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操风琴(新闻人,出生于安徽,国际政治专业,伊拉克战争期间曾任驻中东记者) 来源:有风来无声 刊发经授权
千呼万唤,国家统计局近日公布了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尽管我们还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但人口增长速度创60年以来新低,14岁以下的人口占比进一步缩小,老龄化人口占比进一步增大。
1953年为5.8亿人,2020年为14.12亿人
一个国家走了“艰辛探索”之路,只是历史长河中一个小节点,但对于一个人、一个家庭的影响,可能就是一辈子。
作为生于计生时代、活于计生时代的普通人,只能随时代的大潮而动,或悲或喜,或悲喜交加,难以自”已“。
一
我出生于上世纪七十年代,自记事起,听到最多的,就是“计划生育”这个词,直到很多年以后,才知道另一个词:人口红利。
中国的“计划生育”,并不是指家庭和夫妇有计划地生育,其实就是“只准生一胎”的代名词,就好比以前的“超生罚款”,后来改叫“征收社会抚养费”。。
而我,也本还应有一个弟弟的。
七十年代中后期,母亲带我们姐弟三人从安徽随军到河南。那时地方上的计划生育口号还是“三个刚刚好”,但军队里,计生政策已先行一步,不允许生第三胎了。对“计划外”生育的军官,政工干部直接找谈话:你是要“帽子”,还是要儿子?
在军令如山倒、以服从为天职的军队,无疑,几乎所有人都选择要“帽子”。
记得有一天,母亲去医院了。我隐约听大人说,母亲是去做流产,流产的,是个男胎。
如果母亲当时生下那个孩子,我这个弟弟应有四十岁出头了,现在正是中国紧缺的劳动力人口的一分子。谁能想到: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
母亲后来常讲:幸亏随军晚,赶在随军前生了你们姐弟三个。当时为什么没有早随军呢?之前我父亲所在的20军驻扎在杭州,在富饶繁华的人间天堂,军队想解决家属的随军问题,并不容易,随军指标太紧张了。
所以一直拖了好几年,20军换防到贫困的河南,我家的随军问题才解决。
这也算是因祸得福吧,否则,我现在的弟弟,可能也被“计划”掉了。
七十年代我们母子四人
而父亲的一名战友,人生为此承蒙上了悲剧色彩。
七十年代后期,父亲战友夫妇已生了三个女儿,妻子又怀孕了,夫妻俩一直想把孩子生下来。但在严厉的纪律之下,还是被迫引了产。
妻子在手术台上看到了死去的胎儿,是个男胎,当时神智就乱了,后来随丈夫转业到地方后,大脑一直都不太正常,路上看到小男孩就呆呆傻傻。
如果这位母亲还健在,应有八十岁了,是日益庞大的老龄化银发族的一员了。不知多年前的哀痛,可被时光抚平了。
七十年代末,我们全家随父亲转业回到家乡安徽,地方各行政机关、企事业单位,这时开始实行计划生育了。母亲单位有名男职工,叫项庆生,爱人是护士,这对年轻的双职工夫妇刚生下宝贝女儿,就领了独生子女证。夫妇俩租的房子与我家紧邻,夏天的晚上,大家都在屋外纳凉,项庆生叔叔给我们算了一笔账:独生子,政府每个月给5元的独生子女费,独生女,则给6元。一年下来,就是72元,领到十八岁,就是1296元!这笔钱,他们夫妇一分钱都不会花,存下来给女儿做丰厚的嫁妆!少年的我,在一旁听呆了:这是多大的一笔巨款呀。带他们女儿的农村小保姆,一个月的工资才几块钱。我和这对年轻父母,做梦也不会想到,1296元的巨款,几十年后,在年年递增的通货膨胀之下,已缩水到只能在饭店请一次客了。