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强烈推荐!国际学校行业从业者必读20本书

2018-03-29 小思 顶思

连接改变教育

今天,小思为大家推荐国际教育行业的20本必读书目,希望对国际教育行业的教育专家、校长、老师们有所帮助。

 

《聪明人的教育指南:伊顿公学校长谈教育》


作者:(英)托尼·利特尔 著  

出版社:新华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6年06月 


目录节选:

第一章 学校有什么好处?/1
第二章 缩水的课程/10
第三章 职业,职业,还是职业/28
第四章 青春期/41
第五章 性、毒品和摇滚乐/63
第六章 人格和纪律/88


推荐理由:

托尼·利特尔是伊顿公学校长、英国知名教育家。本书是他一生的教育理念、方法和经验的总结。


书中利特尔结合自己在伊顿公学担任校长的经历和多年教育工作的经历,围绕青少年教育的基本问题,从学校存在的价值,学校课程设置中存在的问题,教师的专业性及培养,青春期少年的性、毒品和心理特点,青少年的人格和纪律的培养,青少年的想象力和创造性的培养,阅读能力的培养,对富有争议的寄宿制的看法,到作为一个校长的职责,如何改变一所差学校的状况等,提出了许多精辟的见解和非常具体且实用的建议。



《混合式学习:用颠覆式创新推动教育革命》


作者:(美)迈克尔.霍恩/ 希瑟.斯泰克 

译者: 聂风华/徐铁英 

出版社:机械工业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5年09月



录节选:

第一部分 理解 47
第一章 什么是混合式学习? 47
在线学习的发展进步 48
对混合式学习的正解和误解 49
混合式学习模式 53
混合式模式的混合 66
第一章小结 67


推荐理由:

在美国,已经有数千所学校摒弃了工厂式的集中教育,采用混合式学习进行个性化教学。


目前混合式学习已经成为教育创新的*热词,它整合了在线学习与传统课堂学习的双重体验,让教师能够因材施教,对学生实行分级教学,或远程开课。在互联网环境下成长起来的新生代,其获取知识的途径和速度远远超出传统模式,教育者与学生家长应如何应对这些改变,本书将提供系统化的方法和指南。



‍《教育创新三部曲:

让学校重生+让天赋自由+发现天赋的

15个训练方法》


作者:(英)肯·罗宾逊 / (美)卢·阿罗尼卡 

出版社:浙江人民出版社

出版年份:2017年08月


目录节选《让学校重生》一书):
第1章跳出标准化运动的泥沼
案例 静止的旋转门
席卷全球的标准化浪潮
政府操控下的公共教育
标准化运动的灾难性后果
探寻教育的“第一目的”


《让学校重生》推荐理由:作者通过细致深入的分析,揭露了美国教育系统中施行标准化运动带来的弊端,同时运用丰富生动的案例说明了部分学校发生的自下而上的教育创新正在改变许多人的学习和人生。每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因此,我们需要构建面向每一个孩子的个性化教育,使他们通过学习成为真正的自己。


《让天赋自由》推荐理由:本书包含了各种各样的轶闻趣事,但是这本书的真正主角不是他们,而是我们自己!读完这本书,你就会发现,那些一流的成功人士,成功过但也失败过,可以说他们没有一个人的生活堪称完美。但无论如何,这些一流的成功人士都曾经历过一个阶段的完美生活,在这个完美的阶段,他们因为发现自己的潜力而让自己的事业加速发展。而这,就是你我需要努力做到的,找到了真实的自我。

 

发现天赋的15个训练方法》推荐理由:每个人都有自己独一无二的天赋。发现天赋的第一步,是要认清并了解自己的天赋所在。发现天赋并非无章可循,在作者看来,发现自身天赋需要我们挖掘自己的天分,感受自己的热情,端正自己的态度,寻找自己的“部落”,这些对于我们提升幸福感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教育国际化-学校发展新探索》 


作者:  北京市中小学名校长工作室(第二期)

第一工作室校长

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3年10月



目录节选:

