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用互联网思维探索“家校共育”?杭州云谷学校玩出新花样

Zoey 顶思 2023-12-21

日前,新颁布的《家庭教育促进法》把家校共育提上了新高度。在顶思早前的采访报道《传统“家事”上升为重要“国事”》一文中,家庭教育专家指出,家校协同已非常紧要。


杭州云谷学校,“家长好好学习,孩子天天向上”已经成为一个响亮的口号那么,学校如何打造学习型父母并促进家校共育人目标的落实?今天,顶思为大家带来杭州云谷学校的探索实践,复盘云谷经验。


文 、编|  Zoey


01

家长高覆盖,“总有一款适合你”


2018年12月,云谷学校联合阿里公益开启“未来父母”首期成长营,邀请心理学教授、杭州师范大学附属医院院长骆宏博士开讲《如何做一个高效能父母》。报名过程非常热闹, “选不了场次,是报名满了吗?”‘‘在现场,值得一来”“有微课就好了,外地去不成啊”,网友们纷纷在评论区留言。此后,云谷发布的多场家校活动都受到了家长的热烈响应。


其实,早在2017年,云谷创校之初,就在校内打造了一所父母成长学校——“云谷学堂”。


在这里,家长们可以学习各类课程,包含必修课和选修课。其中选修课的形式丰富多样,比如读书会、工作坊、主题沙龙,父母讲堂。云谷学堂运营团队的老师杨柳告诉顶思,有的工作坊名额有限,非常抢手,“一般20人的小规模工作坊的名额,基本上10分钟就能被‘秒光’”。


云谷学堂的堂主、家长课程体系搭建者午潮山补充,有一些工作坊甚至只能容纳4-5人,这主要是为了让家长有更深度的学习体验,保障学习的互动性和效果,“如果受欢迎,宁愿多开几期”。


▲家长读书沙龙


当然,对于不能参加线下学习的家长,云谷学堂还提供了灵活的学习方式,比如在线直播、小程序课程打卡、公众号内容传播,来满足家长的多样化需求。顶思发现,这些在当下热门的互联网工具在云谷竟被用得如鱼得水。


“总有一款适合你”,杨柳打趣说,“家长有时间就来线下学习,可以参与整天的工作坊;家长工作忙没时间,也可以利用碎片化时间参与线上课程。”线下活动覆盖人数受场地限制始终比较有限,通过互联网工具的尝试和探索,云谷学堂的受益人群可以渗透和拓展到更多校内家长群体。


02

家校共育,不仅是育儿技能


家长覆盖面扩大了,参与度就能提高吗?杨柳老师认为,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还是在于提升课程内容的质量。在这一点上,云谷的家长课程也经历了一系列迭代。


午潮山告诉顶思,课程在第一轮跑起来时,主要是“贴地飞行”,家长缺什么,学校就提供什么样的课程。午潮山在一线从事教育工作30年,与上万个家庭近距离接触,这么多年来,父母向她提出的问题几乎一致。总结下来,他们的困惑主要集中在以下几类:


• 关于学习成绩的: 我的孩子成绩很差,怎么办?我的孩子数学不好,怎么办?老师经常因为孩子的成绩找我谈话,我该怎么办? 


• 关于行为习惯的: 我的孩子缺乏计划、很懒惰、作业不主动,没有时间观念、磨磨蹭蹭怎么办?孩子迷恋上网、迷恋手机怎么办?  


• 关于亲子沟通的:孩子叛逆、不听话,孩子对我采取“关门”主义,我跟孩子没法交流怎么办?


• 关于青春期的:孩子恋爱了怎么办?孩子穿着奇装异服怎么办?孩子与老师闹矛盾怎么办?孩子没有朋友怎么办?……


那么,家长课程对症下药就可以了。“这种课程的好处是针对性强,但是除了获得具体的育儿技能,家长对于是什么和为什么还欠缺一种深度思考。”午潮山坦言。


于是,云谷开始建构新的课程体系——打造三重生态:


第一重是种子课程

从儿童发展心理学出发,帮助家长读懂孩子。

第二重是土壤课程

它指向一种教养方式,包括亲子沟通、亲密关系的营造、隔代教育的指导等。

第三重是阳光雨露课程

助推家长理解学校的教育教学的行为。


“课程最终回到核心——每一个孩子能够在土壤的培育下,阳光雨露滋养下成为最好的自己。”午潮山告诉顶思。


课程框架搭建好以后,云谷学堂在课程内容上还做了第二层迭代——关注家长自身。午潮山解释,课程内容不再以构建和谐的亲子关系为唯一目的,更重要的是促进家长向内的探寻和叩问。“很多时候,家长的诉求是向外的,比如我懂孩子,或者孩子懂我。但是在向外诉求之前,首先要对内营造,重视自我察觉,改变自己,这样才能赢得较好的亲子关系甚至是夫妻关系。”


在迭代中,课程逐渐“毛细血管化”。比如,家长有了“读懂自己”的课程,通过读书会阅读《父母的觉醒》等一系列精品书籍,也通过家庭剧场的形式开设探寻自我的课程。


午潮山说,课程的本质在于通过培养家长的“成长型思维”,提升家长的育儿理念,先让家长成为最好的自己,才能最终让孩子成为最好的自己。



03

搭建社群,带动家长共同学习


如果把家校共育比作互联网运营,那么有了用户和内容后,就不得不考虑用户粘性。所以,云谷采取的方法是,通过打造社群激发家长对于学习保持持久的兴趣。


杨柳介绍,就像大家在日常生活中有很多微信群一样,家长们也有多个学习社群。除了常规的年级社群外,家长还有主题社群,比如参加某一个主题讲座时,家长有主题微信群;当参加一个精品读书会后,家长就会有读书会的社群。


