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北京饭店,见证中国外交史!

乐艳娜 外交官说事儿 2022-07-19

□ 百年前北京饭店起建

“当年小门童挡驾冯大将军的故事,如果也能在冯玉祥套房里有所体现,就相当完美了。”

听到记者的这句话,北京饭店莱佛士的市场传媒经理李亦晴却有一点茫然。显然,经常带外宾穿梭于北京饭店莱佛士的她,对这段近90年前发生的历史并不了解。

与许多在这里工作的有着外国留学背景的80后一样,李亦晴对兼具东西特色的北京饭店建筑风格如数家珍,但是对于作家酒吧里仍安装着30年代弹簧的地板以及镶嵌在四周的黑白照片,仍有深深的隔膜感。这其实很好理解,毕竟现在北京饭店的部分控股方和经营方已经是来自异乡的莱佛士酒店及度假村集团。

113年,的确能让人忘却很多事情。当现在入住的人们走到房间的阳台,向外看出去的风景是长安街上的车水马龙、东方新天地的人来人往以及长安俱乐部不灭的灯火,有谁还能忆起当年在胡同里创立小酒馆的两个年轻法国人?

从小酒馆到北京最大的饭店

□ 北京饭店历史悠久,始建于1900年

1900年的冬天,北京城崇文门大街苏州胡同南边路东,两个来自法国的年轻人邦扎和佩拉蒂开了个小酒馆,尽管只有三间门脸,生意却很红火。这里离东交民巷外国兵营不远,煎猪排和鸡蛋的香味勾起大兵们思乡的情绪,而两毛钱一杯的葡萄酒更是让人沉醉不已。

一年后,酒吧搬到兵营的北面,正式挂上了“北京饭店”的招牌。1903年,饭店再次迁址到东长安街王府井南口,也就是它现在所在的位置。随着生意蒸蒸日上,邦拉和佩拉蒂经营理念的不和不断升级,导致了两人最终分道扬镳。

4年后,也就是1907年,中法实业银行接管了经营状况漂浮不定的北京饭店,并改为有限公司。从这时起直到1940年再度易手,北京饭店进入到了最初的辉煌期,一直是北京最高的楼房和最大的饭店。

□ 1920年代酒店大堂吧

今天,当我们走进北京饭店的东楼大厅,会看到大厅中央摆放着一架豪华的古钢琴,旁边的说明里讲述了它的故事:“此琴是现存于世的最古老的蓓森朵芙钢琴之一,从1900年起,它优美的琴声伴随着北京饭店走过了一个世纪的历程。”

奥地利蓓森朵芙钢琴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名琴。遥想二十世纪的头几十年里,政经要人、社交名媛们纷至沓来,在它的伴奏之下,于装有弹簧地板的舞池中翩翩起舞。这中间,有孙中山、李宗仁、冯玉祥、张学良,后来还有周恩来、萧伯纳……没有人知道在歌舞的掩盖下,一桩桩政治密谋、一件件救国规划是如何进行的,但历史就是在这样的歌声和琴声中一步步地朝前发展,从清末到民国到日据,直到标志着巨大转折的1949年。

近年来,奥地利钢琴厂曾多次来到北京饭店,想用6驾新钢琴换回这架在欧洲已难觅踪迹的古琴,但都被婉言拒绝。后来,厂家又委托使馆表示愿意帮助保养此琴,尽管它如何来到中国的历史似乎与发生在那个舞池里的很多事一样,已经伴随着一个旧时代的结束,烟消云散。

美食见证中国变迁

□ 周总理招待尼克松的国宴

1949年10月1日,北京饭店门前,整齐地站立着接受检阅的士兵。几个月前,因战争而封闭的饭店重新开张,迎来了第一批客人,他们是从各地汇聚到北京参加全国新政治协商会议的爱国民主人士。当时的北京饭店与中南海相距不远,成为新政权建立所需办公和接待场所的首选。周恩来在这里主持着大大小小的会议,解决建国前所要处理的各种问题。而开国大典结束后的几个小时,开国第一宴也将在北京饭店举行。这是北京饭店历史上第一次承担这么重大的宴会任务。

