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0.3%的人口比例获得17%的诺贝尔奖,看以色列如何用创新赋能教育!

Mina 顶思 2021-11-12

信息爆炸的今天,学生不再单纯只从课本上获取新知。这对于教育者是个不小的挑战;数字产品充斥着人们的生活,炫目的科技手段似乎也让想标榜“科技创新”理念的学校有了黄袍加身。到底科技与教育之间应当如何连接?教育又当如何借助科技创新?来自创新强国以色列,RAISE 2019主论坛“论教育创新的核心”主讲人-以色列戈登教育学院创新学院院长Limor Harary为我们带来的答案,或许能够给国际教育领域的读者们新的思考。


文/编 | Mina 


以色列,这个900多万人口中将近80%是犹太人的国家,虽然人口比例只占世界人口的0.3%,但却获得了世界上将近17%的诺贝尔奖,赚取了世界上30%以上的财富。


这个在1948年宣告独立的国家,短短几十年,就为世界在遗传学、光学、工程学、计算机科学等技术领域做出了杰出的贡献,其在军事科技产业、农业、物理学以及医学上的研发成果也是举世瞩目。


一个国家科技与经济的发展,离不开教育的发展。是什么样的教育理念成就了以色列成为高精尖技术人才大国;又是什么样的教育方法培育了以色列人不停探索,不断创新的思想灵魂?


在本次深圳举办的RAISE 2019 亚洲国际学校大会上,我们荣幸地请到了以色列戈登教育学院创新技术学院院长 Limor Harary。


在“科技赋能教育”主论坛上,Limor院长为嘉宾们贡献了一场关于“论教育创新的核心”的主题演讲,并在会后接受了顶思的采访。本文结合其主论坛演讲、会后专访、及平行工作坊片段教学内容对上述问题进行了阐述。


Limor Harary

以色列戈登教育学院创新学院 院长 


创新教育不是概念,而是一种在学生、老师、知识三者之间不断变化的网络。


在谈到教育中何为创新,Limor 院长强调,创新不应该成为当今信息时代人人鼓吹的概念,也不应该把这个词语想的过于简单。


“教育中的创新是要能做到在教与学的认知上,实现灵活变通。”这不仅包括教学形式,更是要从根本上建立教育的创新思维:知识随着学生的需求在变化,教师随知识的变化调整教学方法,学生学习知识的过程中又会产生新的需求。


知识、学生、以及教师这三者之间,应该相互作用,相互影响。


知识:

创新需做到教学内容与真实世界紧密相连


谈及我们时下的教学内容,Limor院长表示很多时候教师传递给学生的知识已经与这个时代脱节了。不同地区,不同遭遇的学生所面临的问题不尽相同:贫穷、性别歧视、环境破坏等等。


如果想让学生们真正对知识感兴趣,学习内容必须与时刻变化的世界紧密相关让知识在学生的日常生活中真正发挥作用。

 

Limor举例说,在以色列,每天早上老师会带着报纸到班级与学生一起讨论当天的新闻:从当地见闻,到本国时事,再到世界上任何地方发生的事。他们讨论体育、农业、科技、政治等不同话题。在讨论的过程中,师生共同提出问题,讨论解决办法,从而激发思考。


学生:

创新需要批判性思维、社交和情感技能


对于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Limor院长在演讲中为嘉宾展示了一句古希伯来的谚语:“如果我不为我自己着想,谁为我着想?如果我只为我自己着想,我又成为了什么?如果说我不活在此刻,未来又应该在何方?”


可见,以色列人民的祖先、或是整个犹太民族在早先就对自我认知层面进行着不断地探索与自我反省。


Limor院长在与顶思会后的采访中提到,从孩童时代开始,以色列的父母就会为孩子们提供思考、质疑世界的空间,让他们持续发问,而不是简单的直接告诉他们这个世界的答案;并且会积极的引导,鼓励他们问更多的问题。

 

图源:Pixabay


除了家庭教育,学校也为学生提供了充分的思考空间:教师会不断鼓励、引导学生去提出问题。


Limor院长指出,这些提问不单单建立在学生对老师发问,还应该包括学生对自己提问,对同伴提问。“时刻做一个自省者,时刻做一个思考者。”除此之外,还要培养学生的怀疑精神,“敢于挑战老师的想法,敢于和同伴就一个问题发表不同观点,甚至辩论”。


可见,会提问,敢提问,提问之后互相探讨,互相交换意见,是建立创新思维的第一步。同时,也是形成批判性思维的开始。


“你的思想决定了你的所在,但前提请先明确你的方向”。这句犹太名言用于解释批判性思维的重要性再贴切不过。Limor院长在会后与顶思的采访中也反复强调了这一思维对学生创新所起到的重要作用。


