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德国观察:为什么外国幼儿园里,都爱这样给孩子上课?

慢成长花时间 慢成长 2020-08-19

慢成长

两个海归硕士妈妈、儿童心理咨询师,有好文、好物、好方法,一起让育儿更轻松


德国的教育非常有名。今年夏天我在德国游学时,住宿旁边就是一所幼儿园。每天早上走去上课时,都会路过,就是下图这个小平房。


这所幼儿园临街,但因为这一带是山里的别墅区,比较幽静,车不算多,所以倒也不吵。园区用高高的篱笆围起来,外面看不到里面。


屋前屋后都是草地,户外活动的教具非常简单,跟国内的大部分幼儿园没法比,但环境非常舒适,也特别亲近自然。每天我走过的时候,都会落满一地绿色的橡子,我都会顺手捡几个,带去给我们夏令营里的小朋友们。


德国波恩的一所幼儿园,花时间摄


说起国外幼儿园与我们的不同,大家看到院子里的向日葵花池了吗?其实就环境来说,和果果在国内读的公立幼儿园差不多,院子里也有种植区,有游戏区,门窗上贴了很多可爱的手工剪纸,等等。


不同的地方也有:


  • 例如人家人少,而且混龄比较常见(值得一提的是,国外很多幼儿园混龄不是像国内刻意为之,和人少有关,根本分不出那么多班);

  • 此外日程不同(国外的幼儿园通常不会提供全部三餐+茶点,大多是两餐一点);

  • 然后就是活动形式了——同样是带孩子做手工、做游戏,比起坐在桌边,老师们更喜欢带孩子们“坐圈圈”。



贯穿全年龄段的“坐圈圈”


“坐圈圈”是我的翻译,英文中叫circle time(欧美),或者mat time (澳新),也有的叫group time,或者warm-up time,是国外低龄阶段课堂中,最常见的授课方式


一到这个时间,小朋友们就会聚在一起坐在地毯上,老师用十几分钟到二十分钟时间,带领小朋友们一起学习,可以讲故事、唱歌、游戏,也有可能是学习生活常识、语文、数学等等。


“坐圈圈”的活动内容是没有规定的,每个老师都有自己的风格,但可以参考政府提供的教育大纲,此外就是靠教学经验的积累。


果果在早教班上“入园前技能”课的照片,来自文章《仅剩两个月,孩子进幼儿园必需的School Skills有哪些?》


说实话,我以前并没有特别留意这种教学方式。因为果果从7个月开始上早教班以来,就一直是这样的上课。我自然而然就以为,是为了方便宝宝们爬行、跳舞什么的,只是一种比较自由的形式。


但去年在美国,国际夏令营里的孩子们(4-12岁),每天也是采取这种方式上课。甚至在学生发生矛盾的时候,老师第一件事就是召集大家“坐圈圈”,一起来讨论。


照片来自《国际夏令营里的孩子们打架,老师竟然这样做…》


我才发现,在西方老师的眼里,“坐圈圈”是贯穿全年龄段的一种教学方式,而且是非常好用的。而这种看似简单的上课方法,其实一点也不简单。


简单的“坐圈圈”好在哪里


我们小时候最熟悉的课堂方式,就是“宣讲式”——老师在前面是一个点,孩子们在下面排排坐成方阵。这种授课形式的好处是,有助于学生的注意力集中;缺点是互动性差:


图片来自网络


现在许多幼儿园里也会出现中国式的“圈”,孩子们会在严格排列的椅子上,坐成一个“门”字形,老师所在的位置依旧是“权威焦点”:


图片来自网络


而在欧美课堂上的“坐圈圈”里,老师自己一定是这个圈子里的一份子,和学生是亲密无间的:



当然,这也和人数有关,毕竟我们的幼儿园里,孩子太多了,没有对错之分。


不过,和德国的老师聊过之后,我才明白看似简单的一个“圈”,竟能潜移默化地培养出孩子们许多品质!


集体感 A community experience


国外幼儿园里也会有许多时间,是孩子们自由玩耍的,而当老师召集孩子们围成一个圈,就意味着我们要进行集体活动了。


虽然在我们看来,国外的教育更鼓励“个性化”,但绝不意味着提倡“我行我素”,相反,集体感、团队意识、社会责任感,都是非常重要的品质,会注意从小培养孩子。


但这些品质的教授,并不是通过“喊口号”、“背诵纪律守则”达成的,而是从课堂的日常中潜移默化传递理念。“坐圈圈”就是从幼儿园阶段,就可以给孩子们的集体体验。



分享 We share


“坐圈圈”的时间,不再是自己独占一个玩具玩儿了,往往意味着分享:大家一起分享游戏、分享阅读、分享音乐、分享快乐,甚至分享思考(老师提问,孩子动口表达观点)


