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孔子时代就追求全人教育,如今我们却走在应试刷题的路上……

王动 顶思 2022-10-02

当我们反思新时代的教育危机与发展契机,审视教育对人才培养目标和方式等问题时,“注重培养生命的各种有机关系”“培养生命各种潜能的全面和谐发展”等全人教育思想提供了强大的启发和指导作用。但是,学得太多太杂太肤浅并不是全人教育,仅仅追求个人发展也不是全人教育。


整理 | 王动

编 | Chris_guo


北京时间11月6日,由哥伦比亚大学教育学院中国教育研究中心、哥伦比亚大学全球中心、北京大学教育基金会(北美)联合主办,顶思教育、自然教育基金会协办的“国际全人教育研究与发展论坛”通过线上举行。


世界著名教育经济学家亨利·莱文博士、全人教育专家约翰·米勒教授(John Miller)以及来自联合国儿童基金会纽约总部、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教育研究院等研究机构的全球知名教育专家、学者、校长代表参加,分享全人教育研究的最新成果,探索学校推行全人教育的宝贵经验,共筑未来全人教育深化发展的生态空间。


点击“阅读原文”可获得链接观看论坛精彩视频回放,文末附有最新的全人教育大师课培训信息。


程贺南博士

哥伦比亚大学中国教育研究中心执行主任

首席研究员


哥伦比亚大学中国教育研究中心执行主任、首席研究员程贺南博士在开场致辞中表示,举办国际全人教育论坛的想法,始于今年年初哥伦比亚大学中国教育研究中心与英国自然教育基金会合作启动的一个新的、针对全人教育方向的研究项目。在当今过度关注与快速向外扩张而造成内在缺失的社会中,教育面临着可能失去其真正意义和目标的挑战,因此,我们应该重新审视并向内寻找人生和教育的目的。


亨利·莱文博士

世界著名经济学家

哥伦比亚大学师范学院经济与教育William Heard Kilpatrick荣誉教授

国际比较教育学会前任会长


世界著名教育经济学家亨利·莱文博士谈及全人教育的重要性时表示,正确的教育理念不是提高分数,而是提高各个方面的能力,包括社会化情绪能力、认知能力等。他分享了PISA在进行国际学生评估时所使用的多重标准,并表达了自己的认可。他从一个教育经济学家的角度出发,阐释对于经济生产力而言,非认知性发展指标,如人际关系、心理健康等,相对于认知性指标更为重要,也能带来更多利好,这也是全人教育应当受到重视的原因之一。“我们不应将学生以成绩为依据作出区分,而应进一步去挖掘学生的发展。”


肖娜

哥伦比亚大学全球中心 | 北京副主任


在开场致辞中,哥伦比亚大学全球中心(北京)副主任肖娜女士表示,在当前的时代背景下,联合国儿童基金会纽约总部、北师大中国教育研究院等研究机构的全球知名教育专家和学者达成共识,应该重新反思我们的传统教育方式,探索一种更好的培养下一代的教育教学方法,而全人教育正是一种新兴的、备受关注的可行之举。


约翰·米勒(John Miller)教授

多伦多大学教育研究所教授 | 全人教育专家


而本次论坛也旨在分享并探讨世界范围内,尤其是中国对全人教育方面的研究和实践,如何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以及如何创立全人教育的生态环境,以促进其长期发展。


在主旨演讲环节,多伦多大学教育研究所教授、在全人教育领域有深入研究并出版著作《全人教育课程》的约翰·米勒教授,分享了他对全人教育内涵的理解。米勒教授认为,全人教育的主要方面有五点:健全、智慧、同情心、熟练掌握技能和身心健康。他介绍了全人教育的培养目标,分别是:希望孩子与自己的身体和解、身心相互连接和拥有创意、批判性的思考。


米勒教授结合自身从业经历和深入思考,提出了三种符合全人教育理念的教学方法:首先是知识的传授;其次是互动与交换,指师生间的互动和能力的培养;最后是技能的培养,充分发掘孩子的天赋,并正确引导,使其最终能演化为孩子的技能。


