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宿管理发展20年变革了三轮,老牌全寄宿私校校长带来的中国特色经验!
随着国际教育行业不断发展,学校管理的方方面面都开始得到关注。除了教师、课程这些显而易见的内容,更为幕后的管理工作可能不为人知。
寄宿管理就是个典型的例子,一方面不是所有学校都开放寄宿,另一方面是没有一套可以推而广之的“标准制度”。而北京私立汇佳学校作为国内老牌寄宿学校,在这种情况下,通过二十多年的办学时间,渐渐发展出了顺应时代要求的寄宿管理方法。
从温馨家庭式到课程辅导式,再到中西融合House制,寄宿生活变得越来越注重兼顾学生心理发展和学业诉求,但这条发展之路还远远没到终点。
本文整理自北京私立汇佳学校执行校长张弟女士的演讲
整理 | Luna
编 | Kimberly
大家好。首先,我简单介绍一下北京私立汇佳学校,汇佳学校是国内最早的一批私立国际化学校。从1993年到现在20多年的过程中,见证了中国私立学校,尤其是中国私立国际化学校的成长和发展。
今天选了“寄宿学校”这个主题,想以我个人的工作经验以及我所了解的行业情况,和大家一起回顾、前瞻一下寄宿学校管理的发展历程和未来可能会有的趋势。
北京私立汇佳学校执行校长张弟女士,图源顶思
寄宿学校管理1.0:温馨家庭式
寄宿学校管理1.0版本,我称之为温馨家庭式。
从1993年创校开始,汇佳就是一所全寄宿的学校。从小学一年级开始,小朋友从周一到周五全部住在学校里面。
当时的私立学校,我个人认为是为了适应当时低龄寄宿和私立国际化学校家长的特殊需求,在努力改变中国传统公立学校类似于军营式的宿舍管理模式。这个过程中,学校比较注重衣食住行等生活品质的保障。
当时宿舍的管理人员,大多数是来自退休的教师,还有一部分医护人员。正如我所说的,这个阶段比较注重衣食住行方面的品质保障。家长会关心孩子吃得好不好,营养够不够,有没有病,会不会被照顾得很好。
退休的教师多数是来自一些辅助学科的,在教学过程中没有办法胜任教学工作,对孩子的管理和关照有经验,所以主要是由这两部分的人员组成,我们称之为生活老师。
生活老师负责照顾孩子的生活起居,“指导”学生整理内务。这里的“指导”用了双引号,是因为在那个时候,初衷是希望孩子能自己做内务的整理。而实际上大部分工作还是由老师来做,所以所谓的指导,大部分是代劳。
生活老师和家长的沟通也多为饮食、睡眠、穿着等生活方面的琐事。在这个过程中,也为工作繁忙家长提供了可以信赖的生活环境。
因为那个时候的家长和现在的家长群体有所不同,那个时候的家长选择寄宿学校,一个原因是学校的办学特色,另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因为家长的工作繁忙。
曾经和一个家长聊天,他跟我算了一笔帐,说我们家里父母两个人都很忙,如果请一个阿姨来照顾孩子,还要请补课的教师。除了花销不比学费少,还有就是很担心这种模式下,家长没有时间时时刻刻监督他们在家里做得好不好。这就代表了一部分家长的想法。
因此,寄宿管理的1.0版本就解决了这些家长在这方面的需求。
但即使是这样比较简单的关照式寄宿管理环境下,学生自理能力也得到了很大的提升。
当时寄宿学校的学生都是现在的80后,甚至有些是85前的,所以是中国很早的一批独生子女,可以称之为“独一代”。那个时候的报纸和新闻,大篇幅的都在谈论6个家长围着一个孩子,现在也有人讲,但是可能比当时的淡化了一些。
那时有一位奶奶到学校来拉着老师的手,因为这个奶奶发现小孙子回到家里之后,吃完了饭自己可以把碗送到厨房,用水冲一下。这样一个简单的动作,奶奶都会感动得热泪盈眶。因为孙子在上寄宿学校之前是要喂的,甚至要追着喂。
这就是当时的寄宿管理模式和当时的家长需求。
