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交部大楼里的故事(十二)| 来自农村的外交官——花钱如流水
赵民康从英语培训班毕业之后,恰好遇到东南亚三个国家同我国建交,他就被派到我国驻某国大使馆工作,职务是随员。
16位建馆打前站的人员到了驻在国首都,住进了一家中上等的国宾饭店。这是赵民康第一次住这么高级的地方,其实很一般,但他却感觉简直是当了神仙。
打前站的人员安顿下来以后,就通知国内来第二批工作人员,最后大使到任。全馆租了两层的房间,加上用餐、会客、举办各种活动,每月开支的费用可买两辆奔驰车。
赵民康大体算了算,人均到他头上的费用需要他家乡全村的人累死累活劳动一年还不够,也就是说全村一年劳动所得不够他一人在国外的花销。
“亲爱的农村父老乡亲们,你们养育的孩子到了外交战线,出国工作也没有忘记你们呐,他在国外花钱时算过账啊,他知道这些钱上都有你们的血汗呀!”想想这些,赵民康在国外的日子里就格外努力工作,心想只有这样才能对得起国家,对得起人民,对得起自己的父母和所有农民乡亲。
其实,随着职务的不断提高,赵民康后来了解的情况越来越多,明白了在东南亚驻在国所花的那点钱只不过是小钱。外交就得花钱,哪个国家都是如此,那些发达国家更是不得了,连那些比我们穷的国家,他们的外交官工资都要高出我们许多。
当然,该省的还是要省,而该花的不能不花。在这点上,赵民康告诫自己,不要以小农的思维看待这类问题。农民出身给赵民康带来了许多天然的优点,农民的缺点同样在他身上留下了烙印,所以他时时提醒自己,努力用无产阶级的指导思想来改造和武装自己。
“的确良”——70年代的时尚
这里说的是公家花钱,他们个人收入可寥寥无几。赵民康在国外的生活补贴是每月42元人民币折合成外汇,一年下来买不了几件东西,买得最多的是的确良布,当时在国内是高档消费品,而国外已大量普及,价格比国内合算,回国后送礼极受欢迎。
不过,令国内人羡慕的是出国人员保留在国内的工资,可以说是领双份工资,这在当时就是不得了的事,所以很多女孩子要嫁给外交部的小伙子。
20世纪90年代我国驻外人员的工资有一次大提高,国外工资是国内的好几倍,但仍然是世界外交人员中最低的,大使才拿1000多美元,顶多是发达国家大使的1/10,有些非洲国家的大使工资是我国大使的5-7倍,而我们的外交人员工作量则是人家的好几倍。可以说在世界外交官中,我国的外交官做事情最多,拿工资最少。
对此,我国的外交人员能够理解,我们是不发达国家,人口太多,还有很多贫困地区,我们这一代仍然是需要付出和牺牲的一代。出身农村的赵民康对此更能理解。
整个使馆的工作人员在国宾饭店住了16个月,太贵了,就另找了一个公寓楼,一住就是几年。这座公寓楼是当年美国侵略该国时美军驻在这里的司令部。到了第三任大使才建了自己的大使馆。
— 未完待续 —
文字 / 青峰石 《外交部大楼里的故事》(小说)
图片 / 网络
排版 / 元元
外交部大楼里的故事(小说连载)
(一) “官帽”大楼里不为人知的外交事儿
(二) 周恩来的传人(上)
(三) 周恩来的传人(下)
(四)从将军到大使——兵团首长
(七)从将军到大使——大使培训班
(九) 来自农村的外交官——不幸与万幸
(十) 来自农村的外交官——外交部报到
(十一) 来自农村的外交官——另类大学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