序一 探索基础教育前瞻问题,引领基础教育改革方向

序二 以理性研究和创新实践推进教育国际化

以世界眼光办好面向未来的教育——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推进教育国际化个案研究

以终为始促发展——北京市第二中学亦庄学校学生培养目标国际化个案研究

以国际化特色课程体系彰显办学特色——中央工艺美术学院附属中学课程体系国际化个案研究

构筑人文精神——北京市第十五中学教育国际化视野下特色课程建设个案研究


推荐理由:

本书从教育实践的立场来研究中小学的教育国际化,呈现了北京市九所优秀中小学推教育国际化的探索历程、核心举措和鲜活经验。


其中七所学校从微观视角研究了学校在学生培养目标目标设定、课程建设、师资发展、组织机构变革、学生生涯发展教育等核心工作领域推教育国际化的创新实践;一所学校从中观视角研究了学校以教育国际化为契机推学校跨越发展的创新实践;一所国际学校从宏观视角全面梳理了国际学校办学实践各个核心领域的基本宗旨和主要举措



《面向未来的世界级教育:

国际一流教育体系的卓越创新范例》


作者:(美)薇薇恩·斯图尔特 

译者:张煜 / 李雨英子 / 张浩然 

出版社: 浙江人民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7年03月 



目录节选:

第二章 世界各地的成功范例
教育是社会的缩影,透过各地形形色色的
学校,能窥见未来的无限希望。
新加坡:以教育为撑杆的跃升
加拿大:不断进步的城乡学校教育
芬兰:将专业路线走到极致
中国:20 世纪80 年代开始崛起的教育大国
澳大利亚:联邦制教育体系迎来国家课程


推荐理由:教育该如何“迎接未来挑战”的观点,无论是美国提出的STEAM教育,中国的核心素养及关键能力培养,芬兰的基于真实环境的学习。世界上很多国家都在努力开发出能适应未来需求的、集东西方最佳水平的教育体系,创建有助于年轻一代掌握21世纪所需的知识、技能和个人的学校。


国际教育专家、联合国高级政策顾问薇薇恩· 斯图尔特在她的这本书中,以她对新加坡、加拿大、芬兰、中国等观察与研究,积极评价了这些国家的教育体系的巨大成功。所以,这本书成为反思美国教育的一个很有话题的书籍,也因此成为比尔·盖茨推荐的必读书单。



《图解中西方教育的异路与同归》


作者:钱志龙

出版社: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6年10月 



目录节选:

第一篇 略带偏见的当代中西方教育比较
  1、中西教育理念的差异
  2、中西教育内容与教学方法的差异
  3、中西教育课程设置的差异
  4、中西教育评价的差异
  5、中西教育文化的差异


推荐理由:

钱博士2012年回到中国,迫不及待的希望用西方教育的经验来补充并改良中国的基础教育。2014年,他把十几年对教育的观察和思考浓缩在一场公益演讲里,热心的家长把他这场名为《熊掌和鱼——略带偏见的中西教育比较》的PPT拿去做成微信,短短几个月之内被浏览超过10000000次,各种冠以“字字珠玑”和“一针见血”的盗版和转载不下300多种。


《图解中西方教育的异路与同归》一方面继承了这两个演讲的主要内容,另一方面又进行了大量的拓展延伸,加入了许多对教育的新的思考和感悟。全书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呈现,并嵌入诸多精彩视频。一幅幅图片背后是一个个故事、一个个思考、一个个感悟,既看到中西方教育现实中的巨大差异,又挖掘传统中式古典教育的先进教育理念,及与现代西方教育的共通之处。



《中国教育路在何方》


作者:顾明远 著

出版社:人民教育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6年08月 



目录节选:

导言中国教育怎么啦? 
第一章就教育论教育能走出教育的困境吗? 
一、“学而优则仕”的文化传统影响着教育 
二、重学术轻技术的传统思想 
三、攀比文化助长了教育竞争 
四、社会用人制度的学历主义 
五、评价考试制度的指挥棒 
六、升学率成了地方政府的政绩工程 
七、社会诚信的缺失影响教育改革 
八、教育培训机构与教辅材料的推波助澜 
九、教育社会生态环境不利于教育改革 


