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田芯芯】台湾席地而坐 ──我的岛屿观察

田芯芯 两岸远望 2019-04-06

点击蓝字 一键关注

立足臺灣 胸懷中國 遠望天下


*作者田芯芯为北京科技大学经管学院学生,中国文化大学107学年度上学期交换生。本文刊载于《远望》(2019年2月号;总365期)。



2018年9月起,我赴台湾进行为期半年的交换学习。这期间我行走台湾各县市,观察台湾人和台湾社会,发现了许多以往我未曾想到的问题。临走前,我在诚品电影院观看了本届金马奖最佳剧情片《大象席地而坐》。这部影片仿佛为我的台湾行做了总结──在光影交错的萤幕上,我看到的不是大象,而是席地而坐的台湾。


电影讲述了一座小城中四个处于人生困境中的人的一天。他们的困境或来自于荒谬的家庭环境,或来自于霸凌猖獗的校园。他们期待未来却无力开创未来,不满当下却无力改变当下。影片把四位主人公的痛苦麻木以及所处环境的荒谬毫无保留地呈现在观众面前,接着告诉人们:唯一的解决办法是没有办法,生活将一直如此痛苦。在影片最后,当主人公们终于奋起反抗、为了自己勇敢出逃时,他们的目的地却是一座停滞的动物园,在那里,有一头大象席地而坐,哪里也不去。在这样一种「停滞──反抗──再停滞」的循环中,我看到萤幕上分明映射出台湾的影子──我看到台湾的封闭停滞,看到台湾对于封闭停滞的反抗,看到台湾在反抗之后再陷入新的自我矛盾。


台湾社会的封闭停滞与自我遮蔽

台湾一直以网络开放、言论自由、文化多元为傲。许多台湾人(以及许多大陆人)常常以此来批判中国大陆言论不自由,「同情」大陆人的基本人权得不到尊重。按理说,在此情况下,台湾人应当是放眼世界、熟知天下大事,而大陆人应当是鼠目寸光、思维呆板。但恰恰相反,仅仅从我所接触到的两岸大学生群体就可以明显感觉到:大多数陆生尽管不是胸怀天下但至少心态开放,愿意了解并且追求「诗和远方」;而大多数台湾学生的心态却极端封闭,其放眼之世界常常是主观抹去了中国的残缺世界,其放眼之事件又常常是无足轻重的小事(比如台湾的晚间新闻就常常播报诸如「义大利某学校为了减少学生肥胖率在课间开展健身操活动」的事件);他们对于重大事件所知无几(如九一一事件、大小三通政策等),对于流行议题却热衷跟从(如声援同性婚姻、「韩流」、反弹式反华、高呼爱台湾等)。台湾社会于是就在封闭的心态与发酵的热情里逐渐停滞。正如《大象席地而坐》里的主人公一样,对许多台湾学生而言,生活中不存在「诗和远方」,只剩下「眼前的苟且」,而为了对人对己都掩盖这种苟且的绝望,「以人蔽己」的宗教热情与「以己自蔽」小确幸应运而生。


从大陆初到台湾,最使我震撼的是教会及寺庙数量之多、分布之广。我曾随台湾朋友前往教会参与青年组的礼拜。对一个从小除了磕头拜佛再未见过其他宗教仪式的人来说,一群人一同歌颂未现身之上帝并声称「听见祂说祂爱我们」、「感到祂在我们身边」,是一件怪异如幻听、幻觉、梦呓般的事情。整个礼拜流程包括众人唱圣歌、牧师布道(包括粗略研习圣经、分享传教方法、甚至为选举及公投拉票)、奉献月收入十分之一给教会、再唱圣歌、小组讨论。一套流程下来,我感到十分不适──大部分教徒都在「分享」自己的不幸、坦承自己的脆弱并寻求共鸣,最终他们在旁人以「神」之名发出的安慰之中得到解脱,并更加坚信「信上帝可以得救」。接着,他们将怀抱感激之心继续自己的「无奈」生活直到下一次「获救」。在我看来,这种行为无非是为自己的脆弱无助找依靠、做武装。当脆弱得到「神」的庇护与供养,人们会逐渐习惯脆弱、甚至从脆弱中得到一种深度的愉悦,因为它实际上肯定了人们的偏执,纵容人们只听到自己想听的答案而不接受理性分析得到的结果,到最后人们不再希望了解自己本身、不再相信自己本有的判断力与执行力,当听从他人成了习惯,原本是辅助作用的旁人视角取代了最根本的自我反省,「以人蔽己」的心愿就在无意识之中达成了。