寄宿学校管理2.0:课程辅导式
进入寄宿管理2.0时代,我称之为课程辅导式。
随着学校、社会的不断发展,办学模式的成熟,简单的生活照理、照顾已经不能满足学校和家长的需求,也不能满足孩子成长的需求,所以其中有一些转变。
在我们现在的一些大学里面,可以看到很多类似这样的宿舍:下面是书桌,上面是床。
在十几年以前,国家也经历了一次大的宿舍调整,很多宿舍,尤其是中学生的宿舍,都变成了这种形式,这也意味着从温馨家庭式向课程辅导式的转变。
这个过程中,生活的保障开始向学业保障转变。
宿舍管理人员的组成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增加了更多的曾经担任过主要科目教学的老师,以及做过班主任的老师。因为班主任有更多学生教育、教学组织管理的经验。
因为已经进入了全英文或者是双语教学顺利进行的阶段,所以有一些老师的英语不足以承担全英文教学或者双语教学的要求,这个时候宿舍管理的岗位就更加适合这些老师了。除了在生活方面的关照之外,更多的在学业方面对学生的引导和指导。
这个过程中,会从生活老师指导式的或者是辅助式的生活管理,过渡到学生真正的自立和自我管理。创立新型的生活素养培养体系,用来内化学生的生活素养和能力,这是和学生毕业之后到国外去生活、居住息息相关的。
几年住宿生活下来,学生在出国之后的落差就非常小。甚至有一些到了大学之后,反馈回来的信息是他们和同宿舍的,不仅是来自中国的、韩国的国际学生,甚至和美国、英国当地的学生相比,他们的自理和自立能力都要强很多。
学生们参加各种各样的竞赛活动,过程中要到外地和小伙伴们住在一起,他们也会展现出来与众不同的生活管理方面的技能。
比如说收拾行李箱,我们花了很多时间和精力教孩子打理行李箱,不要一打开之后都是爆出来的感觉。还有比赛要穿的西装,我们教学生熨烫西装。
后来,他们帮助其他学校的同学熨了十几套西装,因为在此之前孩子们没有想到西装从箱子里拿出来会有折痕。
此外,我们也尽量和学生个性化的培养结合在一起,更加保证家庭教育的模式。因为回到家里还是两个家长,或者是多个家长对一个孩子的关照模式。
在学校里面,我们也希望尽量的打造家庭教育的模式,这也对老师的素质有了更高的要求。
最早的时候,学生和家长的沟通都是通过电话。一部电话几个孩子共用,每个孩子跟家长讲几分钟,每天或者是每周有一到两次或者是两到三次的沟通机会。
现在随着各种各样的移动终端、智能网络的发展,科技和现代化手段结合起来,也弥补了家长和孩子之间的亲子关系的问题。
不知道在座的同仁有没有在和家长接触的过程中,遇到一些家长,尤其是现在年轻的父母,他们受各种各样思想的引导,以及社会舆论越来越关注这些方面的事情,就会觉得寄宿生活会影响亲子关系,甚至会影响青少年心理发展的过程。
我也带着这样的疑问,反思了我过去二十几年的过程中,和这些寄宿的孩子,甚至是小学一年级就寄宿在孩子的交往,以及和他们家长沟通的过程。
我最早的一批学生现在也已经成家立业了,也在回顾他们在寄宿的过程中有没有受到因为远离父母带来的心理影响。
所有的管理人员和老师有一个共识,亲子关系的关键还是在于家长和孩子之间真正的关系是什么样的,而不在于他是不是住在家里。有的孩子住在家里,但是跟家长的关系并不好。
对于我所在的学校,我们遇到的更多的案例,是孩子因为住在学校,离开了父母,反而改善了和父母之间的关系。尤其是中学生,叛逆期遇到更年期是非常可怕的一件事情,而距离产生美,这真的会在一个和谐的家庭和家校关系之间起到很重要的作用。
所以,如何引导家长正确处理寄宿生和家长之间的关系,是一个很重要的内容。在这个过程中,亲子关系处理不好的,很多是跟家长和孩子本身的亲子关系有问题,并不是单纯因为寄宿造成的。