“批判性思考最大的价值就是让学生能够在纷繁的信息中进行筛选,有自己批判性的思维,能够区分出问题的主要、次要性,这是我们课堂教学非常重要的一点。”


同时,在建立批判性思维的过程中,留给学生提问后独立思考的“一段空白时间”,才是激发创新思维灵感火花的助燃器。


“我们要鼓励那些课堂上不太积极的学生去发言”,是Limor院长在主论谈演讲、会后同顶思的采访、以及工作坊中的示范课上多次强调的一点。


通常情况下,老师在课堂上提问以后,快速举手回答问题的学生总是那么固定的几个。“等一等”是此时教师需要做的事情:“留给其他学生思考的空间,先不要急于给出答案,要给孩子们耐心、时间。”让他们在这段时间之内探寻问题的答案,从而这之中激发更多的想法。


“我最喜欢听到孩子们说‘我想问题想得脑袋疼’,这说明他们当下正在认真思考,我希望他们可以经常‘脑袋疼’”,Limor院长笑言。


Limor Harary 院长在RASE 2019 平行工作坊


思考、讨论过后,就要想一想如何教会学生与他人相处、学会通过团队协作去解决问题的能力了。


Limor院长在演讲中举了一个非常生动的例子:两个幼儿园的女孩子,她们一边玩耍一边在做动漫。当一个人正在使用平板玩耍和学习的时候,另一个人就需要耐心的等待。这就是团队协作最初的雏形。


孩子们会在共同游戏的过程中体会到“在团队里,自我不是最重要的存在”, 学会把自己的“私利”先放在一旁;通力合作、学会谦让,往往会使双方的沟通更顺畅,最后的课题结果也会比较好。


孩子们在课堂上借助平板电脑共同学习与玩耍


学会了团队协作能力,学生们还应该具备包容的接纳能力。


“在犹太人的文化里,那些不断向他人学习的人最有智慧。”Limor院长提到,我们教会学生秉持开放心态的同时,也要鼓励他们勇于接纳失败,从而敢于创新


“要勇于承认自己的失败,去寻求其他人的帮助,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能力;同时,你的朋友、同学并不会对你另眼相看,他们甚至还会帮助你;并且接受帮助也被认为是很正常的一个现象。这些都是我们希望学生们在学习过程中慢慢培养出来的观念。”


这些社交和情感技能(SEL)的学习,使学生们收获承诺、勇气与责任;也有助于他们形成批判性思维、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师:

用培养学生的方法培养自己,鼓励、激发创新


如今,关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已经得到了广大学校或教学机构的重视。关于这方面经验的讨论也越来越多。但是很少有人提及教师创新思维的培养。作为孩子们“学校里的家长”,教师自身该如何获得创新能力?又应当怎样在课堂的实际操作上去落实创新思维的培养呢?


顶思在会后采访中向Limor院长请教了答案。


她举了一个在其任职的戈登学院教师培训工作坊中的例子:在以色列以及推至世界之内,每个学校或多或少都会探讨“数字公民”的问题。教师们在工作坊中就会对“如何减少网络孤立,网络欺凌”等问题展开教学方式的讨论,大家也会就这一问题先提出自己的观点,继而讨论衍生出不同的解决办法。


另外,“课程开发必须都是原创,不会从别处照搬”。在戈登学院,课程开发会由线上和线下的开发团队共同协作。课程的开发提案会公布给全校老师,号召大家一起参与课程设计。


戈登教育学院的教师在工作坊中讨论课程研发


科技应当作为连接课堂内外世界的媒介,我们不应被其束缚手脚。


对于科学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使用方法,Limor院长提出了如下问题供教师思考:

为什么我们需要使用技术手段来上这节课?

这些科技手段是怎样具体帮助到课程的?

课堂上有那些时间学生比老师思考的更积极;又有哪些时刻,学生显然不那么积极了?科技手段的应用再这之中起到了怎样的作用?


这三个问题,很好的诠释了科技与教学之间的关系:“我们需要思考的是怎样去设计我们的课程,然后再去思考如何充分地利用科技手段;科技只是辅助我们课堂内容的媒介,我们不应该被科技手段束缚住手脚。


让技术融入教学,

增强孩子对知识的兴趣与感知


在RAISE 2019国际学校大会的主论坛上,Limor院长为嘉宾展示了戈登学院在教学中的科技应用:利用AR技术,制造出“虚拟现实的沙盒”,让孩子们通过触碰沙盒,了解到河流、山川是如何形成的;利用3D技术体会到2D地图上种种地理形态是如何产生的。


