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超神》:用亵渎的画面与肆无忌惮的口吻抨击宗教的虚伪

CineTouch 电影触觉CineTouch 2023-03-17




【柏林电影节观影】上一回是在香港国际电影节看到这位巴西导演的《霓虹牛》,当时对剧中的大尺度性爱场面深感震撼,同时也对眼花缭乱的色彩和氛围设计留下较深印象,没想到这种欧洲艺术片的拍摄风格会跨洋过海影响到到南美大陆。更没想到的是,我能在今年柏林上偶遇导演的全新力作。这部和《霓虹牛》同样,也有很多大尺度的性爱场面戏份,多场群体性行为与结尾剖腹产的直观展示,都让在场观众看得目瞪口呆。不过这些噱头意味十足的画面并不是影片着力表现的主题,直至中段引入宗教的讽刺与批判情节,剧本才逐渐显出其有趣之处。


导演对性爱的刻画往往带有旁敲侧击的妙处,在《霓虹牛》里是用来批判刻板两性印象的工具,而在这部作品里则是用来类比女主角对宗教的盲目崇拜,带有极其讽刺的味道。影片有一个近未来的科幻背景,作者标签化的霓虹色彩与光线运用,酝酿出蠢蠢欲动的情欲意味。虔诚的女主角工作上暗中帮助濒临婚姻破裂的夫妻和好团圆,自己却苦于无法跟不育的丈夫怀上小孩。她沉迷邪教式的集体性爱疗程却始终无果,每次疗程后她都驾车前往教堂跟神父告解祈求谅解,并希望能得到神谕能成功怀孕。这个反复多次出现的告解场景以及与神父两人对话具有强烈的黑色幽默感,导演将狂热性爱后的画面切换到这个洁白无瑕的告解停车场,也是难掩其对宗教的讽刺意味。


后半段剧情意外的走向令这种讽刺意味愈发尖锐,女主角成功怀孕后却无法找到胎中婴儿的真实父亲身份。而结尾历尽艰辛诞生婴儿的情节与画面处理却又像无意中开启了另一部上帝之子的续集影片。导演准确把握住女主角沉溺狂热性爱与盲目信仰宗教之间的共通点,用近乎亵渎式的画面与肆无忌惮的口吻来抨击宗教的虚伪,及其对人们基本生理需求的禁锢,这很可能影射着当下巴西社会逐渐抬头的保守主义思潮。




2019年柏林电影节


《同义词》:在犹太传统文化与西方价值观的反思与批判之间流动

《地久天长》:电影化的八点档肥皂剧以及模糊焦点的批判题材

《猴子》:一部具有多重解读可能性的人性寓言

《鬼镇事件簿》:影片在政治层面上隐藏着另一番解读

《感谢上帝》:受害者总是相似的

《恐龙蛋》:大胆咋舌的剧本在解构性别与欲望的关系上有不少新意

《金手套》:彻底沦为一部接近邪典风格的虐杀片






CineTouch 2018年度十佳影片


小偷家族

幸福的拉扎罗

骑士

扎马

廿四格

野梨树

罗马

此房是我造

风中有朵雨做的云

网诱惊魂





电影作者


大卫·罗伯特·米切尔《银湖之底》《它在身后》《不眠神话》

纳瓦彭·坦荣瓜塔纳利《死于明日》《玛丽真快乐》《恋爱诊疗中》

吕西安·卡斯坦因-泰勒 / 维瑞娜·帕拉韦尔《梦呓》《食人录》《利维坦》

伊利安·梅泰夫 《索菲亚最后的救护车》《四分之三》

阿兰·吉罗迪 《勇者不眠》《湖畔的陌生人》《保持站立》《时候到了》《给乞丐一点阳光》《老梦前行》《逃亡大王》




沉醉在电光幻影中,用触觉品尝电影,分享电影的愉悦。


长按上方二维码

即可关注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