纽埃尔-爱德华·沙畹 著
袁俊生 译
中国画报出版社
定价:398.00
出版时间:2020.6
该书自1907年正式出版至今,已经超过一个世纪。但无论是以前还是现在、西方还是中国的学者,只要是关于中国古代艺术、雕塑、佛教、考古、历史等方面的研究,无不涉及到此书,足见其在中国学术界中的地位。
《华北考古记》一书最大的特点,就是通过现代考古技术进行考察、取证,从中国传统古籍文献中获取史籍资料,再通过西方学术论证分析方法,探取其文化内核。
作者在著书过程中,也采择了大量中文古籍文献作为参考与佐证,学科涉及金石、历史、宗教、建筑等诸多领域,可谓是涉猎广泛,且都极具代表性。然而,也正因如此,此书出版百余年之后,中文译本才首次问世。
中国画报出版的袁俊生先生的译本,在精准表达法语原文的意思同时,在处理文中所引用的中国古籍方面均采用了“回译”,即力求保证源语言与目标语言的一致性。
在翻译《华北考古记》的过程中,译者袁俊生先生查阅了约十余部典籍文献,做了至少六万字的笔记。并且还在其中作了校勘史料、改错补漏、整合译名等,还对书中的文献资料添加附注,使其更具可读性与准确性。
《华北考古记》(中国画报出版社,2020年6月新1版)共分为四卷:
第一卷为石阙及石祠卷。
丨《华北考古记》第一卷
沙畹首先介绍了祠堂与石阙,并由此展开论述了汉代浮雕——这种自公元2世纪就开始建造的古老艺术品,它的艺术价值与考古价值。
之后,作者对登封三阙、孝堂山遗址进行了三个维度的介绍与记录——对遗址现状进行了拍照与实地测量、打制浮雕拓片、解读铭文,结合史料从中国的礼制、审美及文化三方面分析两处遗址,并总结其中所蕴含的中国古代精神文化内涵。
除此之外,他还将在此次考古活动中从山东、河南等地收集上来的零散拓片汇总,进行了逐一解读与分析。
丨太室阙的两座石阙
第二卷为武梁祠卷。
在沙畹原书中,武梁祠是纳入在石阙及石祠卷之中的。但是考虑到武梁祠在西方美术史学界的话题性与重要意义,以及沙畹对武梁祠的考察与整理对其起到的重要学术贡献,中文译本特此把武梁祠单独作为一卷。
丨《华北考古记》第二卷
沙畹是第一位运用现代考古技术对该遗址进行实地测量的外国学者。在沙畹之前,中国金石学者对于武梁祠的探究主要停留于记录、收集、梳理的层面。
沙畹在《华北考古记》中首先叙述了自宋代欧阳修以来武梁祠的发现过程,并提出了该遗址在中国艺术史中的重要地位,以及希望当时的中国政府能够采取有效措施保护好该遗址的提议。
随后,沙畹将自己在此次考古过程中测量的每一组数据、制作的每一张拓片都进行细致的阐述与分析。
丨武梁祠西阙东面,刻有“武氏祠”三个字
这其中,最具亮点的是他结合中国古籍文献对武梁祠遗址中汉代石刻画像场景的解读——每一处场景所代表的故事,每个故事所反应出的中国古人的精神内涵。
这些解读文字,为原本黑乎乎的拓片形象赋予了生命力——每个人物,每辆马车,每个场景都活灵活现,跃然于纸上。
一百年前,就是沙畹的这部著作,将这些富有生命力的中国汉代艺术形象,从遥远的东方带到了西方读者的眼前。武梁祠也由此真正走进世界艺术史的舞台,成为东方艺术的重要话题。
丨武梁祠第一石
第三卷为全书的最大篇幅的石窟卷,内容主要由云冈石窟、龙门石窟、巩县石窟寺、济南千佛山,以及在考古活动过程中收集整理的石窟寺之外的零散佛教造像组成。
丨《华北考古记》第三卷
