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患上“爆炸声感综合征”的泰国导演:阿彼察邦·韦拉斯哈古访谈

The Guardian 电影触觉CineTouch 2023-03-17

作者:Hannah Ellis-Petersen

编译:钟文霏(广州)

原文载于 https://www.theguardian.com/film/2018/




阿彼察邦·韦拉斯哈古在泰国北部的房子是个茂盛的丛林天堂,满布抛光混凝土与柚木、棕榈树和竹林。连空气也充满了禅味。房子的三位看门人:德古拉、金刚和吸血鬼,维持着祥和的气氛。他们是三只哈巴狗(名字的由来是因为导演喜欢恐怖片),狗狗喜欢舔宾客的脚趾头,由此更令宾客感到圣经般的洁净感。


年届49岁的阿彼察邦本人与他的电影作品一样,充满着柔和的平静。2010年,导演凭借《波米叔叔的前世今生》摘下金棕榈大奖,之后2015年的《幻梦墓园》也获得影评人交口称赞。同样在艺术届,他刚刚获得英国的曼迪艺术奖(Artes Mundi prize)提名,这是英国面向全球当代艺术设立的奖项。


很容易将他的作品归类为魔幻现实主义,作品往往处于清醒与沉睡之间的神秘空间里,以泰国神灵和老挝古代公主现身的鬼魂与现代世界沟通交流,没有人感到大惊小怪。对大部分泰国人来说,这种对于神灵与鬼魂的古老信仰已成为他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在大街小巷都能看到奉给神灵的拜祭品。


《波米叔叔的前世今生》摘下金棕榈大奖


阿彼察邦的作品一方面探讨自己童年时期的迷信执念与所谓“理性信仰”之间的挣扎。“尽管我用科学理性来观察这个世界,但是我无法摆脱神灵在我四周的感觉,”他说道。“我觉得身处绿树成荫的环境时,总能跟树木、灌木丛的过去以及自己沟通起来。”


这种冲突并非阿彼察邦所独有。泰国逐渐成为各种意识的冲击碰撞之地,古代的万物有灵论与超级资本主义现代化共存。这是和平的“微笑之国”,却同时由残暴的军政府所统治。泰国东北部依善(Isaan)的乡村地区(这里是阿彼察邦的故乡,也是电影拍摄地)仍然残留着对抗共产主义血腥运动的踪迹,这是六七十年代由泰国和美国军队领导的运动。百分之九十五的泰国人是佛教徒,但是大量僧侣因贪污丑闻而被捕,或者被拍到提着LV行李箱乘坐私人飞机,这些新闻与想象中的反物质主义精神存在着强烈的冲突。


阿彼察邦说自己的作品是剥开泰国社会这些种种现象物质的展示,并且温柔而无情地公诸于世。“在这个国家,真相和现实有太多复杂的层面。现代化发展如此迅速,然而谈到言论自由,却是五十年未曾改变。这个国家是如此的压抑,但同时也生机勃勃,我对这种强烈的矛盾现象深深着迷。”


他的作品比表面上看来更具有颠覆性。他对睡梦抱有兴趣,部分原因是他认为梦本身是一个反抗的国度,不会受到泰国审查机构的骚扰。泰国所有的电影都要接受军政府审查,严厉的审查制度遍布艺术领域,在电影方面最为严苛。


《恋爱症候群》在泰国因不适的场面而被推迟上映


“在这里你不能谈论某些话题,尤其是军队。自我审查具有自发性。阿彼察邦认识“很多艺术家”都曾与政府发生过冲突。2006年他的《恋爱症候群》在泰国因不适的场面(如僧侣弹吉他)而被推迟上映之后,他与文化部对话,试图鼓励文化部引入年龄准许制度,这意味着更多直面露骨的影片不会因此直接禁映。但是他的提议没有被接纳。


他对审查制度愈加不满,导致他出走泰国拍摄自己的电影。《记忆》( Memoria)即将在哥伦比亚展开拍摄,由蒂尔达·斯文顿主演。“前几年在泰国拍摄,感觉一直都在从事颠覆性的工作,但也只能做到这个地步了。”


