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此房是我造》:导演借杀人狂的口吻道出对待电影创作的真实态度

CineTouch 电影触觉CineTouch 2023-03-17

连环杀人狂的电影我们看得很多,往往都是固定模式的好莱坞和港产商业片,暴力美学和感官刺激的画面比比皆是,偶尔还夹杂一些心理刻画、社会批判、家庭成长因素等老生常谈。然而在欧洲导演手上,这个题材却能展现出更多可供讨论和思考的空间。1992年两位比利时电影学院学生一举成名的处女作《人咬狗》首屈一指,模仿第一人称叙事口吻的伪纪录片,拍出一位风趣幽默侃侃而谈的杀人犯;而奥地利电影大师哈内克在戛纳遭受非议的《趣味游戏》,也有几个笑容可掬的年轻人,运用“猫捉老鼠”的方式残杀一家人,继而质疑并鞭笞了电视媒体上日益泛滥的暴力行为。连环杀人狂在他们的作品中早已抛弃掉商业类型片里的刻板形象,杀人动机更脱离了好莱坞常见的模式,不按常理出牌的杀人情节,不断引发出更深层的思考。


一向语不惊人死不休的拉斯·冯·提尔又岂会循规蹈矩地拍摄一部单纯的暴力杀人狂电影呢?今年这部新作里的杀人狂主角并不是阴森恐怖的怪胎,而是一位有着强迫症的建筑师,他构思建造一座完美的房屋,却又不断推倒重建。在他看来杀人并不是为追求快感,而是为创作出心中完美的艺术品,他把杀人过程比作是完成一件件艺术品,而他在杀人后案发现场不断来回擦拭消灭罪证的强迫症,更巧妙契合了艺术家在创作一件作品时精益求精的严谨态度。


这与其说是一部连环杀人犯的心理记录片,倒不如说是一篇关于建筑学、艺术史、宗教和哲学观点的论文电影。导演延续了上一部《女性瘾者》的表现手法,一边叙事一边边抒发议论,不断插入音乐家古尔德的弹奏影像、老虎与羊羔、经典美术作品,以及酿造葡萄酒等等丰富庞杂的内容。


七年前,冯提尔因在戛纳发表同情纳粹的言论,被视为“不受欢迎的人”而遭到驱逐。七年后他凭借本片重回戛纳。正如他所说,拍电影像是自我治愈的过程,而他当年关于纳粹的言论的真相似乎也在本片里找到答案,让观众有所领悟与理解。在导演看来,人类历史上所有的独裁者的诞生都伴随着残忍的杀戮行为,按照主角所说,大屠杀只是制造“偶像”所需的材料。


与其说导演用毫无顾及的方式刻画出令人厌恶不安的连环杀人狂,倒不如说借这个杀人狂的口吻道出导演对待电影的真实态度:拍摄电影就是在创作艺术的过程,而艺术可以超越道德伦理意义。尽管这种超乎常人的哲学观太过极端,却又跟导演一向以来的艺术创作风格保持着绝对的统一。