沙畹对于云冈石窟的阐述虽然篇幅不是最大,但是却影响深远。在日本学者木下杢太郎所撰写的《云冈日录》中写到“沙畹的书早在两三年前我就开始注意了,却终究没能买到。因此,这次从公使馆的藏书里逐一进行了概略的抄写后带来了。此前观看沙畹绘制的图谱时令我所惊叹……”
并且,木下在《云冈日录》中将自己对云冈石窟的每一处考察均与沙畹的考察结果做对比,将沙畹的考察内容作为标准,以此来证实云冈石窟在20世纪10到20年代中的变化以及受损程度。
1973年9月,中法建交后,时任法国总统乔治•蓬皮杜访问中国,首站就刻意安排专程前往大同,参观正在修缮中的云冈石窟。而在这场外交事件的背后,沙畹作为第一位以考古的角度实地考察,并系统地将云冈石窟介绍给法国读者的学者,或多或少地促使,或者影响了这次出人意料的行程。
丨云冈石窟第四窟入口东面的佛像。佛像帽子上带有双翼,手拿三叉戟,造像风格明显受到古希腊古罗马的艺术影响
龙门石窟是整套书篇幅最大,笔墨最多的章节。沙畹在此处对于龙门石窟的记录与阐述可以用“细致入微”来形容,每一处洞穴、每一座建筑、每一尊佛像、每一处石龛……作者都丈其体,溯其源,读其意,留其像。
这其中即有与唐朝国家政权层面相关,且书法艺术成就无与伦比的《伊阙佛龛碑》;也有列入魏碑经典的“龙门数品”;当然更多的是出自平民草根之手,虽古拙质朴却又包含情深的众多碑刻作品。
丨魏碑经典——龙门杨大眼造像记
沙畹在龙门一章中,共收录铭文造像记487则,每一则都进行了抄录和解读,并由此探究跨越时间与空间的人类质朴情感。
此外,沙畹还运用归纳、比较等学术方法研究了北魏时期佛教信仰的相关问题。
这些史料和记载,从国家到个人,让读者从多个角度了解历史;最后以实质性的文字资料为证据,使史料的准确性和说服力大大加强。足见作者历史功底之深厚,而且这种史料记载方法新颖独到,虽然书已出版超过一百年,但这种独到的方法的确给人一中耳目一新的感觉,其他史料书籍很少看见。
丨宾阳中洞东南角礼佛图浮雕,沙畹推断图中所雕刻的供养人为唐王李泰及其两位妃子
第四卷为图谱卷,收录的是沙畹在此次考古过程中走访、拍摄,但并无文字具体阐述的图片。
丨《华北考古记》第四卷
图片影像中的文物与遗址经过百余年间的自然灾害、战火的洗礼,都不同程度地遭受了损毁,甚至是不复存在,而这些图像也因此而变得更加的弥足珍贵。
丨收录在沙畹《华北考古记·图谱卷》中“昭陵六骏”飒露紫和拳毛騧。这两块石刻在1914年被盗卖出国,现存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博物馆
沙畹的这趟考古之行与这部著作,不仅将古老东方的艺术带到西方世界面前,他的研究方法也反之影响了中国学者,比如沙畹首次将金石学研究纳入法国汉学的研究领域,他使用的西方现代考古学方法使得中国传统金石学研究焕然一新。
所以,尽管距离首次出版已经过去了一百多年,沙畹《华北考古记》依然具有其不可替代的学术价值与史料价值。
沙畹以其深厚的中国历史积累与西方学术理论方法相结合,互补长短,使史料更加接近史实,从而还原更加真实的历史。
《华北考古记》
[法] 埃玛纽埃尔-爱德华•沙畹 著
袁俊生 译
中国画报出版社
定价:398.00
出版时间:2020.6
艺术野疯狂 正在热推
▼
时移世易,风流云散,所幸往事并不如烟。《金声长物》,一部汇集晚近文人书画、信札及文玩的散文随笔集,品读之下,或可透过吉光片羽窥见那时的风雅,阅尽几许趣闻掌故,叠现知己友好的思念和情怀。
往期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