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风中有朵雨做的云》:中国官场权力与欲望的影像书写

CineTouch 电影触觉CineTouch 2023-03-17




【台北金马影展观影】今年在金马影展上总共看了六部电影,娄烨这部新片的期待值无疑是最高的。我没想到的是影院竟然用IMAX巨幕的规格来放映这部个人风格强烈的作品,也算是不枉此行。这部新作跟之前的《浮城谜事》都不约而同地选择了社会新闻题材来作为叙事脉络,最为突出的是整部戏完全就是犯罪悬疑类型片的结构,融入不少刺激眼球的血腥凶杀、动作打斗、惊险飞车等场景,令影片的可观性大大提高。要是观众对本片名字的文艺气息抱有期待,以为又是一部《苏州河》或《春风沉醉的夜晚》的话,肯定会对这部新作感到相当吃惊。尽管影片披着商业片的外壳,但内容实质仍然具有鲜明的作者风格,娄烨用影像语言来抒写中国官场的权力与欲望,反思改革开放年代下人性的腐化与扭曲。



影片主要背景设在广州,并以2013年冼村遭遇暴力拆迁作为序幕拉开一场前后跨越二十多年的大戏。开篇记录式拍摄当年暴力拆迁的场面可谓撼动人心,似乎在好莱坞大片才能看到如此火爆的警民冲突对峙。导演采用航拍与手提摄影交错的手法,凌厉的剪辑营造出咄咄逼人的节奏感,同时暗中张罗着推动剧情的悬念。这个开场兼具悬疑色彩的商业味与浮想联翩的政治意味,无疑是导演众多作品中最为出色的开场。



如果说抛出悬念的命案只是套路设计,那么接踵而来时间线索交错的叙事手法则展露出导演艺高人胆大的创作风格。前半段叙事保持着一种急促前进的速度,浅焦镜头及手持跟拍摄影扑面而来,令人有晕眩和失重的错觉。而间中插入过去的场景,既是案情回溯的需要,也是塑造人物的重要手段,让观众可以更透彻的了解错综复杂的人物关系。这种跳跃于现在与过去之间而营造出特有的节奏感,完全是依赖高超的剪辑技术而生。



前半段叙事的主角(死者)唐主任得益于改革开放的先机,跟台湾女商人合作,并获得政府官员支持,扶摇直上巩固了地位和权力。他身边的妻子却与高官暗中有着不可告人的关系,与此同时,这位高官也与台湾女商人有着密切的交往。这个异常复杂的四角关系在叙事推进中不断陷入难以自拔的漩涡,衍生出病态的三人行,最终更激发出耸人听闻的谋杀案。光从表面来看只是痴男怨女的情感纠葛,但是一向保持着清醒创作头脑的娄烨又岂会甘于拍摄相爱相杀的琼瑶爱情剧本?



导演看中的是改革开放这个时代背景,中国人在面对西方文化与价值观的冲击,逐渐迷失在物质与金钱的诱惑里。而在这个特定时代里,政府官员的权力处于毫无约束的状态,权力逐渐滋生出贪腐现象,自然也伴随着欲望的萌生。于是出现剧中令人咋舌的男女关系,以及前后两桩谋杀案也就见怪不怪了。导演无疑是借助官场风流情事与犯罪行为来批判与反思改革开放的三十年里人性堕落与腐化的根源所在。



影片另一条叙事线索是井柏然扮演的杨警官调查谋杀案而被设局陷害,不得不逃亡香港的经历。警官作为另一层叙事的视角将过去与现在的案情前后衔接起来,在推动叙事中起到了关键作用。较为可惜的是,后半段逃亡香港后的情节过于商业类型化,充满着不少意料之中的转折,节奏感稍稍逊色于前半段,高潮揭秘与反转的部分也容易让人提前猜测到。相比之下,倒是陈冠希的出场有点惊喜,只露面了几秒钟,之后他的场景全部以声音呈现。



作为土生土长的广州人,很兴奋可以电影中看到熟悉的街景。无论是城中村还是珠江新城,甚至是老城区的骑楼都可以在片中找到最惊喜的呈现角度。娄烨特别擅长采用水的影像来呈现城市,无论是南京还是武汉,在他的镜头里都充满着欲望的味道。连绵不绝的雨中戏在视觉感受上令整个广州浸泡在粘稠和潮湿的氛围,也隐喻着剧中人物的暧昧关系,以及纠缠不清的欲望。其中两位女主角在车上搏斗导致车祸的一场让人印象深刻,高速公路上的大雨成了绝佳的渲染背景。不过作为广州为背景的故事,影片的粤语对白偏少也留下了一些遗憾。



