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携手同心,抢救中国登山队员(下)

单宝祥 外交官说事儿 2022-07-19


作者简介

单宝祥 曾任中国驻巴基斯坦大使馆文化参赞、中巴友好协会理事。

往期精彩 点击阅读

携手同心,抢救中国登山队员(上)

40分钟后,飞机徐徐降落在吉尔吉特机场,飞机需要加油补给,还有部分乘客上下飞机。机场附近建有一座公园,是这个城镇唯一的景点。园内最有名气的是马可·波罗羊的雕像,传说当年马可·波罗前往中国路经此地时在附近的雪山高原上发现了此种山羊,因此得名。

吉尔吉特是巴基斯坦北部重镇,喀喇昆仑公路由此通过,当年第二期公路建设的中方总指挥部就设在机场往南不远处的山脚下,离城仅有5公里。但在当时,严密的纪律是不允许任何人离开施工现场和营地的,除非有外事活动,所以基本上我们的筑路战友在工程结束回国时都没有来过这座北部小镇。指挥部的东北侧建有一座中国筑路员工烈士陵园,安葬着88位为建设中巴友谊公路而牺牲的烈士。

巴基斯坦北部重镇吉尔吉特的中国烈士陵园

(图片来自网络)

稍作停留后,飞机再次升空,11点30分抵达目的地斯卡杜机场。飞机停稳后,我和巴方人员冲出机舱,奔向在停机坪等候的西藏登山队,看到躺在救护车上的边巴扎西,以及仁那的遗体。当时边巴扎西神志清晰,有意识,但不能张口说话。随后,我与全体队员一一握手问候,并紧握桑珠的双手说道:“我代表中国驻巴基斯坦大使馆,代表张大使接大家回家,大家受惊了。”

桑珠队长向我们讲述了事故发生的经过。5月27日中午,登山队分乘多辆敞篷吉普车从斯卡杜出发,在前往大本营的半途中遭遇山体滑坡,滚落的石头击中了仁那的头部和边巴扎西的颈部,当时仁那伤势十分严重,已休克不醒,队员采取了急救措施,止血并包扎伤口。桑珠和随队军方联络官阿塔尔果断作出决定,返回斯卡杜抢救伤员。

为了争分夺秒挽救伤员的生命,只能求助于军方调动直升机运回伤员。车队抵达一处军队检查站时,阿塔尔中尉迅速用军用电话同斯卡杜、吉尔吉特及伊斯兰堡联系,请求派直升机抢救伤员。很快,直升机就降落在指定位置,15分钟后,伤员送进了斯卡杜军方医院,院长亲自安排部署抢救。虽然巴军医尽全力抢救,但还是没有挽回仁那的生命。

巴军运输机每次执行任务,对飞机载重量都有严格要求,我们十几位搭乘飞机回伊斯兰堡,就意味着有与我们相同人数的巴军人不能登机。看到已在停机坪等候多时的男女老少,我心中不免有点酸楚,他们其中一部分人只能等待下次航班或者改走陆路回家,不知何时才能与家人团聚。机场工作人员向未能登机的朋友一一说明了情况,从他们的表情中我看出了理解和同情,我为巴朋友的支持和理解而感动。回程飞行途中,巴军医一直守护在边巴扎西的身边,不时检查他的伤情,如同在守护自己的亲人,这一幕永远定格在我的脑海里。

13时15分,飞机顺利返抵伊斯兰堡军用机场,张春祥大使、巴三军总院救护小组、使馆文化处和武官处的同事已在机场等候,救护车随即将伤员和仁那的遗体送往总院。在场的巴空军飞行中队长对前来采访的新华社记者说:“只有中国兄弟在巴基斯坦才能享受这样的待遇。”

巴方人员在装运为仁那准备的棺木

(新华社 图)

抵达医院后,院方负责人对张大使说:“不要担心,他们到这里就像到家一样,我们会尽一切努力为他们治疗。”院方安排了两位技术高超的医生为边巴扎西治疗,24小时在重症病房监护。仁那的遗体做了处理后存放在冷冻室。为了表示友好,院方还打破医院惯例,允许中方人员随时到病房看望伤员。

29日中午,巴联邦政府文化体育与旅游部长贾迈勒来到队员们休整的驻地慰问登山队员。他对队员们讲:“得知你们遇险的消息,我们感到非常难过。尽管发生了很大的不幸,但是,我们还是真诚欢迎你们今后随时到巴基斯坦登山,把这里当做自己的家一样。”随后,他又前往三军总院看望了正在熟睡的边巴扎西。贾迈勒部长曾经是位医生,他仔细查看了病人的血压和心率数据,向在场医生询问了病人的伤势和治疗方案,离开时还在边巴扎西床头留下了一束鲜花,祝愿他早日康复。

