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何多苓手稿:换不回的青春无纸

谢礼恒 艺术野疯狂 2023-02-05


醒来万物皆是沉寂,他人困于山中晨雾,我困于你。

这来自极红微博“德卡先生的信箱”。

本来中间还有一句,“唯有你是世间的一抹旖旎”——

这恐怕就是“青春无止”吧。


这是我读完整场《个人简史 · 学画记 ——何多苓 1958至今》展览的第一感受。





旧物、手稿收藏真是马虎不得,要研究要欣赏要写要画还要会讲故事。慎重其事。雅得很。听完何老师导览,几处提到这些老手稿来源成谜,传奇之多。传奇是故事的经典化,名气越大,故事就越传奇。导览里提到他给对方画肖像换回1963年两张钢笔手稿;提到自己在美院画的作品原作被偷,中间还有人传回照片以示“纪念”;中间记者问他为什么把这么多手稿保存得这么好,他笑笑说恐怕不是我自己保存的……言下之意朋友保存得又多又好。





我记得多萝西娅•参渥德(Dorothea Charnwood)有一本书就叫《手稿墨迹的收藏和经营》(An Autograph Collection and the Making of It)。多萝西娅系出名门,生平结识不少政要和艺术大家。她从小喜欢收集名人笔迹,大诗人布朗宁对她说过:“将来有一天我会送你一样大宝贝,送你我太太的一封短信。”可是,她十四岁那年,诗人不在了;这本书里登出来的那封伊丽莎白•布朗宁的长信,还是她丈夫花四镑钱买回来送给她的。



滑动查看下一张图片


滑动查看下一张图片



我其实很期待何老师出一本《何多苓手稿》之类的书,说不定比作品集更耐读。何多苓美术馆那个夜晚的F3,《乌鸦是美丽的》(1988)高仿件、1988年日本福冈美术馆何多苓个展海报原件、何老师新创作的一件“乌鸦是美丽的”(2021)并置,占满那堵墙,信息量之博杂,情感也丰沛。最欣然是见他几十年之后重画这件经典,薄薄灰灰,严慎笔触,纯净倒是如初,仿佛中间穿插他个人艺术史上不多见的琐碎掌故,让人深一层去认识那只掠过迷蒙人影的乌鸦。



仿佛中间穿插他个人艺术史上不多见的琐碎掌故,让人深一层去认识那只掠过迷蒙人影的乌鸦



我不知道那是不是他的随笔,但一定有那股清绝隽永的风格。说真的,去前年的事了,一位圈内好友传来一本保存完整的手稿,100来张,规规矩矩夹在一本蓝色文件夹里,说是何老师早前的手稿,里面甚至就有这件《乌鸦是美丽的》的部分最初底稿,略略几笔,人形,鸦影,都在,还有他画的汽车、房屋建筑等草图,像是藏有很多的秘密,可惜没有签名,说真似真,耐人寻味。据说最终好像这批手稿没有回到何老师那里,换不回的何止是青春无纸。



F -1


我的一幅画《成阿公路通车了》(纸本彩铅)在《小朋友》杂志上发表



据我的长辈回忆,我三岁开始画画。我自己的记忆从七岁开始。我的一幅画《成阿公路通车了》(纸本彩铅)在《小朋友》杂志上发表。这是我生平第一次看到我的名字以印刷体呈现。这是一幅命题画,题目是我妈定的。她为啥要我画这个题目,到现在也是个谜——我并不知道“成阿公路”为何物,该画纯属编造。直到几十年后,我在阿坝偶然看到一张照片,正是成阿公路通车的场景。真实场景远没我那幅花花绿绿的画好看。这说明,艺术可以不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从该画还可以看出,七岁时我画出了歪歪斜斜的透视,汽车的四个轮子不是一顺溜排列,人也不是火柴人。后来我还参加过一次国际儿童画比赛(获奖),画中的人脸是3/4侧面。因为未经名师指点,这很有些无师自通的意思,或者说,我应该走这条路……但从严格的意义上说,直到25岁我才正式开始学画。那时,前途的选择并不由得自己——现在的年轻人是很难体会的。



| 这是我1963年画的,作品是根据我同学父亲的生物学书本上的插图画的,用钢笔画的鸟类,根据图和照片画的。后来半途而废,兴趣发生了转移。当时画完以后就放在同学家里,直到他母亲临终才把这些作品给他,他赶紧发给我看。我后来给他画了一张肖像,把这两张手稿交换回来。很珍贵。



我们正在进入一个倒叙方式布展的展厅:



| 这些其实是后来美院毕业以后为了讲述石膏画像时所作,比如我在这里表达了“极限黑”与“极限白”之间的灰色是如何铺开的。当时是为了讲述石膏像的透明度和光感之类的问题。


| 然后是一组九十年代的草图。这个房间反而是比较近的手稿作品。(滑动查看下一张)


| 这是一组2000年画的素描……


滑动查看下一张图片

| 去年创作的作品


| 这张比较有意思,是我用左手画的肖像。我想试一下我左手画的效果,后来我发现用左手画的跟右手画的差不多,只不过是背着的,左手不太好使,但画法是一样的。


| 何多苓《骑白马》布面油画 200x150cm 2018年 


这是我去年画的草图,后来都画成油画作品了。可是说是素描稿,展示到板子上是为了展现一种工作的真实状态。不用很正式的装裱,反而显得很造作。


| 这是我画的普希金,普希金他那个时代没有照相机,只有肖像画,所以我是把他的很多肖像拿来推敲出这么一张稿子,以展示我需要的角度和我需要的光线。然后是陀思妥耶夫斯基,布罗茨基,下面是当时美术馆的一些考虑,我画的一些建筑空间的手稿。这里面很多的手稿最后我都画成了油画作品。


| 这是一张布罗茨基的素描作品,被人收藏了又借回来展览。


| 为什么放这样一张大画,是我想要展示一幅画是怎样从一张色稿最后成为一张作品的。你们可以看到它们之间的区别。(滑动查看下一张)



