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在最不发达的国家担任外交官——仇伯华的传奇经历

宜兴网 外交官说事儿 2020-09-16

家里穷,念书的钱看你和兔子的本事了。

仇伯华于1953年出生于宜兴和桥镇仇家村(现为和桥镇永兴村)。在村民们的记忆中,在新中国成立前,村上没有哪户人家能供养自己的孩子上学读书。

仇伯华

曾任中国驻莱索托使馆一秘、参赞,

外交学院党委副书记,

中国驻莱索托大使。

仇伯华的父亲是生产队的副队长,干活特别“卖命”。尽管如此,家里仍是出了名的穷。一家人只能居住在不足30平米的破瓦房中,家徒四壁。仇伯华上大学前,衣服都用大人的旧衣改的,常赤脚上学,冬天几乎只有单衣可穿,挨饿是常事。

到了上学的年纪,父亲抓了两只长毛兔给仇伯华说,家里穷,念书的钱就全看你和兔子的本事了。除了割草喂兔,还要打猪草,做农活时他会抓紧时间背书,燕子、野兔、小草,落到他眼里,便是造句作文的素材。晚上烧猪食时,他借着柴火那点微弱的光线读书。离火太近,看书太入神,好几次烧焦了眉毛。他看了不少书,几乎能把《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从头到尾背出来。他的成绩一直名列前茅,作文更是出色。

1969年9月,仇伯华父亲不幸病故,家中的日子更加艰难。作为长子,16岁的仇伯华忍痛辍学,挑起家中重担。为多挣点工分,像挑粪罱河泥这样的重活脏活,他都抢着干,年纪轻轻背就有点驼了。仇伯华渴望学习,借了书自学高中课本,田间休息便是他的读书时间。仇伯华说,那时似乎没有比能借到书更幸福的事了。

机会,总是给那些有准备的人。1971年,北京外国语学院(现北京外国语大学)到江苏招生。务农三年的仇伯华,成绩出众,被北外录取。事后北外招生老师透露,他写的作文给他们留下深刻印象,并说在当时的学习环境下能写出此等文章实属不易,正是他们想找的人选。

仇伯华却犹豫了。4个年幼的弟妹,最小的年仅4岁,最大的不过12岁,他一旦离开,母亲负担之重可想而知。母亲勤劳、开明,说哪怕砸锅卖铁,也要让儿子上大学。仇伯华是村里有史以来出的第一个大学生。临行前,公社书记谈德权同仇伯华长谈了一次,让他不要牵挂家中,会尽量照顾。仇伯华带着家乡父老的重托,跨入北外大门。

两只胳膊上写满了单词,一路走一路背。

进入北外,仇伯华被分在亚非语系学习冷门的老挝语。当时印度支那三国(指越南、老挝、柬埔寨)人民的抗美救国斗争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中国的东南亚外交急需语言人才。

为了节约时间,仇伯华假日基本上没有回过家,更没有睡过一次懒觉。学校熄灯早,他打着小手电学习。他把单词写在胳膊上,有点儿时间就撩起胳膊看看单词。北外迁回北京后,他有次去天安门广场参观,需要步行20公里,他在两只胳膊上写满了单词,一路走一路背。

知识面窄,眼界不开阔,对国际关系了解不深……这些也时时困扰着仇伯华,他相信勤能补拙。

面对国际形势的复杂多变,仇伯华有意识地训练自己,扩大考虑问题的角度,从全局的观点看问题,思考外交方针是怎样的考量……仇伯华的学习经验,甚至被选入北外《教育革命通讯》,向全校师生推广。

1974年10月,仇伯华提前毕业,被派往老挝留学,在当地的师范学校继续学习老挝语。2年后,仇伯华正式成为中国驻老挝使馆工作人员。仇伯华成了班里第一个出国留学,第一个在入学后入党,第一个出任驻外大使的人。

既有深厚的国际友谊相随,

也有流弹炮火疾病相伴。

仇伯华是一个农民出身的外交官,农民的赤诚和朴实的特质,始终伴随着他。

仇伯华从事外交工作,足足有四十多个年头,其中近三十年时间,都是在国外度过。他先后在老挝、津巴布韦、莱索托、巴布亚新几内亚工作,并先后出任中国驻莱索托和巴布亚新几内亚大使。这些都可以说是世界上最不发达的国家。

2014年,巴新总统奥尼尔

向仇伯华赠送国鸟天堂鸟纪念品。

外交官的工作也很琐碎,不乏 “鸡毛蒜皮”的工作,从找房租房、买菜做饭、记大事记、写报告,到办理护照、签证……一个使馆有时只有寥寥数人。即使是大使,经常也身兼数职。大使,其实就像是担任使馆里的大家长,大事小事都要过问。

当然,外交官的主要任务是了解对方、宣传自己、促进合作、加深友谊。仇伯华十分重视调查研究,每到一地,尽可能多地接近当地民众,了解实情,以利于向国内提出正确的外交工作建议。

在巴新拉包尔向中学生讲中国故事

莱索托和巴布亚新几内亚,经济落后,治安恶劣,疾病肆虐,一些国家的使馆人员怕脏怕累怕不安全,不愿离开首都。在两地都任使团长的仇伯华却经常驱车,翻山越岭数百公里,深入不毛之地,参加当地活动、发表演讲、接受采访,介绍中国在有关问题上的立场、主张和中国梦的内涵……

在艰苦地区工作,时有生命危险。疟疾、血吸虫、黄热病等疾患曾多次夺走我侨民和外交官的生命,恶劣的治安环境也时刻威胁着他们。有一次, 仇伯华驱车到某地办事时,正遇一股歹徒武装抢劫。他开车刚驶进大门,歹徒就向他冲来,并将枪口瞄准了他,他急中生智,赶紧掉头,加速驶离……