另一方面,近一个世纪以来,台湾社会如其地质状态(地震带)一样动荡不安,剧烈的变化使岛上的人无时无刻不面临着选择。一位台湾朋友曾这样说道:「就台湾内部来说,经济已经停滞很多年,政治上虽然政党多次轮替,但谁也没有把台湾治理好。内部选不出一个好的领导者,但是又不愿接受一个外来的政权(指中共)。如果接受中共统一,那到目前为止的一切都要重新定义,但是中共又不可能允许台湾独立,所以对台湾人来说,最好的状态就是『保持(从未稳定的)现状』。」换言之,对许多台湾人来说,最好的选择就是「不选择」,甚至更进一步,把「选择」这一概念消解。从这个角度看,推崇享受生活、珍惜当下的「小确幸」正因应了许多台湾人保持「现状」、「席地而坐」的逃避心态。


「小确幸」推崇「将对未来的期待值缩小」,这使得个人倾向于追求容易实现的目标,并能从中得到极大的满足感。在我所认识的大学生中,毕业想当空姐、咖啡店收银员或7-11店员的不在少数,而这种容易满足的「志向」有助于服务行业不断发展壮大,也无怪乎台湾业务人员的热情体贴与耐心会在大陆赢得广泛的赞扬。


有人认为,台湾在西方赢得普遍赞誉,是因其结合普世价值与传统文化创造出特有的「人道热忱」。但在我看来,这种台式「人道热忱」有伪善之嫌──台湾人对远方异国异族的灾难表现同情,却对身边的自私恶行视而不见,麻木不仁。这种「人道热忱」背后其实是人与人之间永远的距离。然而对于来台湾走马观花的大陆旅客来说,就会仅因表面浅层的礼貌而有「最美的风景是人」的错觉。


总的来说,台湾社会心态的封闭来自于教育的封闭:以扭曲的台独史观打造出无知与自闭,使台湾学生将浅层表象的「多样」误以为「多元」。真正的文化「多元」强调包容与学习,而表面的「多样」要嘛助长相对主义的壮大以及自我认同的混乱,要嘛导致自我封闭、民粹横行。


社会的撕裂与极端化

如果说台湾社会的停滞和纵容脆弱互为因果,那么台湾社会的撕裂则与纵容极端思想有关。长期以来台湾都以拥有民主选举为傲,并认定中国大陆是没有民主自由的极权政治,这种逻辑即为将西式民主视为「普世价值」的产物。台湾长期忽视中国传统的「民本」而把西式民主抬到极高的地位,事实上,就在整个社会沉浸于民主选举带来的「自由」的同时,台湾正饱尝撕裂之痛。


在刚过去不久的九合一选举中,公投被炒得沸沸扬扬。「东奥正名」一案背后是台独与统派的对立;同性婚姻一案背后主要是同性恋群体与基督教群体间的对立,因为支持同性恋并愿意为之发声者通常是40岁以下的青年人与中年人,于是,也可以将此理解为中青年人与中老年人之间的对立;反核电一案则是政府转移技术责任,制造社会争端的动作。先不论公投结果如何,这种「非赞成即反对」式的二元选择十分不利于问题的讨论与解决,社会被迅速撕裂,每个人都急于站队、追求自己的政治正确,却没有人仔细思考最好的解决办法,于是问题非但没有得到打磨,反而更加激化,甚至造成多数人对少数人的言语霸凌。


我的一位天主教朋友就在公司被一群支持同婚的同事逼问:「你支持同性婚姻吗?你不同意也没关系,直接说就好。」这位朋友回答:「我觉得基于爱的结合都没问题,可是当这个问题作为一个事关法律制度的公投案时,我没办法那么快给出答案,我需要思考。」但是「不思考」已经成为大多数台湾人的常态,「为自由而自由」实际上带来的是整个社会在智识上的懒惰与极端化,容不下异己之言将极大程度阻碍社会的发展。我在台南就曾见到理发店门口张贴布告写着「人权没有什么但是」──但是,人权真的没有「但是」吗?那么像郑捷这样的杀人犯的生命权利也值得百分百无条件保护吗?如果不是,那么就应该商量具体的惩罚措施。如此种种,都不是一句「没有什么但是」可以解决的。可以说,这种把某种价值绝对化的主张是极度不负责的,我甚至怀疑这种高涨的热情是有心人刻意营造出来的,因为这种不负责任的心态若普遍形成,将有利于某些人暗度陈仓、胡作非为──比如于无声之中践踏宪法、实现法理台独。


