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土空间规划的四种思维厮杀
经过一段时间的冷却国土空间规划热度非但没降,反被一场论坛再次烧到38度6……别的不说光小胡子这俩月,被约去聊国土空间规划都不下10场。当然小胡子是非常冷静的,和我的衣食父母总是实话实说:国土空间规划没有那么牛逼,也没有那么高大上,只是最近它太热,它的份量顶多和建设用地报批、供地等平级,也就是一项专题业务应用而已,Just SO SO……
其实,在大家都在谈国土空间规划、都在学习国土空间规划的时候;小胡子突然发现其背后有四种思维在不断地厮杀着,并且这种与生俱来的思维一时半会很难改变。举一个例子:测绘和地理信息算是近亲吧,但我们总会遇见测绘的人不懂GIS,GIS的人不懂地球。小胡子在2009年写过一篇文章《让GIS说普通话》其实就是讲GIS的人如何与测绘人沟通的问题。到了今天,国土空间规划的今天,四种思维杀来杀去……
其一:城乡规划思维与土地规划思维厮杀。小胡子混迹于各个规划微信群、QQ群里,在土地规划群里大家讨论的是城乡规划应该服从于土地规划,土地规划才是根;在城乡规划群里大家讨论的是国土空间规划当然更应该由城乡规划为主导。反正目前这种对抗争论不断,并且还会继续下去。其实呢,背后的原因是都希望自己会的占主导,不太愿意去学习新的东西。比如有个规划师说:啊,以后看来我们得学GIS了,感觉要求是越来越多了,做一个规划师真难哦。
据说现行的规划有80多种,国土空间规划只是统筹了土地总规和城市总规;由于他们的思维方式、作业方式、操作方式不一致,所以大家形成的惯性思维很难一时打破,所有很多地方编制国土空间规划要求可以是城乡甲级与土地乙级做联合,但这个要求总觉得还是有点点不舒服(PS:今天土地学会突发的停止土地规划甲级机构名录推荐评审以及到期土地规划甲级机构延续认定工作的通知着实读不懂了)。
城市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到底在思维上到底有什么区别呢?小胡子借用一张图表示,非常清晰。
借用别人的一些话简单解释一下:土地规划具有很强的空间性、指标约束性、至上而下性,逐级下达指标,按照规划把指标落地即可,规划师的主观能动性不是特别强;城市规划师相反,他们对空间的管控思维不强,对未来的规划具有极高的主观能动性,自由发挥的可以更多一些。这种矛盾打个比方,你突然给土地规划师更大的自由去发挥,他反倒不知道指标如何落地了,还是习惯听指示比较舒服,哈哈……
其二:规划局信息化思维与国土局信息化思维厮杀。大家虽然都是做信息化的但其实思维模式上还是有很大的区别。国土的信息化讲到底就是更好的守住耕地、保护耕地,并且责任重大,需求也强烈,所以国土信息化企业要明显多于规划信息化企业。规划信息化更像是一种美丽的升华,是为了更美好的城市、更好的展示和设计,是有钱的地方才配的起的信息化。所以规划信息化存在两个极端:一种是做的比较好的,比如北上广深江浙沪,很多第一次见到、听到规划信息化成果展示的国土人都会引发极大的兴趣,感觉非常高大上;另外一种经济条件不好的城市,规划信息化基本上为零,很多国土信息化的人对他们就不屑一顾啦。
这不是关键的,其实主要的厮杀在于他们合并之后谁统筹谁的问题,谁主导谁的问题。规划的说要以一张蓝图为基础,国土的讲要以一张图成果为基础。其实是不存在谁主导谁的问题,山水林田湖草的大统筹,机构的大改革,必将会带来全新的信息化架构和设计,是一场大清洗、大洗牌的过程。目前几波人马在名义上合并,但还未能真正的融合,如果想要打破这种隔阂,最简单办法人员岗位职责也进行一次大清洗、大轮换,打破城市、国土的部门隔离墙,人员全部打散及时投入全新的战斗。
所以,在自然资源顶层设计里面,我们看到了一个新的架构体系出来了:“一张网、一张图、一个平台、三大体系”,在整个架构上还是以贴合国土原来的信息化需求和基础为主,将国土空间规划业务分别纳入到监管决策体系、“互联网+”一体化政务服务体系中,非常明晰的自然资源信息化顶层设计,必将统领未来3到5年的信息化建设或者更久远。
所以呢,这张图对于信息化的人来讲要熟记于心:不管国土空间规划多热,你的总体设计也不能脱离这张图,坚决不能搞两张皮、两张图;不管以前国土信息化成果多好,未来的信息化改造也必须往这个架构靠拢,比如马上要进行的多审合一、业务审批系统改造等等。
也许,还存在其他的一些思维厮杀……我们等等看未来到底会怎么样吧?!
历史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