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不打破对欧美教育的三大偏见,海外升学或许是一条“绝路”!

顶思 2020-09-01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留学全知道 Author 留学全知道

每天巨大的投入,是否给自己和孩子选择了一条无法转向、禁止掉头的路?孩子会不会因为前期投入过于巨大,而不接受人生其他的选项?


本文来源于微信公众号: 留学全知道(ID:EduKnow),作者:ShaSha。


文 | ShaSha

编 | 田菁


闺蜜们聚会,三句话没说完又聊到孩子教育……


虽然娃还没到升学,但为娘已经开始焦虑:未来该走英国路线,还是美国路线?这两条路,选的学校和课外班是不同的。


别以为只有中国父母愁,国外的华人爸妈一样焦虑。


欧洲的朋友暑假带娃回国一看,同龄小朋友都在上各种课,而自己孩子就像白纸一样什么都不会,未来怎么竞争呢?


加州的朋友更愁:自从大麻合法,天天路上都是大麻味,满地针管,孩子将来可怎么办啊?待在加州学校里好多吸大麻的……


澳洲的朋友也忧心:孩子在澳洲待着,万一变成一枚土澳,失去竞争力……不如让孩子回国参加补习班,未来报考美国……


真是,眼前升学路漫漫,未来人生仍不易。难道生活就这样过一辈子么?



作为一个辗转三国工作、完美型人格、曾经焦虑到夜不能寐的人,我在一次次的冒险和教训中发现:焦虑,往往源自人的固有印象和信息闭锁。当你对一个地方的印象固化了,你就会担心万一去了那里,缺乏拓展其他选项的自由度,那该怎么办?


而实际上,世界远没有那么单一。英国和美国哪里更好,我们不妨从大家的固有印象说起。

 偏见一:英国偏文科,美国适合理工天才 


大家普遍觉得,英国和整个西欧大陆,都是人文历史艺术积淀很丰厚的地方,适合偏文科的孩子;而美国,特别是硅谷,是世界创新科学的前沿。


但实际上,我们谈到人文艺术,美国有全球闻名的艺术院校,以及艺术和科技跨界结合的专业;美国的东岸(纽约、波士顿等),更像是另一个英格兰。


我还记得站在纽约大都会博物馆的修道院分馆里,看着精美的展品,配上清唱剧作为背景音乐,真是震撼到说不出话。


那里的建筑材料,是雕塑家从欧洲中世纪的城堡废墟里,原封不动搬运到纽约的,复制并升华了欧洲的古典之美,让人无法相信自己身处现代的曼哈顿。


大都会修道院博物馆


而伦敦西区公映的剧作,在纽约的剧场里同样看得到。虽然欧洲有古老的文明,但美国对于文明的敬意,并不逊色。


大家可能还记得第91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动画短片《包宝宝》的导演石之予,她是在加拿大多伦多长大的华裔,毕业于加拿大谢尔丹学院动画专业。在被很多人忽略的加拿大,同样诞生了奥斯卡获奖的导演和作品。



与此同时,当我们谈到科学和技术,英国也有着世界前沿的教育。英国的诺贝尔科学奖得主的绝对数量虽然比美国少,但在化学、生理学和医学领域,英国诺贝尔奖得主依然是世界领先。


而英国一些大学也开设了面向未来的高科技专业,比如UCL(伦敦大学学院)的人机交互专业,毕业生去往谷歌、亚马逊等公司就职,学费还比美国同类院校便宜。


待在伦敦,孩子同样可以去往各类高科技公司实习。谷歌等美国公司,在伦敦也有规模较大的分公司。



另外,与其把眼光放在世界前30的学校,不如同时看一下当地认可度较高的学校。比如在荷兰、挪威等地,很多学校在世界排行榜上看不到,然而毕业生在当地就业相当有优势。


我的一些朋友,在荷兰、挪威留学后,在当地工作多年、建立家庭,幸福自足的生活;也有一些人多年后公司内部调动到英美,继续探索世界的精彩旅程。


焦虑时不妨想一想:这世界上适合孩子的国家,真的并不只有美国。



 偏见二:美国方向灵活,英国高度专一


英美教育的另一大差异是:美国大学前两年是通识教育,不分专业,学生们可以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课程;而英国大学定了专业方向,学生一入校就学习专业的课程。


然而,大学专业的固定,并不代表人生的固定。


在英国,学生在中学阶段已经有机会体验各类课程,从科学、人文,到戏剧、体育等。孩子们有几年时间了解自己擅长的领域,思考未来的方向。高中升大学考A-level时,学生们可以选择自己擅长的学科考试,并入读心仪的专业。


学校之外,英美都有完善的社会教育体系,从给儿童的戏剧、科学工作坊、到给成年人的短期课程、夏季学校、职业培训等等……


比如说,如果你人到中年,想要换一个职业领域,你完全可以入读大学开办的夏季学校,修学分,之后用这个申请学校的研究生院。那些从纯文科,转入编程专业;从纯经济学,转行戏剧导演的朋友们,很多人一生都在寻找下一个感兴趣的领域。


从这个角度上讲,大学本科那两年的通识教育,是远远不够的,因为世界在变化,人也在变化。总有新的领域,新的体验。一个人一辈子守在一个岗位上的生活,在英美,以及未来的中国,都可能被打破。