如果说公投案代表了不同利益群体的对立,那么台北市市长的争夺战则代表了持不同政治立场的群体之间的对立。在选前最后一夜,台北市候选人柯文哲和丁守中分别在四四南村和凯达格兰大道举行拉票大会。柯文哲因无党派背景和活用新媒体而得到大多数年轻人喜爱,而丁守中则获得大部分中老年国民党员的支持。我参加了丁守中的拉票大会,因我的年轻被侧目多次──因为举目望去,观众几乎全是中老年人。惊讶之余,遥想到另一端的四四南村聚集了无数的年轻人,我感到十分悲伤,这已经不仅是政治理念的角力,而是不同年龄层之间的撕裂。坐在我旁边的两位80高龄的爷爷都是1949年随父亲从大陆来台。他们告诉我,他们这些认同中国的老年人被年轻人称为「老顽固」,他们的子孙中几乎没有人认同中国,其中一位爷爷的小儿子甚至不愿意跟随他回安徽老家;他与儿子的政治立场也截然不同;他告诉他十岁的小孙女「你是中国人」,却换来一句「不,我是台湾人!」天然独程度已然如此之深,让人扼腕叹息。如此间一位老师所言,「这些外省第一代早年历经抗战,来台后成为国民党反共的工具,到晚年又被台独培养出来的儿孙们排挤,他们是台湾岛上为数不多的中国人,却正在凋零。」在离开台湾前,我与这二位老人在西门町散步。老人在绵绵细雨里指着许多餐厅说,「这里以前都是外省人一起玩的地方,以前都坐满了外省人,现在人都没啦,你看看西门町,有没有人像我俩一样老?」


试想,在一个台湾家庭里,长辈与晚辈可能在政治认同上对立,同辈之间又可能存在利益与信念的对立,而这种对立往往无法调和。重重对立之中,一个家如何能「和」?一个社会如何能「万事兴」?当一个政府利用对立来转嫁应尽的责任,那么这个政府的所作所为又怎么可能是为了民众着想?当台湾人在指责对岸,起码大陆以其中国意识站稳了脚跟,而台湾,却已经在各种政治立场的对撞中壮烈牺牲。


文化价值多样而混乱

台湾因历史原因与日本、美国关系密切,而日美文化也因此在岛内大行其道,在中、日、美文化的激烈冲突下,台湾社会呈现一定程度的文化价值混乱,主要表现为西化、日化和去中国化。


台湾一度因「全世界早餐店密度最大」而出名。台湾早餐店一般售卖吐司、义大利面、汉堡,却少有粥、包子之类的中式餐点,从早餐就多少可看出其西化倾向。另外,台湾人普遍使用非本土研发的社交软件,如Youtube、Instagram、Facebook、Line等。我曾在一堂课上被任教老师公开「劝告」趁着在台湾网络不受限时多使用这些软件,「闻闻自由的味道」。但当我试用Facebook以后,其公开性使我不寒而栗。我不禁疑惑,为何使用别国软件(哪怕因此而失去隐私)就是自由的象征?


在台南旅游期间,我参观了奇美博物馆。这是许文龙的私人博物馆,属西洋结构,气派雄伟,于台南的农田中拔地而起。整个参观过程使我感到十分突兀,该馆与台南当地鳞次栉比的中国寺庙和古迹对照,更让我感到极度诡异。台南城市圈以寺庙为中心,保持着许多中国传统习俗,而该地又长期是台独的铁杆票仓,再加上这样一个纯西式博物馆从天而降,我感到一种文化上的混乱与割裂。


除了西化,台湾许多地方至今仍保留着日本殖民的印记。台中公园内就有一处神社遗迹,其两侧还有马型雕像,日本风味颇浓,而遗迹周围并无任何解说字样。神社之后是更楼,更楼之后是孔子像,供奉孔子像之处原本供奉着日本神社。颇具讽刺意味的是,在公园另一角的大树下赫然立着一块纪念抗日英雄的石碑,其矛盾与混乱可见一斑,而这种矛盾就存在于公园里每一个正悠然纳凉的人心中。据说,国民党来台初期,有人将桃园神社改为供奉抗日英烈的「忠烈祠」而使其得以保存,但这种做法很显然是对逝者的侮辱,大多数人却认为这是保护「文物」不得不采取的办法。现如今桃园神社在台独县长执政下一修再修,已成为日本境外最大的神社。在我看来,这是假文化保护之名行文化再殖民之实。


