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冉冉升起的戛纳新一代宠儿——奥利维尔·拉克谢和他的极简主义实验作品(一)

CineTouch 电影触觉CineTouch 2023-03-17

奥利维尔·拉克谢(Oliver Laxe)


在过去的十年间,一位年轻新导演——奥利维尔·拉克谢(Oliver Laxe)引起影评人的注意,他进步的速度令人咋舌。他先后拍摄的三部长片全都在戛纳电影节的平行单元里首映:2010年处女作《你们都是队长》入围“导演双周”单元,获得国际影评人费比西奖;第二部作品《含羞草》入围2016年影评人周单元并获得该单元大奖;去年,第三部长片《大火将至》入围“一种注目”单元,最终获得该单元评审团奖,百分百中的获奖率令人赞叹!相比之下,他的成长经历丝毫不逊色于他在戛纳的认可程度。这位80后导演出生于巴黎,全家人是西班牙移民,他先是在巴塞罗那学习导演专业,之后前往摩洛哥的丹吉尔,一呆就是12年。他在丹吉尔创立自己的电影工作室,专门为当地贫困学生而设。他还招募学生参与电影拍摄,而这段经历成为了他处女作《你们都是队长》的故事情节。


▲导演的处女作《你们都是队长》


这部处女作无论是题材还是表现方式都与伊朗大师阿巴斯早期作品(《生生长流》、《橄榄树下的情人》、《谁能带我回家》)极度相似,导演介入、非职业演员、真实外景、元电影等元素,有意模糊纪录与虚构的边界。导演拉克谢亲自上场“扮演自己”指导学生拍摄电影,这个概念相当诱人。剧中导演在前半段给予学生们的电影拍摄指导随意而缺乏系统性,拍出来的内容令这群孩子感到迷惑不解。导演想透过传授电影拍摄知识令非洲孩子的智力开化,但另一方面,这种西方白人对待非洲人的视角又落入到“剥削”的传统里。剧中导演对待学生傲慢专横的态度更印证了西方导演在非洲拍摄电影时对当地落后文化的剥削和利用,鉴于导演的西方白人身份,这部作品带有一定的自省意味。


在影片的第二段,电影拍摄的叙事变得更加耐人寻味。由于学生的不满和投诉,剧中的“导演”被开除,学生们去到乡村,自由拍摄大自然风景、在河里游泳、畅玩打仗游戏。专制蛮横的导演视角消失了,孩子们终于成为“队长”掌握指挥权。影片突如其来地出现更多无连贯叙事意义的画面,尤其是在16毫米胶片的黑白影像里,结尾长达数分钟的空镜头流露出惊人的诗意。导演拉克谢通过前后两段截然不同的影像对比,流露出对电影本质的思考。究竟什么才是电影?前半段里有一幕镜头对准孩子,让他们对电影拍摄的内容自由抒发意见。这一幕有趣的讨论令作品增添了“元电影”的味道,也是这部实验的处女作令人着迷的来源。




柏林电影节精选



《希望的另一面》

《逃出安乐窝》  《将来的事》

《37秒》 《蜂鸟》《我离家了,但……》
《身体》《同义词》
《芭芭拉》  《鬼镇事件簿》 《再见 南屏晚钟》
《不要碰我》   《梦鹿情缘》 《超神》
《独自在夜晚的海边》  《猴子》
《大象席地而坐》



电影作者


皮耶特罗·马切罗 《马丁·伊登》《遗失与美好》《狼的嘴》

特里·爱德华·沙尔茨《浪潮》《黑夜造访》《克利夏》

乌利胥·柯雷《平顶房》《窗户周一到》《嗜睡症》《我房即世界》

贾法·帕纳西《出租车》《这不是一部电影》《闭幕》《三张面孔》

昆汀·杜皮约:《鹿皮》《在警局!》《错》、《恶警蛋碎》

萨弗迪兄弟:《原钻》《好时光》《天知道》

刁亦男:《南方车站的聚会》《白日焰火》 《夜车》《制服》

克里斯托夫·奥诺雷:《212号房间》《喜欢、轻吻、快跑》《浴男》

小克莱伯·门多萨:《巴克劳》《水瓶座》

康捷米尔·巴拉戈夫:《高个儿》《亲密》




沉醉在电光幻影中,用触觉品尝电影,分享电影的愉悦。


长按上方二维码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