推荐理由:

本书系统总结了我国教育改革取得的经验,厘清了我国教育领域中一些重大现实问题产生的复杂背景。对当下我国教育的重点、难点问题进行了历史性的深入反思,在此基础上探析了未来我国教育改革的路向。对于我国教育理论的一些重大问题特别是素质教育问题做出了回答,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应对策略。




《反思教育:

向“全球共同利益”的理念转变?》


作者: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译者: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中文科 

出版社:教育科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7年05月 



目录节选:

第一章  

 可持续发展:核心关切
挑战和矛盾
新的知识前景
另寻出路
第二章  

重申人文主义方法
人文主义教育观
确保增强教育的包容性
教育格局的变化
教育工作者在知识社会中的作用


推荐理由:

在教育领域,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出版的一系列重要著作成为指导各国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纲领。其中《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和《教育:财富蕴藏其中》这两部里程碑式的报告,树立起“终身学习”和“学习的四大支柱——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处、学会做人”等影响深远的教育理念。


2015年出版的《反思教育:向“全球共同利益”的理念转变?》秉承前两份报告的精神,对教育再次做出高瞻远瞩的思考。时代在变,教育也必须变革。为了人类可持续发展的未来,《反思教育》重申人文主义教育观,提出“教育作为全球共同利益”的愿景,为我们进一步思考、讨论和行动提供了指南。



《“互联网+教育”:新学习革命》  


作者:杨剑飞

出版社:知识产权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6年01月 



目录节选:
一、传统人才教育的缺失
二、“互联网+”的新机遇
三、“互联网+教育”:新的教育理念的勃兴
四、互联网教育的Online与Offline
三、互联网对教育模式的颠覆
第一章人才培养:课内还是课外
一、“一方讲台”的得与失
二、异彩纷呈:互联网时代教育新形式
二、互联互融:培养目标与能力要求的转变
三、任重道远:应该关注的问题


推荐理由:

本书以“互联网+教育”为核心,通过互联网影响下文化产业领域教师、学生、教材、学校的新变化全面阐述互联网对教育观、教育手段、学习空间、教育理论的颠覆与重塑,描绘了未来互联网语境下教育的新形式、新空间、新手段和新制度,为未来学习重构发展空间和制度设计。



《全新思维:决胜未来的6大能力》 


作者: (美)丹尼尔·平克 

译者:高芳

出版社: 浙江人民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3年05月 



目录节选:
第一部分 为什么要拥有全新思维
第1章 概念时代,右脑思维的崛起
第2章 右脑思维的3大推动力
第3章 高概念与高感性,知识不再是力量


推荐理由:

本书标志了一个时代的转折,改变了我们看待并体验这个世界的方式。平克残酷地将人人为之奋斗的专家之路彻底颠覆,未来是那些跨领域型人才、故事型人才、创意型人才的天下。


本书在每一项全新思维能力的最后,都附有一个工具箱,详细列出了培养这一能力所需要的实践和具体指导,对于每一个希望拥有与众不同能力的人来说,都是不可或缺的行动指南。



《人工智能时代的教育革命》


作者: 王作冰 
出版社: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出版年份:2017年05月



目录节选:

第三章 人工智能时代需要怎样的劳动力 

一个策略:竞合 

两块基石:AIQ 多元智能 

三大能力:科技越是发达,人性越要绽放

第四章 新一轮教育革命:培养人工智能时代原住民 

用教育革命应对工作革命 

教育要提前20年布局:人工智能从娃娃抓起 

人工智能时代原住民有什么优势? 