而直到今天,大多数省份的独生子女费,似乎还是每月5元或6元。以致于很多父母,忘了或者懒得去领。尽管私下抵触,但大多数公职人员(按我奶奶的话说,就是每月拿薪水的人)都很朴实、听话,响应政府的号召:只生一个好。小镇上,供销社是好单位,各项工作自然也要走在前面。一名女职工,1974年生了头胎女儿,完全可以趁政策比较宽松的窗口期,再生一个娃。但她与几名女伴联名向单位写了决心书,表示坚决只生一胎,主动做了绝育手术,成为计划生育先进个人。三十年后,已过天命之年的这名女工,独生女儿因病去世,留下一个四岁的外孙女。夫妇俩痛不欲生。后来这对失独老人,从再婚的女婿处要到了外孙女的监护权,从头再做父母,一把屎一把尿,又把外孙女养大。现在,这对老夫妇慢慢走出了丧女之痛,常去县城的公园,和许多老人一起唱黄梅戏,消磨晚年时光。如果时光能倒流,我相信,这对老夫妻,肯定愿意再生一个孩子,而不要那些光荣证、大红花。独生子女家庭,犹如赤手空拳走钢丝,万一失独,就是跌下万丈深渊。如果家中还有其他子女,就算跌下深渊,会多一条保险带系着,多一张安全网托着。当然,不甘心的公职人员,也会想出种种办法偷生二胎。八仙过海,各显神通。要想正大光明地生二胎,最好的办法,就是走后门给孩子搞个虚假医学证明,证明孩子智力残疾,或者身体残疾。这在民风彪悍的北方地区比较多。南方管得严,公职人员也能想出五花八门的办法。我家乡的一名公务员,把妻子偷偷送到乡下,偷偷生了个二胎,孩子的户口,上在自己务农的弟弟夫妇名下。现在这孩子现在二十多岁了,但可能终生都得喊父亲“大伯”了,否则“大伯”的铁饭碗就得丢。对违反计生政策公职人员的的处理,是终身追溯的。这总让我想起《射雕英雄传》里西毒欧阳锋与侄儿欧阳克(实则亲生儿)这对叔侄。荒唐事、难言隐,无法一洗了之。但公职人员违反计生政策(不仅仅是指自己超生)是高压线,一旦被发现,处理是极其严厉的。一名育龄妇女,绝育手术后,竟然又怀孕了,生下了超生子女。按规定,做了绝育手术后又怀孕,不能处理本人。计生部门很恼火,查!调查认为是医生(同时又是医院院长)是假装手术,在手术台上并没有将她的输卵管结扎。院长被开除党籍、开除公职!院长一直不服,余生都奔波在申诉的路上,但直到去世,也没有申诉成功。如果他活到现在,看到形势已大变,又在鼓励人们生育,他是该哭,还是该笑?计划生育,有时还被个别心术不正的人用作害人的毒箭。皖北的阜阳,宣传系统一女官员,多年前眼红同事要提拔,向纪委诬告这名同事超生。后来虽经组织调查还了此人清白,但提拔还是受到影响,推迟了一两年。这就是给当地形象抹黑的闹剧了。而在多子多福思想根深蒂固的农村,计划生育政策的执行难度大得太多!我刚参加工作时,老家在河南的一名领导,在办公室总是接到老家亲戚的电话,说因为超生,家里的牛被计生干部牵走了,计生干部马上要上房扒瓦。能否请我这位领导对县长或者乡长说个情,把牛牵回来,房子别拆了。我的领导接到这些电话,头皮发麻,但还是硬着头皮找家乡的官员说情。如果家里没有关系,农村超生游击队的标准动作,就是“出去躲”。只要能把儿子生下来,牛可以不要,房子也可以不要。一农村妇女,生了两个女儿又怀孕了,从家中被拉去引产,她挣脱计生人员的胳膊,跑到婆婆面前跪下,哭着对婆婆说:我对不起你家,没能生个儿子!对我讲述这事的计生干部说:当时,她自己也流泪了。可这是硬性政策呀,他们只是执行者,也没有办法。泼辣的农妇,则敢与干部针锋相对干仗:“嫌地球上人口多了,你自己可以自杀啊,减轻人口压力,从你自己做起!” 以现在的眼光看,农民这种朴实的思维,倒是很符合社会学和经济学原理: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人,才是所有经济要素中,最最根本的驱动力。