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剃刀边缘》40周年:布莱恩·德·帕尔玛备受争议的惊悚悬疑片

CineTouch 电影触觉CineTouch 2023-03-17

布莱恩·德·帕尔玛


原文作者: Scott Tobias

原文:  https://www.guardian.com

编译:  钟文霏(广州)





布莱恩·德·帕尔玛(Brian De Palma)《剃刀边缘》与其灵感来源——希区柯克的《惊魂记》之间相隔20年。而从《剃刀边缘》到现在则有40年。从某些方面来看,这些数字似乎是不可能的:德·帕尔马这部惊悚片有过量的感官元素,包括大尺度的裸露、血腥暴力以及炫目的色彩,感觉要现代得多,演员的表演也是如此,其自然主义的风格在60年代完全是超前的。然而,这部电影也令人反感地倒退,它与暴力的性别焦虑症观念紧密相连,而这种观念并没有比给诺曼·贝茨在《惊魂记》结局的行为下定论的精神病学家有多少进步。


在没有稍微剧透的情况下,我们无法谈论《剃刀边缘》(仅提及《惊魂记》可以使我们获知大致剧情),因此请牢记该免责声明。但是,在这40年来这部电影确实争议不断:它被称为高级的杀人狂电影(slasher film),成为了对厌恶女性的表达,最近又成为屏幕上对跨性别人士恐惧症的典型代表。对于德·帕尔马的粉丝来说,这是他们观影生涯中最困惑的一部至爱经典,这既是蓄意又是意外的挑衅作品,反映并挑战了当时的文化传统。观看这部电影,必须抱着吸引和排斥的心态,这对一部接连使用镜像(doubling),聚焦于角色自我纠结的电影来说再合适不过了。


▲影片开场模仿《惊魂记》的浴室场景


从第一个场景开始,这个即兴模仿《惊魂记》的香艳的淋浴场景中,德·帕尔马已经将影片定位在性欲望杀人暴力的边缘位置。在这个剧本中的珍妮特·李(Janet Leigh)是一位中年家庭主妇凯特·米勒(安吉·迪金森饰),她的丈夫在浴室里刮胡子,而她则在抚摸自己的身体。这个剧本里的诺曼·贝茨完全是在她的想象中出现,仿佛她寻求的乐趣被禁止并具有惩罚意味。现实世界很快将把这个黑暗的幻想变成现实。


但就在德·帕尔马导演生涯中最完美的场景出现前,凯特在一个下午去参观大都会艺术博物馆,她与一个戴墨镜的英俊陌生男子进行了一次无声的调情,这是一部德·帕尔马的电影,在具有情色意味的偶遇情节里总是存在着危险的预兆。性沮丧(sexual frustration)是凯特和心理医生艾略特(迈克尔·凯恩饰)交谈的主要话题,后者坦率地承认了自己对她的吸引力,但最终在博物馆,她抓住了这个机会撩起七年之痒。


▲徐娘半老的安吉·迪金森在博物馆与陌生人调情的经典一幕


当凯特和陌生男人在画廊里玩猫捉老鼠的游戏时,在空间关系上追求完美的德·帕尔马将博物馆变成了迷宫般的房间,这些房间在彼此不同方向上相连,从而将她的欲望推向顶点。一对手套变成了老式的邀请形式,就像对骑士的请求似的,当这个场景结束时,皮诺·多纳焦的配乐已变得狂躁不已,一只手套被陌生人取回,另一只则落入杀手的手上。


事实证明,没有理由担心这个陌生人,除了凯特发现他患有性病这个由德·帕尔马设计的恶作剧之外,但她在淋浴间害怕的报应出现在他公寓外的电梯中。德·帕尔马一次又一次地在《剃刀边缘》里构建潜在的危险,并让女性以惊人的速度奔向它。我们知道,穿黑色风衣和戴帽子的金发杀手正在跟踪凯特在公寓的七楼,当她发现自己把结婚戒指遗失后,她走到七楼,直入虎口。她被锋利的剃刀割死的场面让人想起珍妮特·李在《惊魂记》遭遇的残酷暴行,并使影片卷入同样的谜团里。主人公死了,接下来会怎样?