几天后,由西藏登山协会主席群增带队,罹难队员仁那的妻子吉吉、受伤队员边巴扎西的妻子普布和西藏体育局组成的6人慰问小组抵达伊斯兰堡。吉吉同样是西藏登山队的一员,丈夫牺牲时她正在珠穆朗玛峰大本营执行回收垃圾的任务,不幸的消息让她悲痛万分。他们夫妻在1999年曾作为队友同时成功登顶珠穆朗玛峰,创造了国内夫妻同时登顶的纪录。

5月27日,登山队员仁那在巴基斯坦遇难。图为1999年6月17日,仁那(左)帮爱妻吉吉检查行装的资料照片。

仁那是位憨厚、朴实、勇敢和刚毅的登山队员,在重大的登山活动中,他听从指挥,不畏艰险,勇担重任。自1993年以来,他已成功登顶世界13座海拔8000米以上的高峰,两次荣获国家体育总局授予的体育运动荣誉奖章。他一次次以挑战极限,赢得了国内外登山界同行的敬仰,也为国家赢得了荣誉。

按照藏族同胞的风俗习惯,需要在当地火葬仁那遗体。但巴基斯坦是信奉伊斯兰教的国家,当地没有火葬的习俗。几经周折,巴方在拉瓦尔品第市区一处居民区找到了废弃多年的印度教徒火葬场,向周围的居民说明情况后,得到了他们的宽容和理解。6月2日下午,仁那的灵柩被运到火葬场,上面摆放着花圈和洁白的哈达,洒满花瓣。灵柩的四周煨起桑烟,点起了酥油灯,敬敬上了炷香,以藏民族的传统礼仪厚葬仁那。闻讯而来的当地印度教徒也参加了仁那的葬礼,为他的亡灵祈祷。这让我感受到,巴基斯坦人民无论信仰何种宗教、加入何种党派,都十分珍惜中巴友谊。

经过一周的治疗,边巴扎西的伤势得到明显好转,已能乘坐国际航班回国继续治疗。6月5日,西藏登山队及慰问小组一行乘飞机回国,登机前,队长桑珠表示,虽然这次遭受了挫折失败,但是他们会重返巴基斯坦,完成英烈未竟的事业。

2007年7月28日,阿齐兹总理在官邸与中国西藏登山队全体人员合影。前排右3为中国驻巴大使罗照辉,左4为桑珠队长,左3为牺牲队员仁那的妻子吉吉。(《我们和你们:中国和巴基斯坦的故事》图)

经过两年的休整,2007年5月,中国西藏登山队在桑珠的率领下再次来到巴基斯坦。经过精心治疗的边巴扎西已经痊愈,队员中还增加了烈士仁那的妻子吉吉。他们的到来不仅是为了征服世界上最后一座海拔在8000米以上的高峰,完成队友、丈夫的遗愿,更重要的是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报答巴基斯坦人民的救命之恩,为中巴友谊大厦添砖加瓦。登山队员和巴方协助队员齐心协力,奋力拼搏,终于在7月12日9点20分成功登顶,创造了世界纪录,为祖国赢得了荣誉,也为中巴两国人民之间的友谊谱写了新的篇章。

阿齐兹总理在接见中国西藏登山队时与单宝祥参赞握手。(《我们和你们:中国和巴基斯坦的故事》图)

7月28日,时任巴基斯坦总理阿齐兹在官邸接见了全体登山队员,向中国登山健儿表示祝贺,并希望进一步加强两国人文及登山方面的交流与合作。巴联邦政府文化体育与旅游部、中国驻巴使馆分别为他们举行了庆功会,赞扬中国西藏登山队和巴协助队不怕困难、不怕牺牲的大无畏精神以及中巴友谊。

罗照辉大使在庆功会上说:“中巴两国登山队和协作人员经历了登顶的喜悦,同样也承受了挫折和失败考验。2002年在攀登世界第二高峰乔戈里峰时,随队联络官伊克巴尔上尉不幸罹难,献出了他年轻的生命。2005年中国西藏登山队遇险后,如果没有巴政府和军方的全力抢救,边巴扎西就不可能全面康复并重返前线,也就不可能有今天登顶的成功。中国西藏登山队的成功凝聚了中巴两国登山健儿的鲜血和生命,我们所取得的成绩和荣誉不仅是属于中国人民的,而且也是属于巴基斯坦人民的。”

— END —

文章来源 |《我们和你们:中国和巴基斯坦的故事》

作者 | 单宝祥

编辑 | 外交官说事儿 青岩

阅读延伸

敬请关注“外交官说事儿”

外交书屋

滑动查看更多  点击了解详情

倾听外交

滑动查看更多  点击查看大图

联系我们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