推荐理由:

每一轮科技革命都会引发一次工作革命,中西方专家学者普遍预计未来十到二十年全球将因人工智能面临空前严重的失业危机——今天的大部分工作岗位将会消失。这轮工作革命需要什么样的新型劳动力,则要从人工智能的优缺点推导出来。


本书对人工智能技术进行了深入分析,提出开发多元智能,提升AIQ(人工智能商数),培养创造力、沟通力与学习力是教育改革的大方向。本书参考古今中外教育思想,提出了面向人工智能时代的十大教育纲领,让今天的孩子在未来的职业生涯中更有竞争力,对于广大教育工作者和家长具有很好的参考价值。



《与大数据同行——学习和教育的未来》 


作者:(英)维克托·迈尔-舍恩伯格/肯尼思·库克耶 

译者:赵中建 / 张燕南 

出版社: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目录节选:

006 序一 未来教育的形态
012 序二 大数据时代教育的新图景
1、薄暮
003截然不同的教学形式
006数据的非凡效果
007大数据正在进入教育的方方面面
009有别于“讲台上的贤能者”的传统教育
010风投资金涌入教育领域
012大数据服务于各行各业
014大数据将为教育带来巨大变革


推荐理由:

当下大数据正悄悄影响到教育体系的每个层面,对于全世界的学习与教育活动,都会产生极为深远的影响。大数据领域公认权威、百万级超级畅销书《大数据时代》作者、牛津大学互联网研究所迈尔-舍恩伯格教授以浅显易懂的语言讲述了最前沿的理念——大数据将如何改变教育。


他举出MOOC、可汗学院、多邻国语言学习网站等案例,告诉我们,蓬勃发展的在线教育领域产生了大数据,教育不只是“你讲我听”、考试评分或是选修科目更多而已。历史上第一次,我们拥有了强大、具有实证效果的工具,能够空前的看到学习的过程,破解过去不可能发现的重重学习阻碍,让教育可以实现“私人定制”,改善学习的成效‍



《中美基础教育大碰撞:美国教育专家跨国调研实录》


作者: (美)南茜·派恩 
译者: 刘静菲 

出版社: 新华出版社

出版年份:2015年02月



目录节选:

第一章后天努力还是顺其自然?
第二章老师的角色
第三章儒家思想的影响
第四章理解的深度:数学
第五章压力与考试
第六章语文教学的巨大差异
第七章教室环境与课堂纪律
第八章学习内容的深度挖掘
第九章在校表现与课堂即兴发挥
第十章向大学冲刺
第十一章对想象力的关注和鼓励
第十二章迈向未来:孩子们准备好了吗?


推荐理由:

作为资深教育专家,作者在二十年的时间里往来中美之间数十次,走访旁听了两国各地多所学校的课堂教育,与老师、教育者、家长、孩子们进行了广泛的交流。


在本书中,她忠实记录了自己在两国课堂旁听的所观所感,充满了生动的细节描述。难能可贵的是,作者在差异比较中尽量保持了客观与公正,尽可能全面和深入地分析了中美两国的教育者、决策人和父母在教育实施中各自的优点和缺点



《读书是教师最好的修行》 


作者:常生龙

出版社:教育科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5年10月 



目录节选:

第一辑 教学即创造
让学生喜欢的诀窍
电影的教育价值
用心写就的成长故事
“迈考特是世界上最好的老师”
第56 号教室的文化场
如何构建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
教学始于技巧
教师和学生说话的艺术
转化“问题生”,你可以这样做
了解学生是教育的前提


推荐理由:

毫无疑问,阅读是个人成长的必要途径。对于教师而言,读书不仅是精神生活的重要内容,更是专业发展的一条捷径。漫长的阅读之旅,是一段艰苦而欢喜的修行。


本书作者根据多年的阅读经验,精选了50余部教育类著作,阐述从中得到的诸多收获,带领读者领略阅读之美,汲取教育智慧。本书适合中小学幼儿教师阅读和培训。



《国际教育新理念》


作者:李斌,徐波锋 编

出版社:福建教育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5年10月

 


目录节选:

第一节 全民教育理念提出的历史背景

一、全民教育理念的历史演变

二、全民教育理念的提出

三、全民教育的国际支持

第二节 全民教育的基本理念

一、教育对象的全民化

二、满足所有人的基本学习需要

三、全民教育的普及


推荐理由: 

