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柏林电影节精选 丨《火山下的人生》:危地马拉印象

CineTouch 电影触觉CineTouch 2023-03-17

危地马拉这个陌生遥远的国度我们知道多少?如果不是透过这位新导演杰罗·布斯塔曼特(Jayro Bustamante)的镜头,恐怕是没有太多渠道可以了解到更多当地的风土人情。乍看之下,这部影片给人的感觉跟当年观看第五代导演的作品一样:贫穷落后的山区、传统民俗文化、女性遭受压抑的命运,甚至是连影片开头一幕都让人联想到张艺谋的《红高粱》。两部影片都以剧中女主角的脸部大特写拉开序幕,恰好《红高粱》是中国电影人在柏林电影节第一次拿下最高荣誉金熊奖,这部作品也当作是危地马拉电影初次敲开世界电影之门,当年在柏林上意外获得阿弗雷鲍尔银熊奖。


当然,你可以解释为这是柏林电影节一向以来以政治挂帅的评判准则,又或者是西方语境下对第三世界地区的猎奇眼光。在国际电影节上可以看到来自亚非拉地区此类题材的影片屡屡获奖,观众也就顺理成章地理解为是电影人刻意对西方观众口味而投其所好,甚至故意拍摄暴露自己国家和社会的阴暗面来博取眼球关注。这种盛行数十年的偏颇论调我是无法接受的,我们的第五代和第六代导演当年顶着被类似舆论的责骂,逐步登上了国际电影舞台,而最近横扫奥斯卡四项大奖的韩国电影《寄生虫》更是一种有力的证明。观众的观念在不断发生,变得更加客观理性地去看待电影中的这种描绘。


在印象中,大部分拉美题材的电影免不了充斥着神秘和魔幻主义的内容,而这部关于当地玛雅人的作品依然保留着一些具有猎奇色彩的民俗仪式(比如像用孕妇去驱赶毒蛇),然而导演在风格处理上却极力回避这种近乎流俗的美学倾向,完全向现实主义靠拢。影片拍摄得四平八稳,不太像是别的导演处女作有各种花哨的视听技巧和叙事手法。前面一个小时的情节跟同类题材相差无几,除了背景是在火山下的生活环境之外,这个地区老一辈和年轻人截然不同的价值取向都是可以预料的。这个段落的摄影机没太多运动痕迹,基本上就是静止不动,缓慢而乏味的节奏感与剧中角色的生活保持着一致。然而,突然冒出女主角被蛇咬的情节后,影片的风格和节奏感顿时出现突变。导演用一个固定长镜头(在卡车的后座)完成从乡村场景到城市的过渡,之后紧接着急促晃动的手提摄影,带出紧张悬疑的节奏感与角色的慌张心情,令叙事与画面迅速动起来,立刻与前面一潭死水的节奏形成强烈对比。而叙事也迅速转入戏剧化的段落,直至最后一幕用较为意外的结局来完结故事。


影片从刻板套路的贫困落后地区展示转移到传统与文明的冲突,语言成为区分阶级高低及文明与否的重要标志,这是剧本中最有意思的一点,也是在后半段埋下叙事关键的手段。另外,剧本中对于女主角顾及亲情以及母性的刻画也值得细味。不过,导演在调教非职业演员经验不足,表演呈现出生涩和僵硬感。前后两段情节的处理不平衡,前面的刻板描绘太冗长,后面爆发的力度难以凸显剧作核心。不管如何,透过这部电影,我们可以对危地马拉这个陌生遥远的国度有一种初步了解,不仅仅是它和美国之间只隔了一个墨西哥这么简单。




奥斯卡颁奖季热门片


《好莱坞往事》:无奈唏嘘的迟暮之感极具感染力

《1917》:惊为天人的影像实验手法与反战意识背道而驰

《小丑》:一部边缘人物与权力及政府对抗的黑暗成长史

《乔乔的异想世界》:看起来像韦斯·安德森的二战漫画小人书

《爱尔兰人》:一个低调发展的美国黑帮故事

《寄生虫》:奉俊昊重返创作巅峰

《婚姻故事》:美国式离婚的纠结程度不亚于伊朗式离婚

《利刃出鞘》:融入移民话题令影片更具讽刺意味

《理查德·朱维尔的哀歌》:在人物传记里提炼出闪光点是东木导演的看家本领



电影作者一瞥

乌利胥·柯雷《平顶房》《窗户周一到》《嗜睡症》《我房即世界》

贾法·帕纳西《出租车》《这不是一部电影》《闭幕》《三张面孔》

刁亦男:《南方车站的聚会》《白日焰火》 《夜车》《制服》

昆汀·杜皮约:《鹿皮》《在警局!》《错》、《恶警蛋碎》

杰茜卡·豪丝娜:《小小乔》《神迹疑云》

小克莱伯·门多萨:《巴克劳》《水瓶座》

康捷米尔·巴拉戈夫:《高个儿》《亲密》
阿莱汉德罗·朗德思: 《猴子》《波菲里奥》

贝特朗·波尼洛:《僵尸儿童》《夜行盛宴》

克里斯托夫·奥诺雷:《212号房间》《喜欢、轻吻、快跑》《浴男》




沉醉在电光幻影中,用触觉品尝电影,分享电影的愉悦。


长按上方二维码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