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东北为什么衰落

海东青与傻狍子 东北知识局 2021-10-03

一个关注东北人文、地理、历史的公众号↑


地缘优势不再

文 | 海东青


先吐槽,然后再说正事。
 
自从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发现东北10年间减少180万人口以后,唱衰东北的声调就再次喧嚣起来。一些不负责任的媒体甚至以讹传讹,宣传东北每年流失200万人口。
 ▼


一时间各种批评指正的言论涌向东北,大有让全体东北人向国人谢罪的意味。
 
对于东北的现状,不少东北人也是一副怒其不争的样子,一边自我反思,一边向外界揭露自己见闻的丑恶,来表达“世人皆醉我独醒,举世皆浊我独清”的无奈。
 
有了东北人的自我背书,不良媒体高潮起来,不断发表一些耸人听闻的推文,给东北人贩卖焦虑,甚至为了吸引眼球开始胡编乱造,涂抹他们觉得东北应有的样子。
 ▼
(2016年,《财经》杂志官方公众号推送了一篇题为《春节纪事:一个病情加重的东北村庄丨返乡日记》的文章,以东北记者的口吻描述一个礼乐崩坏的东北村庄,文中用了大量“阿婆”“幺儿”等非东北方言,后被新华社和辽宁省委证实为虚构杜撰。从那时起笔者开始关注网络上专门针对东北的舆论打击力量,也是从那时候起,这股力量的东北话水平明显提高)

 
客观的讲,东北近年经济状况确实不好,整体上人口流出,昔日“共和国的长子”的硬汉形象在网络上已经被调侃为“轻工业直播,重工业烧烤”的滑稽形象,每每调侃总能吸引大量的流量,这也算是东北在互联网时代的贡献。
 
至于东北为何衰落,谁还真正关注呢?没有什么比嘲笑一个没落贵族更快乐的事情了。
 
这期我们来严肃的探讨一下东北衰落的原因。
 
之所以说要严肃的探讨,是因为已经丧失舆论高地的东北,成了一块任人涂抹的画布,从专家到路边社编外记者,谁都要比划两句,反正也不用为言论负责。
 
比划的内容从最初的产业结构不合理、营商环境不佳、经济体制僵化的评价;发展到气候寒冷,不适合居住的想当然;再到东北文化和东北人不行的嘲讽。
 
墙倒众人推也不过如此。

下面开始进入正题。
 
如同探讨中国崛起,无法回避加入WTO参与全球分工带来的红利一样;讨论东北衰落问题,也应该采用更广阔的视角。如果把东北与东北亚其他国家作为一个整体研究,从地缘政治方面入手,问题就变得明朗起来。
 
从地缘政治上看,东北作为一个独立的地理单元,是东北亚的天然中心,他施展的舞台理应在东北亚,这在过去的一百年里已被数次证明。
 ▼
(东北在东北亚的位置图)


结合俄国、日本、朝鲜半岛及蒙古的近代风云,我们就能看出,东北的百年兴衰,与东北亚地缘政治变化密切相关。每当东北亚出现一体化趋势的时候,都是东北发展的黄金时期,反之,则是东北衰落的时期。
 
下面就让我们回顾一下,近代以来东北与东北亚之间的关系及其结果。

在世界进入近代化前,东北地区一直是本土民族(点击查看《东北都有哪些民族》)的舞台,他们周期性的崛起或衰落,大部分时间扮演武力和人口输出角色,是东亚大陆的地缘大锤。
 
作为古代最后一把大锤,清军入关锤烂明朝残余势力后,将东北作为龙兴之地封禁 (点击了解清代柳条边墙),把东北与关内隔绝起来。
 ▼


当时的东北亚,俄罗斯还未到来,朝鲜奉清朝为天朝划江而治处,而日本也幕府统治下闭关锁国。这一时期的东北完全是一个封闭孤立的存在,是近二百年来最孤寂的时代。

到了19世纪中后期,日俄围绕东北利益的周旋,使东北亚地缘政治格局发生剧烈变化,东北从偏僻冷寂之地一跃成为远东核心热土。
 
首先引爆这种变化的,是东进拓土的沙皇俄国。沙俄通过《瑷珲条约》和《北京条约》鲸吞外东北,将黑龙江以北、乌苏里江以东的土地纳入版图,之后不断南侵,将势力渗入东北,力图实现“黄俄罗斯”计划。
  ▼


