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想到啊,长耳鸮竟然这么能吃!
写在前面:
今年我们在山水的协调下,与北京市园林局一起做一些北京生态修复的工作。我们的工作是长耳鸮的调查和保护,除了找到和统计数量以外,我们还打算研究一下北京长耳鸮的食性,以此了解它们猎物的构成以及对栖息地的要求,进而提出更切实的保护建议。
研究食性的办法是分解它的食丸(或者叫食茧,是猛禽不能消化吸收的东西,如羽毛、骨骼等以食丸的形式从嘴里吐出来,不是
通过分析食丸里动物的骨骼,可以了解这些猫头鹰都吃了些什么:老鼠?鸟类?鼩鼱?哪种猎物更多?这些猎物需要什么样的环境等等。
于是大猫只身捡回260个长耳鸮的食丸,请志愿者一起帮忙拆解,看看里边有些什么。
没想到志愿者任超越拆越兴奋,还给我们发来一篇超棒的反馈!
来看看长耳鸮的食丸里都有些啥吧!
记不清第一次听到“食丸”一词是在何时何地,但初见是在2020年的1月14日。
那天去我盟办公室玩耍,傍晚大猫开车带着我们去看长耳鸮。
那是我小半生中第一次亲眼看见落日余晖下的猫头鹰,它从身边一棵树上突然起飞,无声飘过并迅速消失在百米外的树林里。
夜幕中的长耳鸮 ©大猫
长耳鸮飞飞 ©大猫
那种感受,很神奇。
想到这些“暗夜杀手”,有些不寒而栗,并同情小耗子们一秒钟。
那天同行的人中,我是最菜的,只看到三只长耳鸮,还都没看清!
但它们吐出来的食丸,我是看了个清清楚楚真真切切,还特意拍了照片。
边拍边想,这要是能捡回去扒开看看,该多好。但也只是想了想,并没能付诸实践。
长耳鸮 by大猫
没想到命运就是这么眷顾着我,“念念不忘,必有回响”,绝对是真理中的真理!谁能想到三个多月后的一天,我竟然接到了拆食丸的活儿!
5月1日,我收到了猫总管从北京寄来的、15个大小不一、乍看像便便、闻一闻果然很臭的猫头鹰食丸,就此开启了我名副其实的“劳动节”生活。
橡胶手套、一次性口罩、消毒酒精等一切就绪。
中间3袋装着食丸
打开第一个密封袋,五个食丸直接倒进方便酸辣粉的纸碗里,1/4瓶75%的乙醇消毒液哗啦啦倒进去,刺鼻的酒精味儿夹杂着动物尸体的腐臭味扑面而来——
蓦地醒悟,冥冥中选择了酸辣粉的纸碗,是有寓意的!
开工!
正在拆解食丸的任超 by Olivia Yang
学生们彼时都各忙各的,我一个人就这样默默地细毛里挑骨头,时光静止。
估摸着大概花了两三个小时吧,最细最小的骨头都没放过,把它们统统放在白净的A4纸上。
看着一堆细碎的骨头,我懵了,这都啥跟啥啊?幸亏有猫总管和食丸分析小队发来的食丸分类表!(一定要仔细阅读《任务告知书》啊!也不要错过群里的重要文件!)
食丸分类表 来源见图片水印
看着《骨骼对照表》,把它们分门别类地码进去,瞬间心情舒畅,成就感爆棚!
吐第二个食丸的猫头鹰是朵奇葩!美少女Olivia Yang跟我一边拆一边讨论,它吃的这到底是个啥?
