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不同意老师留作业,踢出家委会!家长的“疯狂”可能暴露了学校的管理漏洞

校长会 顶思 2023-12-21

违反减负规定,又出新招。有家长留言反映,家委会居然逼家长同意让老师给一年级孩子留作业。家委会耍“官威”的现象,造成家校矛盾升级。这背后问题出在哪?也许从某种程度上暴露出了学校管理存在漏洞。


在推动国家“双减”政策落地落实中,家委会应该发挥什么作用,学校需要借此事举一反三,深入思考。


文 | 凌云

编 | Chris_guo


近日,有家长在人民网向辽宁省委书记留言,投诉普兰店某小学家委会成员逼家长同意让老师给一年级孩子留作业、考试。其称,不同意老师这么做的家长,就会被家委会从群里踢出去,并拒收班级活动经费。


大连市普兰店区教育局11月17日回复称,家委会已认识到错误,对国家的“双减”政策提高了认识,坚决支持国家号召,不给孩子留书写类家庭作业。


家委会是连接学校、家长、孩子的桥梁,一方面可以调动家长参与学校管理的积极性,另一方面也可以减轻学校教育的压力。在学校办学中,家委会,是家校共育的一个基础,应该扮演监督学校、提高学校现代治理水平的角色。


然而,现实中,不乏家委会耍“官威”的现象,造成家校矛盾升级。这背后问题出在哪?也许从某种程度上暴露出了学校管理存在漏洞。


01

当心越界的家委会

成为违规教育行为的“帮凶”


严格意义上来说,家委会无权通过征求全体家长意见,“同意”让教师给小学一二年级学生留作业。


建立中小学家长委员会,是推进中小学依法治校、建设现代学校制度的基本要求。对一所学校来说,在家委会成立之初,就应该明确家委会的属性、职能和工作形式。


一般情况下,家委会对学校工作有知情权、评议权、参与权和监督权,是学校的教育同盟。学校和相关教育部门也应积极指导家委会工作的开展。


如果本应该扮演监督学校、提高学校现代治理水平的家委会成为“摆设”或“工具”,应该引起管理者的注意。


所谓“摆设”,就是成立之后不发挥作用,类似于联谊会;所谓“工具”,则是在学校不便出面,涉嫌违规的事务中,充当“工具”。


例如,由家委会出面强制要求家长向学校捐款;由家委会出面违规组织学生集体补课;由家委会决定同意学校组织月考、给学生排名,按学生成绩编班等等。显然,这样的家委会就成为违规教育行为的“帮凶”。


教育管理部门既要对这样的家委会进行整顿,也要追查实施违规办学的“真凶”之责;学校自身也要加强自省和对家委会的管理。



02

建立家委会

学校有没有答好“两问”


“双减”政策发布后,从现实看,有的地方教育部门对学校违反减负规定,不加强作业管理,视而不见。也有部分家长,功利对待孩子的成长,不但不监督学校落实减负规定,反而“积极”配合学校的违规补课、违规布置作业。这背后的共同的原因是,追求提高学生的成绩。


在推动国家“双减”政策落地落实中,家委会应该发挥什么作用,学校需要借此事举一反三,更深入思考。


一问组织与管理。近年来,一些学校虽然组建了家委会,但后续管理支持“最后一公里”却没有打通。一些家委会虚化异化现象频出。例如不久前深圳某中学家委会以为教室安装空调为由,强制家长“众筹”购买校方指定空调,引发舆论热议。


相比较建立家委会,更重要的是在建成后的法治化组织和管理。例如,学校应当指导家委会制定符合学校实际的议事规则、联系沟通制度、矛盾纠纷化解方式,帮助指导家委会更好参与学校管理、维护学生利益。


