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家是不是也有个“叛逆”的娃?
放弃对孩子的控制,才能获得更多的掌控权;不再强迫孩子听话,孩子才会开始听你的话。
——美国心理学家杰弗里·伯恩斯坦
2岁左右的孩子开始和父母唱反调,常常将“不”字挂在嘴边,父母越是不让他做的事情,他越是要尝试。这时候,父母应该怎么办?
需要做的事情
1.尊重孩子的意愿叛逆是孩子在成长过程中自我意识提升的表现之一,他们并不是有意站在父母的对立面,而是急于表达自我,父母没有必要过于担心。
尽量少地直接要求孩子去做某件事,如“你该睡觉了”,或询问孩子去做某事好不好,如“我们去吃饭好不好”。因为叛逆期的孩子会直接说“不要!”“不好!”
提供有限制的选择,将最终选择权交给孩子。父母要注意选项必须是恰当和可以接受的。例如,“是否睡觉”“是否吃饭”就是不恰当的选项,父母可以让孩子决定“现在就睡觉,还是讲一个故事再睡觉”。而“要么去幼儿园,要么再也不去幼儿园了”就是不可接受的气话,可以让孩子选择“今天是爸爸送你去幼儿园,还是妈妈送你去幼儿园”。
如果孩子拒绝任何选择,甚至大发脾气,父母有必要耐心地询问其中的原因,倾听孩子内心真正的需要,也许是父母忽略了孩子的某些重要感受。
2.放手让孩子独自探索当孩子说“我要”“我会”“我自己来”时,在安全的前提下,父母不要阻拦,放手让孩子去体验、去锻炼、去成长。
当孩子主动要求自己叠被子时,即使父母已经叠好了,也要同意他把被子打开重新叠。此时,如果父母因为觉得耽误时间或是嫌麻烦,偏不让孩子做,就会打击孩子内心渴望证明自己的积极性。
孩子时常由于缺乏实践经验而高估自己的能力。例如,孩子主动要求拿碗筷,因为一次拿太多而半路摔碎了碗,这时父母要让孩子学会承担后果,并指导孩子如何处理此类小麻烦。
3.放手但不放纵孩子有时会提出无理的要求,如想要挖花盆里的土玩,这时,直接制止孩子的行为很可能起到适得其反的效果,父母可以尝试用其他有趣的活动吸引孩子的注意力。
孩子时常会用哭闹、喊叫来表达自己的不情愿,如果父母以暴制暴,可能引发孩子更激烈的反抗,或者吓得孩子再也不敢表达情绪。父母可以适当地不理睬,孩子发现没有人关注他,慢慢地就会减少使用哭闹的办法。
4.避免出现以下不恰当的教育行为不允许孩子说“不”。强制孩子服从,打压一切反抗,久而久之,会使孩子放弃表达自我。
反应过激。孩子叛逆主要是出于探索和表达自我的欲望,父母没有必要过于担忧或愤怒。无休止地担心。无论孩子做什么都喜欢在旁边指手画脚,这导致孩子没有自己的独立空间,出现更多的“唱反调”行为。
想知道原因吗
2~4岁是孩子发展过程中的第一个叛逆期。随着孩子自我意识的萌发,他们试图摆脱父母对其身体和行为的控制,想要感受自己的力量,渴望探索新世界。美国心理学家埃里克森提出,2~4岁孩子的发展任务是获得自主感,他们坚持自己进食、排泄等行为方式,开始用“我要”“我想”“我不”来反抗父母的安排。此时,家庭教育要顺应孩子的发展规律,不可过分严苛,以免伤害孩子的自主感和自我控制感。如果父母对孩子的保护或惩罚不当,孩子可能会怀疑自己,羞于表达。
我们将孩子叛逆的原因总结在下表里,方便您了解。
孩子叛逆的原因
黄金小建议
叛逆可能是成长过程中一个美丽的“误会”,年幼时的叛逆是孩子表达自我的稚嫩方式,倾听他的愿望,如果合理,就放手让他去做吧!
文章图片综合整理自网络,内文节选自《胜任父母》一书,教育科学出版社2019年1月出版。微信编辑时文章有改动。
“推荐阅读”
《胜任父母》
张向葵 李萍 主编
教育科学出版社2019年1月出版
点击文末阅读原文
进入“微商城”购买图书!
内容简介:本书主编张向葵教授致力于儿童教育三十余年,在多年科研和实践的基础上,梳理了儿童成长中容易出现的问题。编委会经过多次研讨,最终确定了一百余个家长最关注的问题,并按“认知发展”“情绪与情感”“行为与习惯”进行分类。书中每个问题即为一节,包括“名家智语”“需要做的事情”“想知道原因吗”“黄金小建议”四个板块,揭示了孩子问题背后的原因,给出了明确的指导建议。
往期文章
“长按二维码”关注我们吧!
点击“阅读原文”去微商城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