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江湖儿女》:贾樟柯作品里未曾出现过如此有血有肉忠于爱情的勇敢女性

CineTouch 电影触觉CineTouch 2023-03-17



如果说《山河故人》探讨的是自由与爱情的话,那么贾樟柯这部新作《江湖儿女》可以归纳为金钱与爱情的主题。这好像就是影片本来的名字,但明显地,这并非是字面上的意义,绝非那种为了金钱发生爱情的通俗故事。影片里直接描绘金钱的段落不多,但无一例外都引人深思。开场一段提到男主角斌哥手下的人欠钱不还,最后祭出关公像来解决金钱纠纷的情节;再就是斌哥的长辈被刺死后,女主角拿来一大叠钞票慰问嫂子被回绝。再就是女主角在三峡游轮上被偷去钱包,之后采用计谋在酒楼饭店里骗取大老板钱财的段落。


尽管影片的时代背景并不鲜明,但从女主角入狱前后的事件来看,导演刻画人们对金钱的看法是相当有代表性的。最初是行走江湖,义气当先,金钱不值一提。而女主角坐牢五年后,因与社会脱节太久而失去防范被偷窃钱财,寻求旧日江湖兄弟打救才发现义气行不通,认钱不认人,之后只能随机应变伺机向富人下手。由此可以清楚看出,金钱与义气随着时代变迁在人们心中的比重变化。社会越来越看中金钱与物质,而忽略掉义气的传承。


这种金钱关系似乎也反映在男女主角的人生选择里。起初斌哥在江湖上行走,身边兄弟马仔甚众,女主角却对他口中的江湖不屑一顾。之后女人甘愿为男人坐牢,出狱后不惜千里迢迢寻觅旧爱,才发现他不再行走江湖,似乎被金钱社会同化。而此时她才发现自己却成为行走江湖之人,操持起过往的义气人生,到最后重回家乡打拼,接纳潦倒残废的男主角一起生活。


确凿无疑地,这份江湖义气里裹挟着两人的儿女私情,尽管用女主角剧中的话来说,只是讲求义气,但恐怕只是她自欺欺人而已。在贾樟柯以往作品里,似乎未曾出现过如此有血有肉忠于爱情的勇敢女性。赵涛这次的演绎算是多年来最让我信服的,除了第一部分的假发和绷紧的嫩脸让人出戏,但是在第二部分和最后一个段落的演绎相当传神。无论是遭遇感情挫败后跟着大合唱《有多少爱可以重来》时眼泛泪光的表情,还是最后推着轮椅上的男人诉说往事时压抑的泪水,都让我体会到这个女性角色面对爱情的义无反顾。朴实无华的妆容与服饰相当准确地反映出这个角色的内心世界,她所经历过的人生挫折与感情创伤。


贾樟柯连续拍摄了好几部社会新闻改编的作品后,似乎开始变通了,终于愿意用心去叙述一个完整的故事,而且相当难得地围绕一位女性角色展开,看得出他在自己的作者风格里不断求变的心态。他尽可能放弃掉过往浓重的符号与隐喻,从新闻事件的拼贴转向更为个人体验的叙事情节里,这一点要比《山河故人》做得更出色。另一个意想不到的是在影片里出现了不少对自己作品的回顾及致敬,比如《天注定》里向天鸣枪的女侠,《三峡好人》的船上段落,《任逍遥》里骑摩托车在旷野里行走的场面,以及那个神秘莫测的UFO。这种种似曾相识的元素出其不意地令这个剧本变得丰满起来,却不会过于突兀,也算得上是有趣的尝试。同样的手法也出现在入围本届戛纳竞赛单元是枝裕和的《小偷家族》里面,从这一点可看出作者导演对自己的标签与风格还是相当讲究和注重的。