我问了一个最早期寄宿的学生,他从二年级开始转到汇佳学校来上学,现在已经在硅谷工作了好多年,自己有了三四岁的小女儿。这个父亲说,他当时也是因为工作特别的繁忙,另外是因为看重了学校的办学特色,把孩子送到私立的寄宿学校里。
在这个过程中,他特别想跟年轻的父母讲的是,要充分利用寄宿的条件。
孩子寄宿之后,不仅在时间上给家长留出了很大的可用于自己事业发展的空间,同时特别重要的是在亲子关系的过程中,也留了很重要的留白。家长要用这个留白,去认真的思考怎么对待孩子,用什么样的方式跟他相处。
寄宿学校管理3.0:中西融合House制
到了寄宿3.0时代,是中西融合的House制,是未来发展的趋势或者是一部分学校正在试行,或者是已经践行的模式。
House制不仅仅是用于寄宿,有的走读学校也会用这种House制的形式对学生进行管理。
中西融合的House制中的第一个,我叫做新旧融合。新和旧不是特别的恰当,但是没有找到更好的词。所谓的旧,就是我前面讲到的1.0、2.0版本里面,对学生生活素养和学习习惯的培养;而新的模式,则更加注重个性化教育和科技手段的融合。
这个是向日常教育教学的发展趋势靠拢的,在宿舍管理中也要考虑到学生个性化教育和科技手段的融合,这在一些学校里面已经有一些尝试和实践。
第二个是中西融合。言简意赅地概括一下,中国式的寄宿管理更加注重规范、严谨和规律的生活;西式的寄宿生活则更加注重学生的思想、交际、艺术、体育活动。我曾经和英国的一位老师交流过,他也参与了学校的宿舍管理工作。
比如说,在中国的学校中,虽然现在经历了1.0、2.0,未来将向3.0走去,但是对学生内务的要求还是有一点点原来军营式生活管理的模式。无论是温馨式的,还是简约的,还是豪华的,都会要求整齐划一。
而这位英国老师说,他们的学生进了宿舍之后就是东一件、西一件,床下一件、床上一件。听他描述的就不是宣传图册里面那种很整齐、干净、温馨的家庭模式,更像一个车祸或者是被盗现场。背后有类似于宿舍生活员的角色,帮着孩子们收拾和整理。
不同的西方学校,寄宿要求和形式也不尽相同。但是在我了解的过程中,大部分对内务的管理并没有像我们中国学生要求的那么严格。他们更注重学生之间的交际,尤其是艺术和体育活动的发展。
House主要是用来相互之间的沟通,协同来完成艺术和体育相关的活动。在这个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能力,品质,尤其是对学生品德的教育。在这两者之间如何平衡,以及如何更好的融合,是我们现在正在探讨、思考的内容。
寄宿学校管理1.0到2.0,我把它叫做转变。对寄宿这一部分的重要性或者是功能、思想上的转变。在一天24小时里,有8个小时是用来正式学习和工作的,还有8个小时是用来生活和休闲,另外8个小时是用来睡眠。
而在寄宿制学校里面,后面两个8小时比前面一个8小时所占的时间比重更大,所以在寄宿制学校里面的寄宿管理是重要的一部分,不仅仅是衣食住行。我想从1.0到2.0的转变,就认识到了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起到的更加重大的作用,所以做出的一些调整。
从2.0到3.0,我把它叫做融合。不仅是看自己符合中国家庭、中国孩子特色的寄宿制是如何做的,还要看,尤其是国际化的学校,如何能够博采各家之长,形成中外融合的寄宿管理的模式。
*注:本文图片除标注外均由北京私立汇佳学校提供,未经允许不可引用
顶思资源库
研究报告
重磅
专业发展
NEW
NEW
NEW
● 美国在线教育硕士
NEW
● 教学领导力研修营
社群活动
NEW
人才招聘
上海:021-60496511
北京:010-53382767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