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朱良志:文人画的真性



文人画的真性·套装版
朱良志先生藏书票签名、钤印

文人画是一种超越形式的绘画,程式化、非视觉性、非时间性是它所崇奉的几个重要原则。《文人画的真性》系列图书,由朱良志先生著,通过对元代以来十六位画家的观照,来看文人画对生命“真性”追踪的内在轨迹。

朱良志,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北京大学美学与美育研究中心主任。长期从事中国哲学与艺术关系之研究,出版有《石涛研究》《八大山人研究》等著作,出版的著作曾获中国政府出版奖、中华优秀出版物奖、中国好书等。

《文人画的真性》序
文 / 朱良志


文人画,又称“士夫画”,它并非指特定的身份(如限定为有知识的文人所画的画),而是具有“文人气”(或“士夫气”)的画。“文人气”,即今人所谓“文人意识”。文人意识,大率指具有一定的思想性、丰富的人文关怀、特别的生命感觉的意识,一种远离政治或道德从属而归于生命真实的意识。所以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说,文人画,就是“人文画”——具有人文价值追求的绘画,绘画不是涂抹形象的工具,而是表达追求生命意义的体验。
黄公望 剩山图 局部


文人画发展的初始阶段,“真”的问题就被提出。五代荆浩《笔法记》提出“度物象而取其真”的观点。在他看来,有两种真实,一是外在形象的真实(可称科学真实),一是生命的真实。荆浩认为,绘画作为表现人的灵性之术,必须要反映生命的真实,故外在形象的真实被他排除出“真”(生命真实)的范围。水墨画因符合追求生命真实的倾向,被他推为具有未来意义的形式。
倪瓒 《古木竹石图》


北宋以后,文人画理论的建立在很大程度上是围绕“真”的问题而展开的。有一则关于苏轼的故事写道“东坡在试院以硃笔画竹,见者曰:‘世岂有朱竹耶?’坡曰:‘世岂有墨竹耶?’善鉴者固当赏识于骊黄之外。”东坡等认为,形似的描摹,并非真实,文人画与一般绘画的根本不同,就是要到“骊黄牝牡之外”寻找真实。画家作画,是为自己心灵留影。文人画家所追寻的这种超越形似的真实,只能是一种“生命的真实”,是作为“性”的真实。
吴镇 《渔父图轴》


明李日华说:“凡状物者,得其形,不若得其势;得其势,不若得其韵;得其韵,不若得其性。”这段话可以帮助我们划分中国绘画发展的三个不同阶段,即:由“得势”到“得韵”,再到“得性”的三个阶段。中国早期绘画有一个漫长的追求形似动势的阶段,如汉代在书法理论的影响下,绘画就有此特性。


徐渭 十六花姨图 费城艺术博物馆


自六朝到北宋,在以形写神、气韵生动理论影响之下,又出现了对画外神韵的追求,画要有象外之意、韵外之致,从顾恺之的“传神写照”到北宋画人对活泼“生意”的追求,都反映出这内在的义脉。但自北宋之后,在文人画理论的影响下,由于对绘画真实观讨论的深入,绘画中出现了一种新质,就是对“性”的追求,此时绘画的重点过渡到对生命本真气象的追求。从元代到清乾隆时期的文人画发展,从总体上可以归入这“得性”阶段。
陈洪绶 杂画册 之一
《文人画的真性》选择了十六位画家,自元代开始到清代的乾隆时期,这个阶段是文人画获得突出发展的时期。也即从十六个不同的角度,来“观”生命真实的问题。虽然所讨论的这些画家的艺术皆从五代两宋大师中转出,但又有自己的独特创造,他们都有一套属于自己的特别“语言”,以此注释对文人画真性问题的理解。

文徵明 云壑观泉图

元代选择了三位画家。论黄公望,以明清以来人们评论他常提到的一个“浑”的境界为重点,分析这一境界中所含蕴的浑全真一之道。论吴镇,重点分析他的渔父艺术,结合自唐代以来出现的“水禅”,品读他对终极价值的看法,落脚点在“别无归处是吾归”的智慧。论倪云林,突出他的山水幽绝的境界,认为他的寂寥的山水,其实含纳着对真性的追求。元代诸贤对文人画真谛的理解,开启了明清绘画的智慧里程。


唐寅 葑田行犊图轴


沈周 卧游图册 之一


在明代选择了七位画家,主要是以吴门画派为主,并延及此一画派的馀脉。论沈周,从其“平和”之道入手,探讨其平和中见真实的内涵。论文徵明,拈出一个“浅”字,论他的“真赏”,是赏物,也是赏心。论唐寅,则选出吴门画派最为重视的“视觉典故”的问题,透析其作品中所含有的独特的历史感。


