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书速递 | 让孩子从小感受古典诗歌之美
中国古代的诗又叫诗歌,诗歌是人们心情的表达。在中国古代,早期的诗歌是可以唱的。诗歌是如何出现的?它是人们心情的表达。人们在高兴的时候唱歌、在悲伤的时候唱歌,古诗就是歌词。《江南》为什么不厌其烦地说“……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除了表现鱼在莲叶之间游来游去的快乐之外,这首古诗还是用来唱的,前面领唱,后面合唱。随着时代的发展,有些古诗还能唱,有些古诗则不能唱了,但它们依旧是人类情感的真挚表达。
虽然千百年的时光过去了,人类的情感却是永远相通的:当我们流连在美丽的山水中时,当我们与可爱的小动物嬉戏时,当我们感受父母兄弟的亲情时,当我们面对相聚离别时……那些流传久远的千古名篇用最生动的语言替今天的人说出了内心深处的种种感受。所以,我们永远需要古诗。
那么,我们该如何读古诗呢?毕竟我们面对的是古人生活的时代和语言。骆宾王看到水里的白鹅,兴致勃勃地咏出:“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这时候,他7岁。虽然古诗只能产生于有着浓郁诗意氛围的古代,但它却能够传诵至今,因为其中有孩子天然喜欢的许多元素,如节奏、韵律、对偶等。抑扬顿挫的声韵、朗朗上口的节奏,愉悦着孩子的心灵,就像他们从小念在嘴里的童谣一样可爱。那些适合孩子读的古诗,其实是更为凝练、更为美好的童谣。像《村居》所写的那样,“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在草长莺飞的季节放风筝,不是现在的孩子们也很喜爱做的事情吗?
本套书所选的全部都是绝句和短小的诗。古诗有长短不一的各种类型,五言、七言的绝句和短章最贴近谣谚的形式,也最适合孩子诵读。虽然随着时代的变迁,语言发生了较大的变化,过去平仄合律的古诗有的已经变得不那么合律,但是抑扬顿挫的音、声、节奏还在,隔句押韵的特色依然保留,古诗仍然是最优美、最诗意的文学形式,对于培养孩子的审美情操极有益处。
认字、吟诵、知大意是读古诗第一阶段的要求,也是直观感性层面的获得。但是,仅仅停留在这一层面是远远不够的。对于古代的诗人来说,古诗是其情志的书写,在很多时候,这种情志在短小的古诗中表达得十分含蓄。因此,读古诗需要回到他的具体创作情境中,通过“知人论世”,最终做到深入体会。
王安石的《泊船瓜洲》只看字面意思,我们会想当然地认为这是一首思乡的古诗。事实却并非如此。王安石是北宋著名的政治改革家。神宗熙宁元年(1068),王安石从江宁(今江苏南京)被召往京城,准备主持变法。路上,他在瓜洲停靠,写下这首《泊船瓜洲》。可见,他并非因离家多年、思念家乡才有此诗。这首诗体现的并非是普通人离家在外的思归,而是古代士大夫特有的一种文化意蕴。他们所向往的,是既要建功立业,又能淡泊名利。所以,诗人想说的是——春风自顾地吹绿了江南岸边的春草,时光迫人,我何时才能实现我的理想,功成身退,回返家乡呢?
