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拍摄非母语电影的亚洲作者导演:阿巴斯·基亚罗斯塔米——《如沐爱河》

CineTouch 电影触觉CineTouch 2023-03-17


伊朗导演阿巴斯·基亚罗斯塔米凭非母语电影《合法副本》将茱丽叶·比诺什送上戛纳影后宝座的两年后,带着新片《如沐爱河》再次入围戛纳竞赛。这仍然是一部非母语影片,只不过从意大利托斯卡纳来到了日本东京。阿巴斯似乎对日本一直情有独钟,自从1993年《何处是我朋友家》在日本上映大受欢迎,他便开始经常前往日本,而这个原创的故事就是他在日本访问期间而获得的灵感。


这两部非母语作品都有意识地用最通俗的叙事去传达他的观点与影像理论,而且他的创作手法已臻化境,既让普通观众沉浸在故事里流连忘返,也留下诸多空间线索,足以让高级影迷深入研究而乐不思蜀。《如沐爱河》这个讲述东京援交少女和退休老师的故事说不上惊心动魄,情节也是再简单不过,但不知怎的在电影大师手上,却能玩出生动有趣的况味,将一部近乎情感喜剧的题材拍成睿智的艺术片,在极小的空间格局里拍出极为丰满而高级的视听感



阿巴斯在这部情感小品里饶有兴致地尝试画外空间的叙事实验,从开场的第一个镜头便已奠定了这个基调。画面上是一个酒吧的环境,坐满好几桌客人,然后听见一把女声开始讲话,仔细寻找画面中究竟是谁在讲话时,观众开始陷入一阵迷茫,最后有一个女人望向镜头时,我们才发现是一个画外音的女子在打电话。镜头固定在酒吧靠出口的位置对准内部环境,女主角迟迟未露脸,以这种形式介绍女主角出场的设计相当高明。首先迫使观众不仅要留意画面上出现的人物,更暗示观众画面外的信息才是关键。事实上,这种叙事策略贯穿整部作品。女主角在影片开头与未婚夫男友通电话的内容,也引出未婚夫极端控制欲的性格,全程只听见女主角电话聊天的对话,观众完全看不见未婚夫的模样和声音,却令人留下鲜明的印象,为之后人物的发展乃至那个令人猝不及防的结局埋下伏笔。


另一个明显的画外空间处理是老人、女孩、未婚夫三人驾车前往修车行之后的情节,镜头固定在驾驶室里瞄向外面,随着未婚夫下车之后,观众开始听见老人和女孩在车上焦急对话的内容,却有意只让未婚夫出现在镜头前,凸显出老人和女孩的秘密关系。最经典的莫过于最后一幕,老人和女孩之间的秘密败露,未婚夫找上门算账的高潮戏。我们完全看不见未婚夫怒气冲冲的模样,却透过他在门外和楼下弄出的噪声,他的愤怒情绪变得立体化,从而营造出一种极其紧张的氛围,而击碎窗户而扔进来的砖头更猝不及防地吓人一跳。



声音的运用绝对是画外空间叙事的重要表现手段,阿巴斯故意将自然环境声混入到画面,使之成为故事情节的配乐第一幕在酒吧的情节相当典型,整个环境都沉浸在宾客的聊天话语里,门口不时有宾客进进出出;女主角第一次上老人家时,几乎全程都听得见窗外吵杂的人声和呼啸而过的汽车声。这种画外声音的处理准确捕捉到东京这个繁华大都市的脉搏,无疑为这个情感小品渲染出真实的环境气氛。


除了实验性的叙事手法,阿巴斯这部的主题似乎与上一部《合法副本》有重合之处,之前是假扮夫妻,这次是假扮爷爷和孙女。导演似乎钟情于探讨这种真假难辨的人际关系,透过刻画这种变幻流动的关系而引出要探讨的主题:在高速发展下的日本,老年化问题日益严峻,单身老年人所面对的孤独和情感空虚变得尤为普遍。剧本采用一个诱导性十足的情节,让人以为这位退休老师召来女孩进行性交易,甚至连女主角也认为如此,殊不知老人准备了一桌饭菜、浪漫的烛光,只不过想跟她聊天而已。从女主角这个角度来看,她为一次援交挣钱的机会而狠心错过了远道而来的奶奶,剩下她一人孤独地在车站广场上等待。阿巴斯用不动声色的两个细节(女孩在出租车上收听留言,以及出租车在广场上兜圈)简单而残忍地刻画出日本年轻人对老年长辈的情感忽视,却无能为力的无奈感。



阿巴斯用一两拨千斤的手法,将老人内心孤独而渴求情感关注的社会问题,在这个通俗的故事里娓娓道出。从两个世代不断错位的价值观念,到老人伪装身份训斥后辈,再到最后被识破而闹剧收场,残酷地道出日本老年人所遭遇的社会问题。虽然这不是由一位日本导演拍摄的作品,却无比精准地揭穿日本老龄化问题的核心,足以证明阿巴斯完全克服了文化和语言障碍,在异国拍摄的非母语影片和在伊朗拍摄的同样得心应手。


经历了极简主义实验的第一个千禧十年,没想到阿巴斯竟然可以在2010年代转向国外拍摄时,让观众目睹他在90年代巅峰时期的灵光再现。尽管这部作品当年在戛纳空手而归,但仍然不得不让人钦佩陌生的文化与环境给他带来的源源不绝的灵感刺激。阿巴斯导演晚年的创作力不减,他的突然离去让人感到太过遗憾!


【延伸阅读】



电影作者


沙朗·莫克利 《日蚀入侵》《鱼与猫》 《关于抢劫的二三事》

伊莉莎·希特曼 《从不、很少、有时、总是》《感觉就像爱》《沙滩鼠》

奥利维尔·拉克谢 《大火将至》《含羞草》《你们都是队长》

皮耶特罗·马切罗 《马丁·伊登》《遗失与美好》《狼的嘴》

特里·爱德华·沙尔茨《浪潮》《黑夜造访》《克利夏》

乌利胥·柯雷《平顶房》《窗户周一到》《嗜睡症》《我房即世界》

贾法·帕纳西《出租车》《这不是一部电影》《闭幕》《三张面孔》

昆汀·杜皮约:《鹿皮》《在警局!》《错》、《恶警蛋碎》

刁亦男:《南方车站的聚会》《白日焰火》 《夜车》《制服》

克里斯托夫·奥诺雷:《212号房间》《喜欢、轻吻、快跑》《浴男》

小克莱伯·门多萨:《巴克劳》《水瓶座》

康捷米尔·巴拉戈夫:《高个儿》《亲密》





戛纳“导演双周”精选



《高潮》
《心灵暖阳》  《骑士》

《鹿皮》   《初恋》 《我的情敌是冰箱》
《给我自由》  《潜行苍茫大地》  《狗不穿裤子》
《多余的恩典》  《冥王星时刻》
《然后我们跳了舞》
《自由了!》  《候鸟》
《灯塔》 《僵尸儿童》  《罗姆男孩》
《佛罗里达乐园》  《我不是女巫》  《童女贞德》 



柏林电影节精选



《希望的另一面》

《逃出安乐窝》  《将来的事》

《37秒》 《蜂鸟》《我离家了,但……》
《身体》《同义词》
《芭芭拉》  《鬼镇事件簿》 《再见 南屏晚钟》
《不要碰我》   《梦鹿情缘》 《超神》
《独自在夜晚的海边》  《猴子》
《大象席地而坐》





沉醉在电光幻影中,用触觉品尝电影,分享电影的愉悦。


长按上方二维码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