明 陈道复 菊石兰竹图



董其昌 纪游图册 之一


论陈道复,以“幻”为基点,说他关于真幻之间的冥想。论徐渭,则说文人画一个重要观念“墨戏”,辨析其中的“戏而非戏”的内涵。论文人画理论发明的集大成者董其昌,则从一个“空”字入手,说他画中体现的“无相法门”。论陈洪绶,则通过高古格调的突出,说其中所包括的追求时空超越的永恒内涵。明代中期以后艺术空前繁荣,与这个时代文人画所提供的智慧滋养密不可分。


吴历 湘江秋月图


八大山人 花鸟册


在清代选择了六位画家,以清初为主,并伸展到乾隆中期的馀绪。论龚贤,则重点分析他的“荒原意识”,分析他通过荒寒历落的“荒原”意象创造而追求生命真性的思想。论八大山人,则重点分析他的“涉事”概念,分析他如何将佛学触物即真的思想运用到图像建构上的思想。论吴历,则以钱牧斋对其“思清格老”评论为基点,分析老格中所包含的千年不变的真实。
金农 墨戏图册 之一
龚贤 挂壁飞泉图

论恽格,则说一个对传统文人画产生重要影响的“乱”字,他于寒江乱柳中见元真气象,给我们很大启发,读他的画如同听一首绝妙的音乐。论石涛,则重点研究他的绘画所给人“躁”的感觉的问题,这位表面上并不符合文人画规范的伟大画家,其实其艺术有与文人画传统的深层勾连,他的“躁”包含着生命真实的大问题。最后一篇研究金农,从他至为喜好的金石气入手,分析他追求金石一样的永恒生命价值。


恽寿平 双清图轴


这其中涉及的种种境界,都不为其中所举画家所独有,如黄公望的“浑”反映了中国文人画对浑厚华滋境界的追求,甚至影响到近代黄宾虹的创造。石涛的“躁”也不为其所独有,如他同时代的石溪、程邃也有类似的表现。因此,这十六个观照点,是对某个特别画家追求真性的观照点,也是从总体上透视文人画基本追求的有机组成部分。我甚至企图由这十六个观照点,来看传统文人画追求真性问题的整体轮廓。

石涛 金山龙游寺图册 之二


因此,本书所选的画家,并不是根据他在绘画史中的地位和成就来确定,而是看他的艺术思考与文人画发展这一中心问题的相关度。本书不是关于文人画的“艺术史”研究,而是有关文人画的艺术哲学思考——文人画及其理论中所包含的哲学思考;从文人画中抽绎出的哲学思考。


文人画的真性(全十六册)签名版
出版: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
书号:9787534080067
装帧:盒装32开16册
定价:568元

注:《文人画的真性》套装版,共16册,由朱良志先生签名及钤印在藏书票上,有编号,共300套。



朱良志先生签名钤印藏书票


朱良志老师在《文人画的真性》中,选择了元代以来的黄公望、倪瓒、恽寿平、八大山人等十六位代表画家,通过其文人画作和艺术人生,全景勾勒文人画的精神世界,探讨文人画的“真性”,并总结划分了中国绘画发展的三个不同阶段:“得势”“得韵”“得性”。全书语言明畅优美,不同于一般艺术史论的专业拗口,深具可读性,作者致力精微却又于细微处见知著,多有拨云见月的妙论。


十六本书中每本讨论一个关键性问题,如通过倪云林讨论“幽绝”;通过文徵明讨论“浅近”;通过陈洪绶讨论“高古”;等等。十六本书,十六位画家,十六个观照,合而形成对文人画真性问题的总体阐发,引发对形成文人画的本质因素——人的内在精神气质的关注,富有理论深度和穿透力。


文人画的真性 目录

浑沌里放出光明:黄公望的浑朴画风
别无归处是归处:吴镇的“渔父”画题
源上桃花无处无:倪瓒的空间创造
温暖的溪岸:沈周画的平和智慧
乞儿唱莲花落:唐寅的视觉典故
平常心即道:文徵明画的浅近趣味
澹若秋江影:陈道复画的“幻”境
道在戏谑:徐渭的“墨戏”
四天无遮:董其昌画的空相
十指间的娉婷:陈洪绶的高古画境
忽有山河大地:龚贤笔下的“荒原”
世界莲花里:八大山人的“涉事”哲学
思清格老:吴历绘画的“老”格
总在微茫惨淡处:恽寿平绘画的“乱”相
江花随我开:石涛绘画的“躁”
一枝瘦骨写空山:金农画的金石气


实拍书影






《何不怜取眼前人》谢礼恒 著17位艺术家的书房文心定价68元,特惠38元。扫码即可购。




往期精彩推荐







彩塑之美-7节课读懂中国彩塑造像艺术
1100方印存!古玺印748方,黄士陵篆刻352方
海日楼传奇丨沈曾植题海日楼藏碑帖集
她笔下的山海经,温和奇妙
李道熙丨流金岁月100年
于右任 林散之的书法艺术
王小双:生命是个综合体,不只美好单纯
他19次过三峡4次上黄山,画出三峡画作数千张
2500张图片讲述唐代陶俑

点击“阅读原文”,进入微店分享更多艺术作品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