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隔空传音 | 吴思科大使:疫情“魔镜”照出世间百态 应对之道唯有“自强不息”

外交官说事儿 外交官说事儿 2022-07-19






编者按

由“亚洲礼仪文化研究中心”主办,“外交官说事儿”协办的全球疫情下,中国对外交往的“危与机”视频会议于近日成功举行。资深外交官与专家学者们各抒己见,深入浅出剖析“海面下的真实冰川”,寻找应对危机的解决之道。




吴思科

曾任外交部亚非司司长;2000年至2007年先后担任驻沙特阿拉伯大使、驻埃及大使兼驻阿拉伯国家联盟全权代表;第十一届全国政协委员、全国政协外事委员会委员;2009年至2014年任中国中东问题特使。



01

患难之际见真情

疫情爆发以来,国际形势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大家都在讲“新冠疫情是一面镜子”,折射出世间百态,照出了光辉的人性,也透视了自私的欲念,能够让我们更加清晰、理性地看待全人类所面临的“危与机”。

新冠肺炎病毒爆发初期,特别是疫情在中国肆虐之际,我们遭受了突如其来的冲击。当时世界上有一股很重要的力量,包括不少西方国家,对我们表示支持、同情和声援。危难之际,这种好朋友、好兄弟的情谊充分体现出来,增加了中国抗击疫情的决心。

使我感触最深的,还是发展中国家的这些兄弟。当然,我关注更多的是中东国家。例如伊朗,在长期受到制裁、经济比较困难的情况下,政府、民间、企业迅速响应,向我们表示支持并提供力所能及的援助。

支持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特别是这些拥有古老文明的国家,除了领导人发来慰问电、慰问信之外,民间的支持也体现得非常突出,其中不乏具有文化内涵的方式。例如,在迪拜的哈利法塔、伊朗的自由塔、埃及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地标、世界级文化遗产建筑上,打出中国国旗或者“中国加油” “武汉加油”等表示友好和声援的图案和文字,非常鼓舞人心。

02

世界绝非只有一种声音

同时,我们也听到另一种声音,特别是在美国,有人很庆幸,宣称“机会来了,我们的企业可以从中国回美国了”。

在人类文明发生猛烈碰撞的一瞬,灵魂深处的强大与羸弱、善良与险恶暴露无遗。在这样的情况下,谁是得人心的,谁是不得人心的,相信自有定论。其实在美国也有很多具有正义感的人,对某些以邻为壑、落井下石的做法持批判态度,这一点我们也应该看到。总之,要做好这样的思想准备:世界不可能只有一种声音。

03

践行正确义利观

第二个阶段,新冠肺炎在世界范围内进一步蔓延,中国在疫情防控方面取得了比较显著的进展,但仍处于关键时期,承担着巨大的压力。尽管如此,全国上下迅速行动起来,开展各种形式的对外援助。

 “知恩图报,投桃报李”的朴素价值观中国自古有之。那些曾在危难之际向我们伸出援手 的国家和人民,中国一定不会忘记这份情谊,一定会“报之以李”,这也是我国一以贯之的外交政策。因此,当无情的病毒肆虐于这些友好国家时,我们第一时间以实际行动证明了这一点。

因为我们把世界看成一个整体,只有各国都取得抗疫的进展,中国国内的疫情阻击战才能取得最终胜利。任何一个国家不可能独善其身,我们始终秉持这种理念,以博大的胸怀去开展援助工作。

同时要做到义利兼顾。除了提供无偿援助之外,中国的企业加班加点,以商业化的形式提供医疗用品,满足了很多国家的紧迫需求。



我们不是利用危机去谋暴利,“君子爱财取之有道”。中国企业加班加点生产,但还是以市场价格向需求方供货,从长远来看也是一种国际商业贸易之道,对于未来中国和世界各国的合作是一个新起点。

特别是讲到“一带一路”倡议,以后医疗卫生方面的合作将被置于更为优先的地位,大家对其重视程度会显著提升,因为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是人类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需求。

04

维护和筑牢“朋友圈”

