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越过海的边缘,延展到大地丨许燎源物感主义作品集发布

谢礼恒 艺术野疯狂 2022-12-25

作者丨谢礼恒

图片丨陈亦苇

录音整理、设计丨张涵






一本关于“感性、锐化、朗照”的作品集《时间的浮标-许燎源物感主义作品集》选择在7月25日于银泰in99钟书阁发布。这是一本4年时间打磨的作品,它是“物感主义”的首部完整的纸质影片,而换个角度说,是许燎源花了数个4年萃取而出的一部自传体的“剧本”。窗户,纸和笔。无论昼夜,拉上厚厚窗帘,隔绝世上喧嚣,这是一种孤独的作战与纠葛,深水航行,无动力帆船操桨手的有氧运动:









有艺术媒体以这样的句子题写这场与“物感”会晤的开场白。我担任这发布会的对谈主持,重新面对这原初的艺术冲动和生发现场,与许燎源、邱晓林、米瑞蓉奢侈地谈论起艺术——面对“物感主义”的诞生、童年时期,与那个像孩子一样创作的许燎源对视,后又逐渐陪着物感主义一道成长,当一件件作品出炉,梦想落地现实。打开那扇门,看到文字、图稿、颜料、模具甚至脚手架,越过海的边缘,延展到大地。《时间的浮标》从筛选作品到设计,从反复改稿到出版,总历时接近一年。相比于其他书籍,它或许没有想象中的耗时漫长。2019年,许燎源物感创生30年,许燎源博物馆开启首届双年展,从自我漫向在大地上生长着的艺术力量。细究起来,这其实是一本跨越了30余年的书。



《时间的浮标》全册275页,收录4篇文献,157件作品,涵盖了许燎源现代设计艺术博物馆所有在展门类。2016年,许燎源、吴兴明、邱晓林共同发布物感主义宣言。这一风格似乎终于有了自己存在的确实证据,愈发活跃起来。「时间的浮标」拥有的大部分作品也都创作于2015以后。



整场发布会信息量巨大。半个小时时间 ,许燎源以“感性盛开”为题,向读者分享自己这些年来的创作经历,他说道“坐下来读自己,我们很久没和自己促膝长谈了” “是艺术,也是生活”。不设边界、自由嬉戏是许燎源对艺术的理解与表达,当人们习惯了在已知范畴内进行思考的时候,物感主义作品的出现便是打破日常,为你构筑完全陌生的场景,刺激大脑区域所有奇怪幻想。


四川大学文新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物感主义发起人之一邱晓林,成都图书馆阅读推广部主任杨丽芝,成都读书会、成都女企业家协会会长米瑞蓉,中国东盟艺术学院美术馆张建翔和吉利学院代表莅临现场。



许燎源:感性盛开,我们要向自己生命开放。


打破规则的前提是无边界,创造力必须涌现。


人与物的朗照,人与物的自由嬉戏,回到物本身是物感主义最重要的一环。


丨许燎源


一件作品,暂定义为“沙发”,一个功能性的命名,去年它不是以“沙发”的名义而是以“雕塑”的名义获得了中国“泛雕塑”艺术大奖。


物感主义正在打破艺术门类的边际,设计、艺术、生活边界全部被打破。在我的认知中,艺术是无法分类的,因为分类本身就是一种狭隘的局限。有些设计并非是功能性的,就是为了在视觉上造成一些“意外”。


我们不能被日常生活的司空见惯而变得麻木。


艺术有“唤醒”的作用,我们通过艺术来唤醒自己,重新发现人与世界的关系。



它是艺术也是生活,它没有界线。我们是为生活而设计。


我们用线性的体积流动构成了骨架。客观上,我们就把我们的生活世界变成了一个艺术博物馆。


我们传统的椅子,设计是从功能出发的,叫“功能追随于形式”。


我们以感性的形式自由地蔓延、涌动后,顺便将功能植入其中,生成“功能”。


我们的很多艺术是在陌生的大地上相遇,而不是拍脑袋空想出来的。



艺术是生活的戏剧,将冲突的关系植入到生活现场。


人与艺术应该是亲密的关系,而不是将艺术放入博物馆被朝拜,它应该就在生活现场。


物感主义反对“阐释”,就是不要在“意义”统摄的前提下编无辜的故事。物感主义应该是直接让生命开放,是人与物彼此开放,是被朗照的状态。我们不是简单的从属关系。



物感主义是寻找人与世界良善关系的重新开辟。


“物感主义宣言”里有“保护物在被尊重、看护、养育前提下的焕发和开放,让物感而不是功能的力量在物欲人的自由嬉戏持续地保持、开新和出场。”我们要重新让呆滞的 物具有鲜活的生命感。我们做的事情是要让人与世界重新连接起来,变成一个和谐整体。

