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几内亚首都的红色记忆

魏海 外交官说事儿 2022-07-19



作者简介   


魏海 江苏淮安人,毕业于解放军国际关系学院,并获中国人民大学硕士学位。曾在中国驻尼日利亚、委内瑞拉、荷兰和墨西哥大使馆,以及联合国驻塞拉利昂观察团、联合国驻塞拉利昂特派团、联合国和非盟驻苏丹达尔富尔特派团工作,先后担任过联合国军事观察员、联合国任务区司令部军官、中国驻尼日利亚大使馆秘书、驻委内瑞拉大使馆副武官、驻荷兰和墨西哥大使馆国防武官等职。



西部非洲国家中,尼日利亚、加纳、塞拉利昂、冈比亚等国是为数不多的前英国殖民地,同属英联邦,深受英国文化影响。利比里亚比较另类,受美国影响较大。贝宁、多哥、布基纳法索、科特迪瓦、塞内加尔、几内亚、马里、等大部分国家则为法语国家,大都弥漫着浓烈的法国文化气息。而同为法语国家的几内亚,却给我留下了独特的红色记忆,在那里我感受到了一种不同于前二者的中国元素。

几内亚9~15世纪为加纳王国和马里帝国的一部分。15世纪葡萄牙殖民主义者入侵,1885年被柏林会议划为法国势力范围,1893年被命名为法属几内亚。1958年10月2日宣告独立,成立几内亚共和国。

科纳克里市区的马路

科纳克里(Conakry)是几内亚第一大城市,面积347平方公里,人口约220万,人口密度约为每平方公里6000多人。科纳克里在苏苏语中是“去海那边”的意思。科纳克里原是小渔村,1895年法国殖民者当局开始在科纳克里建立一个小港,用以掠夺几内亚的农产品和铝土等矿产资源。1950年后随着铝矾土的大规模开发,城市规模日益扩大,1958年几内亚独立后定为首都。科纳克里属热带海洋性气候,终年湿热,年均温度26.4℃,最高温度38.1℃。每年11月至次年4月为旱季,5月至10月为雨季。

几内亚

上世纪九十年代,我曾三次赴几内亚出差,第一次就住在中国驻几内亚大使馆。那是1994年6月,我第一次赴几内亚出差。在从机场前往我驻几内亚大使馆的路上,我饶有兴趣地观察着路旁的建筑以及马路上的车流和人流。突然,一辆外形极其熟悉的汽车迎面驶来,它的外形对我来说实在是再熟悉不过了,以至于我惊讶得张大了嘴!原来这是一辆纯正中国制造的军绿色一汽大解放,那是一种在中国早已销声匿迹,但已成为一个时代标志以及民族自豪象征的卡车。

霎那间,我的记忆被唤回到那个火红炙热的年代。我出身于六十年代后期,我的舅舅曾经是解放军的一名汽车兵,复员后一直开解放牌卡车。从小我就经常坐他的车,解放汽车的外形、仪表盘、方向盘、变速杆以及它的喇叭声等等都已经成了我童年记忆中不可磨灭的一部分,甚至连当时的车牌号我都记得一清二楚。   

中国驻几内亚大使馆办公楼

在驱车前往使馆的路途中,我们经过一座绿树成荫的非洲原始风格度假村,使馆接待人员对我们说,60年代周恩来总理访问亚非14国时,就下榻在这座度假村里。我与敬爱的周总理是同乡,睹物思人,我内心感慨万千。

中几两国虽相距万里,但两国人民的友谊源远流长。几内亚是撒哈拉以南非洲第一个承认新中国并和我国建交的国家。自1959年10月两国建交以来,中几关系在两国领导人长期推动下,一直保持着良好的发展势头。两国在各个领域的合作成果颇丰,在国际事务中彼此信任、相互支持、密切配合。正如毛主席曾经说过的那样:“是非洲兄弟用轿子把我们抬进联合国的。”想到这里,我对老一代革命家充满了敬意和怀念。

中国驻几内亚大使馆内景

(作者供图)

我驻几内亚大使馆位于科纳克里使馆区,掩映在椰树、芒果树、棕榈和木棉树之中,馆墙之外,就是茫茫大海,位置得天独厚,给我留下最深刻印象的是使馆后院的独特环境和景观。

当时,在使馆后院,有一座宴会接待大厅或多功能活动中心,是用来举行招待会或酒会的地方,可以容纳100至200人。这是一座典型的中式建筑,明显建于60年代,地上铺有红地毯,大厅的一端建有舞台,可以放映电影或进行文艺演出。

中国驻几内亚大使馆活动室回廊

室外屋檐下有一段长长的走廊,走廊两侧矗立着两排圆形的红色廊柱,高大的中式木质门窗刷着绿色,走廊两侧是圆月形的中式拱形门。宴会大厅外是一大片修剪得整整齐齐的绿色草坪,草坪四周长着婆娑的棕榈树,在海风的吹拂下,棕叶优雅地摇摆着。草坪一侧是蔚蓝的游泳池,泳池的水像一汪湛蓝的宝石蓝。环顾四周,我的脑海里瞬间只有一个词用来形容它:中南海!