比如英国著名华裔演员陈静,毕业于牛津大学法律系,毕业后因喜欢表演,业余修读戏剧,转型成为演员。


未来,孩子终身学习的能力是第一位的,而支持孩子终身探索的前提是:完善的教育资源、没有壁垒的学习工具、不分年龄重新回炉深造的可能性。而这些,正是英国美国可以提供的。



美国有高度的专业化,而英国,同样有灵活跨界的可能性。


我们的焦虑往往在于:把彼岸社会想象的过于单一,必须在特定年龄升入名校、进入名企、结婚生子……错过一趟车,似乎就再也赶不上了。但实际上,一个丰富多元的社会,它提供的可能性是终身的,并不存在“来不及”这种情况。


中国孩子的问题往往在于:不善于打开思路、主动寻找资源。人在国外,依然用微信接收信息,用淘宝买东西,成功屏蔽了当地社会的各种资源和可能性。


很多孩子会利用假期,回国补习英语,却不知道,当地教堂就有免费给外来移民和留学生的英文课,帮助新移民融入,而且很多志愿者都是大学教授。这些资源提供的人生可能性,远远多于英语教育本身……


思路的单一、信息的壁垒、主动思考能力的欠缺,这些远远比没有考入名牌大学,更加限制未来的发展。


然而又是什么,让我们的孩子变成被动生活、被动答题的人,制约了他们的未来呢?



偏见三:英国难融入,美国更多元


曾经的世界,美国是移民国家,欧洲移民很难。如今依然如此么?


大家大概看到了美国H-1B(临时工作签证)的新闻,这些年,美国对于留学转工作签证收紧,国际学生们留在当地工作越来越难了。


英国曾经有一种PSW签证(Post Study Work)签证,允许留学生毕业后留在英国一年,实习和找工作。这对于留学生来说非常重要,因为英国大公司招聘周期普遍较长,需要最好留出6个月以上面试和找工作的时间。


然而2012年,梅姨取消了这个签证,导致大量留学生毕业后无法留在英国。我身边只有很少几个人,因为就读的学校比较注重实践(排名并不靠前),学校提供了实习机会和时间,折算学分,实习后雇主满意,直接帮转工作签证,留在了当地。


如今新首相上任,有意推翻前首相的政策,恢复PSW签证。如果这一步实现,留在英国工作将容易很多。


未来10年英美和各国政策将如何,现在很难预料。所以,不如保持灵活性和可能性,等孩子升学前两年,衡量个人和家庭的目标,再决定去哪国不迟。



至于两国的社会环境,同样处在发展变化当中。美国白左势力的蔓延,让一些留学生感受到不友好;而英国早已不是王室贵族、等级森严的国家。王室的多元现代化改革,加上社会平等的思潮,让英国变得自由、多元、包容和快乐。


在社会某些领域,英国的开放程度甚至超过美国。比如,英格兰早在1967年,就将同性恋行为“除罪化”;自2005年以来,更是允许同性情侣缔结民事伴侣关系。我曾经的美国同事,甚至因此离开美国,移民到伦敦。


脱欧后的英国,也许会更加拥抱世界求发展。而美国未来如何?我认为长久的开放和阶段性的收紧,应该是各国一个可能的常态。


英美都是主张自由化的国家,而自由市场发展到一定阶段,会出现各种问题,需要阶段性的调节。留学生个体在大环境下面,总是渺小的,不如保持开放性和灵活度,既追求自我理想,也密切关注大环境变化。


未来唯一不变的是:孩子需要培养逻辑思维和独立判断能力,具备终身学习的意愿与主动性。这些核心的能力,无论最后选择哪个国家深造,都将是至关重要的。


当我们焦虑的时候,也不妨问问自己:


  • 每天给孩子上很多课,冲刺哈佛斯坦福,有没有偏离自己的初心?

  • 有没有忽略了孩子真正需要的、伴随终身的能力?我们是否存在信息闭锁,走到了一条狭窄的独木桥上?


每年在名校自杀的孩子们,并不是因为名校压力真的无法承受,而是他们已经为这条路付出太多了,个人和家庭都无法承担哪怕一点点小的失败,他们的人生走到了一条禁止后退和失误的狭路上面。



有时候,我们也需要停下来问问自己:每天巨大的投入,是否给自己和孩子选择了一条无法转向、禁止掉头的路?孩子会不会因为前期投入过于巨大,而不接受人生其他的选项?


无论英国美国还是其他国家,都不仅仅是人生的一种选项,更是人生的某种可能性。而接受这种可能性、保持开放、给自己多元机会的人,可以在那里看到人生更多的可能性,找到适合自己的路,而非千军万马挤一条路。


我们出发,不正是为了拥抱多元的世界么?

顶思资源库

研究报告

● 国际学校薪酬与教师发展报告(2019版)

NEW

● 国际学校服务商名录(2019版)

NEW

● 中国国际学校图谱(2018版 中/英文)

重磅

国际学校课程创新报告(2018版)


专业发展

SHAPE创变管理者国际校长培训(第二期)

● 美国PBL项目式学习教学创新培训


● 2019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访学培训


● 美国克利夫兰州立大学在线教育硕士

NEW

● 国际学校品牌传播与危机管理

● 教学领导力研修营


NEW

社群活动

2019顶思会——青岛站

NEW

● RAISE2019亚洲国际学校大会

NEW

● 2019TIDE国际教师发展大会


● 2019国际学校升学指导峰会


人才招聘

顶思人才-国际学校精准猎聘服务



上海:021-60496511

北京:010-53382767


相关链接: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