 

今后我会给学生们带来多维度的视野。我对学生们的定位是里面有狂想者,有诗人,有艺术家、有哲学家,还有乌托邦先生,里面充满了理想。



邱晓林:物感主义是2016年提出来的,我觉得它就是两方面,一是艺术,意思就是反对阐释,逆潮流而动。二是生活,它是顺势而为,发扬时代精神。我们要追求有品质的生活就是不要生活在故事的谎言之中。


丨邱晓林


礼恒说许老师的作品是物的诗歌。这是个非常好的角度。如果文学是皇冠的话,那么诗歌就是皇冠上的明珠。诗歌的确不同于一般的说话和散文的表达。我们一般读散文或小说都是读个故事,读个意思。诗歌是不同的,我们有时读诗虽完全不懂诗的意义,但一读可能便知道这是一首好诗。其实它就是“好听”。比如我们看古诗的字的排列,都会让人感觉很舒服。有些诗用繁体字排列就好看,用简体字就没那么好看,这说明文字是“物质”的,是有“物感”的,它有它的声音,它有它的形状。



礼恒说,没有什么材料可以阻止许老师狂奔的脚步。我很认同。许老师发现任何一种材料都像诗人发现了新的语言一样。许老师的作品人是第二位的,永远材料是第一位的。尊重材料,尊重物。许老师是一个不可定义的人,甚至他自己都无法定义自己。






许燎源:媒介是艺术永远都要思考的一个问题。不同的材料有它自身的理化。我们中国对天然的东西骨子里有种天然的亲近,越提炼就越显得冰冷。我们要把思想打开,去拥抱材料,这才是最好的,这会给人无限的想象空间。2000年左右,我打开了不锈钢铸造的语言和可能性,后来觉得不合适了又回到青铜。物感主义是幽微莹柔的光芒。这种光芒跟传统的灯照下去的感觉不一样,它有物本身的光芒感。






许燎源:我理解的“时间”就是生命时间,不是刻度时间。

 

邱晓林:真正的时间性是要有新的东西出现,如果没有新东西,那么历史就死掉了,便不叫历史。对许老师来讲,时间性就是新的意义和新的贴合,这都体现在了他的作品上。

 

谢礼恒:时间我们永远都无法打败,但我们都可以通过时间里的作品、作品里的时间,来与时间里面的自己对话,今天我做对了什么,或者做错了什么,没关系,对错都是一种时间里的美。






米瑞蓉:首先祝贺许老师新书发布。许老师的作品有很多未来元素。我很感谢这本书的出版,让我从更多角度去感知一位艺术家的多元发展,艺术是没有界线和阻隔的,只要有想象,就有空间。


丨米瑞蓉


你说杜甫长什么样,一万个人心中有一万个杜甫的形象。后来杜甫的形象固化下来,那就是由于有了艺术的介入。以后或许我们生活的空间更加抽象,再过许多年,许老师的作品会被后来者看到,产生另外一种对物感主义的感触与理解。



我们在八十年代做房地产的时候就是使用很简单的红砖,然后外面铺一层东西。后来到了瓷砖,再后来是石材……再后来这些都不满足了,我们开始在设计上把美感设计进去。在成都孵化园刚建成时,人们都很兴奋,因为建筑走出了自己的形态。这些建筑的演进过程也是许老师作品演进过程的经历。







《何不怜取眼前人》,17位艺术家的书房文心,谢礼恒 著,定价68元,特惠38元。扫码即可购。今日头条丨企鹅媒体平台丨一点资讯丨新浪微博
以上内容为艺术野疯狂原创拒绝一切形式转载,本号不授权,侵权必究


往期精彩推荐



丹尼尔·阿尔轩这一次竟造了一台结晶腐蚀版保时捷 911!
古物影-黄宾虹书法收藏特展图录丨118件书法首亮相
香远溢清的兰润公益讲堂丨静中有日月,善里出欢颜
邵大箴:意写大家石虎
《时间的浮标》许燎源物感主义作品集首发!
吉磊个展“越渡·山水”千高原开展丨心化下的新界山水
艺术家许燎源担纲吉利学院艺术设计学院院长勇敢 异质 陈述
花前月下茶烟外丨看文人空间里的花事、壶趣与明式家具
刘小东个展“纽约之春”正式开启 | 日记里的纽约时间

点击“阅读原文”,进入微店分享更多艺术作品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