昔日的蕞尔小国日本,在经历明治维新后,如同嗑药般雄起,经济军事实力大增,扩张的野心也更加膨胀,推动军国主义的“大陆政策”。首先借朝鲜东学党起义的机会,抢滩朝鲜半岛,之后赌上国运,发动甲午战争击败中国,控制辽东半岛。
 ▼


日俄两国的势力全都深入东北,冲突开始显现。
 
在“三国干涉还辽”事件中先下一筹的沙俄,抓紧在东北进行布局,修建中东铁路,划定铁路附属地,建造城市,实行移民。日本则退守朝鲜,用甲午赔款扩军备战,为一下场国运大战增加筹码。
 
此后的东北局势,沙俄势力意图南下饮马大连港;日本伺机北上圆大陆国美梦。
 
就这样,日俄碰撞出的火星点燃了火药桶,日俄战争爆发了。战后双方以长春为界,分东北为南满和北满,各自进行殖民开发。
 ▼


此时东北被迫与欧洲文明和东洋文明捆绑在一起,尽管现实充满血和泪,但东北亚一体化已经初见雏形。
 
此时中国对东北的定位也发生了变化。清政府认识到东北边疆危机与两百年间持续的封禁有关,开始逐步放松对东北的移民管制,形成了“闯关东”人口迁徙大潮。之后掌权的奉系势力,为了增加自己的实力,也不断从关内招募人口。
  ▼


到1894年甲午战争前,东北人口已经从清军入关前的350万增加到680万。到了1911年清朝灭亡前,东北总人口已增加到近2000万,具备了充足的“人口红利”。
 
此时的东北已经汇聚土地、劳动力、资本和企业家才能四大生产要素,恰逢东北亚一体化的历史机缘,突然迸发出蓬勃的活力,跨越进入近代工业社会。
 
近代工业化的成果直接体现在铁路的修筑上。俄国人修建的T字形中东铁路以及其他支线,日本在日俄战争期间修建的系列军用铁路,形成了东北铁路的大动脉。
   ▼


这些铁路改变了东北的城市格局并影响至今。哈尔滨(点击查看《什么是哈尔滨》)从松花江边的小渔村一跃成为远东小巴黎,长春也取代了吉林市(点击查看《什么是吉林》)成为吉林省的中心。东北的三座省城奉天、吉林、齐齐哈尔,还有新崛起的哈尔滨、长春,以及两大港口大连和营口,全部纳入到完整的铁路网络中。
 
到1903年中东铁路竣工时,清政府管辖区域的铁路只有300余公里,除了从唐山到辽宁绥中的关东铁路200公里,其余零零散散的分布在京津唐附近,而中东铁路总长就有约2500公里。
 
到清政府灭亡时,中国共计修建铁路9100公里,其中东北3400公里,占有中国40%的比重。而中国其他地区,只有北京和上海附近有几条铁路,其余的铁路都是短线点状分布。
 
铁路的开通推倒了多米诺骨牌,带来连锁反应。
 
西伯利亚大铁路为东北亚地区带来了大量的人口和资本,直接带动了黑龙江和松花江航运业的兴起。
 
通过铁路和航运,东北的货物不仅销往西伯利亚和远东,还通过海参崴,销往世界各地。这一时期,北满成为亚洲最大的大豆、面粉、面包、酒精、啤酒生产基地和出口基地。日本资本也不甘落后,进入到东北的各个行业攻城略地。
(哈尔滨街景)


一时间,北满和南满对外贸易额剧增,东北各地海关一片繁荣兴旺。1928年,民国政府曾经对中国45个海关港口贸易额进行过统计,上海海关居于首位,大连第二,哈尔滨第六。如果统计贸易差额,哈尔滨则是六大海关中,获取贸易利益最多的,大连位居第二。
 
当然,从19世纪中叶到“九一八事变”这段时间,日俄扩张带来的一体化,并不是为了造福东北,而是为了满足扩张的野心,掠夺更多的资源。这一时期东北创造的财富,大部分被日俄以及统治阶层权贵攫取。
    ▼


但不可否认的是,在一体化框架内,列强投资的铁路、厂房、机器、技术和工厂组织制度客观上奠定了东北工业化的基础,工业化衍生出来的商业、服务业等,则给当地居民和移民留下了生存的空间。
 
