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教师》:在主题与电影语言上有出人意表的探索与启发

CineTouch 电影触觉CineTouch 2023-03-17


这位以色列导演似乎很喜欢用角色的职业来命名电影,上一部是《警察》,这一部是《教师》,而且跟上一部同样,导演在主题与电影语言方面都有不少出人意表的探索与启发。关于诗人的电影,我们看过不少,有伟大的兰波,也有平民诗人帕特森,但这部影片里的诗人绝对让人始料未及,竟然是一名在幼儿园的天才儿童!这种构想算不上天方夜谭,据说故事源自导演小时候的亲身经历,但是看到片中小孩突如其来摆出沉思模样,走几步就出口成诗的情形,实在有点怪异与费解,不免让人猜测他究竟是天才还是魔鬼,神出鬼没的神秘感给影片蒙上一层悬疑色彩。导演由始至终都没有解释小诗人的创作天赋究竟从何而来(叔叔的启蒙只能算是启迪,也有可能是保姆的功劳?),直至最后高潮结局的场景,依然在故意给观众留下模棱两可的谜团。


然而更厉害的是,导演将这个略带惊悚悬疑的类型文本嵌套在一个现实主义的故事里,逐渐引出以色列当下精神与物质的矛盾冲突。幼儿园教师崇拜诗歌,为了诗歌可以放弃家庭和工作,甚至不惜偷窃小诗人的作品来满足自己的虚荣心。事实上她并不是类型片里的反派,只是这个物欲横流的物质社会里清新脱俗的艺术守护者;她与小诗人的关系也并非是不堪入目的不伦恋,她仰望的是小诗人的创作天赋,不断升级的疯癫举动只是在维护天才不受埋没和损害,到最后的“私奔”无疑有强烈的象征性意义,目的就是为对抗现实社会对艺术(诗)的忽视。


在电影语言方面,导演不惜打破人物与摄像机之间的距离感,不少场景里眼看人物直冲到摄影机前,孩子们早上回幼儿园跟老师问好的一段最明显,甚至在开场的一幕,细心的观众可以发现教师的丈夫一不小心手就打到摄像机上。其次,脸部特写镜头接连出现,让观众将注意力集中在天才小诗人的微妙表情,在纯真与诡异之间流动,这是营造人物神秘感的重要手段。还有几个设计独特的主观镜头视点,分明就是导演故意而为之,有效维持着模棱两可的悬疑感。而最为精湛的莫过于场面调度功力,在幼儿园室内段落里显露无遗:固定机位、旋转镜头、变换景深与焦距的画面等等,轻易地用电影画面表述出孩子与成人间的对立面,个体与集体的对抗关系在冷静与紧张的气氛之间不断变化。



近期热门影评

《暴裂无声》:丧失了处女作的灵巧与流畅
《头号玩家》:一封写给80、90年代的浪漫情书
《狐步舞》:透过独特的三幕剧反思战争的荒谬本质
《骑士》:纪录片风格与虚构叙事浑然一体
《妖僧志》:剖析民族主义狂热诞下恶果的警世之作



电影作者

安德烈·帕劳洛 :《汉娜》 《美狄亚斯》
彭力·云旦拿域安
 :《异梦卡拉OK》《69两头勾》《宇宙只有我和你》《暗涌》
泽维尔·多兰 : 《只是世界尽头》《妈咪》《幻想之爱
德尼·科泰
 :  《静观百兽》 《小薇小芙看见一头熊》《机器造人》
肖恩·贝克
 :《佛罗里达乐园》《橘色》《外卖》《百老汇王子》
萨弗迪兄弟
 :《好时光》丨《天知道》
《长腿爸爸》被抢劫的乐趣

河濑直美 :《光》 《殡之森》 《澄沙之味》 《第二扇窗》
凯莉·雷查德 :《某种女人》《温蒂和露西》《米克的近路》《旧梦


沉醉在电光幻影中,用触觉品尝电影,分享电影的愉悦。


长按上方二维码

即可关注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