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哪儿才是我的家?

CineTouch 电影触觉CineTouch 2023-03-17


这部《阿卡萨,我的家》是去年在圣丹斯电影节上获最佳摄影奖的罗马尼亚纪录片,有幸在上个月的广州纪录片电影节上一睹真容。影片以一群孩子在溪流里欢快地徒手捉鱼拉开序幕,准确的光线捕捉和摄影角度的配合,让人误以为这是发生在某个原始丛林里的虚构故事。然而没过多久,一个航拍镜头暴露出真相:这并不是在亚马逊流域的森林,而是在罗马尼亚首都大城市布加勒斯特郊外的一片三角洲荒野地带。这九个孩子和他们的父母生活在此地已有20年,他们早已习惯了与这种大自然相处的生存环境和生活方式,直至接到政府当局通知荒地要改建为生态公园,他们不得不被安置迁往大城市居住。


影片自然地分成前后两幕,前面讲述这个部落家庭在荒野生存的状况,后面讲述一家人搬到城市后的适应过程。由此,原始与现代两种生活方式,野蛮与文明的比照,以及父辈和年轻人的观念冲突等话题都在这部罗马尼亚纪录片里徐徐展现。关于原始生活与现代文明冲突的题材其实并不新鲜,意大利导演爱丽丝·洛尔瓦彻的《奇迹》、葡萄牙导演若昂·萨拉维扎的《死人和其他人》都有涉及,而围绕父亲与子女在两种环境下冲突的情节更与两年前一部美国影片《不留痕迹》有极其相似之处。



这部纪录片胜在素材的时间跨度较长,导演前后花去四年时间跟拍这个家庭,取得他们的信任,完整记录下孩子们在成长过程中面对的现实转变。尤其是大儿子开始过上城市生活后不自觉地染上坏习惯,及其女友的意外怀孕,有让人触目惊心之处。父亲主动抗拒现代化文明而带着家人逃离社会、隐匿荒野,剥夺孩子的教育权利,令全家人陷于贫困潦倒的边缘。然而,年轻一代来到大城市后,虽然获得了教育机会,却也受到各种物质诱惑而走向更窘迫的境况,这是恶性循环还是命中注定?


导演以客观的观察视点,从不介入拍摄对象的摄影机,摆脱了煽情耸动的音乐,同时极力回避采访人物和画外音解说等引导性的手段,成功地隐去了导演的观点,留下广阔的空间给观众思考。在阳光下的溪流草丛无忧无虑地捕鱼,在高楼住宅里面对着四面白墙和玩手机,哪一样过得更开心?对年轻人而言他们的“家”究竟在哪里呢?最后,导演没有给出结论,也许他也和片中的年轻人一样,对未来同时充满了希望和迷惘。




CineTouch 2020年度15部电影佳作



一部跨类型的情感盗贼片——《亿万富翁》

《原钻》:弥漫着躁狂与绝望气息的作者电影

本年度最惊喜的港产片出炉!——《金都

《必是天堂》:相当高级的讽刺寓言

《情人的摇滚》:今年英美影评人最爱的一部电影!

《逃走的女人》:女人逃往何处?

《哭泣的女人》:惊悚恐怖类型与政治题材完美融合

一个人活着的意义是什么?——《心灵奇旅》

法国《电影手册》的年度最佳——《波士顿市政厅》

《托马索》:费拉拉伪自传式的家庭记录片

《浩瀚的夜晚》:连大卫·林奇也会喜欢的低成本科幻电影

暴力源自独裁统治下的集体无意识——《黑猩猩》

“不怕死的父亲”——《迪克·约翰逊已死》

《饥饿站台》:一鸣惊人的小众经典

《永恒之光》:融合宗教讽刺与极端美学为一体的元电影





沉醉于电光幻影,用触觉品尝影像,感受电影的愉悦


长按上方二维码
即可关注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