我们还拿人口数量做比较,就是东北人口仍在持续净流入,在1931年“九一八事变”发生前,总人口已经高达3000多万,比1911年时又增加了1000多万。
 
在日本吞并整个东北以后,在日本主导的一体化框架内,东北发展的步伐仍然没有减缓。为了深挖战争潜力,日本人对东北进行了详尽的规划开发,加大投资,重工业在工业体系中比例越来越大。
 ▼


1940年代,根据统计,东北产煤量占全国49%,生铁产量占87%左右,钢材产量占93%,电力占78%。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中国共有接近3万公里的铁路,东北有铁路12000公里,约占40%。
 
正是由于东北领先于全中国的基础设施和工业基础,1949年后,国家对东北的投资比重比较高,“一五”期间对东北的实际投资额占全国投资总额的15.3%,苏联援建中国的156个项目中,有56项落地东北。
    ▼


此时的东北头枕苏联、背靠朝鲜,处于社会主义阵营一体化的怀抱之中,与苏联远东、朝鲜的政治、经济联系非常紧密,计划经济得到坚决贯彻,经济社会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但是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进入60年代,东北的地缘政治环境开始恶化,一体化的成果开始瓦解。
 
首先触发这种恶化的还是北方邻居苏联。中苏从50年代末出现分歧,60年代开始交恶,东北边境就一直呈现高度紧张的备战状态大量企业被成建制的搬迁三线国家对东北人财物的外调远远多于投资。尽管此时的东北仍在大工业的惯性下继续发展,但透支了发展潜力,埋下了未来衰落的种子。
  ▼


70年代中美建交以后,中国东南沿海地缘政治环境突然好转,国家开始实行改革开放,投资方向向南转移,东北经济增长速度也陆续被沿海超过。
 
进入90年代,东北的地缘政治经济进一步恶化。中苏关系刚刚实现正常化,苏联便在与美国的争霸斗争中走向崩溃解体,远东地区经济和人口情况持续恶化,东北丧失对俄桥头堡作用。
 ▼

 
另一个社会主义好友朝鲜,因为中韩建交与中国撕破脸,继而为了谋求宇宙大国地位引发朝核危机,在国际的制裁中变成了一个封闭的国家,向东北关上了大门。(点击查看《鸭绿江上的小岛是谁的》)
 
社会主义一体化阵营解体,东北再次出现地缘上的孤立。
 
而东北自身则经历了90年代的国企大下岗,社会原有结构坍塌,整个社会陷入一片迷茫;在地理上又没有面向日本海的出海口,面对日韩高速发展带来的机会只能望洋兴叹。
 ▼
(东北在大下岗期间没有发生社会骚乱已是对国家做的最大贡献)


进入新千年,域内国家关系错综复杂,域外大国插手干涉,东北亚已成为世界最危险的火药桶之一,卧榻之侧的东北无论如何也无法安稳酣睡。
 
针对东北困境,中国曾出台“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图们江开发”等政策,但在如今的东北亚地缘僵局中效果并不如意。
 
为了打破这种僵局,域内国家也尝试成立“中日韩自贸区”等一体化战略,但因种种原因至今仍未实现。
 
新世纪的第二个十年,中国战略转而西进,提出“一带一路”构想,在东北亚战略方面暂无建树。
  ▼


百年东北因地缘而兴,又因地缘而衰,似乎有种因缘际会的味道。过去东北有多雄壮,今天东北就多尴尬,只要东北亚的地缘政治僵局无破局迹象,东北就会继续过捧金饭碗讨饭的日子,这其中又夹杂着东北人多少的憋屈与不服呢。
 ▼

 
反观东南沿海,在东北高歌猛进的时代,如同稻田里耕地的老水牛,深陷淤泥之中,看不见出头之日,但乘着改革开放带来的地缘优势,迅速脱胎换骨,暴发起来,活力四射。
 
这一场景是多么的熟悉,这就是所谓的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吧。
 
但谁又能保证地缘政治环境不再变化呢?

如今略显冷寂的东北,需要等待下一个地缘机会的出现。


本文参考了《东北为何衰落》部分内容,作者杨琳,编审郑廷鑫



——The End——


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东北知识局”

专注于东北的

人文、地理、历史


点击探索东北地理历史

东北从何而来|清代长城——东北柳条边

鸭绿江上的小岛究竟是谁的|谁是东北的塑造者

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这是牡丹江

什么是吉林|什么是抚顺

什么是辽阳|什么是哈尔滨


点击探索东北美食

烤冷面简史|酸菜罗曼史|抚顺人的乡愁


东北知识局

专注于东北的人文、地理、历史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