导演双周


《高潮》:震撼视听感官的禁毒宣传片

《自由了!》:作者化的喜剧蕴含着哲学及存在主义意味

《冥王星时刻》:在情欲的迷宫里艰难寻找出口

《不留痕迹》:主流价值观及生活方式并非唯一选择

《候鸟》:商业类型片的痕迹过于明显

《多余的恩典》:宗教与环保话题合二为一的新颖处理

《玩家》:偶尔闪现久违的港产片糜烂与宿命色彩

《曼蒂》:名副其实的邪典烂片





近期热门影评


《狗十三》:不动声色的批判方式有着耐人寻味的力度

《风中有朵雨做的云》:中国官场权力与欲望的影像书写

《大象席地而坐》:自成一格的美学取向与叙事题材保持着高度一致

《地球最后的夜晚》:延续导演的魔幻文艺色彩与作者风范

《你好,之华》:不成功的本土化改编



柏林电影节


《多甫拉托夫》:情节编排的反高潮设计令节奏感变差

《不要碰我》:惊世骇俗的身体影像与颠覆常规的电影语言

《过境》:时空背景错置的实验手法高明而奏效

《基伯龙三日》:女主角的演绎值得赞赏

《卖场华尔兹》:徘徊在爱情喜剧与社会批判题材之间的尴尬位置

《落难女子》:反类型西部片流露出鲜明女性主义立场

《于特岛7月22日》:长镜头实验手法令影片沦为毫无意义的惊悚恐怖片

《别担心,他不会走远的》:心灵鸡汤的人物传记里展现出独特的作者风格

《祈祷》:宗教信仰与毒品一样都容易上瘾而难以摆脱

《我的女儿》:明显逊色于类似题材的《佛罗里达乐园》

《犬之岛》:政治隐喻从没如此强烈地出现在安德森的作品中

《网诱惊魂》:小成本独立制作竟拍出不逊色于大片格局的商业电影





威尼斯电影节


《罗马》:充满自传及时代色彩的实验回忆录

《阴风阵阵》:导演瓜达尼诺的商业野心进一步彰显

《宠儿》:娱乐性质大于艺术探索

《7月22日》:一个北欧民主国家遭遇恐袭后逐渐疗愈的痛苦过程

《双面生活》:弱化作者风格而转投法式爱情喜剧

《永恒之门》:诗意化影像没能拯救这个空洞平庸的人物传记

《希斯特斯兄弟》:用喜剧方式去瓦解传统西部片粗犷野蛮的暴力倾向


戛纳电影节


《小偷家族》:成功颠覆并瓦解了传统意义的家庭概念

《幸福的拉扎罗》:新现实主义与魔幻神秘色彩水乳交融

《野梨树》:父子情叙事巧妙结合土耳其社会现象分析

《夜以继日》:用不同寻常的口吻来讲述烂俗的爱情故事

《冷战》:碎片化的叙事难以产生打动人心的魅力

《喜欢、轻吻、快跑》:面对死亡时爱情在哪里?

《黑色党徒》:疯狂喜剧文本难掩对种族主义的讽刺批判

《江湖儿女》:贾樟柯作品里未曾出现过如此有血有肉忠于爱情的勇敢女性

《刺心》:注重美学形式而忽略叙事意义

《盛夏》:一支美轮美奂的超长版MV

《三张面孔》:用极简的艺术方式继续批判伊朗政府以及文化糟粕

《犬舍惊魂》:忽略社会环境因素而过分强化人物矛盾性格



瞩目影人


打破公路旅行/度假片类型的新尝试:智利导演多明加·索托迈约作品一瞥

患上“爆炸声感综合征”的泰国导演:阿彼察邦·韦拉斯哈古访谈

“我不想失去自己的观众,但我也不想走寻常路。”——布鲁诺·杜蒙(Bruno Dumont)访谈

尼古拉斯·温丁·雷弗恩:这个时代需要性、恐怖片与情节剧

丑闻艺术家——加斯帕·诺在戛纳谈新片、舞蹈和家人



电影作者


克里斯托夫·奥诺雷 :《喜欢、轻吻、快跑》《变形记》《浴男》

是枝裕和  《小偷家族》《海街日记》 《如父如子》《比海更深》《第三度嫌疑人》

奥利维耶·阿萨亚斯  《私人采购员》 《登机门》 《迷离劫》 《我的爱情遗忘在秋天》

欧格斯·兰斯莫斯 《龙虾》  《犬齿之家》 《非普通服务》《圣鹿之死》丨 《基尼塔》

伊莲娜·卡泰特 / 布鲁诺·福扎尼  《妖夜迷情》 《晒尸体》

乔纳斯·卡皮纳诺 :《罗马男孩》 《地中海》

张作骥 :《醉·生梦死》《暑假作业》《当爱来的时候》

安德鲁·海格 :《周末时光》《45周年》《寻:电影版》 《赛马皮特》

琳恩·拉姆塞 :《凯文怎么了》《你从未在此》《游泳者》《煤气收费员》

阿兰·克拉克 :《大象》《克里斯汀》《英国制造》

米洛斯拉夫·史拉波斯维兹奇 :《聋哑部落》《核废料》

夫·拉皮德 :《警察》《教师》《婚礼摄影师的日记》《埃米尔的女朋友》

彭力·云旦拿域安 :《异梦卡拉OK》《69两头勾》《宇宙只有我和你》《暗涌》

德尼·科泰 :  《静观百兽》 《小薇小芙看见一头熊》《机器造人》《极柔之肤》

肖恩·贝克 :《佛罗里达乐园》《橘色》《外卖》《百老汇王子》

萨弗迪兄弟 :《好时光》丨《天知道》《长腿爸爸》被抢劫的乐趣

凯莉·雷查德 :《某种女人》《温蒂和露西》《米克的近路》《旧梦



沉醉在电光幻影中,用触觉品尝电影,分享电影的愉悦。


长按上方二维码

即可关注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