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外交官说礼仪 | 莫要好心办“坏事”

陈伟雄 外交官说事儿 2022-07-19


 

作者简介    


陈伟雄 1982年进入外交部工作,先后在外交部非洲司、国际司、我国驻塞拉利昂使馆和我国常驻联合国代表团工作,在常驻联合国代表团的五年工作期间,任我国驻联合国安理会大使顾问,安理会反恐怖主义委员会执行局副执行主任。


外交是一件“细活儿”,容不得半点马虎。平时办事需要特别“留心”,注意培养自己的“细心”,最后才能凡事“省心”,否则,结果只会使人“闹心”。

红颜顿失色

2001年2月,当时在联合国负责人权事务的高级专员玛丽·罗宾逊女士到我国访问。这是一次非常重要的访问,我奉命到首都机场迎接。

事前,我们做了分工安排,明确任务到人。我的同事提前就将海关免检证等手续办妥了。飞机正点抵达,我到机舱门口迎接贵宾。

尊敬的玛丽女士健步走出机舱门,我与她握手、寒暄。我方负责搬运行李的一位小伙子态度热情,一个箭步走上前去,一把从玛丽女士手中“夺”过她的手提行李箱,尾随全团人马前往贵宾休息室。




在贵宾休息室,宾主开始商谈日程安排。这时,玛丽女士环顾四周,寻找她那只一路形影不离的手提行李箱。原来,那个小伙子大概好心过了头或只想图省事,并没有将这件重要的“私人行李”交到玛丽女士本人手中,而是径直将那只行李箱放入门外的行李车中。

只见玛丽女士的脸一下子变得煞白,急促地向我追问 :“那个小伙子将行李箱拿到哪儿了?”我连忙通过手机了解情况,并立即调回了那只行李箱。玛丽女士从箱中取出工作文件后,心中的一块石头才算落了地。

事后,我以过来人的身份,向小伙子点出了一条道理,即 :要助人为乐,不要助而教人不“乐”!

须眉亦皱眉

1999年11月,时任联合国秘书长安南来华访问。在他此行中,我方安排了我国领导人的重要会见。

会见当天,在庄严古朴的会客厅中,宾主寒暄一番后,便开始就共同关心的问题畅谈起来。

这时,面带微笑的女服务员手脚麻利地为每个人捧上一杯清茶。不知是清茶飘香,还是秋高口干,安南秘书长几口就“干”完了一杯。女服务员真是眼尖手勤腿快,立即再次为客人添满茶杯。安南大概盛情难却,又几口喝下了另一杯茶。如此这般,四杯清茶下了肚。



这时,我发现秘书长双眉紧皱,四处张望。只见他向身旁的一位高级官员急速地耳语了几句,这名官员飞快地写了张纸条,伸手递给中方的礼宾官,说明急情,请求将会谈中止一会儿。中方主人本着“以人为本”的原则,立即予以“批准”,这才化解了一场“人道主义危机”。

事后,我觉得民间的一句顺口溜很有道理,即 :茶水已喝足,立即冲出屋!

送礼不合理

我国是礼仪之邦,在外事活动中,待人接物自然少不了以“礼”相见。见什么人,送什么礼,是大有讲究的。

有一次,我负责接待来自苏丹的官员。会谈结束时,我方负责礼宾工作的年轻同事恭恭敬敬地将预先准备好的一份礼物,即一件体积颇大的瓷器工艺品送给对方。客人先是喜出望外,继而满脸愁容。临别时,终于向我吐露了心声。原来,客人担心路途遥远,搞不好会“鸡飞蛋打”。这真是钱花了,礼送了,还要附送一声“抱歉”!




还有一次,我会见来自肯尼亚的代表团。事毕,我方向对方每人赠送一台国产“傻瓜相机”。

物小见真情。这本是“拉动内需”的好办法。谁知“智者千虑,必有一失”,礼品盒内既无电池,也无胶卷。结果,对方提议用新照相机当场合影留念的建议不得不成了泡影!

事后,我自个儿悟出了另一条道理,即 :礼到暖人心,物缺讨人嫌!

好菜不好咽

在外事接待工作中,通常遵循“以我为主、客随主便”的原则。但是,像宴请等一些安排却必须考虑“客人至上”,敢于“自我牺牲”,否则会事与愿违。

有一次,我做东宴请来京访问的欧洲客人。订餐时,负责筹备的年轻同事一片好心,订了几道富有中国特色的菜肴。宴请开始时,客人们边品尝边称好,谈笑风生。大家兴致正浓时,服务员为每人端上来一碟“油焖海参”。黑乎乎、黏糊糊的海参顿时让在座的欧洲女士们吓出了一身冷汗。这些女士们平时最怕毛毛虫之类的东西了,不管我们怎样费力解释这是具有“中国特色”的传统佳肴,她们就是不开“金口”。“油焖海参”只好被原样撤走。

服务员随后又端上来一道“香酥乳鸽”。鸽子在欧洲是人见人爱的飞禽,怎么成了人们的“盘中餐”了?宾主在桌上讨论的话题随之变成了“文明冲突论”的起源、内涵和发展趋势,大家在热烈的讨论中终于盼来了餐厅赠送的果盘。

还有一次,我在一家餐馆宴请德国外交部国际司副司长布劳恩先生一行三人。席间,服务员为我们上了一道“清蒸大蟹”。所谓“大”蟹,其实只有巴掌的三分之一大,红彤彤、硬邦邦。由于该餐馆既不配小铁钳,亦不备胶手套,再加上德国人非常讲究雅观的吃相,结果,大蟹“横”着端上来,又“横”着端下去。




我还遇到过其他“餐桌事件”。有一次,我陪同领导出席宴会。吃到“小笼蒸包”时,由于我方无人想到要事先告诉外国客人如何享用,结果,客人用刀叉对着包子当中一切,顿时一股油汤便像“集束弹”一般,射向用餐者的西服和领带。桌上另一位“心急”的外国客人直接将小包子放入嘴中一咬,结果被烫得龇牙咧嘴。

古人云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我国的菜肴世界驰名,不光为了填饱肚子,亦是为了争回“面子”。吃好了,客人的印象是美好的。出错了,客人的记忆是难忘的。

我也在外交工作的餐桌上悟出了一条重要的道理,即 :“己之食欲”,勿施于人!




-End-

文字 | 《秘书工作》 

作者 | 陈伟雄

图片 | 除标注外来源网络

编辑 | 外交官说事儿 小哈


更多精彩

敬请关注“外交官说事儿”



外交书屋

滑动查看更多  点击了解详情


倾听外交

滑动查看更多  点击查看大图

联系我们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