互动 An interactive experience


“坐圈圈”时间里的活动,往往都是互动性特别强的。例如讲绘本,老师们不仅仅会讲故事,还会让孩子们根据提示去找故事中线索,也会组织孩子们一起讨论,和故事主题相关的话题。



而一些对孩子来说,比较容易觉得枯燥的学科知识,例如生活常识、学字母单词、学数学等,往往也是在“坐圈圈”时间来完成。可以让孩子们学着有趣,而且互动还可以加深记忆。



参与 Actively get involved


德国的老师还跟我说,她们最重视的就是能“让每个孩子都积极参与”。


“孩子们的性格各有不同,有的害羞一些,有的比较自信,这都很正常,但重要的是不能让孩子只做一个‘看客’,每个孩子都是集体中有价值的一员,都有权利参与,我们会鼓励孩子的自主性。”


而光靠和孩子说“你来、你来”,是达不到目的的。所以老师们会特别用心设计“坐圈圈”时间的活动环节,利用里面的一些细节来调动孩子们动脑动手参与的兴趣。


例如利用音乐做动作或传递东西都可以,还会设置每日一个小“leader”或“Helper”,让孩子们轮流当班助教,收获参与感和荣誉感。



尊重和支持 Build a sense of respect & support for one another


当孩子们坐在圈圈里,知道轮流分享是什么意思,在他人发言、活动的时候能保持安静,或者在同学寻求帮助的时候能给予援手,潜移默化中就养成了尊重和支持他人的习惯,有了良好的教养。


自信和自律 A routine experience


“坐圈圈”时间虽然不长,通常不会超过半小时,但会有固定流程。德国老师给我介绍了一次完整“坐圈圈”的过程,包括:


  • 开场歌曲,带孩子们一起唱(音乐)

  • 介绍当天的轮班小助教(参与及责任感、荣誉感培养)

  • 大家发言讨论一下今天的天气(常识认知)

  • 一起学单词(学科知识)

  • 分享一本绘本(阅读)

  • 根据绘本编故事,或作画、做游戏等(启发互动)

  • 结束活动,帮助老师收拾教具(习惯培养)



老师说:有规律的流程,可以更好地帮助孩子,尤其是刚入园的孩子熟悉起来。当孩子们知道自己需要做什么,明白在活动中有哪些事情可以完成,就可以发挥得更好


而越多成功和顺利的完成经验,会给孩子更多的自信心。一旦理解流程和规律,孩子们也更能自发做好,久而久之,就学会了自律


听完老师的这些分享,我真是挺感动的。


试想一下,当我们独自面对十几个三四岁小朋友时,要组织什么样的活动,才能让孩子被吸引,集中精力专心参与,不到处乱跑乱叫呢?小小的一个“坐圈圈”时间,不过20分钟左右,老师们却要花心思研究出这么多门道。



更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其背后的理念。孩子们所有的行为、观念,都是在不知不觉中培养起来的,靠的是每天重复良好的生活习惯、活动交流方式,而不是批评羞辱或惩罚。


原来,在尊重孩子,培养孩子自尊、自信的同时,养成遵守纪律、重视集体的观念一点儿也不难,而且从幼儿园就可以开始。


都说德国教育好,而我的感想是,好的教育理念,一定都是以人为本,而不是以效率为本的


最后提醒大家,上周五发了一篇关于给果果做英语启蒙的经验谈《孩子英语班一年一万六,要不要上?英语启蒙就等于烧钱吗?》,这方面我会持续分享,有兴趣的爸爸妈妈可以看看。文末有个小投票,欢迎大家参与哈


—END—


作者:花时间。国际新闻硕士,四语妈妈,童书译作者,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美国PET父母效能训练讲师,现为美国加州Palo  Alto University心理学研究生。创立公众号慢成长,分享具有国际视野的早教发育、儿童心理、亲子教育知识。个人微信: babyhours001


现在关注“慢成长”,回复关键词,一起做靠谱爹妈:

【牛奶】进口牛奶也有假货?到底怎样让孩子喝上安全奶?

【零食】零食是洪水猛兽?错!吃对了反而更聪明哦!

【酸奶】史上最全国产和进口酸奶大测评!孩子吃什么看这篇就够了!

【出游】出门旅游怕孩子哭闹、不适应?超实用的准备攻略帮你摆平!

【睡眠】孩子不肯自己睡?花了三年多,我终于成功分床啦!

【早教】早教班贵得吓人,想在家做“不烧钱”早教?其实很简单!

 ↓↓↓ 点击阅读原文,送你一本实用育儿秘籍

Modified on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