孩子们通过体验沙盒感知地理形态的产生


为了给孩子们提供沉浸式的学习空间,戈登学院设计了“主动学习空间”:学生可以在里面闻到气味、用手去触摸互动式的墙面、地板;还可以听到音乐声,看到卡通画面等等,非常有意思。在这里,孩子们不是坐着听课,而是调动身体所有的感官来进行学习。“孩子们活动起来,思考也就随着激发了出来。”

 

这样的设计来自于希伯来犹太人的一句谚语所表达的理念:“一个人必须要从他真正感兴趣的地方学习,才能真正的获得知识。”Limor院长在会后采访中告诉记者:“如果孩子不愿意去学校学习,教的东西他不感兴趣的话,是学不到知识的。所以我们要让课堂变成一个有意思的地方。”


孩子们在沉浸式学习空间边玩边学


使用科技创新手段,将校外世界带入校园,

消除两者之间的阻隔


随着科技水平的不断进步,人们身边可使用的科技产品五花八门,网络给人们带来的便利显而易见:信息更新传播的速度飞快,人们获取知识的途径不再单一,种种的变化为教育工作者带来了新的挑战。

 

最明显的一个变化就是,学生们不再只依据老师教授的课程来获得新知。除此之外,来自四面八方、通过各种新颖形式传递的信息,也使学生们应接不暇。


现在学校普遍面临的问题是:由于学生在课外通过通信手段、科技产品接触了大量信息,当他们回到校园中、坐在课堂上,却发现老师所讲内容已经与他们课外获得的信息严重脱节


图源:Pexels


当校内外的信息不再对等,孩子们是否还能对课堂充满兴趣?是否还能认为学校是一个有意思,愿意去的地方呢?

 

上述问题同样也是Limor院长一直以来向教育界同仁发问,希望予以重视的。她还给出了戈登学院在解决这些问题上的解决方案,供大家参考。

 

戈登学院搭建了一个“可移动科技空间”-Gordon's Spaceship, 里面汇集了众多新兴技术和科技工具:如平板电脑、3D打印机、机器人等等。这个空间可以自由移动,在学校、幼儿园、以及其他地方之间穿梭;孩子们可以置身其中,体验和获得科技带来的真实感受。


<<  滑动查看下一张图片  >>


对于人们担心孩子过早使用科技,会使得他们变得孤立、冷漠这一问题,Limor院长不以为然。她认为,孩子们既然出生在科技时代,就应当理所当然的感受科技;不想让孩子过分依赖科技产品继而变得冷漠,就应在如何使用科技上多下功夫。


“Gordon's Spaceship 就是很好的例子。我觉得大家现在运用科技的手段太过死板单一,我们真的需要在如何使用科技上多花一些心思,多一些创意。我们不应关注如何学会使用科技,而是应当思考如何借科技手段为助力。


创新无需高深,一点巧思,就能激发灵感


在主论坛当天下午的平行工作坊中,Limor院长为部分嘉宾呈现了一堂生动有趣的示范课,进一步展示了如何运用科技手段去建立创新思维:学生们可以使用自己的手机,与在线授课系统连接,然后按要求在相同的圆圈上作画,尽可能多的呈现自己的作品。在大家匿名提交自己的画作之后,全体师生一起讨论作品,互相交换彼此的灵感。


Limor Harary 带领 RAISE 2019 平行工作坊嘉宾在线创作作品


还有一个例子,在Limor院长分享的主论坛演讲内容当中,有一个小女孩用手触摸蒲公英的慢速回放视频。这个视频是小女孩和她的伙伴一起设计拍摄的。Limor院长提到,在课堂上,老师会让学生们共同观看这个慢速短片,让学生在其中捕捉尽可能多的细节,从而激发出他们的思考和灵感。


小女孩与同伴拍摄的蒲公英慢放视频截图


“科技不是什么高大上的东西,有时只需要一部手机,和一点点巧思,就能够激发出一场教师与孩子们之间的对话。


“这也就是科技赋能教育的真实写照”,Limor院长如是说。


本文戈登学院相关照片出自Limor Harary在RAISE 2019大会上的PPT演讲稿

顶思资源库

研究报告

2019中国国际学校图谱预售

重磅

● 国际学校薪酬与教师发展报告(2019版)


● 国际学校服务商名录(2019版)


● 中国国际学校图谱(2018版 中/英文)


国际学校课程创新报告(2018版)


专业发展

● SHAPE创变管理者国际校长培训

NEW

概念驱动课程与教学设计

NEW

EYFS学前教育课程设计

NEW

● 美国在线教育硕士


CELT-S中学英语教师培训

NEW

教学领导力研修营


社群活动

● RAISE2019亚洲国际学校大会

NEW

● 2019SMILE学校会员计划


人才招聘

顶思人才-国际学校精准猎聘服务


● 顶思国际教育行业联合校招



上海:021-60496511

北京:010-53382767


相关链接: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