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干货 | 译者、编校都须注意的翻译问题

曾东玲 语言服务 2021-03-17
点击上方“语言服务” 可以订阅




本文已同步至微信读书App

搜索“语言服务”

听一听

解放眼睛

体验别致的有声阅读




本文来源:“木铎书声”公众号(ID:bnupub)


作者说 / 


笔者一毕业就进入启蒙编译所从事人文学术译著编辑工作,如今已有四年。笔者在实际工作及与同事同行交流中积累了一点经验,获得了一点体会,仅供诸位参考;既为经验之谈,难免挂一漏万,恳请各位不吝批评。以后若有机会,希望能继续就译稿中的问题和诸位交流。


译名问题


译名问题应该是最受读者诟病的问题之一。从质检角度看,译名差错主要有两类:一类是前后不统一;一类是翻译错误。今天主要谈翻译错误。译名错误主要集中于人名、地名和术语错误。地名错误相对少一些,人名和术语在辞典规范之外,往往还要遵循“约定俗成”“学界通用”“社会通用”等原则,灵活性比较大,也就更容易出错。


a. 地名

大多数时候,只要按照《世界地名翻译大辞典》《外国地名译名手册》等权威工具书翻译,就不会出错。但有两种情况需多加注意:一是同一个地方在不同历史时期有不同称谓;二是同一个地名在不同的语言中有不同的译法。这时,就要确定译稿所讲的是在哪个历史时期、哪个国家。


有些译名不那么常见,就要根据上下文来判断。这里举一个笔者在审稿中发现的错误。Bayonne,一指法国历史城市巴约讷,一指美国新泽西州城市贝永。说来惭愧,笔者知识有限,一开始看到这个地名并未看出问题。因为不熟悉,就查了一下,结果一查发现了问题。原稿的语境是美国,根据上下文,应该指美国城市贝永,这里翻译成巴约讷,已经算是知识性差错了。除了花笨功夫多查之外,尚未找到发现此类问题更好的方法。


b.人名

人名错误在译名错误中出现的频率可能是最高的。首先,人名和地名一样,都要遵循名从主人的原则。比如Charles,要根据所属国家来决定是翻译成查理、查尔斯、卡洛斯还是卡尔。笔者审稿时曾遇到把西班牙国王翻译成“查尔斯”的情况。因为英语文献中会把Carlos写作Charles,译者一看到Charles就想到了“查尔斯”。


与之相关的还有与彼得大帝齐名的瑞典国王Karl XII,这个问题笔者曾与同事专门讨论过,也查了一些资料。考虑到名从主人,以及其父名多译作卡尔十一,翻译成“卡尔十二”比较妥当。


Carl在英语中会写作Charles,所以实际又多译作“查理十二”,时间长了,大家也就接受了。可见,除了名从主人,人名翻译还有一个“约定俗成”的原则。


如果辞典规范和学界与社会通用的译法不一样,往往首选学界与社会通用译法。这样的例子太多,不必一一列举。只是何谓“约定俗称”“学界通用”,这中间灵活性、可操作空间比较大。


不同的编辑会有不同的理解,尤其是有些通用译法不止一种,这时如何选取,很考验编辑的判断能力。领导常告诫我们,审读某个领域的稿子,就要成为这个领域的半个专家。很惭愧自己尚未做到这一点,但下功夫了解该领域的基本知识,读通论性质的著作和相关文章,确实必不可少。


所谓约定俗称,即为大家用得比较多,往往在权威出版物和学术文章中出现的频率较高。如果多搜集些资料再做取舍,想必可以避免很多错误。


有一类差错不是很普遍,偶然会见到,就是把人物头衔错当作名或姓,一般见于历史类译著。比如把Marquis de l'Hôpital翻译成马奎斯·洛必达,这里的Marquis其实是“侯爵”之意。还有把Count(伯爵)译成“康特”的。译者想当然地翻译,编辑不能稀里糊涂放过。这种错误如果留到最后,怪不到译者头上,只能怪编辑不认真、疏于查证。


有一些译名,原来约定俗成的译法后来被认为是错误的,于是慢慢改过来。比如“查理曼大帝”,现在多数出版物已不再用此译法,改用正确的“查理大帝”或“查理曼”。笔者多次看到有读者评论说,一看到“查理曼大帝”这类译名,就直接给这本书判死刑。可见译名错误绝非小事,直接影响到读者对整本书的判断。