21世纪,随着经济不断发展,教育的变化发展在各个层面上,也有着明显的变化,因此,为了更好理解把握国际教育新思想新理念,有必要对发展过程中的教育理念进行再认知。


本书回顾了20世纪以来国际教育发展所展现的主要的教育思想和理念,分析了各种教育思想理念的起因及发展的过程,以及教育对社会发展的巨大推进作用



《高中国际课程的实践与研究(总论卷)》


著 译 者: 唐盛昌

出版日期: 2011-08-01
出 版 社: 上海教育出版社




目录节选:
第一章 IB课程概述
第一节 IB的课程结构与任务
一、IB的课程结构
二、IB的任务
第二节 DP课程解读
一、DP课程架构
二、六个学科群介绍
三、三项核心要求介绍
四、IB考试与大学认可
第三节 PYP、MYP课程解读
一、PYP课程介绍
二、MYP课程介绍


推荐理由:

本书由上海教育泰斗唐盛昌主编,该书注重将高中国际课程的分析与我国高中课程改革、创新人才早期培育紧密结合,注重将国际课程中有价值的核心内容,诸如课程的高选择性、现代性、探究性、基于数字平台的学习、社会资源的实质性运用,都创造性地运用到我国高中教育实践中,拓展了高中生的国际视野,提升了他们的创新素养与面对未来的核心竞争力。


《高中国际课程的实践与研究(总论卷)》既可为试行或即将试行国际课程的学校参考,也可为学校推进课程改革与创新人才早期培育研读。 ‍



《可见的学习》


作者: (新西兰)约翰·哈蒂 
译者: 金莺莲;洪超;裴新宁 

出版社: 教育科学出版社



目录节选:
第1章内置可见的学习
第1部分观点的来源和教师的角色
第2章观点的来源
第3章教师:教育过程的主要行动者
第2部分课
第4章备课
第5章开始上课
第6章课的流程:学习
第7章课的流程:反馈


推荐理由:

《可见的学习:最大程度地促进学习(教师版)》凝聚了作者持续15年的研究成果,数据涉及成千上万名学生,这些基于证据的研究旨在揭示究竟什么可以真正带来学校学习的改进。


《可见的学习:最大程度地促进学习(教师版)》是迄今为止关于这一领域相关研究最为完整的汇集与总结,是为学生、职前教师和在职教师而作,向他们解释如何在课堂中运用《可见的学习》所提出的原则。作者对最成功的干预方式做出了简明易懂的总结,并提供了可操作的逐步指导,以帮助读者在课堂中成功实施可见的学和可见的教。



《为未知而教,为未来而教》


作者:(美)戴维·珀金斯(David Perkins)著,

杨彦捷 译

出版社:浙江人民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5年08月 



目录节选:

引言 为未知而教

你的学习“投资”产生“回报”了吗?

普及性教育让“具有生活价值的学习”代代相传

尴尬的“应当知道的好知识”

你学过的哪些知识,今天的生活还用得上

没有什么生活价值的“二次方程”

实用性知识和技术性知识


推荐理由:

传统教育体系中,有很多知识在学习者日后的生活中并没有什么用,即无法发挥生活价值。


本书作者戴维•珀金斯将告诉学习者,如何辨别传统知识体系的实用性,如何学会通过提出开放性问题形成全局性理解,真正做到通过辨证地学习培养学习者的综合素质。‍



《学以为己:传统中国的教育》

(套装上下册)


作者:李弘祺  

出版社: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7年04月 



目录节选:

第一章 

引言:中国教育的理想与重要主题

第一节个人、 社会与受教育者 

1 “ 为己之学” 

2 教育的社会目的 

3 通才、 经学者与君子 

4 理学思想中的人: 有德之士、 英雄、 殉道者 

5 中国传统教育的式微 


推荐理由:

中国教育一直在寻求一种完美的机制,能够让个人的学习乐趣和社会责任获得平衡。而中国传统教育对此已有了深入的思考。本书从经济史、政治史、哲学史、民俗史等多学科角度去考察学校的设立,考试选才的体制,大众教育、家庭教育的开展等等,并以教育为基点勾连起与传统教育相关的思想与社会的 各个方面


整理:王永倩、田菁、李美娜

相关链接: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