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使夫人朱霖回忆录 | 任职法兰西(五)
作者简介
朱霖(1920.2-2021.4.12)原名文佩卿,山西省孝义市司马村人,抗日女战士,黄镇同志夫人;曾任外交部政治部原副主任、部纪委副书记,新中国第一代大使夫人。
点击阅读 往期精彩
大使夫人朱霖回忆录 | 任职法兰西(一)
大使夫人朱霖回忆录 | 任职法兰西(二)
大使夫人朱霖回忆录 | 任职法兰西(三)
大使夫人朱霖回忆录 | 任职法兰西(四)
使馆的大型招待会
驻外使馆每年都要举行几次大型招待会,主要是为十一国庆节、八一建军节、重要代表团来访、大使和主要外交官到任和离任等等。
2021
01.01
Happy New Yea r
1966年,朱霖夫妇在法国
驻法使馆招待会的规模是很大的,第一次国庆招待会应邀出席的约500-600人,后来发展到1600多人,另外还要为华侨举办一场,约600-700人。如果到外面租借场地,要花很多钱,我们从来都是在大使官邸或使馆大厅举办的。
官邸客厅较小,但三个厅都打开,再加上院子里的草坪,别有情趣。第二年以后,我们采取分两批举行的办法,下午5-7时、7-9时分别发两批请帖,我们夫妇和主要外交官夫妇得连续站5-6个小时,那时还年轻,都能坚持下来。
2021
01.01
Happy New Yea r
中国驻法国大使馆现址-木樨街大门上方高悬的国徽和飘扬的国旗(图片来源:中国驻法国大使馆官网)
举行招待会的这一天,院门大开,大红宫灯高挂,红旗飘扬,很是气派。请的法国司仪穿着大礼服站在门口,这是一些专业人员,使馆举行活动一般都要邀请他们。他们人头很熟,客人一到,马上大声报告客人的姓名和身份,我们就握手招呼,接受人家的祝贺。每年都是这样,许多客人都以得到中国使馆的请柬为荣,有些朋友还从外地乘飞机赶来出席招待会。客人们对中国食品赞不绝口,有的迟迟不愿离去。
招待会食品的准备工作是一项繁重而艰巨的任务。每年国庆招待会都要准备2000多份的冷热餐,一个多星期以前就要开始准备,需要很多帮手,我就是帮厨的总头目。但我这个山西人不爱吃鱼,也不会杀鱼,张如和曹凌同志都是南方人,一般她们负责杀鱼,经常弄得满身血水。我只能帮助收拾肉鸡等,其他女同志都分工负责做包子、摆八宝饭、做芝麻饼、包春卷等等。准备好的食品先放在冰箱里,这样当天就不太紧张了。这一切都是在厨师同志的指挥下进行的。
2021
01.01
Happy New Yea r
(图片来自网络)
当时使馆里有几位厨师同志。许焦春老师傅是一级厨师,扬州人,解放前在上海给银行的大老板做菜,练就了高超的手艺。他做的菜不咸不淡,不油不腻,香喷喷的。我在国内几个大饭店也请过外宾,但很少吃到像许师傅做得那么好的菜,真是色、香、味、响俱全。这个“响”字,是外国朋友给加的,他们在使馆吃过饭以后说:“中国菜‘色、香、味’三个字还概括不了,因为三鲜锅巴既好吃还有响声呢!”使馆还有一位一级厨师,名叫尹良,是做广东菜的能手,工作也非常努力,菜也做得很好。
在招待会或宴请活动以后,黄镇同志常去慰问他们,和他们说:“你们真是我们的好助手。我们在法国对外活动取得成绩,你们的贡献很大。你们要好好注意身体,不要生病啊!”
老许同志在使馆工作八年多,积极努力,政治上要求进步,在使馆工作期间入了党。1972年底,他完成任务回国。1973年初,我国政府代表团来法参加越南问题谈判,又调他随代表团来工作,因劳累过度,不幸在巴黎患脑溢血去世。他的离世,我们伤心不已,大使、参赞在他的遗体旁边沉痛哀悼。大使说:“我们失去了一个好助手。”我们永远怀念他。
2021
01.01
Happy New Yea r
1967年1月7日,黄镇大使和夫人朱霖参加戴高乐总统和夫人在爱丽舍宫举行的新年国宴(图片来自《大使夫人回忆录》)
记得我们刚去法国不久,有一次戴高乐总统请客,我们应邀出席。当时的总理蓬皮杜也在座,他和黄镇同志谈话时说:“世界上要数法国菜和中国菜最好。”但究竟是谁家第一的问题还未涉及。我们也不好说我们是第一啊。等我们离任时,蓬皮杜已当了总统,他们夫妇为我们送行,在爱丽舍宫举行了一次宴会,谈话中他说,中国菜的花样、种类真多,法国人是很会品尝食品的,每一个到中国使馆吃过饭的人都会作出这样的评论。他还开玩笑说:“我们很爱吃中国饭,经常下中国饭馆,但是最好的饭馆是中国大使馆。”
每次大型招待会以后,大使、参赞还要去和来宾的随员、警察、保卫人员见面,招待一番,和他们碰杯祝酒,感谢他们的帮助。因此,他们也很愿意到中国使馆来。招待司机,是我们到巴黎后举行第一次国庆招待会时开始的。办法是事先准备好中国食品,如春卷、鱼肉、一包香烟和一瓶汽水,把它们装到一个小塑料袋内。当参加招待会的客人一下车,我们就有专人送一包食品给司机。这种做法,特别是在法国这样的国家,影响很好。后来发现驻巴黎的外国使馆,有的就仿效中国使馆的做法。
革命前辈的足迹
