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谁想要看年老色衰的肉体?

CineTouch 电影触觉CineTouch 2023-03-17



在80-90年代港产片的黄金年代,LGBT的题材简直凤毛麟角,除了耳熟能详的几部经典之外,入围金像奖或金马奖的都很罕见。然而,近年来,此类港产片如雨后春笋般不断涌现,有不甘落后于台湾同类型作品的气势。去年的《翠丝》让人大开眼界,而今年的《叔·叔》更成功入围金马奖多项提名,也获得香港金像奖的最佳男主角,大有跻身主流电影行列的意味。


影片的主角是一位的士司机和一位退休单亲老爸,两人各自有自己的家庭,却因为偶然的邂逅而引出一段不为人知的恋情。老年人的情感题材本来就不算多,同性恋老年人的故事更是万中无一,大部分观众潜意识里对此不感兴趣,要看就看青春貌美的脸孔,谁要看年老色衰的肉体?这部作品首先在选材上胜人一筹,彻底颠覆大众的期待,用“噱头”制造宣传效果。



影片以细水长流的日常记录为主体,无非是在家做饭、家庭聚餐、接送小孩等司空见惯的生活情节,看起来很像许鞍华的《天水围的日与夜》,只是主角换成了两位老年的男同志。片中对性爱的描写大胆而不露骨,唯美而不低俗,色而不淫的镜头不至于令人感到冒犯和不适。这些噱头十足的画面极具吸引力,但是这位新导演的野心不小,在平淡的生活情节里不时引入各种社会议题,从同志养老院到同妻问题,均充满了不可忽视的现实投射。


可惜的是,这位导演的功力未够火候,导致节奏感过于散漫。这种欠缺戏剧情节的叙事最考验人,侯孝贤许鞍华都是拍这种题材的高手,不论是《咖啡时光》还是《桃姐》,他们轻易就能营造出让人身临其境的氛围感。而对于这部作品而言,导演去戏剧化的手法略显刻意,往往在即将出现戏剧化的时刻生硬地切换镜头转场。而另一方面,在现实话题的挖掘上却不够深入,关于社会对老年同志的关爱这个层面值得多花笔墨钻研。仅仅依靠过多的配乐和反复出现的一首国语老歌来渲染氛围,感觉上似乎无济于事。



影片的重点还是回到了同志题材里常见的核心:究竟是压抑自我本性去维护家庭观念,还是不顾世俗传统继续追寻自我?在中国传统社会里,这个答案往往是一面倒的倾向,而导演在结尾给出的答案也没有太出人意料之处,自然也难以延伸出更多的思考空间。相比之下,大部分看点都落在了几位实力派的表演上。太保和袁富华两位男主角各有千秋,一个沉静泰然自若,另一个活泼骚动,两种演绎方式都可圈可点,但太保的沉实演绎更能打动我。饰演其妻子的女配角区嘉雯也不遑多让,简单的几场戏就塑造出一位传统、勤劳、坚忍的母亲形象,让我过目难忘。




榜单



英国《视与听》本年度50佳电影!

“恶趣味之父”约翰·沃特斯年度最爱电影!!!

法国《电影手册》的2020年十佳电影 

IndieWire首席影评人的2020年最佳影片

沃纳·赫尔佐格最喜欢的五部纪录片

大卫·芬奇最喜欢的26部电影!

21世纪以来35部最佳科幻电影!

来自内心的恐惧:10部最吓人却不是恐怖类型的电影

21世纪以来40部最佳摄影作品!





新片



谁敢来挑战这部长达200分钟的哲学历史电影?!

本年度最惊喜的港产片出炉!

谁才是真正的恶魔?——金熊奖伊朗片《无邪》

希腊“诡异浪潮”卷土重来——兰斯莫斯新片《尼米克》

戏里戏外的“技术原因”:得来不易的《一秒钟》

万玛才旦对文学作品又一次出色的影像化改编:小众艺术片《气球》

暴力源自独裁统治下的集体无意识——菲律宾导演拉夫·迪亚兹新片《黑猩猩》





访谈



“漫画是我的初恋。”——导演赵婷谈转投漫威大片的缘由

“做一个性感的童星让我倍感害怕”:娜塔莉·波特曼谈当年迅速蹿红的经历

电影是一种幻觉:电影大师弗朗西斯·科波拉谈观众眼中的“美”

“我从没过上备受呵护的生活。”——马特·狄龙谈新片《尼米克》以及多年从影经历

“在我的电影里你无法隐藏”:罗伊·安德谈幽默与真实

“黑人奇怪地在故事中缺席”——奥斯卡导演史蒂夫·麦奎因谈新剧《小斧子》

“我喜欢拥有大量作品的想法。”——大卫·芬奇与Netflix签订“独家协议”的内幕

“年轻演员没有年长演员的束缚”——法国导演弗朗索瓦·欧容谈新片《85年盛夏》





沉醉在电光幻影中,用触觉品尝电影,分享电影的愉悦。


长按上方二维码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