▲南希·艾伦饰演的高级妓女角色


一向厚颜无耻的德·帕尔马超越了希区柯克,他引入了另一位女性角色丽兹·布雷克(南希·艾伦饰),她同时是凯特的镜像。凯特是一位性欲压抑的家庭主妇,她想泄欲,而莉兹是一个高级妓女,她愿意用身体来获取自己想要的东西。丽兹发现了凯特的遗体,并通过电梯中的镜子识别出袭击者,将自己命运置于同一片刀刃上。自此,电影变成了扣人心弦的凶杀悬疑剧,丽兹和凯特的儿子(基思·戈登饰)变成了业余调查员,并确信心理医生艾略特的一名病人是罪魁祸首。


《剃刀边缘》里到处都有镜像般的人与物:两个女人、两只手套、两个淋浴场景、两个金发女郎跟随丽兹,当然还有德·帕尔马的标志性分屏和裂焦镜头。而且也没有什么比艾略特医生和波比这一对更为重要:一个是自我压抑的临床心理治疗师,另一个是戴假发、穿女装的“母亲”,一旦医生的性欲被激起时,她就会立即进入状态。没有办法避免谈及变性与暴力之间的丑陋联系,只能说影片经过彻底美化后,这个主题与《惊魂记》以及德·帕尔马对分裂人格的长期迷恋如出一辙,如早期的《姐妹情仇》、《魔女嘉莉》与后期《粉红色杀人夜》、《危情羔羊》和《蛇蝎美人》。与1980年相比,现在更深刻感受到他未能将跨性别女性理解为真正的人,而只当作一种奇异的外来现象。


然而,当时(以及之后数十年)针对《剃刀边缘》最常见的指控是,影片被厌女症搞砸了,这主要是由于其对女性角色的凝视和物化。是,这种指控似乎有点误导影片是关于美国人可怕的清教徒天性,这种天性针对并惩罚的是那些想和凯特一样,在大都会寻找“欢乐下午”而没后顾之忧的女性。当恐怖元素入侵这十年来的杀人狂电影时,通常暗示着淫乱的女性理应成为被首先砍杀的对象,德帕尔马推翻了这个前提。他的女性角色也许会难逃一死,但她们却被一种视性欲为犯罪的文化所包围。






观点



大卫·林奇御用女演员无条件支持的美国独立电影导演——阿利斯泰尔·班克斯·格里芬
沃纳·赫尔佐格:我对垃圾电视着迷。

类型撕裂与和谐感并存:低成本恐怖片里异军突起的独立导演二人组
从“混剪拼贴”到作者化叙事:三部拾得影像作品赏析
醉心于碎片拼贴美学的匈牙利导演——乔治·巴勒菲
“他给我机会去做一些在其他电影中无法尝试的事情”:威廉·达福谈费拉拉
《惊魂记》上映60周年:这部六〇年代的作品如何成为影史经典?


亚洲导演的非母语作品



阿巴斯·基亚罗斯塔米: 《如沐爱河》 《合法副本》

侯孝贤《咖啡时光 》《红气球之旅》

蔡明亮《你那边几点》《脸》

河濑直美 《七夜待》《圣草之爱》

是枝裕和 《真相》

黑泽清 《暗房秘密》

杜琪峰:《复仇》

王家卫:《蓝莓之夜》

娄烨《花》

朴赞郁:《斯托克》

奉俊昊:《雪国列车》

阿斯哈·法哈蒂《人尽皆知》 《过往》

洪常秀:《在异国》《自由之丘》 《克莱尔的相机》



电影作者



沙朗·莫克利 《日蚀入侵》《鱼与猫》 《关于抢劫的二三事》

伊莉莎·希特曼 《从不、很少、有时、总是》《感觉就像爱》《沙滩鼠》

奥利维尔·拉克谢 《大火将至》《含羞草》《你们都是队长》

皮耶特罗·马切罗 《马丁·伊登》《遗失与美好》《狼的嘴》

特里·爱德华·沙尔茨《浪潮》《黑夜造访》《克利夏》

乌利胥·柯雷《平顶房》《窗户周一到》《嗜睡症》《我房即世界》

贾法·帕纳西《出租车》《这不是一部电影》《闭幕》《三张面孔》

昆汀·杜皮约:《鹿皮》《在警局!》《错》、《恶警蛋碎》

刁亦男:《南方车站的聚会》《白日焰火》 《夜车》《制服》

克里斯托夫·奥诺雷:《212号房间》《喜欢、轻吻、快跑》《浴男》

小克莱伯·门多萨:《巴克劳》《水瓶座》

康捷米尔·巴拉戈夫:《高个儿》《亲密》







沉醉在电光幻影中,用触觉品尝电影,分享电影的愉悦。


长按上方二维码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