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美国上学很轻松?怎么可能!研究生妈妈亲历分享

慢成长花时间 慢成长 2020-08-19

慢成长

两个海归硕士妈妈、儿童心理咨询师,有好文、好物、好方法,一起让育儿更轻松


自从写了《当妈四年后,我又要到美国读研啦!后,很多妈妈来加我微信,和我咨询自己重返校园读书,以及送孩子出去读书的问题。今天就和大家分享我的体验和想法。



先说说我的情况吧。首先,我还有一些期末作业,然后很快就解放啦!很多人可能会诧异:“怎么那么快?”这是因为我们学校不是学期制(Semester),而是学季制(Quarter)。


大家熟悉的国内大学采用的学期制,也是美国最常见的学年划分法,将一学年划分为春季和秋季两学期,中间有寒暑假。


此外美国还有许多大学采用学季制,也就是将一学年划分为四个学段,按照春夏秋冬的季节走,每个Quarter大概10周左右的时间。斯坦福和加州大学等都是这种学制。


大家也知道,西方国家的冬季假期主要是以圣诞节为节点的,所以我12月就可以休息啦!



我这么开心的主要原因,当然是因为这学期过得很累啊。一边写着公众号,一边重新适应当学生的节奏。


首先,每天一睁眼,迎面而来就是大量的阅读和报告。学业任务非常重,大部分靠课下自己用功。大家都知道国外的教科书都特别厚,老师还会发许多资料和参考书目、案例视频、小组项目……等等。除了动不动就要严格按照美国心理学会APA的格式要求交个小论文,课上还有数不清的分组讨论,必须脑子里“有货”。


而且,老师非常严格,尤其在学术上要求我们十分严谨。最基本的,别说是论文,就算是写一个阅读报告,文中有任何引用都必须清晰来源。而且特别强调,比起引经据典,更重要的是要给出自己的思考,绝不能光“抄书”。


此外,还特别重视交流和互动,经常要求我们交换作业,对别人的观点给出意见,甚至直接布置辩论任务。目的就是为了让大家调动脑细胞,激出火花——别以为交完自己的作业就完了,也要倾听和思考别人说的。



这是我第二次读研,却是第一次体验到美国的高等教育。这学期,自己的观察和同学的交流,给了我很多启发。


不少家长可能想过,以后送孩子出国读书。在许多人印象里,美国是西方提倡“快乐教育”的代表,是不是把孩子送去了,就能逃离国内的“课业繁重”,考大学也比较轻松?其实,还真跟我们想象中不太一样!

01

宽进严出?不,严进严出!

有种说法——我们的大学是“严进宽出”,高考难得像独木桥,进了大学却能混;美国的大学却是“宽进严出”,进去很容易,想毕业却难。


我的亲身体会是:只要想进好学校,就没有所谓的“宽进”。


美国有3亿人口,据说有9500所高等院校,其中授予学位的就有4300多所。对比中国的数据是14亿人,有2900所高等院校(包括艺术学校、独立学院、专科、成人高校等,本科院校占1200所)


这么看,在美国上学容易许多。但事实上,大部分家长并不满足于让孩子只进个社区大学啊!想进好学校还是要面激烈临竞争。


美国教育重视学生课外活动


所谓的在美国读书,“不像国内只看考试成绩”,不是说成绩不重要,而是因为成绩是最基本的。


在美国申请学校时,要提交过往几年的GPA。同时,学校还看重个人陈述、课外活动和推荐信,因为这些能代表你学习动机、综合能力和人脉,暗藏你未来的成功指数。


拿我自己来说,因为跨心理学的难度太大,不得不舍弃了最顶尖的学府,但幸运的是获得了美国知名教授的推荐信。而招生主任说真正打动她的,其实是我讲述的个人经历,学习愿景,和心理咨询的工作经验。


所以美国的好大学、好专业一样是“严进”,他们对学生的综合能力要求更高


而且,就像我开头说的,真进了学校,非但不轻松反而特紧张。因为我们的成绩并不是由期末考试决定的,而是贯穿整个学期的无数次作业和小测验、小组项目来综合评分的,绝不存在“临时抱佛脚”。想拿好成绩?每一步都要稳扎稳打。


02

上学轻松?不,有可能更累!