米勒教授还和大家分享了一些自己从业的经历与见闻,以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全人教育。他讲述他所供职的多伦多一所公立学校已经开始探索全人教育的施行模式,并取得一定的成效。他们注重培养孩子的直觉,深入自然感受万事万物之间的整体联系,更好地关爱孩子的身心健康,建立和心灵深处的联系。他表示,通过对艺术教育的重视能够提高孩子审美能力,打通各学科间的壁垒能提高孩子的学习兴趣与效率,而对学校社区化的构建能让孩子沉浸在学习的氛围中。


他总结说,即使是公立学校依然有实践全人教育的可能,我们的教育工作者也应该保持谦卑,不断学习,引导孩子享受童年时光,以和谐的方式去引导他们成长。


尧浩根博士

联合国儿童基金会纽约总部联合国儿童基金会教育专家


联合国儿童基金会纽约总部教育专家尧浩根博士就联合国推广全人教育的目标与国际经验的话题进行了深入分享。


尧博士首先用一副框架图展示了联合国儿童发展基金认为的全人教育中儿童最应该具备的几项重要技能,分别是:基础技能;数字技能;通用能力,如批判性思维;进取型技能,比如基础的金融财务方面的知识和理解;工作相关的技能,比如职业技能。他分享了一些联合国儿童发展基金会在世界各地所做的调查数据。数据表明,不同经济发展区域的国家也存在不同的技能发展现状。


此外,尧博士以一个普通中国家长的身份表达了对双减政策的一些看法。他认为,要弄清双减的实际效果和产能效率,必须要有科学上严肃的衡量工具。


在圆桌讨论环节,本次论坛邀请到了台湾苗栗全人实验中学黄政雄校长、四川成都华德福学校李泽武校长和约翰·米勒教授,共同就推广全人教育目标与国际经验的主题展开深入交流。圆桌会议由顶思联合创始人徐康乐女士主持,她以一个母亲兼教育者的身份分享了自己对前半程三位嘉宾发言的感受,同时也希望本次圆桌讨论能给教育工作者提供新的信息和启发。


讨论中,黄政雄校长讲述了台湾的全人教育发展现状和现阶段的困难,从古今中外的哲学家身上汲取对于全人教育的理解,展现了台湾全人教育发展的新的挑战。他说,台湾全人教育的发展十分艰辛,但是在社会各界精英的共同努力下最终取得了成绩,并带动了台湾的教育改革和现代化。


黄政雄

台湾苗栗全人实验中学校长


针对社会对全人教育普遍存在的两点误解,他阐述了自己的理解。首先,全人教育的世界观和中国古代儒家对“君子”的价值取向是相近的,长久以来在中国也有继承与发展。其次,全人教育并不是只关注自己的发展,更关注人我关系的和谐。其实台湾的新课纲已经找到了正确的方向,但是在落实过程中仍然遭到了社会的压力而扭曲了原本的方向,所学内容过多过杂,还是走回了老路。


黄政雄校长对于“如何融合中西方全人精神”,有深入的经验和领悟,并付诸实践。他所在的苗栗全人实验中学,坚持三原则理念:一是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引导孩子自主思考,保有好奇心和耐心;二是对深度投入的保障,只要有五个以上的学生想要学习某项内容,他就聘请专门教师进行教学,并拨予研究经费,让老师带领学生进行科研;三是培养公共性,让学生组织自治会,参与探讨公共议题,相互合作,承担责任。本质上是顺着生命的天性,为其赋能。


而面对在不同文化背景下如何推动全人教育,米勒教授表示亚洲的传统文化,如道家文化和儒家文化其实很注重全局和整体观念。现在的问题是亚洲很多国家采纳了西方的教育理念,比如逻辑性或学习的规律性,而忽视了自身文化中的整体观。他呼吁,亚洲国家发展全人教育应注重回归自己的文化背景。


米勒教授针对先前所说的孩子与生俱来的天赋,再次深入进行了阐述。他认为,学校应该贯彻识别、发掘孩子天赋的思想,承担自己的责任,开发出不同的能力。因而,学校不应该以工厂流水线的方式对所有学生一刀切,而应因材施教,注重滋养学生的好奇心。他强调,好奇心是一切重大发现的原动力。如果扼杀了好奇心,会扼杀孩子的认知能力和情绪能力。