这是一个棘手的任务。因为北京饭店的历史上,没有中餐,全是西餐,尤以法餐著名。9月,饭店临时搭建起一个200平方米的中餐厨房,9名大厨请自北京的玉华台饭店,擅长淮扬菜,个个身手不凡,尤其是担任厨师长的朱殿荣,19岁就师从名厨,练就了一手做大菜、办宴席的绝活。但是,他们要面对的是60桌筵席和600位贵宾。

□ 百年前北京饭店厨房

晚上6点,宴会开始。厨房里,朱殿荣抄起了一口硕大的炒菜锅,开始展示绝技“大锅炒菜”。一口大锅能盛60盘菜。而当日的菜单是:红烧鱼翅、烧四宝、五焖大虾、烧鸡块、鲜蘑菜心、红扒鸭、红烧鲤鱼、红烧狮子头,汤则是蒸菜汤。

随着这场成功的大宴开启,新中国也开始了它新的一页,而北京饭店的美食似乎是最能见证这个时代的变迁。

比如1958年,合营后的谭家菜门可罗雀,在周总理的保护下,谭家菜的班底被调入北京饭店。那时,北京饭店已经云集了川、粤、淮、扬等菜系名厨。谭家菜的引入使四大名菜齐聚北京饭店。

时间又转到了关键的1972年。那时,美国总统尼克松携夫人访华,展开一段中美关系正常化的破冰之旅。就在他们抵达北京的第二天,北京饭店迎来了一位特殊的客人,她就是尼克松的夫人,而她此行的目的不是下榻饭店,而是餐馆饭店的后厨。

据当时掌厨的谭家菜第三代传人王炳和说:“尼克松夫人到北京饭店参观,吃饭居然都是在厨房,炒一盘菜,尝一盘菜,原来准备的一桌饭都没吃。她说北京饭店厨师手艺太好了,这里是中国烹饪的大本营。”

如今,1971年就开业的北京饭店西楼的家安餐厅换上了来自南非的行政副总厨瑞安·博格,用从世界各地运来的有机食材打造“北京最佳法餐”,曾经接待过泰戈尔、郭沫若、萧伯纳等诗人与作家,作家酒吧更是以六座极具代表性的城市为名推出6款中式汉堡,比如虎门蟹肉汉堡,除了蟹肉以外,还配以被称为“蟹饼之灵魂”的薄荷蛋黄酱,而南京慢炖五香鸭肉汉堡与五小时慢炖五花肉陕西肉夹馍等,无不体现出别样的地域风情……

奥运总部饭店

□ 从小酒馆到北京最大的饭店

现在到北京饭店,除了原有的7层楼房外,还会看到一座高89米的19层地标性建筑,那是1974年新建的北京饭店A座,当时是北京市最高的一栋建筑。

那时,正是中国在国际外交舞台赢得世界瞩目的时刻,北京饭店迎来了来自世界各国的重要国宾,也见证了新中国外交史上一段辉煌的篇章。

2008年是北京饭店的又一个璀璨时刻。这一年,北京饭店被确定为奥林匹克总部饭店,承担着接待国际奥委会名誉主席萨马兰奇、时任主席罗格以及其他国际奥委会官员下榻的任务。

□ 罗格先生北京奥运会期间

在北京饭店办公时的原貌

在带记者参观罗格当年居住的总统套房时,李亦晴还在回忆当年1200多位各国奥林匹克官员入住北京饭店的热闹。当年,他们也是这样,随着工作人员一起参观北京饭店特有的9个名人套间:孙中山套房、李宗仁套房、郭沫若套房、亨利·卡蒂尔·布雷松套房、乔治·萧伯纳套房、蒙哥马利爵士套房、冯玉祥套房、戴高乐套房和张学良套房。房间里有萧伯纳亲自使用过的打字机和亲笔签名信、孙中山的眼镜和手杖等。而奥运会带给北京饭店的荣耀,将来也必将如此为历史所铭记。

在奥运会结束之后,罗格给北京饭店题词“出色的工作”——虽然平实,但却显示出了一个饭店最重要的角色,正是把“服务顾客”这一基本的工作落实出色,才足以让这座百年饭店继续作为北京重要地标精彩下去,而下一场大戏也许正在这里开启。

-end-

文章来源 | 民主与法制网

文字 | 乐艳娜

图片 | 网络

阅读延伸

敬请关注“外交官说事儿”

倾听外交

滑动查看更多  点击查看大图

联系我们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