外国历史人物的名称翻译又较为复杂,需要编辑在辞典规范的基础上,根据相关历史知识、权威资料综合做出判断,绝不可掉以轻心。


c.术语

与人名、地名错误相比,术语错误较为单纯。术语一定要采用该学科通用的规范术语,如果编辑对相关领域知识有一定了解,又肯多查资料,大多问题都可解决。少数实在解决不了的,也可求助专家。


值得注意的情况是,外文为同一个词,但是在中文中不同的学科有不同的译法;或者原来是一种译法,如今改用另一种译法。理科著作中有不少这样的例子。


比如vector一词,数学中称“向量”,物理中称“矢量”;还有projection,数学中多作“射影”,还有的学科称“投影”。有时编辑为了统一,全部改为一种译法,怕是不妥。哲学上的stocism,“斯多葛学派”和“斯多亚学派”两种译法都很多,也都为学界认可,像这种情况,只要全书统一即可。


成语误用


相比译名错误,成语误用在译著中似乎不大为人提起。可是笔者近来与同事讨论,大家都有一个共同的感受:译者如果喜欢用成语,编辑可要留心,因为几乎一用就错,可乍一看又不容易看出来。


用成语或者文言词、文言句式翻译外国作品,对译者的英文和古典文学水平要求非常高,大抵只有少数人可以做好。中文写作中使用成语尚且容易出错,如今是要先理解外文意思,再找相应的成语对应外文意思,不管是外文理解有偏差,还是成语理解有问题,最后往往都会张冠李戴,用错了地方,闹了笑话。


若是笔者从事翻译,自觉若能老老实实用流畅的现代汉语将意思准确、清楚地表达出来,已属不错,成语、俗语是万万不敢多用的。编辑可提醒译者慎用,审稿时若碰到,也要多加小心。


以下是笔者在审稿或与同事交流中碰到的一些案例,贴出来供大家参考。


例1

阿伦特写下这段话之后过了半个世纪,她的后继者们又一次发现了政治恐惧那种振聋发聩的能量。


“振聋发聩”在《现汉》中的释义为:发出很大的声响,使耳聋的人也能听见,比喻用语言文字唤醒糊涂的人。也说发聋振聩。


原文其实是说这种能量令人震撼,译者用“振聋发聩”,显然不恰当。


例2

有一位受人尊敬而且博学的诗人(他的作品汗牛充栋,我们都觉得这些作品值得赞美和作为交谈的话题)……


这是同事在我们内部学习会上分享的例子,很有代表性。“汗牛充栋”形容书籍极多,用牛运输,牛累得出汗;充栋,即堆满了屋子。大家似乎很爱用这个成语,经常可见书稿或封面文案中用“汗牛充栋”形容一个人著述丰厚,或藏书众多。用在这里,乍一看好像没有问题,但是如果再联系上下文,可推断这个词用在这里过于夸张。文中只是说其作品比较多,还不至于“汗牛充栋”。


例3

这样的书,真可谓出色当行、游刃有余、得心应手。这书内容十分博洽,而论述生动活泼、不拘一格,把严谨性和直观性巧妙结合,深入浅出,使读者有举重若轻左右逢源之感。


这句话不是译者写的,是该书导读作者所写。这位作者是他那个领域的大家,比较喜欢用成语,两句话里用了六七个成语。乍一看似乎一气呵成,很有气势。仔细推敲,这几个成语恐怕都有问题。


“出色当行”应该是对成语“当行出色”的改用(这里插一句,最好不要乱改成语),指做本行的事,成绩特别显著,这里形容作者写这类书比较得心应手,似乎也说得过去。


据《现汉》,“举重若轻”是指:举重东西就像举轻东西那样。形容做繁难的事或处理棘手的问题轻松而不费力。


“左右逢源”形容做事得心应手,怎样进行都很顺利。也形容办事圆滑。


这两个成语用来形容读者读这本书的感觉,都不准确。其实作者想表达的意思很简单,就是这本书的写作方式生动、严谨,读者很容易接受,有一种阅读快感。不管是写作还是翻译,切忌堆砌成语。