娄烨始终是一位清醒而敏锐的时代观察者,他敢于在镜头下正面描绘社会现实问题,从不回避政治敏感争议点,也不畏惧电影审查制度,这份迎难而上的勇气与坚持值得钦佩。同时他也透过作者化的表现方式让观众不断反思人性之恶,这也是本片有别于普通商业类型片的优胜之处。




近期热门影评


《大象席地而坐》:自成一格的美学取向与叙事题材保持着高度一致

《冷战》:碎片化的叙事难以产生打动人心的魅力

《野梨树》:父子情叙事巧妙结合土耳其社会现象分析

《你好,之华》:不成功的本土化改编

《地球最后的夜晚》:延续导演的魔幻文艺色彩与作者风范

《幸福城市》:叙事视点不够连贯统一





威尼斯电影节


《罗马》:充满自传及时代色彩的实验回忆录

《宠儿》:娱乐性质大于艺术探索

《永恒之门》:诗意化影像没能拯救这个空洞平庸的人物传记

《希斯特斯兄弟》:用喜剧方式去瓦解传统西部片粗犷野蛮的暴力倾向


戛纳电影节


《小偷家族》:成功颠覆并瓦解了传统意义的家庭概念

《幸福的拉扎罗》:新现实主义与魔幻神秘色彩水乳交融

《冷战》:碎片化的叙事难以产生打动人心的魅力

《喜欢、轻吻、快跑》:面对死亡时爱情在哪里?

《犬舍惊魂》:忽略社会环境因素而过分强化人物矛盾性格


柏林电影节


《不要碰我》:惊世骇俗的身体影像与颠覆常规的电影语言

《过境》:时空背景错置的实验手法高明而奏效

《犬之岛》:政治隐喻从没如此强烈地出现在安德森的作品中




瞩目影人


打破公路旅行/度假片类型的新尝试:智利导演多明加·索托迈约作品一瞥

患上“爆炸声感综合征”的泰国导演:阿彼察邦·韦拉斯哈古访谈

“我不想失去自己的观众,但我也不想走寻常路。”——布鲁诺·杜蒙(Bruno Dumont)访谈

尼古拉斯·温丁·雷弗恩:这个时代需要性、恐怖片与情节剧

丑闻艺术家——加斯帕·诺在戛纳谈新片、舞蹈和家人



电影作者

克里斯托夫·奥诺雷 :《变形记》《浴男》

是枝裕和  《小偷家族》《海街日记》 《如父如子》《比海更深》《第三度嫌疑人》奥利维耶·阿萨亚斯  《私人采购员》 《登机门》 《迷离劫》 《我的爱情遗忘在秋天》欧格斯·兰斯莫斯 《龙虾》  《犬齿之家》 《非普通服务》《圣鹿之死》丨 《基尼塔》

伊莲娜·卡泰特 / 布鲁诺·福扎尼  《妖夜迷情》 《晒尸体》

乔纳斯·卡皮纳诺 :《罗马男孩》 《地中海》

布里斯·度·沃尔斯  《国王口信》 《哈里路亚》

张作骥 :《醉·生梦死》《暑假作业》《当爱来的时候》

安德鲁·海格 :《周末时光》《45周年》《寻:电影版》 《赛马皮特》

琳恩·拉姆塞 :《凯文怎么了》《你从未在此》《游泳者》《煤气收费员》阿兰·克拉克 :《大象》《克里斯汀》《英国制造》

米洛斯拉夫·史拉波斯维兹奇 :《聋哑部落》《核废料》

夫·拉皮德 :《警察》《教师》《婚礼摄影师的日记》《埃米尔的女朋友》

彭力·云旦拿域安 :《异梦卡拉OK》《69两头勾》《宇宙只有我和你》《暗涌》德尼·科泰 :  《静观百兽》 《小薇小芙看见一头熊》《机器造人》《极柔之肤》肖恩·贝克 :《佛罗里达乐园》《橘色》《外卖》《百老汇王子》萨弗迪兄弟 :《好时光》丨《天知道》《长腿爸爸》被抢劫的乐趣

凯莉·雷查德 :《某种女人》《温蒂和露西》《米克的近路》《旧梦



沉醉在电光幻影中,用触觉品尝电影,分享电影的愉悦。


长按上方二维码

即可关注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