在对外交往方面,到目前为止赞同中国的声音是国际社会的主旋律,当然也有一些不同的声音。尽管非洲国家与我们非常友好,但在某些问题上也存有不同的观点甚至是分歧。再比如伊朗,我们最早向他们提供帮助,捐赠物资,派出医疗队,但是伊朗的卫生部发言人却也对中国的抗疫工作提出过质疑。

对此,我们要有清醒地认识,友好的国家内部其实也会发出各种不同的声音。西方的话语权对国际舆论的影响很大。我们不要认为做了好事以后只有一种感谢、赞扬的声音,这是不现实的,世界是多元的,要有这样的思想准备。

塞尔维亚总统亲吻中国国旗

但是,不能让这样一些不和谐的声音干扰我们的对外交往合作,对疫情严重的国家、对友好国家的援助和支持都不能受影响。从长远看,这才是外交的基础。维护和筑牢“朋友圈”是非常重要的,不能受到无名杂音的影响,应具有这样的定力。

有时我也在思考,中国的发展越接近成功越困难。某些抱有冷战思维、戴着有色眼镜的人,看到中国有如此强大高效的组织动员能力,可能会更加担心,进而通过煽动“中国威胁论”等手段对付我们。

“ 是非自有曲直,公道自在人心 我们只要把自己的事情做好,世界上大多数人会看清楚事实真相的,我们在国际上就会更加具有话语权。

05

打铁还需自身硬

回顾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历史,可以说我们一直是在各种各样的围剿打压的舆论环境中成长起来的。


新中国成立后,经历了美国、苏联两个大国的敌对和封锁。经过艰苦卓绝的不懈努力,1971年我国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改革开放后,中国的发展就伴随着各种各样的论调,一会儿是“中国崩溃论”,一会儿是“中国威胁论”,我们与非洲开展合作了,就说是“非洲新殖民主义”等等,从未停止过。但是因为我们自身做好了,这些无稽之谈也就不攻自破了。归根到底,“打铁还需自身硬”。

06

用好话语权 提高引导力

当然,这并不是说我们不重视话语权。尤其是在新的国际情况下,话语权是非常重要的,要主动设计一些具有引导性的议题,提升和掌握话语权,而不只是跟随别人的脚步,这就为我们提出了新的任务和要求。

这次疫情发生后,我们意识到要引导建立一种新的发展理念,把“和而不同、兼收并蓄、尊崇自然、和谐相处”等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精髓,同现实发展的状况和需求更紧密地结合起来。人类不能白白遭受这样一场大的灾难,经过这场浩劫,我们一定要吸取经验教训,有意识地在文化方面做更深入的探讨和研究。

07

冷静分析 沉着应对

在外交层面,要找准自己的定位,不能头脑过热。目前我们比较迅速地取得了抗疫的阶段性成果,并向其他需要帮助的国家提供了各种形式的援助,同时还以商品化的形式向国外输出了上百亿美元的医疗用品,这充分显示出我们各方面的能力。

尽管如此,也不要自以为是,好像世界都没有能力,只有我们有这个能力,因为这毕竟不能代表全部,还是要客观全面地看待问题。例如,我们的自主创新能力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还有明显差距;经济仍处于爬坡过坎的重要关口;在全球产业链中,我们正向着中高端的方向努力,距离高端还有很大的上升空间。


有些人对中国强大的领导和组织能力非常惧怕,出于转移国内矛盾的需要,意图向中国“甩锅”。不管周围存在什么样的声音,就像体育竞赛一样,两边啦啦队都在呐喊助威,最后还是要凭实力取得胜利。

在这样一个关键时期,一方面,要有充分的思想准备,保持冷静的头脑,审时度势,巧妙应对。另一方面,只要我们把自己的事情做好了,不仅可以立于不败之地,还可能迎来更好的发展机遇。扎实稳健地推进各方面工作,“以不变应万变”,这才是最好的应对之道。


— END —

文字| 根据吴思科大使发言内容整理而成

图片 | 网络   编辑 | 外交官说事儿 元元


延伸阅读







敬请关注“外交官说事儿”



联系我们

倾听外交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