农民,才是最早理解“人口红利”的人,比起一些砖家、官员,他们早就从生活中琢磨出了这个道理。一对农村夫妇,早年为了“躲”,大隐隐于市,在安庆市里的居民区租房,生下了三个孩子。老板妻子后来对我说:那些城里人,看到我带着三个孩子,不屑地议论:看看,农村人,素质低,就只知道生孩子!现在倒过来了,他们可羡慕我了,这三个孩子,就是我们夫妇一生最大的财富!可不是嘛,城里人,如果单位好,退休工资拿得多,或者子女孝顺,晚年可能还马马虎虎;如果是城市的底层工薪者,或者下岗内退,只有一个子女,晚年生活之艰难,真是如鱼饮水,冷暖自知了。严厉的计生政策,挟雷霆万钧、摧枯拉朽之势、确实把中国几千年来极其顽固的重男轻女、男尊女卑、传宗接代观念冲击得七零八落,社会意识逐渐与现代文明接驳、接轨。计生政策的执行部门是各级计生委。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国家计生委有多重要?权力有多大?——计生委主任,是由副国级的国务委员兼任!这在各大部委中,很少见。直到最近几年,计生委才并入卫生局,合称卫计委,然后卫计委又更名为卫健委,连“计”字都悄悄消失得无影无踪了。多年前,我看到朱相对计生委主任讲的话,大意是:“我们在这头拼命发展经济,你们那头(指计生委)一定要把笼子(指人口)扎紧!否则我们白费劲了,经济发展得再好,给人口一平均,人均又在全球垫底了!”那时,我觉得这话讲得很有道理。可后来我做了个纵向比较:六十多年前,三年“困难”时期,,那时中国只有五六亿人,可为什么还有那么多人吃不饱、甚至饿死呢?
1982年之后,中国人口始终多于10亿,现在则是14亿多,按说应该比六十多年前的5亿人更穷困、吃穿更紧张、住房更困难。可事实恰恰相反,中国已一跃而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再做个横向比较:韩国的人口5千多万,是它北边邻国的人口的两倍多,可韩国的富裕程度,恐怕是人口少得多的北边邻国没法比的。人口大大增长了,为什么创造的财富反而增加了、人们的生活反而富裕了呢?为什么地球并没有拥挤不堪呢?前总理温相最近在《我的母亲》一文中说:“我心目中的中国,应该是一个充满公平正义的国家,那里永远有对人心、人道和人的本质的尊重,永远有青春、自由、奋斗的气质。”四十年来,正是制度解放的红利,让亿万中国人焕发了无穷的主动性和创造力,摆脱了贫困和贫穷。人口红利的本质,是制度解放的红利,是对人道和人本的尊重,是对每个人的生命权和人格尊严的尊重。如果人只是个冰冷的数字,而不是血肉之躯,就如成都49中高二学生小林坠楼身亡的那几份冷漠的通报,那么,计划生育也好,鼓励生育也好,本质上人还是被当作调节工具和手段,而不是终极目的。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的悲喜剧,也许还会周而复始。
想看作者的更多原创文章吗?长按上方二维码,关注她的公众号:有风来无声
这是成都学生坠亡事件中最大最恶劣的造谣!
也就是为了方方,我有时还会和人争辩
惊心!良心医生揭医疗黑幕:有多少患者成了唐僧肉 ?
严重撕裂的现实社会,左中右谁应引领未来
从张医生到姚老师,说真话为何这么难?
喝了板蓝根不用戴口罩,就问董事长牛不牛逼
黑,因为有伞遮天!
老胡:这一鞭子挨得有点冤!
公众号商务合作请加微信2150111或加qq2150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