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拾趣 | 听懂“您”,您才能意会中国人说话的艺术

语言服务 2021-03-17

以下文章来源于新周刊 ,作者谢无忌

点击上方“语言服务” 可以订阅




本文已同步至微信读书App

搜索“语言服务”

听一听

解放眼睛

体验别致的有声阅读




本文转载自公众号新周刊(ID:new-weekly)

作者:谢无忌


如果听到别人用“您”来称呼自己,先别瞎高兴以为自己辈分高受尊敬。“您”在当下,还得分时、地、人、事、因五大要素来分析言外之意,咂摸咂摸其中的味道,怎么都比微笑脸还一言难尽。


 

中国人说个话可真累。


不信你拎出个“您”来,乍一听非常客气,还能表示对长辈和资深专业人士的尊敬。但仔细一想,“您可真行!”“那您懂得可真多啊”……这些“您”听着怎么都有些膈应,加上阴阳怪气的语气,不是抬杠就是在嘲讽。


在我们生活中,“您”其实不比“你”鲜见,我们喜欢说“您”,有的职业还逢人就叫“您”,这群人脱下职业装在生活中还叫“您”,那就是一种职业病,未免有些虚伪。



 “您”字的出现,叠架于“你”字之上。那么问题来了,既然“您”表示尊敬,那“你”的存在就变成了一种尴尬的存在,用“你”就将尊敬的程度打了八八折?


网上流行说法解读“您”,寓意是“心上的人是你”,但尴尬的是放在最亲密的关系当中,谁会用“我爱您”代替“我爱你”,那八成是把恋人当客户谈,迟早要分手的节奏。用“您”还是“你”,你得厘清这种界限,也许能直呼“你”的人,可能还没有“您”来得多。


“您”比“你”丰富多了,它包裹的是中国传统的人情关系网,用好成仁,用不好您自个儿体会下。


饭圈人常用“爱您”,搭配亲手制作的表情包,送给可望而不可及的偶像。


“您”生在礼仪之邦


很多人可能会觉得,作为礼仪大国,“您”字背后肯定藏着厚厚一摞说不完的中国传统礼仪历史,甚至出现得比“你”字还早。


其实不是的,“您”字其实很年轻。最早出现的“您”,跟敬称没半毛钱关系。



据考证,唐朝以前,汉语里都只有“你”,没有“您”。唐代之后,才有了“你们”的复数说法,当时被念作 “汝”“汝等”“你弭”,两个字连读就容易读成了“您”。不论尊卑,它只是表示第二人称的复数,相当于今天所说的“你们”。


据台湾学者张华克对汉语的研究,真正到了宋元时期,最开始在山东邺城、邪城、阳谷等地,汉语当时受游牧民族阿尔泰语系的影响,“你”的读音逐渐开始有了鼻音,还出现了借音字“恁”和新造字“您”。


从“你”到“您”,我们清楚地看到满语寄存于汉语的过程。当时“您”已经逐渐开始从表示多数到单数人称意思过渡,而且已经开始有了敬称的苗头。


“您(恁)”一开始只在民间流行,后来以俚曲、元杂剧使用最频繁。例如《梁山五虎大劫牢》杂剧的第三折,鲁智深就曾经对宋江敬称过:“哥, 您兄弟来了也。”


元曲《西厢记》里,丫鬟红娘对张生说过:“来时节肯不肯心由他, 见时节亲不亲在于恁。”


大部分时间台词都只有“哈哈”“哎呀”“嗨”的鲁智深,也尊称宋江一声“您”。


到了大约清朝中叶康熙时期,满族社会开始进入满汉双语时期的时候,这标志着现代北京城区话的形成。也就是在这个时期,“您”字才逐渐成熟,形成第二人称的敬称代词。


《石头记》里虽然没出现“您”,但“你老”这种敬称词已经开始向“您”的发展奠定了语义基础。


《聊斋志异》里《香玉》那一卷中,黄生对香玉诉衷心的一段就活用了“您”和“你” ——“您原来秀外慧中,漂亮而又聪明,真叫人爱死!离了你一天,真如千里之别。您务必抽空就来,不必等到晚上啊!”