F1


| 一张70年代画的水粉画,这是上美院以前画的,上美院以后我就没有再画水粉了。这算是一件肖像写生,当时属于逮着谁就画谁的状态。每天不停地画。


| 这是我在美院时画的画(习作),这些画本身原作都被偷了。后来一位神秘的藏家的朋友把他手里的照片送给我了,但没有透露原作在谁手上。比较传奇。


| 这是我后来重回下乡之地画的写生(右)。彝族人的写生。画了几十张之多。



一些彝族系列的手稿,实际上是从凉山回来后根据记忆画的,下乡的时候并没认真画画,也没想过要去找彝族人专门去写生,只是在那里的画面都已经深深刻在我脑海甚至融入血液中了,对后来我的创作影响很大。他们踩着石头过河,身后牵着一匹驮着粮食的马,或者他们身边带着的小狗、养的牛羊,都是我很熟悉的画面,后来我根据记忆画下了手稿。



| 这个厅基本上展示的是我在美院画的画,油画,那是1978年左右。


| 1983年我们去青海写生画了一些。



| 这是我70年代末画的我的家人的画,我女儿。当时我女儿还嫌她的脸不够红,自己还加了一些红。(滑动查看下一张)


| 我在美院画的画,都是为同学、朋友的肖像习作。这个也是朋友的肖像70、80年代,上美院的时候,本科的时候。



| 这是88年画的翟姐,为她的诗集画的封面图。



这些都是在美院的习作,你看这些纸都泛黄了,很简单的装了一下,就是为了还原画的本来面目,不要翻新,就要那个年代感。



| 这是一件有意思的手稿(右),当时我和朱成在做雕塑,犀浦政府想做一个犀牛的雕塑,这是为他们设计的手稿。


| 这是为出版社画的一个儿童连环画其中一页。我在成都师范学校的美术班毕业后,被分配到成都幼儿师范学校教书,当时学生们表演舞台剧,还给他们做了舞美设计。在川美读书时,也给儿童出版社画过连环画。这些手稿现在看来都挺有意思。



F2


| 这是我70年代画的自画像,因为找不到模特,就画自画像。目的很单纯。


| 这张画得很细……


| 也画了很多家人,妹妹、弟弟。因为我弟弟也是画画的,我们就对画,他画素描,我画油画。因为当时找模特很困难,逮着谁画谁。(滑动查看下一张)

滑动查看下一张图片

| 展柜里的这些是当时看的样板戏《红色娘子军》芭蕾舞,后来根据印象画的。这都是70年代的作品。这些彝族人的画是根据记忆画的,因为没有写生。这些是关于人体结构的练习。



F3


滑动查看下一张图片



这是原画的高仿,作品《乌鸦是美丽的》。


这是1988年日本福冈美术馆个展海报,我留下来了。这是我前不久画的,我在想过了几十年,我现在来画这个会怎么画。我专门将它们放在一起,做一个我几十年的一个总结,展现这个变化。



| 大概从刘家琨给我设计第一个工作室的时候,我受他的影响就对建筑很感兴趣。我的业余时间除了创作一些短小的音乐外,也画一些建筑草图,画着玩,纯粹作为消遣。其中对空间的把握和设计是让我最感兴趣的地方。比如何多苓美术馆以及我现在的工作室,都是我自己设计的,我会想象在这个空间里如何游走,空间如何转换,不同体量空间之间的衔接等等,我在其中获得很大的享受。


| 这次展出的乐谱是我在电脑软件上作的一个小曲子,晚上有时候我在家就会做点这个,然后把它抄成乐谱,乐谱本身我觉得就是有美感的。



展期:2022年3月13日至5月13日

展览地址:何多苓美术馆(成都蓝顶当代艺术基地三期75栋)


2022年3月13日至5月13日,何多苓美术馆将呈现何多苓手稿作品展“个人简史·学画记”,此次展览汇集了何多苓1958年至今的珍贵手稿作品近200幅,按照创作年代划分系列展出,意在呈现艺术家清晰的绘画历程。


本次展出的手稿作品从60年代至今,除大量珍贵的历史手稿外,还包含艺术家创作的笔记本、建筑手稿等,均初次面向观众呈现。



作者丨谢礼恒

本文主体来自何多苓在《个人简史 · 学画记 ——何多苓 1958至今》个展上的导览

部分文图来自《何多苓:学画50年,何以为“我”?》(魏娜, ART 谈艺录) 

图片丨何多苓美术馆

排版丨崔婷



特别推荐阅读


何多苓:艺术是幸福的










往期精彩推荐







216位明人252通私信首曝光奈良美智首次大规模回顾展上海开幕
散落在全国各地的珍贵壁画“集中亮相”
中国蓝染珍藏典籍探秘800年印染美境
大雅扶轮 风流自赏:余燮阳和他的书法
梁启超北京住所重要档案全面解码
14年,他如何留下敦煌莫高窟原本的模样?
百花工笔画集:工笔花鸟画家的经典之作
隐园丨中国园林的野性迷语

点击“阅读原文”进入微店分享更多艺术作品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