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为领导人作翻译时的卡壳与疏通——粗心大意

杨发金 外交官说事儿 2022-07-19



作者简介    


杨发金 曾在北京外交人员服务局担任赤道几内亚、智利等国驻中国大使的翻译;曾任中国驻瓜亚基尔、巴塞罗那馆领事,中国驻厄瓜多尔、乌拉圭大使馆研究室主任,中国驻秘鲁大使馆任政务参赞,外交部拉美司参赞,中国驻巴拿马商务代表处代表。


1951年4月至1955年1月,张闻天任中国驻苏联大使期间,时任交际组组长的荣植收到某国大使馆只请大使的请柬,而他却想当然地认为与往常一样请的是大使夫妇,于是他通知大使夫人刘英参加活动。

到了现场,刘英刚跨进使馆大门,协助工作的苏联人员轻声提醒:“今天(招待会)没有邀请夫人。”刘英同志听后立刻返回使馆。事后,张闻天大使指示秘书转告荣植,今后不要再犯类似错误。



李越然(右二)随周总理、贺龙副总理访问苏联、波兰、匈牙利


1952年8月15日至9月22日,周总理率团访问苏联。李越然(任周总理的俄文翻译、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副院长、中国翻译协会常务副会长)、马列和一位领导等三人草拟一个聘请苏联专家的名单,核对后报周总理审批。

周总理看后,严肃地问:“马列、小李,我问你们,49加3等于多少?你们怎么算出53了呢?”三个人莫名其妙,拿回重新核对,果然名单里有一个人算重了。过了3道手都没算对,周总理一下就看出来了。

周总理认真地说:“你们看,这个东西可是要给苏联政府送去的。别人看了会说,怎么中国代表团的人连数目字都不会数啊?”三个人无言以对。幸亏文件尚未发出就被周总理发现了,否则会造成不良影响。



1965年1月,周恩来在北京会见印度尼西亚副总理兼外长苏班德里约,右一为冀朝铸。


1956年秋,尼泊尔首相阿查利亚率团访华。在欢迎仪式上,北京市市长彭真宣布“向外宾献旗、献礼。”时任随从翻译的冀朝铸(后任中国驻斐济、英国大使、联合国副秘书长)不专心看和听,竟然没有翻译这句话。

周总理问:“你怎么没有(把这句话)翻译给外宾听?”于是冀朝铸对尼泊尔首相说:“要向您献礼了。”周总理补充说:“还有献旗。”恰好此时彭真的翻译对着麦克风宣布:“现在向外宾献旗、献礼。”冀朝铸立刻说:“已经翻了。”

过了一会,周总理严肃地说:“小冀,你没有说实话。”后来,周总理在一次内部会议上说:“为人一定要老实,特别是对待工作,绝对不能欺骗。如果欺骗,小则害自己,大则危害国家。”

在欢迎尼泊尔首相阿查利亚的国宴上,临时安排冀朝铸当翻译,并把周总理讲话的英文稿给他,他很高兴,座位从随从翻译坐的第五十桌提前到第一桌,坐在周总理身边。

周总理在讲话时看到原稿上没有提在座的尼泊尔执政党领袖,随机脱稿加了几句称赞尼泊尔执政党的话。冀朝铸没有注意听周总理已经脱稿而讲,仍按原稿读。周总理立刻发觉,转过头很严肃地对冀朝铸说:“不对,不对。小冀,你太紧张了。换一个翻译。”于是冀朝铸从第一桌回到第五十桌。



1994年10月1日,中国驻波兰使馆国庆招待会上刘彦顺与波兰副外长希曼斯基(右二)谈话。


1957年1月11日,周总理率团访问波兰,在波兰外交学院学习的刘彦顺(后任中国驻波兰大使)被调去做翻译,这是他第一次给周总理当翻译。

午餐时,周总理对刘彦顺说:“晚上我要说几句话,你帮我记录下来。”于是开始口述:“……我们看问题要有一个长远的观点,要善于把眼前的利益与长远的利益结合起来。”