最后一点是最不容忽视的,贾樟柯开始引入越来越多类型片的手法,无论是找来大牌明星客串,增加插科打诨的段子,还是用幽默对白来刻画人物,都令作品展示出明显的商业意识。这一点跟意大利导演卢卡·瓜达尼诺相似,他今年的翻拍作《阴风阵阵》引入不少类型片的设计,甚至在角色塑造上留下了续集的可能性,这全都是商业类型片的传统做法。作者电影并不是永恒不变一副了无生趣的模样,作品里浮现出愈加强烈的商业意识,自然能不断扩大作品的受众面,能让观众对这位导演过往的作品产生更多意想不到的兴趣。相信看过《江湖儿女》的观众肯定会有想找回贾樟柯以往的电影来看,这也算是本片一大成功。



第75届威尼斯电影节


《罗马》:充满自传及时代色彩的实验回忆录

《宠儿》:娱乐性质大于艺术探索

《阴风阵阵》:导演瓜达尼诺的商业野心进一步彰显

《双面生活》:弱化作者风格而转投法式爱情喜剧

《日暮》:一场不知所终的猜谜游戏

《战火蔓延,尔等何为》:感人力量而勇气可嘉

《永恒之门》:诗意化影像没能拯救这个空洞平庸的人物传记

《希斯特斯兄弟》:用喜剧方式去瓦解传统西部片粗犷野蛮的暴力倾向



近期热门影评

《升级》:继承了大卫·柯南伯格作品中的悲观论调
《遗传厄运》:在类型实验的方向另辟蹊径
《不要碰我》:惊世骇俗的身体影像与颠覆常规的电影语言
《廿四格》:单一镜头内的高难度叙事实验
《扎马》:富有强烈实验色彩的历史题材




瞩目影人


“我不想失去自己的观众,但我也不想走寻常路。”——布鲁诺·杜蒙(Bruno Dumont)访谈

“我今天面临的最大挑战是让情绪自由发挥。”——布里斯·度·沃尔斯(Fabrice Du Welz)访谈

尼古拉斯·温丁·雷弗恩:这个时代需要性、恐怖片与情节剧

丑闻艺术家——加斯帕·诺在戛纳谈新片、舞蹈和家人



电影作者


是枝裕和  《小偷家族》《海街日记》 《如父如子》《比海更深》《第三度嫌疑人》
奥利维耶·阿萨亚斯 
 《私人采购员》 《登机门》 《迷离劫》 《我的爱情遗忘在秋天》
欧格斯·兰斯莫斯 《龙虾》  《犬齿之家》 《非普通服务》《圣鹿之死》丨 《基尼塔》

伊莲娜·卡泰特 / 布鲁诺·福扎尼  《妖夜迷情》 《晒尸体》

乔纳斯·卡皮纳诺 :《罗马男孩》 《地中海》

布里斯·度·沃尔斯  《国王口信》 《哈里路亚》

张作骥 :《醉·生梦死》《暑假作业》《当爱来的时候》

安德鲁·海格 :《周末时光》《45周年》《寻:电影版》 《赛马皮特》

琳恩·拉姆塞 :《凯文怎么了》《你从未在此》《游泳者》《煤气收费员》
阿兰·克拉克 :《大象》《克里斯汀》《英国制造》

米洛斯拉夫·史拉波斯维兹奇 :《聋哑部落》《核废料》

夫·拉皮德 :《警察》《教师》《婚礼摄影师的日记》《埃米尔的女朋友》

彭力·云旦拿域安 :《异梦卡拉OK》《69两头勾》《宇宙只有我和你》《暗涌》
德尼·科泰
 :  《静观百兽》 《小薇小芙看见一头熊》《机器造人》《极柔之肤》
肖恩·贝克
 :《佛罗里达乐园》《橘色》《外卖》《百老汇王子》
萨弗迪兄弟
 :《好时光》丨《天知道》
《长腿爸爸》被抢劫的乐趣

凯莉·雷查德 :《某种女人》《温蒂和露西》《米克的近路》《旧梦


沉醉在电光幻影中,用触觉品尝电影,分享电影的愉悦。


长按上方二维码

即可关注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