1986年版“香玉“


“您”不再与第二人称复数相关,在《现代汉语词典》里解析,如果要表示复数敬称语气,只能说“您二位”,“您几位”,人一多就叫“诸位”,总之你如果用“您们”,就被笑话了。


民国时期,当时某杂志刊登著名语言学家吕叔湘先生的一封信,编辑部把信中的“你们”擅改为“您们”。吕叔湘先生还因此写信批评了编辑部:“我从来不说‘您们’!”


对求真务实的语言专家拍砖可得讲底子,吕先生算是最早专门研究“您”的专家,编辑们估计都没有好好看过吕先生的第一篇学术研究《释您、俺、咱、喒,附论们字》,立马就踩在了自以为是的跟头上。


在北京,人人都是“您”


“您”字最早以尊称的形式,是在北京民间交际圈成熟起来的。


满族这一半游牧民族入侵中原,虽然融合的结果是汉语战胜了满语,但满语的色彩,执拗地留在了北京话当中,比如丰富的儿化音,以及“您”的用法,就是满语影响的结果。


清代后期吴趼人在其《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里描写京里、京官等众生相时使用的就是地道的北京土语,书中对北京话“您”的解析,就是“‘你’,京师土语,尊称人也。发音时唯用一字,‘你’字之音,盖藏而不露者”。


您来您去,就是北京人的日常。


在老北京的交际圈中,皇城根内的“规矩感”,已经深深扎根在了天子脚下众多平民百姓,无论是在官场众生相,还是在民间,都有一套严谨的上下尊卑、亲疏远近的交际规则。


而“您”就是在这样的氛围下应运而生,到了现代,“您”从京师土语进入到汉民族普通话当中,已经成了现今广泛的礼貌用语。


 “您”字不仅仅是一种表礼貌、尊敬的语气,往根上说,它更体现了交际权势关系,全中国最爱说“您”的地方,也就只有北京。


在反映老北京生活的话剧《茶馆》里,就总共用了160次之多的“您”,“您”标志个人归属地的象征性符号,已经成了能凸显北京城地域文化和京味儿情结的象征。

 

《茶馆》里用的礼貌词频数


“您”到了现今,这种表示权势关系的符号意义逐渐被消解,泛化成礼貌用语。


在北京,“您”更是被运用得出神入化,无所不包。它不仅局限在长尊有序的传统社会语境当中,北京话里的“您”,可是一个非常微妙的方言暗语。


按照老北京的说法,会不会用“您”,听不听得懂“您”,已经成了鉴别北京人的一大门槛。


在北京出个门,是个人都可以被叫“您”。见面第一句“吃了吗您内”,走的时候“走好内您”,表示感谢“谢您嘞”。跟北京人问个路,要是“您”字没用好,您可能就被忽悠到门头沟都不知道怎么回事。


不论辈分高低,也别觉得自己受不起,要习惯被叫“您”。给年长的大爷大妈让个座儿,都能听到“没事我就一站地,您坐着吧!”。就连五岁的孩子,跟妈妈撒娇都能用“您”——“妈妈,您等我长大就给我行吗?”


受不起受不起


都说北京人吵架厉害,说话不带脏字,“您”就是北京人最厉害的武器。北京人爱说“您”的地步,就连骂人也不放过。


您别看“您”字处处透着客套礼貌的意思,换个语气和语境,轻点则表示调侃,再重点,就是一种嘲讽和轻蔑。


“您可懂得真多呀!”听到这句话别以为是被夸了,语气不对八成都是抬高帽子用来表达言外之意:“能少说就少说,装什么装。”


“您配吗?”话里有话,表达的就是贬低之意:不好意思我觉得你不配。


 

在街边不小心踩到一大老爷们的脚,他可以不带脏字地骂人:“我这脚硌着您了吧,您脚真受累了啊,您还再来一脚吗,不来我可走了。”


这三个“您”字没听懂,还以为老大爷脾气好在跟您玩踩脚的恶作剧呢。


北京人再动怒也保持着礼节文明的气质:“哟,您这张嘴可真厉害啊!”


“您哪凉快哪待着去吧!”