口述完毕,周总理要求复述一遍,刘彦顺一句句地念,周总理仔细听,突然问道:“我说的是‘长久的利益’吗?我记得我是说的‘长远的利益’啊!”刘彦顺再看笔记,发现自己念错了,连忙对总理说:“我念错了,是‘长远的’。”周总理点一点头,未表示任何责怪的意思。

后来的一次翻译中,由于粗心,把“实用主义”说成“实践”,外宾迷惑不解。刘彦顺见状,马上纠正。周总理问:“(发生了)什么事情啊?”刘彦顺回答:“翻译错了一个词,已经改正。”周总理看着刘彦顺,点了点头,露出赞许的目光。



周恩来抵达华沙,波兰领导人在机场迎接,从左至右:波兰部长会议主席西伦凯维兹、周恩来、波兰统一工人党第一书记哥穆尔卡。后排从左至右:波兰部长会议副主席亚罗谢维奇、骆亦粟、王稼祥。


1957年1月,周总理率团访问波兰,在弗罗茨瓦市体育馆群众大会上讲话,提到波兰西部边界,说:“以奥德河—尼斯河为线的波兰西部边界是和平的边界,友谊的边界。”周总理的表态是对波兰政府在波兰与德国边界分歧上的一种支持。但时任翻译的高佩玉不仅在校对稿件时没有发现漏译“和平的边界”,而且在群众大会上译念稿件时仍未发现。

大会后,被一位同志发现,当即报告周总理。周总理批评高佩玉:“这是很重要的几个字,只是‘友谊的边界’还不完整,必须同时是‘和平的边界’。”由于译稿已发给波兰通讯社的记者,周总理指示,马上采取补救措施,让波兰方面加上这句话。第二天见报时,发现波方已加上了“和平的边界”,这才部分地弥补了这个失误。



1960年11月,周总理接见古巴经济代表团团长格瓦拉,中为刘习良。


1960年11月18日,周总理在中南海接见古巴政府经济代表团团长埃内斯托·切·格瓦拉少校。

格瓦拉告诉周总理:“古巴大使正在来华途中。”时任翻译的刘习良(后任中国广播电影电视部副部长)未加思索,顺口翻译成“古巴外长正在来华途中”。周总理面露诧异,马上问:“我怎么不知道?”刘习良立刻意识到翻错了,赶紧更正。

周总理没有发火,只是说:“你也算老翻译了,怎么连大使和外长都分不清!”尽管周总理口气十分缓和,刘习良仍然觉得脸上红一阵白一阵的。此后,他每次翻译都认真准备,认真翻译,未出现差错。



◕ 1965年5月25日,周恩来总理接见秘鲁众议员里维拉一行。左二为翻译汤铭新。


1963年,周总理接见拉美新闻工作者代表团,讲到“十月革命以前的沙俄时代”等一连串长句子时,时任翻译的汤铭新,把“沙俄时代”翻译成“俄罗斯时代”,周总理立刻听出翻译有误,说:“我讲的是沙俄时代。”经周总理提醒,汤铭新马上向外宾解释并予以纠正。

“沙俄”一词有其特定的政治意义,沙俄时代是俄罗斯的一定历史时期,不能与统称的俄罗斯完全等同起来。此后,汤铭新给周总理当翻译,每一次都聚精会神,认真听,认真译,受到周总理赞许。



◕ 1963年4月28日,卡斯特罗(左二)与苏联领导人勃列日涅夫(左)、赫鲁晓夫(右二)在一起。


1965年3月31日,古巴领导人卡斯特罗在哈瓦那百万人群众大会上,不点名地批评中国,此后两国关系进入低潮。每遇群众集会,卡斯特罗必然指责中国。

国内指示,当听到其讲话有反华内容时,中国大使必须退场,甚至可以当场表示抗议。如果古巴领导人说了反华的话,与会人员没有听出来或者听出来没有退场,就是犯了政治错误。因此,被邀请参加此种大型集会时,翻译要特别注意听是否有反华内容。

