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推动新时代教育对外开放,“走出去”和“引回来”成为迫切的任务!

Mina 顶思 2022-10-02

如何撬动教育专属红利?想要更好地坚持教育对外开放,就必须变“被动”为“主动”。


文 | Mina

编 | Chris_guo



疫情之下,“出国留学”与“留学中国”,一直成为热门关注话题。


2020年10月10日,教育部就曾在对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第5337号建议的答复中指出——教育部坚持以“支持留学、鼓励回国、来去自由、发挥作用”新时代留学工作方针为指引,积极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不断创新服务模式,提高服务水平和质量,支持留学人员回国服务,鼓励他们成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生力军。


可见,无论是“走出去”还是“引回来”,背后都在为我国培养具备世界竞争力人才,提高综合国力而蓄力。


01

重围之下,蓄势而为


疫情的发生,使中国国际间教育交流遭遇前所未有的挑战:出国留学、来华留学、人才与人文交流等诸多方面都因全球化疫情遭受冲击;中美间贸易摩擦,美国对于中国在技术领域等方面的诸多打压等不利因素,也为中国教育领域对外交流制造了不小的麻烦。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国际与比较教育研究所副研究员王晓宁曾回答中国教育报记者:



“疫情直接影响而遭遇的集中冲击不言而喻。短期来看,疫情导致的全球性经济衰退、国际教育投入下降、国际人员流动锐减、国际政治局势变动等,都是中国教育对外开放的消极变量。此外,国际局势演变给教育对外开放带来不利因素。这对未来一段时间中国的出国留学、人才交流、合作办学等方面都将带来不利影响。”



想要更好地坚持教育对外开放,就必须变“被动”为“主动”


1. 留学形势比想象要乐观


去年疫情严重时期,中国教育交流会出国留学服务分会理事长岑建君曾在接受中国教育电视台采访时提到一组数据:研究调查发现,90%中国在美高中生表示毕业会继续在美攻读本科教育,10%表示将回国就读本科。在国内国际学校中,有89%学生表示继续国际教育,高中毕业后愿意出国留学,只有11%表示重新考虑出国留学的想法。另从去年9月国内国际学校招生情况来看,跟上年相比,招生下降率在5-10%,并不算“停止”。


“对整体留学行业来说,不能用‘暂停键’来描述。”岑建君对记者说道。


除了广大留学生出国意愿并没有受疫情和政治局势影响而大幅缩减,2020年下半年,各国留学市场也逐渐复苏,部分国际航班复航,英美部分高校推出学费优惠政策,英国恢复PSW毕业后工作签证等等,留学政策向好


不过,比起继续积极“走出去”的留学策略,“怎么回”和“带谁回”开始成为了我国教育对外开放、国际间教育交流更迫切的任务。


2. 国际教育也要做好“内循环”


不可否认,十年之前我国“走出去”的留学生,更多的是选择争取留在国外。那时候留学生怀着在海外“展开人生新篇章”的美好憧憬,大量高精尖人才扎根世界名校实验室、课题组一去不回;无数优秀的人才选择在当地知名公司展开职场生涯,继而拿永居、绿卡,成为“新移民”


“走出去,回不来”是彼时我国国际教育工作的“痛点”。


不过,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不断提升,我国经济、科技等领域发展逐渐在国际舞台上展露头角。“回国也有不错的发展”成为了留学生心中萌生的念头。加之海外就业难度逐年递增,如美国“美国优先”、非移民工作签证限制等新政、欧洲及其他国家多数企业常年处于裁员状态、上世纪“巨头公司”所面临的生存危机等等,以及中国近几年互联网行业的蓬勃发展,都促使十年后今天的留学生,将回国作为首选。


据领英于2018年发布的《中国海归人才吸引力报告》的数据显示,从2011到2017,海归人数逐年递增,从最初的2.9万上升至5.3万,增幅接近100%。


这样的变化,也侧面加剧了国内就业市场日益激烈、求职门槛日益增高的残酷现实。许多人开始在这样的局面下重新审视出国留学的价值所在。



出国留学,学生们根本看重的是可以获得优秀、先进的教育资源。如果国家能够加强教育对外合作,尽可能的引进先进教育资源,诸如人才流失、“外国的学历更值钱”等问题也将迎刃而解。


所以,国际教育也要“内循环”。


岑建君曾经表示,“内循环”并不是闭关锁国、关起门来办学,而是教育对外合作更加开放。



“内循环”核心思想就是“开放”两字。在教育领域就是要做好“在中国服务”和“为中国服务”两方面的工作。一方面要努力把国外优质教育资源留在国内,包括外教、课程、教材、考试等;另一方面,还要积极引进国外先进的办学理念和资源,若不能留在中国的,要通过不同方式引入到国内,包括线上教育。



02

新时代,“留学国内”照进现实


受疫情影响,选择“留下来”和“回中国”的留学生群体确有增加。2020年9月,教育部国际司宣布,允许北京、浙江、广东等19个省市的约90个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和项目临时性扩招持有境外大学录取通知书的中国内地(大陆)籍学生;允许国内高校通过与境外合作高校签订交换生协议等方式,接收留学生在国内借读学习。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西交利物浦大学、宁波诺丁汉大学、北京交通大学兰卡斯特大学学院、电子科技大学格拉斯克大学等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学院均在名单之列。


而到了11月3日,教育部又发布了《关于批准2020年上半年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的通知》,新批准了包括北京化工大学与美国佐治亚大学合作生物工程硕士项目、中国药科大学与英国曼彻斯特大学合作临床药学本科项目、福建师范大学与意大利那不勒斯美术学院美术硕士项目等32个中外合作办学项目