会见巴新国父、前总理索马雷

仇伯华在驻在国广交朋友,非常善于用朴实的语言与别人交往。仇伯华的农村生活经历成为向外国朋友介绍中国变化的活材料,说服力很强,尤其赢得莱索托首相莫西西利的欣赏。这位首相也来自穷乡僻壤,也当过农民。他们每每交谈,由于共同语言多,许多棘手问题都可迎刃而解。

仇伯华在莱索托的一段经历,分外特殊。

中国与莱索托1983年建立外交关系,1990年,因莱与台湾“复交”,我国被迫中断与莱外交关系。1993年4月莱索托巴苏陀兰大会党执政后,公开表示愿与中国实现关系正常化。两国各自指派各自驻肯尼亚使节于1993年12月30日签署复交公报,决定自1994年1月12日起恢复外交关系。

这段短短的文字中,掩藏着很多不为人知的故事。

早在1993年8月,仇伯华便以我驻莱使馆原馆舍看管人身份赴莱,直接了解情况,掌握动向,开展推动中莱复交工作。长达5个多月的时间,仇伯华孤身奋战,危机重重,举步维艰。

莱索托人口200万,是非洲涉台问题比较严重的国家,也是一个主要靠台资企业解决就业问题的国家。台商在当地有逾8亿美元的巨额投资,直接雇佣当地员工5万余人。

在抵莱之前,台湾方面就通过一些“关系”,获得了仇伯华赴莱的消息。他每次请客吃饭或者与人聊天时,总能发现周边有带着特殊任务的台湾人在“洗耳恭听”,时常还有人向他居住的太阳旅馆的服务员们打听他的行踪,晚上他也经常会接到莫名其妙的骚扰电话。出于同样的原因,他还在1993年11月遭遇两位莱索托的警察持枪闯进旅馆,他们企图强行带仇伯华去警察局接受审讯,看他在莱居留是否合法。

当时仇伯华赴莱,持的是普通护照,开的是私人牌照汽车,不享有外交豁免权。由于工作需要,他必须常常驱车上千公里去中国驻临近国家使领馆出差。进出有关国家海关时,经常遭遇警察的歧视和刁难,有时甚至被当作非法移民加以质问审查。

1994年1月23日,莱军队两派在距离太阳旅馆一百多米处的山头上激烈交火,炮弹呼啸,震得玻璃窗格格响。其中一派军人甚至将装甲车停放在了旅馆大门口,欲将旅馆当作基地。旅馆工作人员事先都已逃离,仅剩仇伯华等数人,与外界失去联系,进退两难。当天傍晚,仇伯华趁着双方交火暂停的间隙,冒着流弹抄小路转移到了安全地区。

种种险情,当时只想着把自己的工作办好,若干年后想起,他才开始感觉有点后怕。

中莱复交后,仇伯华又继续在我驻莱使馆工作了3年。而后2003年8月,又再次受命赴莱索托,担任中国驻莱索托大使。

和莱索托的中莱友谊小学学生在一起

作为中国大使,他将两岸同胞聚集到了一起。

仇伯华秉承“外交为民”理念,始终把保护中国公民的合法权益作为使馆工作的重中之重。他在驻莱索托大使任上,帮助维护中资企业和中国公民的合法权益,深化双边互利合作,引导台湾企业和商人,不参与“台独”分裂活动,尽力为他们排忧解难。有一次,一家台商成衣厂遭遇大火,仇伯华及时赶赴现场,慰问受灾人员,请求莱索托有关部门奋力救助,减少损失。这些体现两岸同胞一家亲的做法,令一些台商将使馆作为依靠,遇到难题就向使馆求助。莱索托首相莫西西利曾风趣地说,在莱索托已实现了两岸和平统一,中国大使已将两岸同胞聚集到了一起。

2012年6月,4名中国公民在巴新经商时遭歹徒残忍杀害。仇伯华第一时间约见巴新总理、外长和警察总督,强烈要求巴新方全力以赴侦破此案,采取有力措施保护中国公民的生命安全和合法权益。在中方督促下,巴新警方破天荒地迅速破案,不几日就将杀人凶手缉拿归案。

仇伯华的外交风格,为他赢得了驻在国政府和民众的高度信任。他在两任大使任上,深化了互利共赢合作,巩固了国际友谊,维护了我国的核心利益。在他离任时,莱索托国王、首相和巴新总理都分别为他饯行。莱索托外交大臣还专门致函时任外长的李肇星,恳请中国政府延长他的任期。

2008年汶川发生地震后,莱索托财政大臣说服首相动用政府储备金,通过仇伯华向灾区捐款,约合人民币500万元,成为非洲国家中人均捐款最多的国家。莱索托在向汶川捐款前没有向外提供援助的先例。

他是宜兴的国际宣传员,

老外因为他爱上了紫砂壶。

仇伯华热爱家乡,热爱宜兴的一草一木,愿做推动宜兴走向世界的义务宣传员、志愿者。在任驻外大使的9年期间,他每年都要采购数量不小的紫砂制品作为重要礼品赠送友人,并附上一句,这是来自自己家乡的特产,有特殊的纪念意义。

有一年,莱索托财政大臣来北京参加国际会议,他要仇伯华推荐最具中国特色的传统产品带回国,仇伯华再次毫不犹豫地推荐了宜兴紫砂壶。这些年,他虽然走得很远,但心却始终和祖国及家乡紧密相连。

图文 / 宜兴网

编辑 / 小哈

更多精彩

敬请关注“外交官说事儿”

联系我们




战略合作伙伴

别去电影院了——

让家变成你的私人影院 

Cine More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