有一次,使馆领导出席一次集会,古巴领导人提到“China(中国)”一词时,翻译由于过分紧张,认为古巴领导人“反华”了,于是告之,使馆领导立刻起身退场,以示抗议。事后得知,古巴领导人在讲话中提到了中国,但并没有反华内容。在不该退场时退场,视为失礼。



1984年4月28日,邓小平设午宴招待美国总统里根,右一为施燕华。


1970年11月10日至14日,巴基斯坦总统叶海亚·汗访华,周总理在人民大会堂举行欢迎宴会。每张桌子上摆放着包括冷盘、热菜、甜点名称的英文菜单。服务员按顺序把一道道菜摆到客人面前。

有一道菜叫“罐焖鸭子”,装在小砂锅里,外宾对这道菜很有兴趣,拿起菜单对照菜名,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把菜单展示给身边的冀朝铸看,两个人都笑了。坐在对面的施燕华是菜单的打印者,不知发生了什么事。

冀朝铸举起菜单对施燕华说:“小施啊,罐焖鸭子怎么受伤了?”施燕华低头一看自己面前的菜单,坏了,她把罐焖鸭子的焖“braised”打成了“bruised”,一个字母之差成了宴会上的笑话。施燕华涨红了脸,为自己的粗心大意而羞愧。



亨利·基辛格和姬鹏飞在北京十三陵的石象前合影(1971年10月22日摄)。


1971年10月,美国总统安全事务顾问基辛格第二次访华,外交部的翻译把周总理在宴会上的讲话稿中“美国客人们”习惯地译成“美国朋友们”(那时常常称外宾为朋友)。周总理审阅英文稿时发现并改正。

周总理说:“我们才打破封锁,开始与美国交往。他们是客人,还称不上是中国的朋友。虽然只是一个称呼,但要有分寸。分寸中体现了政治原则,不能马虎。



章含之陪尼克松爬长城


1972年2月27日,访华的美国总统尼克松在上海举行答谢宴会时,说:“中美之间的距离很短,才1.7万英里。”英文数字中没有“万”这个单位,1.7万,在英语里表达是17个千。时任翻译的章含之一时糊涂,译成1700英里。周总理一听,就知道译错了,说:“含之,没有这么近吧,才1700英里呀。”章含之立刻意识到翻译错了,赶紧改正过来。

有一次,马列给周总理当翻译,由于粗心,把“美帝国主义”译成“美国人”,周总理一下子就听出来了,立刻指示其改正。经此一事,马列翻译下文时,再也不敢顺口翻译了,再未发生过类似现象。  



1959年1月,毛主席会见民主德国总理格罗提渥,左二为梅兆荣。


周总理接见德意志民主共和国主管经济和计划的副总理亨利希·劳,梅兆荣(后任中国驻南斯拉夫、德国大使)做翻译。

双方都讲了许多经济数字,周总理体贴翻译的难处与中国度量衡习惯,总是事先把中文的市斤、亩等数据折合成公制的公斤、吨和公顷。梅兆荣由于心情紧张,没有注意听周总理已经折合成公制,而是习惯地把周总理已经折合的数字译成了市斤。

刚译完,周总理马上听出来了,批评说:“我已经替你折合成公斤了,你怎么又翻译成市斤了?”梅兆荣马上改译回去。他对日理万机的周总理如此细心地为翻译着想十分感动。




- end -

文字 | 杨发金

图片 | 来源网络

编辑 | 外交官说事儿 小哈


更多精彩

敬请关注“外交官说事儿”



外交书屋

滑动查看更多  点击了解详情


倾听外交

滑动查看更多  点击查看大图

联系我们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