李泽武

四川成都华德福学校校长


李泽武校长则重点分享了他个人在四川当地办学的经历与学校几度改革的过程。李校长本人从事教育工作十多年,认为当时国内的教育方法存在缺陷,因此自发去英国学习,接触到了华德福的教育理念,即关注孩子身心的健康发展。他将这种理念带回国内,但是在办学过程中经常听到社会对全人教育的误解。但他认为,无论是东方还是西方,教育的实质是共通的,既不能“拿来主义”,也不能完全本土。只要坚持一切从孩子出发,人们自然能够理解什么是对孩子有帮助的。只要把握着一点,全人教育是可为的。


为了契合国家的政策要求,同时也满足家长的期待,华德福学校对自身办学模式、教学教材等内容进行了三次改革,在实践的过程中将西方全人教育的理念和中国文化相融合,找到了自己的办学定位,并做出了特色,依据生命性重新设计课程。他表示,社会上唯成绩论的思维惯性很难改变,我们应该持续探索一种能够被普遍接受的全人教育之路。


最后,徐康乐女士分别对三位嘉宾的深入讨论进行总结:米勒教授的发言由面入点,既让大家对全人教育的整体概念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也对海外学校对全人教育的实践有了近距离的观察。黄政雄和李泽武两位校长更侧重对亲身经历的分享,让所有听众对近年来中国全人教育发展的艰辛有了更直观的认识,给大家提供了全人教育理念本土化的不同思路,同时也对两位在实践全人教育的道路上展现出的坚持不懈的精神表达了敬意。


在论坛的下半场,北京师范大学国际与比较教育研究院院长刘宝存教授,就全人教育给中国带来的影响以及面对新时代的环境和要求全人教育要如何发展进行了主题分享。他认为,全人教育作为一种教育思潮,只有四十多年历史,但是中国从孔子时代就追求全人培育,迄今为止也是我国教育目的和人才培养中最核心的价值追求。


刘宝存

北京师范大学比较教育研究院院长


刘教授列举了从孔子直到近代中国教育观发展的几个重要节点,他认为全人教育在中国的发展,并不仅仅是受到全人教育思潮的影响,也是中国人追求全人发展的历史渊源,和对“半人教育”的反思。他指出,由于中国在上世纪五十年代学习苏联模式,将教育专业进行调整,随后逐渐加深细化的举措,导致现代教育中出现工具化、碎片化、机械化的问题。我国的教育专家,如孟明义、潘懋元等在全人教育的理念进入中国之前,就已经对这些教育问题进行了深刻的反思。


同时他也认为,尽管现实困难很多,全人教育是一种可能不会完全实现的理想,但依然还是一种我们不能放弃的追求。


来自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的研究员储朝晖先生结合我国当前的双减政策,阐述了全人教育的发展方向,和全人教育理念相一致的整体教育观和长远教育观。他认为,传统的以成绩的标准、知识的标准去衡量学生,给孩子的身心造成了很大的伤害;而全人教育所要做的,正是扭转不科学的教育评价导向,使集权单一的评价体系转向分权多样的评价体系,以满足学生多样化的需求。


储朝晖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


储朝晖建议,学校应该回归常识,遵循常规育人规律,使学生重新成为学习的主人,完善校内学生成长服务体系,从教学型转向学习服务型,同时重新改变对校内教育质量内涵的理解,淡化分数比拼,更新质量观,将学生培养为健全人格和意志的“全人”。


论坛尾声,程贺南博士进行了总结:嘉宾们的分享,为社会探索全人教育提供了重要启发。下一阶段,哥伦比亚大学中国教育研究中心将联合国际全人教育专家开展一系列的研究和培训活动,支持更多的学校和社区理解和实施全人教育理念。



👇复制链接至浏览器了解更多全人教育大师课培训信息👇

https://zsz.h5.xeknow.com/s/YpDPh


往期精选

重磅!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布报告,探讨和展望面向2050年的教育


首轮入围“TEEA2021中国国际学校最佳雇主”名单揭晓,期待花落谁家!


赶超北京上海,广州国际教育迎来“重磅利好”


顶思资源库

研究报告

专业发展

社群活动

人才招聘

会员服务

上海:021-60768001

北京:010-53382767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