例4

在公司的工作场所,恫吓和窥视与虚假地肯定个人主义并存,害怕丢饭碗的雇员被迫处心积虑地表现出一种伪善以及自己对公司的忠诚。


“处心积虑”指蓄意已久,千方百计地盘算,含贬义。这里仍然只是描述一种现象,且作者对雇员的处境持同情态度,可以选用相对中性的表述,如“费尽心思”“想尽办法”。


例5

在我们最近的一段历史中,几乎每一个堪称重要的事件都丝丝入扣地印证了孟德斯鸠的担心忧虑。


根据《现汉》释义,“丝丝入扣”多用来形容文章、表演艺术等每一步都很准确,没有丝毫差错。其实,原稿中直接删去“丝丝入扣”,丝毫不影响意思传达。



成语误用,本质上都是没有吃透词意,又不肯查证导致的。成语往往都有固定的使用语境和固定词性,不能望文生义。其实,在译稿中出现的很多成语,用一般词语代替,甚至直接删掉,反而能更准确地传达原文意思。因此要避免这类错误,除了多积累、多琢磨、多查证,还要谨慎使用,或尽量避免使用成语。类似的还有文言词的错用,比如用“同僚”形容一般的伙伴关系,或者用敬辞形容自己、用谦辞形容他人。


隐性差错


一般的语言文字和标点符号差错,只要多积累、多查证,大多还是能解决的。但译著中的一些问题,如果不具备相关背景知识,或者只孤立地看一两句话而不顾上下文,可能连问题本身都发现不了,更谈不上解决问题了。笔者暂且称这类差错为隐性差错,目前遇到比较多的是隐性知识差错;因其不容易发现,稍不留神就放过去了,可能还会酿成笑话。以下列举几例说明。


例1


这句话中的“St.Augustine’s Africa”,译者翻译成“圣奥古斯丁的非洲”。乍一看好像没什么问题,可是如果了解奥古斯丁生活的年代,了解Africa在罗马帝国时期指罗马在北非的行省“阿非利加”,就知道翻译成“非洲”肯定是不正确的。这个错误也可归到译名错误那一类,不同历史时期,统一个名词可能有不同译法,需要查证。


例2

他引用了十九世纪浪漫主义作家 M.H.艾布拉姆斯(M.H.Abrams)作品中的话:“浪漫主义的幻象构成了神学的世俗化”。


笔者在初看时并不觉得这句话有什么问题,错误是偶然发现的。因为一向秉持凡不熟悉必查的原则,就搜了下 M.H.艾布拉姆斯的资料,发现他出生于 1912 年,属于20世纪而非19世纪的作家,写过论述浪漫主义的作品。再查看相关原文是“ Citing the work of M. H. Abrams on the Romantic writers of the nineteenth century ”,是指“他引用 M.H.Abrams关于19世纪的浪漫作家的作品”,与所查资料一致。


例3

和它一道收入其中的是一系列有名的关于约伯的故事的不同诗篇,包括了被删节的乔叟的《学者的故事》和……


这句话前面在讲一首诗收在一本手稿中,这半句是说和这首诗一块收入的还有什么内容。从这半句话中,可得出以下信息:1)除那首诗外,手稿中还收录了约伯故事的不同版本;2)后面列举的内容都涉及对约伯故事的改编(从“包括……”的表述中可看出)。


可是问题就在于,乔叟的《学者的故事》内容与约伯故事并无关系。于是查原文对照,原文是“Together with its companion pieces, notably a versified version of the story of Job, a truncated version of Chaucer’s Clerk’s Tale, and…”。原来是译者理解错了原文,“约伯故事的诗体版”(versified version of the story of Job),乔叟的《学者的故事》节选(a truncated version of Chaucer’s Clerk’s Tale),以及“and”后面另一本书,是并列关系,都和前文提到的那首诗一起被收入那本手稿中。而且version是单数,也从另一个方面佐证了这一点。



隐性差错比较隐蔽,但并非没有办法辨别。以上三例,如果知道相关知识,应该都不难发现问题。可是个体总会有知识盲点,除了第二例笔者一眼就看出了问题所在,第一和第三例,要么只是隐约觉得不太对,要么干脆就不知道有问题。最后之所以能发现问题,无非是靠着三点:遇到不懂之处多查,遇到似懂非懂之处多查,再辅之以上下文推断。


中英文转换


中文表达习惯与英文有很大不同。中英文标点符号的差异,相关规范上都有说明,也有很多专家撰文讲解,这里不再赘述,仅根据实际审稿经验作几点提示。对英文标点作中文化处理,是将英文句子转换成中文表达的关键环节,处理得当,可以避免翻译腔。


