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暴力源自独裁统治下的集体无意识——菲律宾导演拉夫·迪亚兹获奖新片《黑猩猩》

CineTouch 电影触觉CineTouch 2023-03-17


菲律宾导演拉夫·迪亚兹的大名早有听闻,他一直以拍摄超长影片独步影坛,动辄一部电影七八个小时,自然令不少影迷望而却步。我也是属于这个被吓退的行列,直到最近才鼓起勇气欣赏他的作品《黑猩猩》。这是我观看的第一部迪亚兹作品,幸运地,片长仅有两个半小时,据说这是他近十年来最短的一部!影片在今年威尼斯电影节“地平线”单元上获得最佳导演奖,而在之前迪亚兹曾凭着《离开的女人》获得金狮奖。


最先是片名把我吸引住了,我相信这绝对不是一部动物学的纪录片,或者是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迪士尼童话,因为海报上并没有出现黑猩猩,这个悬念让很想知道导演究竟要拍摄的是什么。看完后发现影片要探讨的是人类最原始和最底层的本性,导演坦率地透过科学理论,将贪婪者、说谎者和独裁者与黑猩猩划上等号,这种直白的揭露方式有点让我出乎意料。


▲菲律宾导演拉夫·迪亚兹


影片大致上可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讲述三名在荒岛上劳作的矿工,结算工资时发现被老板克扣,于是萌生回家的意图。第二部分讲述三人在回家的途中穿越一片神秘的森林,期间发生了意想不到的暴力事件,导致两人死亡。第三幕讲述最后生还的矿工回到自家村庄,却发现身处危机四伏的可怖环境,甚至比他们采矿的荒岛还要危险。


导演从第一幕开始不断抛出二战时期美国和日本对菲律宾的殖民历史,比如像岛屿的名称来历,以及岛上的慰安妇等传说,沉重的历史阴霾一直在追随着三人,伴随着他们走上回家之路。第二幕,三人从荒岛转向原始森林展开一段艰难的历程,而之间的关系也面临着人性道德的考验。从彼此友好相待,逐渐显露出猜疑和算计的阴暗面,直到暴力的降临。导演用罗生门的方式来处理这个关键的暴力场景,分别从生还者口中对村民说出的版本,丑陋的反派强迫受害者家属说出的版本,以及生还者刻意隐藏起来的真相。


▲影片中突如其来的暴力事件


真相何为似乎不是后半段叙事的重点,导演只是透过这种粗暴简洁的方式彻底道出人类本性中虚伪、残忍和暴力的一面,为了个人利益而不惜一切,对身边好友下毒手。而这种人性中的阴暗面更延伸至第三幕里独裁军官和反派恶霸的行为表现上,令影片的主题从人性道德的层面拓展至对菲律宾独裁统治的尖锐批判。在长期残暴统治下的人民染上了集体无意识的恶习,对事实真相和善良品质视而不见,却不断助长人们的自私贪婪心理,甚至染上暴力的倾向。第三幕中出现的反派恶霸自然是独裁者的帮凶,结尾一幕跟随在步履蹒跚的老婆婆最为触目惊心。相比之下,年轻的矿工既是受害者,也是施暴者;他在森林中残忍谋害另外两人的深层原因不仅出自人性之恶,其根源明显是独裁统治下的恶果。他处于经济底层,在走投无路之下,不惜杀害同伴盗取金钱为姐姐治病,而这种暴力手段,以及事后用谎言隐瞒事实的表现正是独裁者压制和剥削人民的本质。


这部具有史诗意味的作品采用宽银幕黑白摄影,叙事保持着缓慢的节奏。导演同时兼任摄影师,在摄影机与人物角色之间保持着一段距离,几乎没看到人物的特写镜头,只是冷眼旁观着事件发生,直至氛围逐渐变得紧张。第二幕里发生在森林里的情节令我印象深刻,不同于阿彼察邦镜头下四处流淌的欲望,迪亚兹的黑白影像给荒岛和森林增添了意想不到的危险和神秘感,比如黑马和“小丑”,直指人心里最阴暗的一面,第三幕在村庄里直白呈现的民俗仪式也属于此列。然而,这些过于陌生的宗教象征和神秘符号又令作品蒙上一层艰涩的薄纱。




观点与访谈



“在我的电影里你无法隐藏”:罗伊·安德森谈幽默与真实

“我喜欢拥有大量作品的想法。”——大卫·芬奇与Netflix签订“独家协议”的内幕

“年轻演员没有年长演员的束缚”——法国导演弗朗索瓦·欧容谈新片《85年盛夏》

前途无可限量的葡萄牙导演若昂·萨拉维扎:《死人和其他人》《群山》两部获奖短片

索菲亚·科波拉谈身份危机以及与比尔·默瑞在新片《触礁》里的合作

“他属于法国新浪潮”——韦斯·安德森解释他为何选择“甜茶”出演新片《法兰西特派》

鬼才编剧查理·考夫曼导演的作品:《纽约提喻法》《失常》《我想结束这一切》

克里斯汀·斯图尔特可以演好戴安娜王妃吗?

妮可·基德曼回顾与库布里克合作拍摄裸露戏:他给我最终的决定权!

为何说汤姆·哈迪接演下一任007是一则完美得难以置信的新闻?

神秘而遥远国度的影像:危地马拉导演杰罗·布斯塔曼特作品:《哭泣的女人》《震荡》《火山下的人生》

智利导演帕布罗·拉拉因“独裁者三部曲”:《杀手夜狂热》 《后事》《智利说不》

捷克青春梦幻物语——奥尔默·欧默祖作品

大卫·林奇御用女演员无条件支持的美国独立电影导演——阿利斯泰尔·班克斯·格里芬
沃纳·赫尔佐格:我对垃圾电视着迷。

类型撕裂与和谐感并存:低成本恐怖片里异军突起的独立导演二人组
“他给我机会去做一些在其他电影中无法尝试的事情”:威廉·达福谈费拉拉





近日新片



单薄和私人化的非励志故事:青年导演周洲的获奖作品《花这样红》

并非平淡乏味的职场新人题材:纪录片导演的剧情片处女作《助理》

梦幻清新与悲悯动情的川剧题材——《活着唱着》

《风平浪静》:挑战传统犯罪类型片的大胆尝试

对死亡浅尝辄止的探讨——弗朗索瓦·欧容新片《85年盛夏》

一部跨类型的情感盗贼片:米兰达·裘丽暌违多年的新片《亿万富翁》

《永恒之光》:融合宗教讽刺与极端美学为一体的元电影

《触礁》:跳出题材窠臼的索菲亚·科波拉挑战一部讲述“他人”的作品

今年万圣节的惊喜礼物!——来自Netflix的难民惊悚片《异国阴宅》

“不怕死的父亲”:新片推荐之《迪克·约翰逊已死》





经典回顾



《梦之安魂曲》20周年:阿伦诺夫斯基的噩梦依然萦绕不散

《米勒的十字路口》30周年:科恩兄弟深不可测的黑帮电影

《我心狂野》:一部备受忽视的金棕榈电影

《火星任务》20周年:亟需平反的一部科幻经典

《盗梦空间》10周年:诺兰席卷整个2010年代影坛的序幕

《闪灵》40周年:我们能真正理解这部恐怖经典吗?
《惊魂记》上映60周年:这部六〇年代的作品如何成为影史经典?
《全面回忆》30周年:回顾保罗·范霍文最好的时光

《剃刀边缘》40周年:布莱恩·德·帕尔玛备受争议的惊悚悬疑片






沉醉在电光幻影中,用触觉品尝电影,分享电影的愉悦。


长按上方二维码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