同样作于四川的杜甫名篇《绝句》,描写了美好的春景。那么,杜甫的心情也一定是十分快乐的吧?单从字面上看,似乎是这样。但是,杜甫当时客居四川,他念念不忘的是要回到自己的家乡,所以才会把目光落在门前的“东吴万里船”上,期待自己有朝一日也能乘舟东下、回到家乡。美好春景的背后有着杜甫挥之不去的忧伤。
除了“知人论世”,对于古诗本身的细细体味也同样重要。古诗是浓缩的艺术,看似简单的语词或常见的表象常常凝结着丰厚的意蕴和文化。
虽然王安石的《泊船瓜洲》并非思乡之作,但思乡确实是诗人最爱表现的主题之一。李白的《静夜思》和张继的《枫桥夜泊》都是语短情长的思乡名篇。在交通不便的古代,在漂泊异乡、夜深人静之时,陪伴在身边的大约唯有天上的明月。停留在姑苏城外的张继,长夜难眠,看着月升月落,听着寒山寺里传来的悠悠钟声,在“月落乌啼”“夜半钟声”中写尽了游子的客愁。李白更是连乌啼、钟声等都一概不写,只写一轮明月,在举头、低头之间,将普天下漂泊在外的游子的思乡之情倾诉出来。最高妙的诗,是最简单而又能打动人心的诗。
李白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和《赠汪伦》都是写友情的诗。不管是送人,还是被人送,李白都写出了自己对朋友的一腔真情。他是如何表现这真情的?两首诗都写到了水。“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默默东流的长江水,送走了朋友的孤帆。诗人的视线,追随着远去的帆影;诗人的情意,像江水一样绵长不绝。“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桃花潭的水就算有千尺之深,也比不上汪伦对我的情意深。除了用潭水来比较,诗人还用桃花来衬托。“桃花潭”虽然只是一个潭的名字,但由于古诗的好处在于用文字引发联想和想象,所以在我们的想象中,桃花的热烈衬托了友情的热烈,让人沉醉在爽朗的踏歌声中。
诗人不仅关注人与人的关系,对自己所身处的自然同样关注。李白的《望庐山瀑布》、王维的《鹿柴》、杨万里的《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都描写了自然界山水的美好。“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奇异想象,体现了李白“谪仙人”的气质。“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将画面内一角的青苔延伸到画面之外的人声里,融汇视觉与听觉,令人回味无穷。“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则如大写意泼墨,绘制出色彩绚烂的世界。
诗人在写景的时候,总会有意无意地带出季节的描写,节气诗就有着显著的季节特色,有些古诗则带有显著的节日特色。王安石的《元日》、杜牧的《清明》、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都是这样的古诗。元日是新年的开始,是充满希望的节日,人们取下旧桃符,换上新桃符,放爆竹,饮屠苏,祈祷在新的一年中万事顺遂。清明既是祭祖的节日,也是踏青的日子,人们为亲人的逝去而伤感,也在万物复苏中怀抱着希望,这种复杂的情绪交织在蒙蒙细雨中,也许只有杏花深处的酒家能给人带来温暖的慰藉。农历九月九日是重阳节,人们在这一天登高、赏菊、戴茱萸,既是应秋季之景,也和元日的放爆竹、饮屠苏酒一样,有祈祷平安健康之意。节日是家人团聚之日,于是这才有了王维语浅而情深的“每逢佳节倍思亲”。
李白的《夜宿山寺》和王之涣的《登鹳雀楼》都是登楼之诗,但表达的意思却大不相同。李白以他一贯的“谪仙人”气质,睁着惊奇的眼睛,用感性的夸张表现了山寺楼宇之高。王之涣则在描写了登楼见到的黄河壮阔后,用理性的思考告诉人们一个道理——想要看得更远,就要站得更高。
中国古典诗歌之美,你感受到了吗?
文章来源 | 节选自《幼儿学古诗(全2册)》一书,教育科学出版社2018年5月出版。微信编辑时内容有删减。
《幼儿学古诗(全2册)》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早期教育研究中心 编
教育科学出版社2018年5月出版
点击文末阅读原文
进入“当当商城”购买图书!
本书正在当当网热销哦
内容简介:《幼儿学古诗》为精装图画书,共2册。该套书由知名学前教育专家精选出适合幼儿欣赏和阅读的古诗36首,由多位古诗词研究专家撰写古诗赏析,保证古诗内容的准确性。同时,该书全部图画均由国内知名儿童插画家绘制,完美展现了古诗的意蕴和味道,保证了古诗内容的品位和准确表达。
本书可以扫码听取古诗导读、朗读以及赏析的音频。
往期文章
“长按二维码”关注我们吧!
点击“阅读原文”去当当商城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