特别是当下做好“双减”政策的宣传解读,更需要学校主动作为、积极沟通。倘若事先能够通过家委会就政策中的重点要点做好宣传解读,也许不会发生前文的事件。


二问定位与职责。根据教育部指导意见,家委会应当是群众自治型的协调组织,绝不是家长层面的“利益机构”。但不得不承认,个别家委会的确可能存在一些隐性“利益”,比如更便捷地与学校沟通,更好地让老师了解自己的孩子等。正因如此,个别家委会成了家长口中的“家长走秀场”。


另外,也不可否认,也存在个别学校和老师希望通过家委会来达到某些目的情形,而大部分家长出于对孩子利益的考虑,都会“支持”。对此,家委会应当做好监督,敢于抵制,对其中可能存在的违纪违法行为也要及时向有关部门反映。


家委会到底应该做些啥?教育部指导意见也很明确,重点做好德育、保障学生安全健康、推动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化解家校矛盾等工作。


回头看看开头的事例,家委会本应在推动“双减”中发挥应有作用,但为什么在实施上会走样?其实道理也简单,希望孩子学得多、学得好,写作业当然是最简便易行的办法。


但落实“双减”绝不是学校一家的事,家长也要主动支持和配合,这时候应该通过家委会集思广益,多向学校提出一些切实可行的素质教育建议。


孩子要“双减”,家委会则要“双减双增”——减“利益化”思想、增法治化管理;减传统应试教育观念、增先进素质教育手段。如此,家委会才能更好地发挥应有作用,更好地帮助孩子健康成长。



03

教育改革有没有

发挥家庭教育的作用


落实“双减”、推进“五项管理”是目前学校工作的重点。从国务院教育督导办反馈情况来看,绝大多数省份强力推进落实“五项管理”的规定要求,取得了阶段性成效,但存在一个突出问题,即家校协同不到位,各地存在学校“一头热”现象。


家长虽然认可各项的政策初衷,但更担心孩子掉队、输在起跑线上。这也是很多学校家委会存在内部争议和分歧的重要原因,这也提醒学校在家校协同上进一步下功夫。


当前,不少中小学只知道一心抓好学校教育教学质量,而对家校协同重视程度不够。如果学校在教育改革中,不重视发挥家庭教育的作用,很多工作将难以得到全面和深入的开展。所以,学校在推进“双减”和“五项管理”工作中,要反躬自省看是否充分发挥了家庭教育的作用。


在日常的教育工作中,学校要积极引导家长树立正确的成才观。然而,扭转家长的不科学教育观念是一项复杂而系统的工程,没有捷径可以走。学校只有通过家访、家长会、家长学校、家委会等多种渠道加强家长教育和培训,才能渐进地改变当下家长“唯分数”“唯升学”等功利、短视的教育观念和做法。


此外,加强家校联系,学校需要提升教师推进教育改革的意愿和积极性。教师是教育政策的具体执行者,学校要促使教师成为家校合作的联络员和牵线人,充分激发教师联合家长协同推进教育改革的主动性和自觉性。例如,推动教师通过家访深入了解学生和家长对“双减”的实际需求以及在落实过程中存在的困难,有针对性地予以解决;推动教师将教改要求与自己班级情况、学生特点相结合,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差异化、个性化管理。


学校还要主动创造机会,邀请和鼓励家长参与学校相关活动,成为家长进行家庭教育坚强的后盾。


例如,学校可以进行校本层面的教育教学评价方式改革,引导家长重视并配合学校的举措;整理和发放“任务清单”,让家长参照清单进行管理,认识到督促孩子主动完成作业、科学地安排就寝时间、合理地使用手机、有效地进行阅读、适切地进行体育锻炼,不额外布置其他家庭作业,以及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责任意识、自主学习、自我管理能力等,都是其应尽的家庭教育本分和责任。


来源 | 校长会

往期精选

RAISE2021吹响嘉宾集结号,开启未来教育破冰之旅


集团回收学校权力,经历的阵痛你难以想象


国际课程协调员,等你坐拥全球职业发展机会


顶思资源库

研究报告

专业发展

社群活动

人才招聘

会员服务

上海:021-60768001

北京:010-53382767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