我们党的很多领导同志曾经在法国勤工俭学,主要集中在蒙达基市和比扬古。为了寻觅革命前辈的足迹,我们首先访问了蒙达基市,这是巴黎南部的一座小城。1920年左右,这座城市和中国学生开始有了密切的关系。向警予、蔡畅同志就在这里的一所女子中学学习。蔡畅同志的母亲也和她们生活在一起。我们去访问时,由当年女中校长的儿子出来接待。
2021
01.01
Happy New Yea r
1920年,向警予(右三)在法国蒙达尼女子公学求学时的照片(资料图)。
他陪同我们参观了女校和她们的旧居,热情地介绍有关情况,指给我们看当时向警予、蔡畅同志住的房间、她们的妈妈住的房间、老人家做饭的厨房以及其他中国女学生的住处,还介绍了她们是怎样学习和生活的。这位先生说,他很敬佩中国妇女,她们学习努力,吃苦耐劳,身上没有多少钱,却能在异国他乡艰苦的环境里坚持学习和生活。
当时他年龄小,只有十来岁,常在她们中间来往,其他男生不能进女校,更不能到她们的住处去。在和她们的交往中,他学到不少东西,记得有一句漂亮的、很有哲理的中国谚语:“送给你一条鱼,只能吃一顿,交给你钓鱼的方法,就可以吃一辈子。”这是她们告诉他的。
2021
01.01
Happy New Yea r
蔡畅(中右一)在法国
这位先生还谈到蔡畅同志的母亲,说她非常勤劳,每天做好几个人的饭,承担全部家务,保证媳妇和女儿的学习,还帮助其他女学生。
2021
01.01
Happy New Yea r
1920年7月,蔡和森、向警予等旅法青年在蒙达尼杜吉公园召开留法学生会议的资料照片(资料图)。
我们还参观了当年中国人买东西的商店,店员都是年轻人,只是听上辈人讲起中国人的故事。他们转述了一则:“法国人买大米都是用纸袋装一公斤或半公斤,回家以后,在肉菜旁边配上一些米饭。而中国人买大米一买就是50公斤,那些女学生就是一大口袋一大口袋地往回扛。起初,他们不理解,后来才知道,她们没有钱,吃肉食很少,主要就是吃大米填饱肚子。”
我们也去看了这个城市的男子学校,当年也有不少中国学生在那里勤工俭学,但名字已记不清了。我们拜会市长时,他热情地说:“我们有幸与中国有传统的交往,中国人给这里留下了很好的印象,希望这两个学校能再有中国学生来学习。”我们欣然表示同意。
2021
01.01
Happy New Yea r
1924年7月,出席旅欧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第五次代表大会的代表在法国巴黎合影。后排右三为邓小平,前排右六为周恩来。
比扬古位于巴黎附近,是塞纳河中的一个小岛,也是雷诺汽车公司所在地,勤工俭学的学生比较集中的地方。周总理、邓小平、聂荣臻等同志都曾在那里学习、劳动和生活过。
周总理住的是意大利广场的一个小旅馆,因为邓大姐有交代,不让建纪念馆,我们怕被动,没有敢进入旅馆,只是坐着汽车经过那里看了看,在楼外看到了总理当年住过的房子。后来法国人在旅馆外墙上钉上一块纪念牌。
据老华侨告诉我们,周总理当时给他们的突出印象就是黑夜里不睡觉,白天领导党支部搞宣传、闹革命,晚上开着灯写文章、编报纸,那时他们就很奇怪他怎么有无穷无尽的精力呢?
邓小平在哈金森工厂打工的车间
及其在哈金森工厂的工卡
小平同志是钳工。有一次,我听他自己说过,文化大革命中被打倒后,被送到江西一家工厂当钳工,因为他在法国干过,所以干得很好,难为不了他。
1974年小平同志到联合国开会,路过巴黎,他也曾谈起,那时当工人有时早晨只能喝一杯咖啡,吃一个Croissant(新月形小面包),再多也吃不起。他还干过牵钢条的工作,把一条条烧红的钢条牵出来,口渴难忍,也没有钱买汽水喝。聂荣臻同志当过产煤工,一铲一铲往炉子里送煤,劳动强度很大,非常艰苦。
2021
01.01
Happy New Yea r
1921年3月,邓小平在法国的留影
在巴黎,我们找到过几张照片:一张是小平同志的,穿着西装,据说当时只有16岁;一张是陈毅同志的,他们的一个同学去世了,陈老总站在同学的遗体旁边,显得很难过。提供照片的人说,那时陈老总就是一个非常热情并且富有同情心的人;还有一张是勤工俭学的好几十人在一起的大照片,许多人已辨认不清。这些宝贵的资料,我们都已及时送回国内。
2021
01.01
Happy New Yea r
留法勤工俭学生在蒙达尼合影
法国资产阶级革命首先提出了“自由、平等、博爱”的口号,后来又爆发了巴黎公社起义,因此,法国对世界各国的革命者是很有吸引力的。中国五四运动后,许多革命青年到法国勤工俭学,历尽千辛万苦,为的是找一条救国之道。通过寻访革命前辈的足迹,也使我们受到一次深刻的教育。
-end-
文章来源 |《大使夫人回忆录》
作者 | 朱霖 图片 | 网络
编辑 | 外交官说事儿 青岩
阅读延伸
敬请关注“外交官说事儿”
外交书屋
滑动查看更多 点击了解详情
倾听外交
滑动查看更多 点击查看大图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