那天晚上,使馆为我们举行欢迎招待会,邀请了许多几内亚高官,其中有不少军方人士,宾主在亮着红色灯笼和黄色地灯的草坪上聊天交流。几内亚军队的许多军官都曾经在中国接受过培训,对中国有着深厚的感情,他们称来使馆就像回到了自己的家。时光倒转,我突然想到,几十年来,这里不知来过多少经中国培训的几内亚军官和官员。对于他们来说,中国大使馆就是革命圣地,就像抗战期间无数的进步青年义无反顾地奔向延安一样,这里成了他们理想和信念的大本营。想到这里,一种崇高的自豪感油然而生。

中国驻几内亚大使官邸与百年老树

院内还有两棵大树令我终身难忘,一棵是已有百年树龄的大树,有人说是榕树,有人说是木棉树,其露出地面的根茎部像一面墙一样,高处有2米多高,低处也有半米高,其地下的根部深深扎进土壤,使得这棵大树经历了百年的风吹雨打,始终矗立在海风中。另一棵是高大的芒果树,它足有三层楼高,我们抵达时,它已果实累累。一场风雨过后,地上落满了约有成人手掌大小的芒果,红彤彤的,可爱之极,其肉质细腻、无丝,甘甜无比。它比我在其他西非国家所见到的任何一棵芒果树都要大得多,我不知道什么原因使得这院里的树长得如此高大,也许它正象征着中几两国的友好关系就像这两棵大树一样,根深叶茂,硕果累累,经得起时间和困难的考验。

在使馆眺望大海

除此之外,使馆后院还有一景,那就是观海听涛。使馆西向面海,馆员的宿舍凭海临风。傍晚时刻,登上二楼或三楼的走廊,就可观赏渔舟唱晚,海上落日的壮观景象。在落日余晖的映照下,落潮中露出的礁石以及海岸上的椰树勾勒出黑色的轮廓,海面上跳耀着无数耀眼的金光,天上霞光由金变红,然后由红渐紫。坐在宿舍的楼道里,就可以怡然自得地欣赏那无遮无挡、一览无余的落日美景,看着太阳由大变小,由高到低,直至最后消失在海平面下。我曾经诗兴大发,赋诗一首:


朝听鸟啼暮听涛,浪打礁石雨打蕉。

红砖绿瓦今尚在?梦中依稀记前朝。

翩翩渔舟浪尖飘,碧波池中人逍遥。

纵使瑶池今犹在,不胜此处一良宵!

在其后的拜会中,我们同样感受到了几军高官对中国的友好情谊。在去国防部拜会国防部长和总参谋长时,我们发现国防部办公楼前的车位上赫然停着一辆中国制造的小四轮拖拉机。我不得其解,就问使馆的陪同人员。使馆人员答道:那是中国公司赠送的拖拉机。国防部长有一个农场,一到周末,他就开着拖拉机回农场种地去了。


在总参谋长的办公室,总参谋长热情地接待了我们,当他看到我的上尉军衔时,便开玩笑地对我说,“在几内亚,你就是高级军官了,我们政府的那些内阁部长也就是中尉,”说得我们哈哈大笑。

几内亚人民宫

科纳克里最宏伟的建筑是1968年由中国援建的人民宫,被当地民众骄傲的誉为“大西洋畔的一颗明珠”。人民宫共和国广场建于1973年,占地7公顷,中心矗立着“11·22反侵略纪念碑”,碑高27米,碑座18平方米。平台两层,整体由黑色花岗岩砌成,由灰色花岗岩镶边饰顶,碑座四周有117个浮雕,描绘了1970年11月22日几内亚人民英勇反击葡萄牙雇佣军入侵的战斗场面。

人民宫建筑群还包括中国援建的“自由电影院”和“11月2日国庆乐园”。在非洲国家,中国政府援建的建筑到处都有,如总统府,议会大厦、政府办公大楼、体育场等等,但科纳克里的建筑最具有中国革命特色,那座“11·22反侵略纪念碑”与天安门广场的人民英雄纪念碑中的雕刻有异曲同工之处,大有消灭美帝国主义及其一切走狗并让他们向人民低头认罪的意味。

— END —

作者 | 魏海

图片 | 中国驻几内亚使馆官网、网络

编辑 | 外交官说事儿 青岩

阅读延伸

敬请关注“外交官说事儿”

外交书屋

滑动查看更多  点击了解详情

倾听外交

滑动查看更多  点击查看大图

联系我们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