另外,台湾的商业广告与日本相像,都十分夸张。台湾的街道、楼房更随处可见日本殖民的影子,甚至有完全日文的店招。


在我认识的许多台湾学生中,几乎没有人知道西门町的街道名(成都路、昆明街、康定路)与整个中国地图的相对位置有关,另一些热门景点「永康街」、「金华街」也是大陆的地名。而以脏话做政治表态的风气更显出「教养」在某些狂热的台独年轻人心中已经一文不值。位于慈湖的蒋介石「陵寝」外有一个铜像公园,里面摆放着来自全台各地的蒋介石、蒋经国和孙中山铜像。某些铜像是以「不忍总统受日晒雨淋」为由送至此处,其背后其实是民进党在积极推行去蒋、去中的行动。

以蒋介石雕像做为主题的慈湖纪念雕塑公园,园中的灯几乎全被砸毁。

「桃园忠烈祠」的「拜殿」,为供人们向「主殿」祭拜的空间,而「主殿」则是供奉丘逢甲等抗日先贤。照片为2013年6月所摄的桃园神社「拜殿」,当时仍悬挂着「桃园忠烈祠」时代的牌匾。


在我来台湾之前,学习重点大多放在国际关系与国际政治上,常常今天关心埃及、明天关心叙利亚。但是在台湾半年,距离促成反思,我幡然醒悟:原来我一直都「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我忽然发现中国政治是政治学里多么不可忽视的一部分,中国文化在工业社会中又显得多么独特。在经历了200年的中西冲撞、100年的文化自杀之后,中国传统文化的复兴正处在一个最好的时机,而在台湾领教到的一切更让我感到我辈有责任以真真正正中国人的角度去学习中国文化、理解中国文化、发扬中国文化,而不能放任自己依附西方观点贬低自己的国家和文化。要复兴中华,首先就不应当屈从现状而给人性的脆弱找借口;若一昧迷信外来「普世」的美好,最终只会如台湾一般陷入混乱与幻灭。在家庭、宗族等观念已经极大程度变化、传统仕绅阶层也已不复存在的当下,中国将如何找回传统,并将传统调整出新姿态以面对世界?这将是我未来不懈努力的方向。






【阅读更多】

【林金源】對臺工作首務:重建「統一」的正當性

【李宗隆】成功的「教改」,失败的教育──台湾老师面试大学新鲜人有感

【吴启讷】为什么大陆总看不懂台湾?──台湾蓝绿联手拒统的真相

【石佳音】义利之辨─孔子告诉你什么是真正的普世道德观

【罗梦册】《中国论》之二:重新认识中国之国

【石佳音】信而好古,敏以求之── 论「文化」与「自信」

【張瑋珊】文化自信与中华复兴── 认识中国、认识台湾、认识自

【李斯坦】从大陆高中教材反思当代中国人的文化自信



找更多文章吗?后台右下角”历史讯息”点开可以快速找到您需要的文章


>>>>歡迎訂閱遠望雜誌!



《远望》创刊于1987年3月,是台湾最老牌的统运刊物。
《远望》的宗旨:发展统一理论,宣扬统一理念,推动统一运动。
《远望》的期许:立足台湾,胸怀中国,远望天下。
《远望》需要两岸中国人共同参与、支持,以图国家统一、民族复兴。

若您认同我们的理念,支持《远望》的宗旨,请以实际行动,如订阅杂志,或小额打赏,与在台湾的我们共同努力。

您可以透过最下方的"赞赏"功能进行小额捐款,

或者我们提供下列汇款方式,请于后台留言输入下列任一选项:

(1)银行 (2)支付宝 (3)微信

如需專人服務,請加微信:yuanwangcntw


*透过文章'"赞赏"功能订阅电子版,只需支付250!!

透过''赞赏''订阅的读者请留下联系方式,我们会有专人与您联系喔!




>>>>订阅、打赏问题,专人服务请扫下方二维





长按二维码 关注我们

专人服务请洽远望客服
微信ID:yuanwangcntw


点击右上分享到:QQ空间朋友圈

点击查看资料,免费关注



*因应公众号赞赏功能升级,赞赏帐户尚無法開放台灣用戶申請!若您认同我们的理念,支持《远望》的宗旨,请以实际行动,如订阅杂志,或小额打赏,与在台湾的我们共同努力。你们的支持是远望前进的动力!


↓↓↓长按扫描图中二维码↓↓↓


↓↓↓长按扫描图中二维码↓↓↓


文章已于修改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