有啮齿类的头骨,还有明显区别于耗子毛的羽毛,甚至有块完全不知道属于什么动物的、但看着像腿骨的骨头。
最不可思议的是里边有一堆小圈圈以及一根橡皮筋一样的东西,十五个食丸,只这个里面有,而且还不少!问了一圈儿也没人能解密。
食丸毕竟是野生鸟类的产物,小朋友接触确实存在一定的风险。于是,美少女9岁的妹妹,早早同学,只好离得远远的,一脸羡慕地看着姐姐和我。
同时,悄悄地缩短着与我们之间的距离。直到最后,姐姐去上网课了,她拿着小本本,默默地坐在我身边,看我拆解,问我问题,码起了她的观察日记。
观察日记全文如下:
当新鲜感过去,不断地重复着相同的动作,完成一个食丸拆解所需时间大大缩短的同时,枯燥乏味之感慢慢生出。
回头看一眼,还有XX个没完成,杂七杂八的想法便走马灯似的在脑子里忽闪而过,我发现自己已经在怀疑人生了!
既然这样,不如放下手里拆了一半的食丸,带着孩子们拼个小老鼠吧!
选取一小袋碎骨头,倒在一张A4纸上;再另外找一张A4纸,贴上双面胶,方便固定拼好的部分,以免不小心碰乱或一口气吹飞。
就这样,看着《骨骼对照表》里给出的示范图,美少女“主镊”,我帮忙,小姑娘旁观,鼓捣出了一只略有残疾还摇着尾巴的耗子来!
每开始拆一个食丸,我们都要猜是什么动物的。大猫说要重点注意有没有鼩鼱,于是美少女每次都抱着极大的希望小心翼翼地扒拉着找鼩鼱头骨。但每次都失望地发现还是个啮齿类。
普通鼩鼱(Sorex araneus),来源见水印
看起来像老鼠,却属于食虫目
以至于最后明明拆出来的并没新发现,她也坚持说那一定是鼩鼱,且不许我反驳,大概失望太多睁眼说瞎话骗骗自己也是好的。
9岁的早早看得眼馋,这是极好的教学机会——一个孩子不反感大众眼中的恶心玩意儿,还对拆解工作跃跃欲试。
观察一块下颌骨观察到对眼儿的早早
摆小骨头摆到身体扭曲的早早
带着她从拆食丸到拼耗子完整地做一次,既能学到不少知识,更会培养起小朋友对动物科学的兴趣,还能乐么颠儿地把所看所做所学所想写下来,锻炼写作能力,简直是一举多得的大好事儿!
这是前面提到的集智慧与美貌于一身的美少女Olivia和她发的圈,之前她参与过我盟的翻译工作,还参加了去年我盟的年会
这是每天忙着上课中途来打酱油帮忙分类的Jerry Liu同学
早早同学打着哈欠一点一点拼出来的姿态扭曲的小老鼠
至于为什么把它拼成这个鬼样子,她是这么解释的:
关于这一切的经历、感受,她是这么写的:
人生是一场奇妙的旅行,每走一步都有新的风景、未知的事情,而我们生命的长度与广度也都不尽相同。
面对猫头鹰食丸,三十几岁的我和十来岁的他们处于同一起点,我们一起拆解,一起拼组,一起提问,一起讨论,一起寻找答案。这样的学习过程,于师于生,都是宝贵的经历。
有朋友因我发的朋友圈而对此产生兴趣,问他们可不可以带着自家孩子做这个事情,真好,不知不觉地就影响了身边的大人小孩儿!
现在,我和朋友都各自等着猫总管发出的两包十个食丸,我带着更多的孩子,她带着她的儿子,继续拆解、判断、学习。
会不会发现非啮齿类的动物骨骸呢?我们都期待地搓搓手!
-END-
今天也别忘了点击“阅读原文”,为华北豹妈妈投票!
.........更多关于猫头鹰,你还能看.........
更多:
金猫 | 云豹 | 老虎 | 豹猫 | 宠物豹猫 | 黄喉貂 | 香鼬 | 猛禽 | 毒蛇 | 救助 | 北京华北豹 | 荒野 | 西双版纳 | 山西马坊 | 新龙 | 猫盟 | 长耳鸮 | 刺猬 | 狍子 | 鬣羚 | 带豹回家 | 豹吃人吗 | 乔治·夏勒 | 个体识别 | 寻豹启事 |猫盟周边 |
长按二维码关注猫盟,记得给我们标🌟哦
今天也别忘了点击“阅读原文”,为华北豹妈妈投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