这种狠不在分贝有多大脸有多么凶猛,就像武林江湖当中一招笑里藏刀就可致命,杀人于无形之中还能保持优雅,就像我们常用的表情包微笑脸来表示一脸轻蔑一样。是的,跟我吵你还没够格。


“您”很暧昧,

包裹的是整个中国人情网


南方人不懂北方的“您”,就像听得懂栋笃笑的烂gag的人,接不到德云社相声抖出来的包袱。


更何况“n”“l”不分的广东人湖南人,哪来那么多事?逢人就说“您”,这不就跟日本人动不动就鞠躬那样,外地人过不了自己内心那道坎,学了未免显得有些庄重谄媚的味道。


 

而在上海话里,也没有“您”,只有“你侬我侬,忒煞情多”。北京人问:“您多大了?”上海话问:“侬几岁了?”


南方商业气息甚于官场气息,并没有太多的等级官民色彩,无端端用“您”相称,双方都膈应,还显得客套生分了,不当自己人不说,还有种给别人添高帽之嫌。


“您”的出现,确实让“你”的存在有点尴尬,难道用“你”就显得不礼貌不尊重了吗?但放到什么都能搞起来的现代人,用“您”,多少有种“被玩坏”的意味,如果只有“你”没有“您”,会少了很多喜感。



去年法国总统马克龙在访问澳大利亚时,在记者会快要结束的时候,马克龙突然语出惊人:“Thank you and your delicious wife……”


马克龙这番“调戏”,就被众嘲估计是把法语的用法直译成英语来了。而在他之前法国历任政要,英语就没好过,法国人甚至有一句这样的感慨:“Do you speak English, mister president?”  


而我们的汉语翻译,显然更会玩——


“您的夫人很美味!”

“总统先生,您说的那是英语吗?”


这里的“您”简直就是调侃的点睛之笔,要是换成别的,就失去了一本正经胡说八道的幽默感。


客服就是礼貌地不解决问题。


当然在工作场合中,“您”比“你”更常见。三句不离“您”,没“您”就说不了话的,一定是服务行业。


尤其是在客服行业,“您”跟“亲”一样,称霸行业霸主地位:“亲,您好,非常高兴为您服务,有什么可以为您效劳的呢?”


第一声“您”还好,听多了就会产生副作用。我们为什么那么烦这种客服的“您”?


因为“您”代表的是一种社交场合中非常虚伪的面具,明明内心拒之千里之外,还要伪装成礼貌客气。


他们的职业天生就是无论什么情况,都要把微笑和“您”挂嘴边,一到了生活当中,他们没准是最烦开口闭口说“您”的一群,还让不让人放假休息了?



在传统的事业单位和国企,上下级、陌生同事以及等级关系中,发个微信用“您”互称是再正常不过的日常了。


但如果是在扁平化的互联网创业公司,尤其是讲究多元平等的文化氛围,用“您”就显得太过于迂腐呆板了,感觉就像是在尬聊一通。


用“您”的都是“请您”开头的祈使句,你都能感觉到对方下一步要有事请求:“亲,请您看看这个方案能不能这样做哦……”


乙方最烦甲方发过来的四个字不是“不大好哦”而是“您觉得呢?(微笑脸)”,言外之意就是:我就是不满意,还非要得到你的忏悔回应。


“不,我是个训练有素的厨子。”/《甲方乙方》


最讲究人情世故的中国人,怎么能放过“您”的运用。“您”远远比“你”内心戏来得丰富,就像是一个表面板着面孔端着坐姿,内里却暗流涌动的人。


在他身上你会看到太多复杂又微妙的变化,启动各种社交模式——“您请用”是一种生分客气;“您可真够厉害”是一种抬高膈应;“您得了吧!”还能用在朋友之间的互怼调侃。


“您”讲究的就是这种距离感,需要用“您”来称呼的人,要不就是不把你当自己人的客人,要不就是亲密无间相爱相杀的朋友,毕竟故意用“您”来抬杠的,一定是喜欢跟你开玩笑,往反话说也不会介意的那位。


文学作品含“您”率


老舍先生《茶馆》里的一百来个“您”,英文翻译起来顶多也就三个单词——除了“you”,就是“yourself”或者“please”,省略掉了多少张藏在“您”字背后丰富的面孔和神情。


当你听到别人微笑地对你说“您”,可别全当是客气敬称,“您”字早已经是一个被玩坏的老干部。


考验情商的时候到了,要听懂“您”的言外之意,不仅要结合当时的语境,说话人的语气,还要综合双方的人情关系和距离。您琢磨琢磨,是不是这个理儿?