▲亲子绘本读书沙龙


云谷德育副校长费瑞琦说,打造学习社群,主要是运用从众心理,“身边的人好学,自己的学习主动性也会被带动”。


作为家校共育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支撑点,社群的相对稳定和活跃如何保证?这也是不小的考验。


令顶思颇感意外的是,社群的活跃氛围是由家长自主带动的。‘‘家长已经开始成为社群的领头羊,他们自发承担各种角色,比如担任活动场务、活动策划,记录内容。一旦有了好的点子,大家就在一起共创落地。”杨柳告诉顶思。


家长们的主人翁精神令午潮山非常动容,她提到,云谷一直以来对家长的定位是“教育合伙人”,这就奠定了云谷学堂的底色——来自不同领域的家长们“聚”在一起共同成长。



04

课后保温,保证实效


传统方式上,家长课程讲座结束,家长散会,画上句号。用午潮山的话来讲,“听听很激动,想想很感动,就是最后一动不动。”要解决这个问题,午潮山说,云谷的做法就是把“句号”变成“省略号”。


以“父母效能训练”(PET)为例,云谷学堂首先通过读书会带领家长阅读PET的书籍,开启课前预热。在午潮山看来,这一动作的好处就是能帮助家长充分了解PET的价值理念和核心框架。如果家长们想深入学习该课程,后期还会有三天的主题工作坊。在工作坊里,大家就能融会贯通,领会到之前读书会的知识,最后再运用到育儿过程当中。


▲PET工作坊


最后还有关键的一步——课后保温。这是云谷的一大特色。午潮山称,专门的保温课程会持续一个月,针对学习内容,老师每天在家长群和家长回顾知识要点,鼓励家长对具体的案例进行讨论,再鼓励家长做育儿察觉的日记打卡。但是哪怕保温课程结束,还会持续有更多丰富多彩的分享、沙龙、读书会、家长talks不断让家长浸泡在学习氛围中觉察和成长。


午潮山向顶思分享道,在一个月的保温课程陪伴中,家长觉得有价值、产生了效果,就会非常兴奋地在群里分享,但如果在实践中遇到困难,家长也会在群里求助。这个时候,群里的家长伙伴就会从不同的视角给予帮助启发,互帮互助。通过这一个月的持续“保温”,大家把学到的内容逐步运用到育儿的过程中,进一步增强父母的察觉,最终保证家校共育的目标落地。


“保温的过程非常重要,因为知易行难,很多家长反映,学的那几天感觉非常好,但是真正要落地的时候,家长还是会遇到各种困难。要解决这个问题,就在学后的一个月,不断实践、反思、调整、强化,最后形成新习惯。”午潮山强调。


▲读书会招募


在一个月保温期以后,这个社群就变成家长基于育儿话题交流的社群。云谷学堂的老师们在这里提供陪伴式支持。午潮山笑称,“云谷学堂的老师们太热爱自己的工作,晚上只要没有睡着,都愿意随时在线倾听家长的倾诉,为家长排忧解难,提供专业的支持。”


在云谷创办的5年里,“谷爸谷妈”通过在社群的沉浸式学习,不仅收获了志同道合的成长伙伴,更有“谷爸谷妈”挖掘出了新的职业方向——云谷学堂运营团队的杨柳老师,早前是在一家大型互联网公司做了10多年的运营管理工作,在成为谷妈的学习过程中,深受影响,于去年正式投身于云谷家庭教育事业。


谈及互联网运营和云谷学堂运营的区别,杨柳颇为动容地说了一个词:温度。“互联网运营更多的是商业化考量,带着核心的KPI目标完成项目。而在云谷,我们是用热忱的生命彼此感染。当家长反馈孩子的成长和变化时,同样也给了我们很大的滋养。”


结  语


在采访的尾声,费瑞琦向顶思透露了云谷在家庭共育方面的新规划:


  1. 打造家长讲师团,把家长培养成教育专家,进而促进他们影响周围的人。目前,第一批“正面管教”家长讲师团已经在培育中。


  2. 通过技术工具勾勒家长学习的成长画像,比如家长在过程中学习了什么课程,文字打卡的积累,能力象限的维度如何,用积极的评价反馈促进家长成为专业型的学习者。


  3. 从长远目标上看,总结云谷的经验模式,打造更大的公益型“家长学校”,服务公众。


这也让顶思君深刻感受到,家校共育正在从传统的单向传播、说教式的氛围里走出,迈向智慧的、交互的、创新的3.0阶段


图源:来自云谷学校


今日互动


关于家校共育,您所在学校有哪些创新实践?欢迎留言分享您的看法。如果喜欢这篇文章,记得转发分享哦。



由顶思主办的RAISE2021教育创新发展大会将开设“早前教育规划暨家校社”论坛,探讨家校社的协同新发展。届时,欢迎大家关注、探讨!


往期精选

多项排名全国第一!广东职业教育为何成为“排头兵”?


小学一年级开抓才艺,英国如何构建艺术教育体系?


稳住了!RAISE2021如期而至


顶思资源库

研究报告

专业发展

社群活动

人才招聘

会员服务

上海:021-60768001

北京:010-53382767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