在批准的项目中,以STEAM专业领域为主,与往年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相比,国家在专业选择上更侧重提升培养人才国际竞争力,继而促进我国综合国力建设。



此外,与海外院校加强合作,达成国内外知名高校的“学分互认”合作,也是新时代中国国际教育对外开放的新举措。


“国内外知名高校的学分互认合作,是真金实银的合作,含金量很高。要涉及到课程设置、学时、教材、测评、教师资质等等。”岑建君曾经对媒体表示。


从最初的项目合作,到合作办学,再到学分互认,中外教育合作逐步深化,更切实际。此外,由于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可以依法自主确定招生范围和标准,优质的中外合作项目除高考成绩要求以外,录取标准还会结合综合评价,因此生源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保障。


既可以学习海外先进的教学理念、享受海外教学资源,又可以省去少则一年、多则四五年的海外居住成本,加之目前国际局势下中国相对稳定、熟悉的生活环境。选择“留学国内”的学子比例或将继续增长。


目前最需要观望的,就是就业市场上对“留学国内”的态度。不过,以用人单位来说,优秀的中外合作办学大学,首先就是国内数一数二的优秀大学,外加上语言、专业的加持,在这个越发注重能力的社会,“是金子到哪都会发光”。


或许在未来,就业市场上会有一番“留学中国”与“留学海外”人才之间的较量。



03

“留学中国”的教育红利与未来挑战


曾经有学者指出,“留学生教育已经突破单一的人才培养功能,承载政治、经济、文化、学术、人才培养等多重职能,正在并将加速带来各领域一系列红利,成为推动中国综合国力提升的朝阳产业”。(*光明日报:“留学生教育可发展为朝阳产业” ,作者谢笑珍)


而随着我国国力不断提升、在世界范围影响力不断增强,如何更好地吸引别国留学生来华留学,如何扩大来华留学生的辐射范围,也是目前我国政府在教育对外交流上的着重发力点。


就目前来看,来华留学生与中国留学生相比,从生源结构、专业水平、学历结构等多方面均存在显著性异:


1. 来华留学生学习专业多为语言、文化等人文社科为主,且以语言进修与短期培训居多。


2. 从生源分布来看,来华留学生亚洲生源最多,欧洲、美洲留学生比例不足20%。且主要来自教育水平较低的国家和地区。


3. 从录取标准来看,我国高校对来华留学生的录取率偏高。奖学金发放标准也比较宽松。这当然是中国吸引来华留学生的优势之一,但久而久之,生源质量会是一个问题。


4. 此外,与欧美国家高达几十万元人民币的学费相比,我国目前自费来华留学生学费平均每年本科为1.4万-2.6万,硕士及博士生学费都未超过4万元人民币。且一直沿用1998年下发的自费来华留学生收费标准。


可见,“留学中国”需要顺应时代,调整战略。


2018年10月,教育部印发《来华留学生高等教育质量规范(试行)》。规范了如人才培养目标、招生录取标准、身份、经济保证、专业设置与学位授予等详细标准。提升了“留学中国”的准线。


同时,《教育部等八部门关于加快和扩大新时代教育对外开放的意见》中也强调要加强来华留学教育质量建设,“将推动出台来华留学质量认证的标准、预科教育标准以及各类专业教育标准,通过完善质量标准体系,保证国际学生培养质量,“打造“留学中国”品牌。


结  语


纵使面临诸多阻碍和困难,但用历史的眼光去看,全球化的进程势不可挡。无论是“留学国外”还是“留学中国”,坚持教育对外开放,加深国际间教育交流合作永远不会变。 


要发展,就是要开放。


就像王晓宁副研究员说的那样:


“国际间教育交流合作恰恰是当前全球化进程遇阻和国际政经局势紧张之下的一个软性缓冲机制。我们应预判先机,撬动教育专属红利。”


做好中国教育对内、对外的“双循环”,任重而道远。



参考资料:


光明日报:“留学生教育可发展为朝阳产业” ,作者:谢笑珍http://www.cssn.cn/dzyx/dzyx_llsj/201704/t20170402_3474673.shtml


光明微教育:出国留学人数第一,来华留学人数仅排第三,我国留学“逆差”原因何在?作者:谢笑珍


https://www.sohu.com/a/132140967_372464


CETV: “双循环”新格局下 留学行业的发展之路——专访中国教育交流学会出国留学服务分会理事长岑建君


https://mp.weixin.qq.com/s?src=11×tamp=1607567800&ver=2757&signature=ssvbafuY3RvdjpSJ*r38M4*bwjGFxDUgBNs45WROPa9fX5Dt2BnRweQYAbQl-RiznCHObC-eUKm3ACeP9z8H*AUaorig1Yd9iX3WqSOfsxa*5jOECyOqnKcAfGq1jhPQ&new=1 


http://www.moe.gov.cn/jyb_xwfb/moe_2082/zl_2020n/2020_zl33/202006/t20200623_467796.html


http://www.gov.cn/xinwen/2020-06/18/content_5520156.htm


http://www.moe.gov.cn/jyb_xwfb/s5147/202006/t20200623_467784.html


欢迎投稿:

topmedia@topschools.cn

往期精选

岑建君:新时期国际化教育,最稀缺的四类高端人才 | 大咖说


吴军:为什么大家会说“读书都读傻了”?| 大咖说


顾明远:双减、民办、教师发展,现代教育要走向何方?| 大咖说


国庆策划 | 爱要大声唱出来,国际学校这样为祖国母亲庆生


顶思资源库

研究报告

专业发展

社群活动

人才招聘

会员服务

上海:021-60768001

北京:010-53382767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