参考资料:


《“您”这个字,1949年才开始大规模使用》汗青

《北京人说“您”,是褒还是贬?》马未都

《阿尔泰语系对汉语的影响》张华克

《茶馆》及其两译本中的礼貌语言研究——以“您”为例   海外英语 2016. 李兰兰

《第二人称敬称选用“您”表示原因初探》 张家口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04  李婵婷

《释“您”》 语言教学与研究 2013.05 刘云、周晨萌

《敬称“您”的来源》长沙大学学报 2006.01 时良兵

《汉语人称代词“ 您” 的变异研究》  《语文研究》1998.04 谢俊英

《北京话的“您” 与京味儿文化》 北京社会科学 2008.04 郭风岚


✎作者 | 谢无忌

欢迎分享文章到朋友圈

新周刊原创出品,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本文来源本文经授权转载自《新周刊》微信公众号(ID:new-weekly)

《新周刊》创刊于1996年8月18日,以“中国最新锐的生活方式周刊”为定位,20多年来用新锐态度测量时代体温。从杂志到新媒体,《新周刊》继续寻找你我共同的痛点、泪点与笑点。关注新周刊微信公众号,与你一起有态度地生活。官方微博@新周刊。




拾趣


1. 拾趣 | 你所说的语言影响着你的思维

2. 实录 | CGTN女主播刘欣与FOX女主播翠西的“跨洋对话”(全程实录+翻译)

3. 拾趣 | 华为商标的中华传统文化情结:鸿蒙、麒麟、饕餮、鲲鹏、獬豸……

4. 拾趣 | 令人脑洞大开的《山海经》神兽图鉴

5. 拾趣 | 学术菜鸡如何在毕业答辩中杀出一条生路

6. 拾趣 | 如何将任意辣鸡选题写成一篇超牛逼的毕业论文——以本文为例

7. 拾趣 | 千古之谜《越人歌》竟然不是汉语,更非来自《诗经》

8. 拾趣 | 外国人为什么说不好中文?原因只有一个……

9. 拾趣 | 汪磊:从小众走向大众和分众——漫谈网络语言20年

10. 拾趣 | “搞”这个伟大的汉字,照亮了我们贫瘠的语言

11. 拾趣 | 黑洞PS大赛深夜开幕,灵魂画手大展身手,最后两张扎心了

12. 拾趣 | 如果把中国422位皇帝放在一个群里,他们会聊些什么?(续集)

13. 拾趣 | 潮汕话真是太太太太太太有意思了!

14. 拾趣 |《潮汕方言历时研究》揭秘:潮汕话为何如此难懂难学

15. 拾趣 | 用广东方言说2018年最火流行语,真是太太太太太有意思啦!

16. 拾趣 | “一些字改读音”竟是假的?教育部回应:还未通过审议

17. 拾趣 | 与“她”字一同兴起的“妳”字,为何没能沿用?

18. 拾趣 | 大龄单身狗返乡过年期间瞬时压力激增现象及其应对措施研究

19. 拾趣 | 刘志生:猪年说“猪”


语言服务资源共享



学术资讯分享

学术资源共享

学术交流共进

还有实用干货和更多福利

尽在语言服务资源共享群

欢迎加入




长按二维码添加小编为好友

小编拉你进群

(请备注“资源共享”)


语服书苑



语言服务官方微店“语服书苑”

正式开通

欢迎扫码进店购买心仪图书

如果你是作者或者出版社编辑

想出版自己的作品

或者想推广销售语言类图书

欢迎添加小编微信洽谈哦

(联系方式见上)


语言服务

微信号:Language-service

投稿邮箱:yuyanfuwu@yeah.net

详情可后台回复“投稿交流”了解

合作及出版事宜请添加小编微信洽谈

yixianzhizhi0803

欢迎留言并分享至朋友圈


在看的各位,都是小可爱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