很多人觉得孩子在国内课业负担重、压力大,在美国读书就可以轻松好多。但现实并非如此。


在美国,高学历的中上阶层父母,和我们一样高度关注子女教育,也会“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砸大钱投资教育。


例如,虽然中学是下午三点钟放学,但孩子们会去上各种辅导班、课外班,参加社会实践、科学研究,忙到晚上八、九点是常态,周末可能还要去打邀请赛。年级越高,压力越大,写报告写到凌晨也很常见。这些都不是无用功,在未来升学竞争中都是资本。


事实上,美国奉行“精英教育”中产以上的孩子上学也有压力,只不过不单纯来源自考试成绩,而是来源于“全面发展”


美国的学生也上课外兴趣班

03

学区房?美国父母也拼!

让中国家长纠结的学区房,其实美国也有。


在美国是有区域分化(segregation)的。家里有钱的孩子可能会从小上私立学校,一年2到4万美金学费,大学上私立大学,一年4到5万美金。即使公立学校,因为学校经费的主要来源之一就是地方房产税,所以房价贵的社区自然就有好学校,穷的社区,学校也差一些。


这就造成了,学校里的学生们基本来自同一个阶层。如果社区环境不好,那么孩子在学校里可能会耳濡目染,不愿意学习。所以美国的家长也很重视学区房,能拼的一样会拼。



看到这里有人可能会说:不是说“慢成长”吗,怎么美国教育也那么残酷?难道孩子的成长就必须要被逼得那么累吗?


其实我一直很想和大家分享:


一、快乐教育≠反智教育


这些年我们总说要给孩子们“快乐教育”,但很少说“什么是快乐教育”。好多人甚至把快乐和学习对立起来,仿佛要快乐就不能学,就得玩儿——问题是,光快乐了,教育呢?


事实上真正的“快乐教育”,是能让孩子在学习知识的同时享受乐趣,在欢乐中进行学习——这其实是教学方法的问题,而不是学不学的问题,一定不能和反智主义(Anti-Intellectualism)画上等号。


我们说的“慢”是不去多快好省、拔苗助长,是有了主心骨能坚定地向前,是专注于当下、享受成长的过程,而不是放任自流,爱咋咋地。



二、外驱力VS自驱力


美国的学生也要熬夜写作业,也要上课外班、“全面发展”,一样有压力,不就和我们在国内差不多?但我觉得还是能看到差别的。


其实,学习或工作的压力,在人的一生中是无法逃避的。关键在于,你的压力是来源于外部,还是自我驱动?


同学的孩子上中学,除了每天要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课题研究,还有钢琴、游泳等兴趣课,加入了学校的戏剧社,课余时间还要研究剧本、排练。因为喜欢写作,在写博客、写小说。此外还做了环保公益组织的志愿者,和同学一起写项目计划书,到处找公司谈赞助……


美国中产家庭的孩子从小会培养很多兴趣,尤其是体育运动


我听着都感叹,简直太厉害了!可孩子会不会累呢?同学说:“她从来没有抱怨说累,或者‘我不想干了’,没人逼她做这些,都是孩子自己想做的。”


我觉得,成功的教育正是培养人的内驱力的。当孩子是发自内心,按照自己的意愿安排学习生活,就会将压力转化成动力,培养起孩子自律、进取的习惯和品格。


下图是网上一个哈佛大三学生某一周的计划表:



在一周内,他有10个半小时用于听讲座,12个小时在教室上课,大概花了30到40个小时完成了一份重头的期中作业,10个多小时用于课后阅读。


这一周他还参加了五种课外活动,包括: 给杂志类网站投稿、参与大学委员会会议、参加球类俱乐部、创立哈佛咨询公司、给哈佛网站写了一篇风险投资文章。


但他并不是把自己关在房间里闷头用功。这一周,他和朋友吃饭一共有8次,在周末也安排了丰富的社交活动。


瞧,内驱力不但能把孩子送入名校,而且还会让他们把“优秀”变成习惯,不断收获成功。



三、教育说到底是种服务


这学期,我有一门课发生了件事。老师一共设计了三次测验,相当于月考,放在学生系统里。到了考试那周我们可以自行登录答题。


没想到第一次测验结束后,班里有个别同学反馈说,因为网络原因,或者不熟悉电脑操作(年纪大一些的同学有特别不适应科技的那种),没能参加考试,对考试形式提出异议。结果那天老师花了大半节课和全班讨论,我们还要不要考试、怎么考试、不考试的话用什么方式来评估……等等。每个人都可以发表意见。


然后老师提出:“不如我们分小组做演讲分享(presentation)。”这下又有其他同学不乐意了,因为这意味着多增加了一项繁重的课业。然后大家又进行第二轮讨论。最后的决定就是两样都保留了,原来的线上测验变成optional——本来老师出测验的目的,就是为了让我们自查知识掌握程度,所以连监考都没有,全凭自觉。



和大家分享这个“课堂意外”,是因为我忽然发现,美国老师在教育上的一个观念——教育说到底是种服务。


作为一个老师,即使已经是研究生导师,我的工作也不仅仅是教授;如何能让学生更好地接受这些知识,也是我的职责范围,我是需要根据学生的需求进行改进的——这种观念其实是种服务意识。


我们总说,教育要以人为本。人是谁?是学生。真正好的教育,必然是围绕学生去服务的。快乐教育也好,培养学生内驱力也好,其实都是演化出的、好的服务方式。


而这种观念在我们的教育体系中,一直是缺失的。我们的教育往往更倾向于结果导向,而不是源头导向,所以才会出现《每一次“减负”,都变成给家长加负!》这类怪象。这或许才是真正值得我们思考的。


今天就分享到这里,大家还可以加我的个人微信,围观更公众号外的生活:



—End—


作者:花时间。国际新闻硕士,四语妈妈,童书译作者,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美国PET父母效能训练讲师,美国加州PAU心理学研究生。创立公众号慢成长,分享具有国际视野的早教发育、儿童心理、亲子教育知识。个人微信: babyhours001。


将“慢成长”加星标,不错过好文好物!

慢成长带你了解国外如何教育孩子:

国外妈妈竟然这样给孩子玩乐高,什么早教钱都省了!

想教孩子数学却不知怎么做?这些好方法许多家长不知道!

美国幼儿园都这样教孩子,难怪能越玩越聪明!

美国课堂上开启孩子逻辑思维的妙招又来啦!

德国观察:为什么外国幼儿园里,都爱这样给孩子上课?

英国孩子12岁之前要完成的50件事,实在太让我意外了…

为什么我们在玩淘气堡,国外家长却带娃逛博物馆?

打动我的美好瞬间:这些国外家长带孩子,我服!

国际夏令营里的孩子们打架,老师竟然这样做…


现在关注“慢成长”,回复关键词,一起做靠谱爹妈:

回复【强迫症】孩子脾气差、有强迫症?快别冤枉他们了!

回复【幼儿园】美国幼儿园都这样教孩子,难怪能越玩越聪明!

回复【早教】0-36个月婴儿早教训练方案

回复【方案】科学育儿0-36个月早教方案,一键收藏!

回复【疫苗】儿科专家为你全方位解答宝宝疫苗!

回复【乐高】领取乐高玩法创意书与电子教材!



  后台回复“国外”,看看不同的带娃方式!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