新片将与蒂尔达·斯文顿合作


《记忆》跟阿彼察邦之前的作品一样,在与当地人访谈中建构而成。他做资料搜集时,患上了“爆炸声感综合症”(exploding head syndrome),这是一种在人醒来时突然感觉剧烈响声与闪光的致晕生理现象。结果,他把重点放在与医生和心理专家的访谈上,挖掘创伤、患病与记忆的深度内容。选择蒂尔达·斯文顿是两人一直以来的强烈愿望。斯文顿原定在《幻梦墓园》里担任主角,之后阿彼察邦觉得影片里出现一位非泰国人的“外来者”实在有点“不正确”。团队选择哥伦比亚作为影片外景地的原因是:“我和她在那里都是外国人。”


阿彼察邦还没最终放弃泰国。他希望在泰国发起一场纪录片运动,并且总有一天能拍摄一部恐怖电影(slasher),有可能是翻拍Grizzly,他最爱的类型片。但是在政治方面,即便是明年二月即将到来的选举,他也只能勉强地抱着乐观心态。他说人们已经“放弃了”,并认为目前掌权的泰国总理巴育(Prayut Chan-o-cha)是一个“笑话”。


“五年前我真的很乐观,但现在我对自己人生里的事已不抱太多希望了,”他叹了一口气。“在泰国,一切都没变。”




近期热门影评

《7月22日》:一个北欧民主国家遭遇恐袭后逐渐疗愈的痛苦过程
《网络谜踪》:为家庭伦理题材电影提供更广阔的创作空间

《过境》:时空背景错置的实验手法高明而奏效
《宝贝儿》:一个备受漠视的弱势者的人生轨迹
《影》:张艺谋意图建立一套阴阳互补的美学体系

《幸福的拉扎罗》:新现实主义与魔幻神秘色彩水乳交融




第75届威尼斯电影节


《罗马》:充满自传及时代色彩的实验回忆录

《宠儿》:娱乐性质大于艺术探索

《阴风阵阵》:导演瓜达尼诺的商业野心进一步彰显

《双面生活》:弱化作者风格而转投法式爱情喜剧

《日暮》:一场不知所终的猜谜游戏

《战火蔓延,尔等何为》:感人力量而勇气可嘉

《永恒之门》:诗意化影像没能拯救这个空洞平庸的人物传记

《希斯特斯兄弟》:用喜剧方式去瓦解传统西部片粗犷野蛮的暴力倾向



瞩目影人


“我不想失去自己的观众,但我也不想走寻常路。”——布鲁诺·杜蒙(Bruno Dumont)访谈

“我今天面临的最大挑战是让情绪自由发挥。”——布里斯·度·沃尔斯(Fabrice Du Welz)访谈

尼古拉斯·温丁·雷弗恩:这个时代需要性、恐怖片与情节剧

丑闻艺术家——加斯帕·诺在戛纳谈新片、舞蹈和家人



电影作者


是枝裕和  《小偷家族》《海街日记》 《如父如子》《比海更深》《第三度嫌疑人》
奥利维耶·阿萨亚斯 
 《私人采购员》 《登机门》 《迷离劫》 《我的爱情遗忘在秋天》
欧格斯·兰斯莫斯 《龙虾》  《犬齿之家》 《非普通服务》《圣鹿之死》丨 《基尼塔》

伊莲娜·卡泰特 / 布鲁诺·福扎尼  《妖夜迷情》 《晒尸体》

乔纳斯·卡皮纳诺 :《罗马男孩》 《地中海》

布里斯·度·沃尔斯  《国王口信》 《哈里路亚》

张作骥 :《醉·生梦死》《暑假作业》《当爱来的时候》

安德鲁·海格 :《周末时光》《45周年》《寻:电影版》 《赛马皮特》

琳恩·拉姆塞 :《凯文怎么了》《你从未在此》《游泳者》《煤气收费员》
阿兰·克拉克 :《大象》《克里斯汀》《英国制造》

米洛斯拉夫·史拉波斯维兹奇 :《聋哑部落》《核废料》

夫·拉皮德 :《警察》《教师》《婚礼摄影师的日记》《埃米尔的女朋友》

彭力·云旦拿域安 :《异梦卡拉OK》《69两头勾》《宇宙只有我和你》《暗涌》
德尼·科泰
 :  《静观百兽》 《小薇小芙看见一头熊》《机器造人》《极柔之肤》
肖恩·贝克
 :《佛罗里达乐园》《橘色》《外卖》《百老汇王子》
萨弗迪兄弟
 :《好时光》丨《天知道》
《长腿爸爸》被抢劫的乐趣

凯莉·雷查德 :《某种女人》《温蒂和露西》《米克的近路》《旧梦


沉醉在电光幻影中,用触觉品尝电影,分享电影的愉悦。


长按上方二维码

即可关注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