1. 不可照搬英文分号 

有些外文句子非常长,一句话里常常有三四个分句、从句,有大量分号。这时可适当拆分原文句子,尽量用多个独立句子表达原文意思;还可灵活运用括号或破折号,把插入语或者从句摘出来,让主句更加清晰。


2. 英文斜体、引号与中文书名号

中文用书名号表示各种作品名,英文中没有书名号,所以用斜体或引号表示。比较常见的如书籍、报刊等出版物的名称和电影、绘画、雕塑等作品名称,多用斜体表示,翻译成中文也相应地转换成书名号。英文文章名在引文中一般是正体加双引号,翻译成中文时也要改成书名号。


此外,船只、飞机、航天器、人造卫星等专名在英文中也以斜体表示,翻译成中文时一般加引号,比如“伊丽莎白女王”号。另外,英文著作中出现其他语种的单词或词组,也常用斜体区别,有时易被当作作品名,翻译成中文后加书名号,这一点值得注意。


3. 注码位置调整

这一点比较容易被忽视,但是在审稿中经常会见到。因为翻译时要照顾中文语言习惯,往往会改变原有的句子结构,或把长句拆分,或把短句合并,如此一来,脚注或尾注的注码位置就要相应调整。如果没注意到,就会标错位置。



除以上所列几种问题,代词滥用、连词使用不当以及大家经常提到的句式欧化等问题,都值得拿来深入讨论一番。其实,无论哪类差错,要想避免,归根结底还是要编辑平时多积累,勤于查证,时刻提高警惕,绝不想当然。



作者丨 曾东玲  启蒙编译所

排版丨张瑶



干货


1. 干货 | 最新版CSSCI 来源期刊及北大中文核心期刊投稿方式汇总(语言学)

2. 干货丨人大复印报刊资料重要转载来源期刊投稿方式(中国语言文学&外国语言文学)

3. 干货 | 北师大学报主编:期刊编辑怎样判断一篇论文写得好不好

4. 干货 | 导师给硕博研究生的11条忠告

5. 干货 | 长江学者袁毓林:如何形成开拓性的论文选题

6. 干货 | 论文选题的九个基本原则

7. 干货 | 论文写作中的语言及相关问题(附送论文写作干货)

8. 干货 | 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写不好?这篇文章教给你技巧!

9. 干货丨论文标准结构及写法规范最全整理

10. 干货丨写论文和做科研,我们有神器!

11. 干货 | 知网技巧:如何在知网查询外文文献

12. 干货 | 这个神器可以获取海量资源,写论文做课题必备

13. 干货 | 知网检索系统更新了,这些新功能,你get到了吗?

14. 干货丨这30个网站可以免费获取英文电子书和文献资源

15. 干货 | 语言学界大咖告诉你:什么是语言学和语言研究(内附教学资源)16. 干货 | 6本经典英英词典免费电子资源包(内附安装教程)

17. 干货 | 全球免费数字图书馆资源大全!

18. 干货 | 《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App上线,实现随时随地查词典

19. 干货 | 普通话十大拼音差错

20. 干货 | 这18个实用小工具可以帮你提高工作效率

21. 干货 | 毕业答辩将至,273套答辩PPT精美模板助你一臂之力

22. 干货 |“汉字全息资源应用系统”正式上线,带你读懂汉字的前世今生

23. 干货 |“汉籍数字图书馆”微信版正式上线,打造可随身携带的移动古籍数据库

24. 干货 | 国家社科基金2013—2017年语言、文学类项目立项现状与态势

25. 干货 | 语言学专业福音:国内社科类大学学报推荐(内附投稿方式)


语言服务资源共享



学术资讯分享

学术资源共享

学术交流共进

还有实用干货和更多福利

尽在语言服务资源共享群

欢迎加入




长按二维码添加小编为好友

小编拉你进群

(请备注“资源共享”)


语服书苑



语言服务官方微店“语服书苑”

正式开通

欢迎扫码进店购买心仪图书

如果你是作者或者出版社编辑

想出版自己的作品

或者想推广销售语言类图书

欢迎添加小编微信洽谈哦

(联系方式见上)


语言服务

微信号:Language-service

投稿邮箱:yuyanfuwu@yeah.net

详情可后台回复“投稿交流”了解

合作及出版事宜请添加小编微信洽谈

yixianzhizhi0803

点击“阅读原文”获取更多实用干货


大家都“在看”,就差你啦~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